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非常作业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easehe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抗击新冠肺炎、“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日子里,周群老师设计的初中语文创意读写练习方案,系统思考、整体架构,特点鲜明,价值导向明确,引导学生成为深度的阅读者、理性的评论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为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培育与践行提供了一种新样式,是语文独当之任、实践方式的新探索。
  关键词:学习方案价值导向语文学习
  我们永远忘不了2020年的1月。一场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春节,我们将终身难忘。终身难忘的,绝不只是那万恶的病毒,更重要的是那些抵抗病毒的仁人志士,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包括可敬可爱的人民教师。在历史上永远熠熠闪光的,一定是人,是中华民族,还有我们的人民教师。
  就在大年初六,本应是法定春节结束的这一天,在微信上,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最为珍贵的礼物:初中语文创意读写练习方案。朋友发的信息是:她以自己的專业和情怀,献上了这份方案,令人钦佩;所提问题,不只是孩子,成年人也该静思。“她”是谁呢?是周群。周群是北京景山学校的语文特级教师,她是这份非常时期的学习方案的设计者、创作者。的确,周老师的这份学习方案让我们孩子静思,也让我们教师静思。它犹如一道光,照亮了防控时期学习的天空。周群老师,向您致敬。
  究竟思考什么呢?思考的触角还是很多的,无论哪个角度,都能触发我们,启发我们。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特殊时期的学生学习该怎么设计?该怎么引领?该怎么通过学习来育人,让学习、让育人在假期也不中断?又该如何将其迁移到平常的学习指导上去?
  一、 这份学习方案系统思考、整体架构,是一份立体式的深度的学习方案
  让我们先看看这份学习方案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和呈现方式吧。
  方案的名称是“初中语文创意读写练习”。方案由三部分组成,共有9道题。第一部分是必做题,第二部分是选做题,第三部分是挑战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索)。其实,这9道题都有挑战性,但又有层次性,是递进式的。
  第一部分共3道题:第一题是常规作业题。第二题是阅读媒体的报道,加深对新闻精神和新闻价值的理解。三是利用寒假时间,开展阅读,开学后分享与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其中,常规作业题是这么设计的:“俗话说,让谣言止于智者。在防控疫情的紧要关头,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一方面,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密切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正规信息;另一方面,还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独立辨析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让自己成为谣言制造与传播链条上的任何一环。”常规作业题倡导每天做,直到疫情结束。
  第二部分共4道题,又分为两组,每组两题中选做其中一题。第四、五题为第一组。第四题是搜集防控病毒的知识,针对低龄人群,编写一首《新拍手歌》,亦可创作童谣、科学童话等。第五题是关注普通人,阅读有关材料,从三个写作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一篇文章。其中一个题目为:“假如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成年人,疫情当前,你会怎么做呢?以‘我愿意做这样的普通人’为题,写一篇文章。”第六、七题为第二组。第六题,观看并评论某媒体主持人的主持视频,分析其优点和不足,然后自己学做主持人,完成一个时长1分36秒的“闪电劝说”。第七题,观察并评论防控标语,自己至少原创一条标语,既要吸引眼球,又要得体。
  第三部分共2道题。第八题,阅读医学论文《从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及其防治工作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结合论文小标题所提出的分论点中的一点或几点,阅读有关此次疫情的正规报道,从中遴选论据,结合实例阐述:从2003年的SARS疫情到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这17年中,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对能力有哪些显著提升?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结组,每个人只检索一点,最后整合在一起,合力完成这项作业。
  第九题的导语和要求是:“同学们已经完成了《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的整本书阅读,上学期我们还观看了公益片《大自然在说话》。请以此视频中的解说词为范例,以大自然中某一‘成员’的身份撰写一段公益广告解说词。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配上视频画面和音乐,朗诵自己创作的解说词,完成同题的公益广告短片。”
  我读完了这份读写练习方案,不禁怦然心动,为之击掌。
  这份学习方案的特点非常鲜明。一是导向性。方案引导学生在特殊时期,通过学习考验自己、挑战自己,经受锻炼,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释放正能量。二是整体性。即使特殊时期的学习也不能随意、碎片化,应分解语文要素,让学生在结构化的方案中学会整体思维、复杂性思维,进行有效学习。三是创新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出发,体现学生的爱好和时代特点,结合实际,创新练习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四是选择性。既有共同的要求,又留有空间,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既减轻负担,又培养兴趣、爱好和特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五是开放性。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开阔胸怀,开阔眼界,各抒己见,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坚持正确导向下的多元化表达。六是实践性。实实在在,学生要亲自去读、去想、去讨论、去合作、去操作,在做中学、学中思,不断进步与提升。
  这份学习方案的价值导向也特别鲜明。这是一份语文的读写练习方案——扣住读与写,分别进行练习,又注意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是一份学习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核心,让学习看得见,让学生看得见,学生的身影闪现始终,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是一份创意的学习方案——既基于已有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又探索出新的学习领域、新的学习途径、新的呈现方式,不只是练习,更不只是一份练习卷。这还是一份防控疫情、抵抗病毒的行动方案——防控疫情,人人有责,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我要参与,我要投入战斗,学会关心,学会担责,学点防疫专业知识。往深处看,这更是一份语文教学育人的方案——每道题都有一个独特的情境,每道题都闪耀着理念、信念、使命和责任;读写的内容、方式和过程,凸显经历的过程,经历挑战,经历考验,在经历中成长,每种经历都指向学生的思想、心灵和人格。当然,这份学习方案也为我们设计今后的语文练习、假期的学生作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提供了一种新做法。   周群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闪耀着她的使命感、责任感,闪耀着她的能力和智慧。朋友告诉我,第二天,周老师又调整、修改了方案,形成了方案“2.0版”。她精益求精,心里永远装着学生。语文教学育人,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人格、学术、专业育人,是语文教师的情怀与智慧育人。这个过程中,相信周老师也在成长和提升。
  二、 这份学习方案的价值导向,为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培育与践行提供了一种新样式
  面对突如其来的凶恶的病毒,我们身居家中,不能外出。面对逐步扩散的疫情,处在危险中,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估计无非是以下几种:事情与我无关,没有那么严重;无所谓,反正有大人挡着;颇为困惑、茫然,甚至恐慌,不知如何是好;很想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去,缺少方法;觉得无聊,不知如何度过……这些心理都很正常。
  教育应当有所作为,停课不能停学,延期开学不误学。从网上得知,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有不少好的学习、行动的设计,比如居家学习防控知识和方法,家庭体育锻炼,家务事小操练,卧室客厅厨房新设计,线上学习,等等。这些设计不能说与防控疫情无关,但总觉得隔了一层,因为直接参与性是不够的;不能说与深度学习无关,但又总觉得与往常的学习区别不大,与学科学习联系也不够紧密。总之,特殊时期的学习不能变成学校课堂的“搬迁式”的学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声里怎么听到风声、雨声?家事要关心,怎么再去关心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国事、天下事?怎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介入这从未有过的国家大事中去?周老师在方案中明确地说,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比如从关心新闻报道开始,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大事联系起来。这份学习方案就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坚守鲜明的、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导向。这样的坚守,表现了周老师对学习、对教学、对教育,有宏阔的、深刻的认知。这难能可贵。
  这份学习方案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探索,设计了创意的价值学习:
  其一,价值观教育从“观价值”开始。价值是理想中的事实,事实又附着价值。周老师通过学习活动设计,让学生从事实中发现价值,并努力践行价值观:新闻精神与新闻价值,舆论引导中的价值,普通人前行足迹中的价值,学术专业阅读中的价值,关心、参与中的价值……这样的价值学习,直观、直接,具体、深入。将语文学习和价值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然,这是一种深度学习。
  其二,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术研究的结论已告诉我们,核心素养是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培养、发展起来的,也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刚治愈的护士再返战线,青年推迟婚礼投入防治……多么真实、丰富的情境!多么复杂、充满可能性的重大事件!在特殊时期,我们不能让学生以身体之,却完全可以让他们以心悟之。这份学习方案,让这些情境跃然纸上,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观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担责……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得到切实而生动的体现,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其三,让语文与生活融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为生活服务。长期以来,学生生活在课堂里,生活在书本中,如今的特殊生活呈现在大家面前,生活成了语文学习的主语。这份学习方案,是一份语文生活的方案,方案中的人、事、物就是生活中的人、事、物。这让语文学习变得丰富、真实、生动起来,而不再单调、枯涩、苍白。用学习方案将学习与生活串联乃至融合,这是有效的尝试与創造。
  三、 这份学习方案彰显了鲜明的语文特质,是语文独当之任、实践方式的新探索
  语文的读写练习一定是语文的,是引导学生在完成语文的独当之任中学习语文,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大家都知道,语文的特质和独当之任就是语言文学的理解与运用,并在其中进行意义的建构、思维的发展、文化的理解、审美的创造。这份读写练习方案,牢牢地对准语文的特质与宗旨,紧紧地扣住语文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但是,它又与一般的语文学习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让语文学习进入一个更宏阔的时空中。防控疫情,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各行各业都参与了,世界都关注了。这是多么宏大的空间。学生在这么宏大的时空中进行语文学习,视野、内容、方式、格局、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真正的大语文,是全语文。大语文、全语文可以培养大写的人、完整的人。
  二是真正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在身边,学生完全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练习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请你”“建议你”“请根据”“请结合”“希望学有余力的同学”等。这些用语不仅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更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一切都由“我”自己去做、去实施、去完成,体现的是“学习”方案,而非“教授”方案,体现的是真语文。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主动学习,少不了教师的指导。这份方案中,周老师运用了多种指导方式,包括导语、学习建议等。
  三是富有个性,体现的是创意语文。“让谣言止于智者”,了解专业人士辟谣的方法与流程,编写《新拍手歌》,创作童谣、科学童话,完成时长1分36秒的“闪电劝说”,制作公益广告片,观察、思考、设计防控疫情的标语……这些,都很有创意。创意的学习才可能激发、推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学习的展开。
  此外,基于语文学科特质,学习方案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角色体验,让学生有真实的角色经历和角色责任的担当。
  引导学生成为深度的阅读者。读写练习方案的重点是读和写。这份学习方案,几乎每道题都要阅读,都有阅读的要求,涉及文学作品阅读、知识性阅读、新闻报道阅读、医学论文阅读;有专题性阅读,还有系列阅读,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普通人”的系列阅读就有11篇,有《武汉封城第7天,钟南山哭了:这世上,哪有什么英雄!》《他拉着10万只口罩,开往已经封城的武汉》《被清空的武汉:一座没有陌生人的城市》……除了饱满的阅读量,阅读还要有思考。比如,周老师呈现了一些标语:“现在请吃的饭都是鸿门宴”“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又在引导学生阅读专家的文章后,出示思考题:“有人说这些标语太雷人,但也有人说,只有放狠话才有效果。你如何评价这些标语?”有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深度的,只有深度阅读才会触及价值观。   引导学生成为理性的评论者。评论是语文的一种文体,关涉到文学评论、口语交际等。评论要求价值澄清的明晰、判断的准确、观点的鲜明、证据的有效与充分、语言组织的规范与艺术……总之,评论应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在这份学习方案中,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评论的题目设计同样很有创意。比如第六题:“湖北卫视主持人在抖音上发布的视频呼吁大家帮帮武汉人。请你观看这段视频,从口语交际的角度评价这段视频:主持人的表达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存在什么不足?应如何改进?”评论湖北卫视的主持人,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及多维的理性思考,评价还要客观。面对复杂的疫情,评论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会影响、促进学生今后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表达者。评论是表达的一种,为了突出特殊时期评论的重要性,所以单列了。在学习方案中,表达练习是多样的:
  “写一段话,说说你对新闻价值的理解”“编写一首《新拍手歌》,亦可创作其他童谣、科学童话等” “从以下三个写作题目中选择一题,完成一篇文章” “写一封家书”“劝说词”“拟至少一条标语”“撰写一段公益广告解说词”,
  等等。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涉及今后工作、生活中表达的多样性。每一种表达都会表现出一个人的语言素养、知识修养和文明程度。特殊时期的表达,实质是一种发声。发出去的声音,表明一种态度,表达一种情感,宣告一种价值。多么重要的学习,多么重要的参与方式!周老师要求表达要负责任。所谓负责任,是要求表达的是正能量,是有根有据的,是有情有理的!做负责任的表达者,这是这份学习方案最重要的发声!
  四、 简短的结语
  周老师设计的这份“初中语文创意读写练习方案”,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300多平方千米的岛国马耳他,被奥斯曼军队围攻三个月,年过花甲的瓦莱特,断然拒绝投降的提议,对筋疲力尽的残部高喊:“比捍卫信仰而献身更光荣的事能有几何?”后来,奥斯曼溃败了。后来,马耳他这座小岛名动全欧洲,被称为“信仰的堡垒”“英雄之岛”!
  噢,扯远了。
  不过,好像没有远。有人说,如今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不仅發生在战场,也发生在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还发生在课堂,发生在学生的学习中。
  (成尚荣,原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小组专家。)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进一步开展情境教育研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提炼、概括李吉林情境教育,写出中国的《情境教育学》;第二,探索情境教学深化研究的新路径;第三,建构不同场域的情境课程体系;第四,成立情境教育研究联盟。  关键词:情境教育 情境教学 情境课程 情境教育研究联盟  2019年7月,李吉林老师因病辞世。过去的40年里,李老师用她的爱心、智慧、勤奋与担当,创立了情境教育;并用孜孜不倦的实践、研究与推广
期刊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办学实践和几任校长的共同努力,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凸显出“主体参与”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了“主体参与”的学校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环境为先,注重物质条件的保障;育人文化建设方面,管理为要,彰显自主发展的情怀;课程文化建设方面,德育为本,崇尚身心健康的要义;课堂文化建设方面,学生为重,追求教学效益的优化。  关键词:主体参与 学校文化 物质文化 育人文化 课程文化 课堂文化  主体
期刊
摘要:优秀的作品期待优秀的读者,而优秀的读者并非天生,需要优秀的解读者作为摆渡者。以郭初阳老师的主题课程Nostalgia为例,优秀解读者需要具有多重特征:要有文学家的敏感,通过对文字的锱铢必较,对文心捕风捉影般的体察,引领读者欣赏到险峰的无限风光;要有教育家的宏阔,用全部的生命底蕴向红尘、向市井、向课堂召唤每一个可能被唤醒的人;要有哲学家的思辨,引导读者领悟时间与空间又何尝不是宇宙的一体两面。 
期刊
“儿童,应该是用好书喂大的!”近读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文丽的新书《给孩子上阅读课》,对这句话的感悟尤为深刻。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王老师不仅长期坚持阅读,并且在全国各地给孩子上阅读课,分享阅读感悟,深受同行好评。如果你没有现场听过或者看过王老师的阅读课,不妨跟随我这位数学老师的肤浅的笔触,一起走进《给孩子上阅读课》,听她娓娓道来。  阅读的力量  当你看到《给孩子上阅读
期刊
摘要: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本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书,往往需要具备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著书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第二,著书者必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真正实践者;第三,著作必须提供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做法及其相关工具;第四,书中提供的教学案例最好围绕教材所推荐的阅读“书目”展开,至少要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吉忠兰和她的《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就符合这几个特点。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期刊
摘要:情境应该是一种由理解来定义、选择和建构的境脉,而且是一种适应性的存在。一切情境,除了让人置身其中,还有赖于人的存在、理解与创构。在教育之中,只有当情境作为人的适应性的存在时,它才真正存在。今天,教育的情境应有三种路向:从情境走向境脉,从师生走向社会,从适合走向适应。情境教育发展到今天,情境必然要从适合儿童走向适应儿童,适应儿童所在的境脉与社会;同时,儿童需要从事的是适应性学习,而不是用过去的
期刊
摘要: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应该用“大美育”的视野来看待学校的课程和其他教育活动。课程美育,即在学校课程中实施审美教育,要结合各自的课程特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及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课程美育也要遵循美育的一般规律,做到以形感之、以情动之、以力驱之。  关键词:美育课程美育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虽然艺术教
期刊
摘要:读书不能心急,要一步一步来。“读到了”往往意味着“读开了”。在问题的牵引下,由这本跨到那本,由书里跨到书外,由深读吸收跨到实践创新。2019年,读了鲁迅、苏东坡、木心,读了纪念版《瓦尔登湖》,读了江晓原,更加深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发掘出了苏东坡的现代性价值,领悟到怎样把人越读越大,对读书、治学有了全新的感受和认识。  关键词:2019年书单 读书生活 琐记  记得《燃灯者》中周辅成先生对赵越
期刊
1培养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伴随着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2001年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这样,阅读为学生
期刊
摘要: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考察样本,可以发现,经典文本的教学存在文本解读闭塞、教学点的研判失之表层与笼统、教学方式以鉴赏代替探究、以讲授代替对话等问题。素养本位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其变革之路才刚刚开始。在文本解读上,要把孤立的单篇置于互文性的文本网络中去理解;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考虑教学点从语表到语里的精准把握;在教学方式上,要强化经典文本与现实世界的联结,从“教”转向“学”,变“鉴赏模式”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