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因素,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面对学习。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可见,学生的学习是不能缺少兴趣的。文章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希望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兴趣教学 初中数学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04
教育学专家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积极因素。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科目或者某一问题产生兴趣,那么这一兴趣就会促使学生动用更多精力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也是坚持不懈的。兴趣成为帮助学生增加认知的重要动力因素,也是帮助学生继续探索活动的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一、教师应以积极情感状态面对学生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导学生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情感的过程。学生是富含感情的主体,每个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和家庭因素和个人性格等,内心世界也各有不同,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教导。并且教师应该从内心出发,给予学生真正的信任和尊重。数学教师教导学生,除了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以及严谨的态度之外,还要有爱护学生、教育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师讲课的时候,应该用饱满的情感和柔和的声调感染学生。学生做题或者有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用正面的话语帮助他们恢复自信,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二、设置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比较难理解,尤其初中数学知识,是由小学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的重要连接阶段。如果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没有兴趣的话,学生可能掌握不了知识,更别说学习技巧的解题方法了,有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和设置讲课模块时,应该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由、有趣的环境中挖掘知识的内涵。在开始一个新的模块时,用贴切的事例向学生介绍主要内容显得非常关键。比如,课程进行到平面几何这一章节时,数学教师应该在该章节的开头,用有趣味性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可以将故宫建筑的对称设计作为例子,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与故宫有关的图像或照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几何基础概念等有所了解,再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几何的定义,以确保学生对几何的了解。学生在有趣的课堂环境中,更容易掌握知识。
三、重视课堂所提问题的趣味性
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因为比较正式所以容易紧张。有趣味性的问题能让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环境中,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加大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初中数学知识章节中,涉及到的方程组计算是整个初中阶段所占比重不小的知识模块。教师应该在讲课中,以趣味性语言向学生发问。比如,让班里的学生分别扮演店员和买家,店员向买家介绍物品的信息,并告诉买家该物品的现价为240元,这一物品在原成本的基础上曾经上调过40%,又在目前的基础上进行八折销售。这个时候老师发问,如果设原价为X,那么根据已知条件,请计算出原价是多少。学生在老师设置的课堂情境中,能够融入其中。老师的发问方式也比较有趣,不同于往日提问那么生硬。老师的趣味性发问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并积极解答老师的发问。
四、“卖关子”加重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悬念,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集中精力听课,学生能在短短的40多分钟内,快速掌握课程的知识点。这一过程也加强了教师的教学成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利用发达网络搜索贴合课程内容的素材,并通过教学用的多媒体器材将素材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素材既包括符合教学重点内容的图像等,也包括适当的生活实例等。学生看到教师准备的材料,肯定会提出问题,有些没有提出的问题可能已经在学生脑海中变成重点解决对象。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和问题走进数学课程内容中。比如,在课堂的最初几分钟时,老师问学生:“8减去1,结果为7,没错吧?”学生回答:“没错”。老师接着说:“那1减去8,结果是多少呢?”学生这个时候都露出了一副“老师,你搞错了”的表情。学生心里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成功的引出了学生的好奇。接着老师就可以将问题过渡到之后要讲的内容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五、不断引申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数学知识本身具备灵活、多变的特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程之前就对要讲的知识点进行研究。要在现有问题的难易程度上进行探索,要在浅显易懂的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继续延伸,让学生在现有的思考范围中解放出来,让思考发射到更远的问题上去。帮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扩展了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比如,涉及到“SAS”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的解题速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课后题的难易程度和提问方式方法,在原题的基础上做出些许改变,让初学这些知识的学生能够在已经了解公式和理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
六、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历程中的真人真事
数学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一定包含了非常多的人民的智慧。无数个数学家的不停钻研和思考,才有了今天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展示这个学科的历史背景,引用数学史中有趣的资料内容,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在讲解“有理数”时,可以从原始社会“计数”开始。原始社会计数时,依靠绳子上的绳结数量计算,也有通过计算石头的堆积数量来分配食物的情况。后来,又在这一基础上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在计量土地等的过程中出现了正分数的概念,有了正分数又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负数,逐渐的又形成有理数的概念。而我国的数学家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发展也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比如,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的精确度提高到另一个档次。学生在这些事实中能够了解到许多故事,激发本身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在这种“为了数学,不怕挫折”的精神引领下,学生们也受到该精神的引领,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七、结束语
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会变得困难重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正确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學习方法。兴趣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中学习数学知识,对巩固教学也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兴趣教学 初中数学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04
教育学专家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积极因素。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科目或者某一问题产生兴趣,那么这一兴趣就会促使学生动用更多精力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也是坚持不懈的。兴趣成为帮助学生增加认知的重要动力因素,也是帮助学生继续探索活动的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一、教师应以积极情感状态面对学生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导学生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情感的过程。学生是富含感情的主体,每个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和家庭因素和个人性格等,内心世界也各有不同,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教导。并且教师应该从内心出发,给予学生真正的信任和尊重。数学教师教导学生,除了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以及严谨的态度之外,还要有爱护学生、教育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师讲课的时候,应该用饱满的情感和柔和的声调感染学生。学生做题或者有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用正面的话语帮助他们恢复自信,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二、设置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比较难理解,尤其初中数学知识,是由小学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的重要连接阶段。如果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没有兴趣的话,学生可能掌握不了知识,更别说学习技巧的解题方法了,有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和设置讲课模块时,应该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由、有趣的环境中挖掘知识的内涵。在开始一个新的模块时,用贴切的事例向学生介绍主要内容显得非常关键。比如,课程进行到平面几何这一章节时,数学教师应该在该章节的开头,用有趣味性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可以将故宫建筑的对称设计作为例子,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与故宫有关的图像或照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几何基础概念等有所了解,再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几何的定义,以确保学生对几何的了解。学生在有趣的课堂环境中,更容易掌握知识。
三、重视课堂所提问题的趣味性
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因为比较正式所以容易紧张。有趣味性的问题能让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环境中,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加大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初中数学知识章节中,涉及到的方程组计算是整个初中阶段所占比重不小的知识模块。教师应该在讲课中,以趣味性语言向学生发问。比如,让班里的学生分别扮演店员和买家,店员向买家介绍物品的信息,并告诉买家该物品的现价为240元,这一物品在原成本的基础上曾经上调过40%,又在目前的基础上进行八折销售。这个时候老师发问,如果设原价为X,那么根据已知条件,请计算出原价是多少。学生在老师设置的课堂情境中,能够融入其中。老师的发问方式也比较有趣,不同于往日提问那么生硬。老师的趣味性发问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并积极解答老师的发问。
四、“卖关子”加重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悬念,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集中精力听课,学生能在短短的40多分钟内,快速掌握课程的知识点。这一过程也加强了教师的教学成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利用发达网络搜索贴合课程内容的素材,并通过教学用的多媒体器材将素材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素材既包括符合教学重点内容的图像等,也包括适当的生活实例等。学生看到教师准备的材料,肯定会提出问题,有些没有提出的问题可能已经在学生脑海中变成重点解决对象。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和问题走进数学课程内容中。比如,在课堂的最初几分钟时,老师问学生:“8减去1,结果为7,没错吧?”学生回答:“没错”。老师接着说:“那1减去8,结果是多少呢?”学生这个时候都露出了一副“老师,你搞错了”的表情。学生心里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成功的引出了学生的好奇。接着老师就可以将问题过渡到之后要讲的内容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五、不断引申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数学知识本身具备灵活、多变的特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程之前就对要讲的知识点进行研究。要在现有问题的难易程度上进行探索,要在浅显易懂的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继续延伸,让学生在现有的思考范围中解放出来,让思考发射到更远的问题上去。帮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扩展了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比如,涉及到“SAS”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的解题速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课后题的难易程度和提问方式方法,在原题的基础上做出些许改变,让初学这些知识的学生能够在已经了解公式和理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
六、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历程中的真人真事
数学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一定包含了非常多的人民的智慧。无数个数学家的不停钻研和思考,才有了今天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展示这个学科的历史背景,引用数学史中有趣的资料内容,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在讲解“有理数”时,可以从原始社会“计数”开始。原始社会计数时,依靠绳子上的绳结数量计算,也有通过计算石头的堆积数量来分配食物的情况。后来,又在这一基础上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在计量土地等的过程中出现了正分数的概念,有了正分数又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负数,逐渐的又形成有理数的概念。而我国的数学家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发展也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比如,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的精确度提高到另一个档次。学生在这些事实中能够了解到许多故事,激发本身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在这种“为了数学,不怕挫折”的精神引领下,学生们也受到该精神的引领,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七、结束语
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会变得困难重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正确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學习方法。兴趣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中学习数学知识,对巩固教学也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