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群体之间的合作、促使每一位成员均获得应有发展的宗旨与教育公平的内涵不谋而合。但在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具体实施中,因其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难免在小组组建和建设中、合作策略的应用中、规则制定和管理中以及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出现教育不公平的情况,进而抑制学生发展。相应地,就如何解决这些情况,本文试从政府层面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学校层面的课堂教学革命、教师层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和操作、学生层面的民主意识和主体参与四个方面来展开思考。
【关键词】公平;教育公平;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06-01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缘起。
教育公平是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继续深化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的题中之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出人民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日益增长。教育史上,对教育公平的思考虽始终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存在,但直到20世纪中期以后,国外才正式有研究文献出现,我国则相对较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里,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也更多聚焦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教育公平的探讨不免显得有些“羸弱”,这种“羸弱”阻碍着新时代教育改革在教育公平领域的深入突破。由此,微观教育公平的研究则迫在眉睫。本文立足宏观教育公平之下,以当前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育公平为切入点,从微观层面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进行思考。
2.本研究中相关概念界定。
(1)公平。《管子.形势》:“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颠;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战国策.秦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就是平等,不公正就是不平等。”从马克思主义来看,一个社会的公平观念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笔者认为公平是一种基于社会客观条件背景下的“差异性的公平”,且能对所有人尽可能有益但非平等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2)教育公平。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不断发生着改变。依据石中英教授的观点:“每个受教育者在法律层面,都有一样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政策层面,都应有获得公共教育资源的机会;而教育活动层面,都应获得关注且这种关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此观点也符合本文内容。
(3)教学公平。教学公平主要包括两个层面:教师不因学生的差异而区别对待;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特征等,以尽可能因材施教。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于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共同学有所获。”至此,小组合作学习才先后受到众多学校的接纳。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指依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4-6人每小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或学习方式)。
二、当前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1.小组组建和建设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小组组建指对自然班级进行合理的分组,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通常其涉及小组人数、小组合作类型,而后者又分为异质小组、同质小组、随机小组和自愿小组。小组人数多易导致组员发言机会减少,心情烦闷,难以集中合作。人数少则不利于观点多样性。在组员搭配方面,显然也欠妥,由此组建的小组不利于实现组员之间的提高。另外,部分教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却只采用异质小组的情况难免存在,异质小组确实有优越性,但在具体组建中也存在按照学生成绩分组,高、中、差随机进行搭配的情况,这易导致“成绩主导者”的出现。
小组建涉及组员相互熟悉、认同、尊重差异、加强协作。如果部分教师难以摆脱所谓的小组建设需花费大量教学时间、没有建设的必要这种思想的桎梏,那么他们认为最终的小组认同感的建立只能化为理想的泡沫。
2.合作策略的应用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涉及目标描述、任务分析、方法选择和统筹考虑。目标的模糊性不失为合作课堂呈现一派“欣然若喜”假合作現象的“始作俑者”。教学任务的欠分析显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选择的方法有两人、四人组内轮流说、同伴辅导法、思维链和拼图法等,采用合作学习的课堂仅仅亲睐一种恐怕欠妥。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统筹规划,这也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进程的推进。
3.规则制定和管理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课堂规则制定涉及课堂环境创设,其包括座位编排方式、明确任务、师生互动。课堂的座位摆脱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小组的座位可能也存在根据学习成绩来安排不变的情况。个别“问题”小组可能享受到特殊“高级座位”的对待即从教师的“不得已而为之”。合作任务还可能存在呈现发方式单一的情况,难以适应异质学生认知风格的需要。合作中教师走动位置容易固定,这种学生认为的隐性期待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不同课堂,也难免存在一种潜在的“性别偏袒”即(男生适合数理逻辑,女生适合语言文学)的“误会”。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多种不合作的学生(拒绝合作者、被孤立者、羞怯者、霸权者、游离者以及蓄意破化者)和小组。基于此,合作中针对性的管理就显得必要了,但这种针对性的管理显然有些理想化了。不合作小组组员的关注点易局限于小组内的事情,这导致组间关系不和谐。
4.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这里的评价涉及对个人的评价、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和对整个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多为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评价的方式多样,评价标准不局限于学生成绩,评价的时间也是持续性的。评价面局限,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评价重结果,易导致学生为片面追求成绩,形成功利主义的心态。评价语模糊,缺乏针对性。评价有区别,阻碍着民主课堂建立的推进。 三、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公平原因剖析
1.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主要通过教育目的、方针、观念等中介来影响教育公平。这里主要分析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教育需要培育适应工业社会所需的大量劳动者,教育不得不表现出集中化、标准化等。相应地,受教育者不得不表现出守时、重复作业、绝对服从等。国家不仅控制着教育目的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的制定,还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思想教育的内容。全国各地学校的教学组织、教学的开展均类似,导致师生课堂观念和行为受到影响。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规律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学校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桎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不了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
2.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和家长教育观念深刻影响着孩子能否享有优质教育的机会。我国的社会阶层可以简单分为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四个阶层。阶层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能否享有就读优质学校的机会和在教育过程中所享受教育资源的多少、好坏。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可塑性较强,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学校的教育观念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3.学校因素。
除教室的大小,教学设施的先进、完备性等客观因素深刻存在之外。教育教学理念,教师道德,教学管理也直接影响着合作课堂中的教育公平。民主、公正的教学理念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师不因学生的成绩、家庭条件及性格而对学生区别性对待。学校与教师的管理不乏存在指令性、统一性以及强制色彩倾向,缺乏民主公平。
4.个人因素。
学生智力发展因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多样性。而合作课堂中“一刀切”式的看待学生的背景下,直接与此相悖!学习风格(“场独立”型、“反思型”、“冲动型”等,)多样,学生的学习结果显然存在差异,这也就需要教师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风格。如果学生主体认识自己越全面并有效得到教师引导,学生就越能利用合作课堂中的资源使自己获得提高。
四、促进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育公平的思考
1.政府层面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去年十九大报告以及今年三月的政府工作报告阐明了新时代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教育公平与否直接影响着新时代教育的深入进展。因此,各级政府应深入学习、了解并贯彻落实领悟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学习促进教育公平,明确推进教育公平各阶段的任务。
2.学校层面的课堂教学革命。
课堂教学革命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理念的探讨。理性的学校教育管理团队应敢于进行自身教育理念的革命,率先垂范,为推进课堂教学革命赢得和谐的环境。
新时代课堂观念应是一场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的转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选择何种教学模式、方法、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综合考虑适应学生发展的模式。达到使学生清晰明白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设计安排好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做好引导,做好对教学实施的监测,合理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并做好总结反思。
3.教师层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和操作。
科学组建小组,加强小组建设。合理选择方法,提高策略意识。重视规则制定,优化管理方法。建立多层面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合理、充分利用合作課堂时间。
4.学生层面的民主意识和主体参与。
小学生教育公平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时有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发生。这里就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本质与教育公平不谋而合,其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而产生,本身的优越性毋庸置疑,但任何教学组织形式皆有两面性,故其在发展中避免不了自身的局限性。理性的做法是秉持公平理念,重塑小组合作学习的元认知,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向着良性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其中的落实,致力于为新时代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平和谐发展的道路;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葛敏.我国教育公平辨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7(8):170-177.
[2]袁敏.教育公平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3):38-43.
[3]岳藤.小学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4]于静.小学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包永伟(1995.2-)男,云南昆明,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公平;教育公平;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06-01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缘起。
教育公平是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继续深化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的题中之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出人民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日益增长。教育史上,对教育公平的思考虽始终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存在,但直到20世纪中期以后,国外才正式有研究文献出现,我国则相对较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里,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也更多聚焦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教育公平的探讨不免显得有些“羸弱”,这种“羸弱”阻碍着新时代教育改革在教育公平领域的深入突破。由此,微观教育公平的研究则迫在眉睫。本文立足宏观教育公平之下,以当前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育公平为切入点,从微观层面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进行思考。
2.本研究中相关概念界定。
(1)公平。《管子.形势》:“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颠;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战国策.秦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就是平等,不公正就是不平等。”从马克思主义来看,一个社会的公平观念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笔者认为公平是一种基于社会客观条件背景下的“差异性的公平”,且能对所有人尽可能有益但非平等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2)教育公平。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不断发生着改变。依据石中英教授的观点:“每个受教育者在法律层面,都有一样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政策层面,都应有获得公共教育资源的机会;而教育活动层面,都应获得关注且这种关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此观点也符合本文内容。
(3)教学公平。教学公平主要包括两个层面:教师不因学生的差异而区别对待;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特征等,以尽可能因材施教。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于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共同学有所获。”至此,小组合作学习才先后受到众多学校的接纳。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指依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4-6人每小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或学习方式)。
二、当前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1.小组组建和建设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小组组建指对自然班级进行合理的分组,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通常其涉及小组人数、小组合作类型,而后者又分为异质小组、同质小组、随机小组和自愿小组。小组人数多易导致组员发言机会减少,心情烦闷,难以集中合作。人数少则不利于观点多样性。在组员搭配方面,显然也欠妥,由此组建的小组不利于实现组员之间的提高。另外,部分教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却只采用异质小组的情况难免存在,异质小组确实有优越性,但在具体组建中也存在按照学生成绩分组,高、中、差随机进行搭配的情况,这易导致“成绩主导者”的出现。
小组建涉及组员相互熟悉、认同、尊重差异、加强协作。如果部分教师难以摆脱所谓的小组建设需花费大量教学时间、没有建设的必要这种思想的桎梏,那么他们认为最终的小组认同感的建立只能化为理想的泡沫。
2.合作策略的应用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涉及目标描述、任务分析、方法选择和统筹考虑。目标的模糊性不失为合作课堂呈现一派“欣然若喜”假合作現象的“始作俑者”。教学任务的欠分析显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选择的方法有两人、四人组内轮流说、同伴辅导法、思维链和拼图法等,采用合作学习的课堂仅仅亲睐一种恐怕欠妥。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统筹规划,这也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进程的推进。
3.规则制定和管理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课堂规则制定涉及课堂环境创设,其包括座位编排方式、明确任务、师生互动。课堂的座位摆脱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小组的座位可能也存在根据学习成绩来安排不变的情况。个别“问题”小组可能享受到特殊“高级座位”的对待即从教师的“不得已而为之”。合作任务还可能存在呈现发方式单一的情况,难以适应异质学生认知风格的需要。合作中教师走动位置容易固定,这种学生认为的隐性期待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不同课堂,也难免存在一种潜在的“性别偏袒”即(男生适合数理逻辑,女生适合语言文学)的“误会”。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多种不合作的学生(拒绝合作者、被孤立者、羞怯者、霸权者、游离者以及蓄意破化者)和小组。基于此,合作中针对性的管理就显得必要了,但这种针对性的管理显然有些理想化了。不合作小组组员的关注点易局限于小组内的事情,这导致组间关系不和谐。
4.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存在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这里的评价涉及对个人的评价、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和对整个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多为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评价的方式多样,评价标准不局限于学生成绩,评价的时间也是持续性的。评价面局限,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评价重结果,易导致学生为片面追求成绩,形成功利主义的心态。评价语模糊,缺乏针对性。评价有区别,阻碍着民主课堂建立的推进。 三、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公平原因剖析
1.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主要通过教育目的、方针、观念等中介来影响教育公平。这里主要分析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教育需要培育适应工业社会所需的大量劳动者,教育不得不表现出集中化、标准化等。相应地,受教育者不得不表现出守时、重复作业、绝对服从等。国家不仅控制着教育目的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的制定,还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思想教育的内容。全国各地学校的教学组织、教学的开展均类似,导致师生课堂观念和行为受到影响。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规律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学校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桎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不了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
2.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和家长教育观念深刻影响着孩子能否享有优质教育的机会。我国的社会阶层可以简单分为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四个阶层。阶层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能否享有就读优质学校的机会和在教育过程中所享受教育资源的多少、好坏。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可塑性较强,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学校的教育观念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3.学校因素。
除教室的大小,教学设施的先进、完备性等客观因素深刻存在之外。教育教学理念,教师道德,教学管理也直接影响着合作课堂中的教育公平。民主、公正的教学理念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师不因学生的成绩、家庭条件及性格而对学生区别性对待。学校与教师的管理不乏存在指令性、统一性以及强制色彩倾向,缺乏民主公平。
4.个人因素。
学生智力发展因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多样性。而合作课堂中“一刀切”式的看待学生的背景下,直接与此相悖!学习风格(“场独立”型、“反思型”、“冲动型”等,)多样,学生的学习结果显然存在差异,这也就需要教师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风格。如果学生主体认识自己越全面并有效得到教师引导,学生就越能利用合作课堂中的资源使自己获得提高。
四、促进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育公平的思考
1.政府层面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去年十九大报告以及今年三月的政府工作报告阐明了新时代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教育公平与否直接影响着新时代教育的深入进展。因此,各级政府应深入学习、了解并贯彻落实领悟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学习促进教育公平,明确推进教育公平各阶段的任务。
2.学校层面的课堂教学革命。
课堂教学革命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理念的探讨。理性的学校教育管理团队应敢于进行自身教育理念的革命,率先垂范,为推进课堂教学革命赢得和谐的环境。
新时代课堂观念应是一场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的转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选择何种教学模式、方法、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综合考虑适应学生发展的模式。达到使学生清晰明白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设计安排好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做好引导,做好对教学实施的监测,合理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并做好总结反思。
3.教师层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和操作。
科学组建小组,加强小组建设。合理选择方法,提高策略意识。重视规则制定,优化管理方法。建立多层面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合理、充分利用合作課堂时间。
4.学生层面的民主意识和主体参与。
小学生教育公平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时有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发生。这里就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本质与教育公平不谋而合,其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而产生,本身的优越性毋庸置疑,但任何教学组织形式皆有两面性,故其在发展中避免不了自身的局限性。理性的做法是秉持公平理念,重塑小组合作学习的元认知,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向着良性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其中的落实,致力于为新时代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平和谐发展的道路;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葛敏.我国教育公平辨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7(8):170-177.
[2]袁敏.教育公平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3):38-43.
[3]岳藤.小学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4]于静.小学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包永伟(1995.2-)男,云南昆明,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