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应用于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价值研究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使用经阴道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9年2月到2021年5月接诊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对患者均实施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检查,评价诊断结果。结果: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使用经阴道超声更有利于保证诊断准确率,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阴道超声;腹部超声;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均为发病率较高的子宫内膜病变,两者在症状表现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之处,需要通过其他方法尽早做出诊断,并结合诊断资料指导患者尽早治疗[1]。超声是目前妇科疾病筛查与诊断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具有无创检查、可重复性好、费用合理等优势,并在较多妇科检查中得到应用[2]。为明确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总结诊断要点,更好的指导患者治疗,本文以我院接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经阴道超声诊断资料予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2月到2021年5月接诊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年龄26-55岁,平均(41.48±4.25)岁。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4-58岁,平均(40.50±5.18)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同意实施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
  1.2方法
  腹部超声:美国GE公司LOGQS 6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7.5MHz。阴道超声为美国GEVoluson E8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检查方法如下:
  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前患者均视等待时间合理饮用温水,并在憋尿情况下完成检查,仰卧位情况下,超声探头涂抹耦合剂,并对患者整个腹部进行扫查,重点对子宫区域探查并观察有无异常情况。
  经阴道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完成后,告知患者排尿,保持放松状态,然后在仰卧位下进行检查,外阴消毒,超声探头涂抹耦合剂,并套上避孕套,缓慢将超声探头置入阴道内,进行阴道内扫查。
  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中均应重点观察子宫大小、位置、形态等有无异常,观察病灶区域的异常回声类型、病灶影像学特点等。并跟访到不同患者临床病理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以及影像学资料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差异性卡方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分析
  50例子宫内膜息肉、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均经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超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超声检查影像学资料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在超声检查中可见病灶区域呈现出不均匀低回声或稍强回声,部分为单个,部分患者为多个,病灶形态规则,以水滴状为主,病灶团块同子宫内膜某侧基底层相连接。病灶直径在0.6-2.0cm之间,子宫内膜层是为主要病变区域。宫腔无明显变形,边界清晰。黏膜下子宫肌瘤经过超声诊断:可见患者子宫内膜出现缺损或者变形,部分患者可见宫腔线出现变形。子宫内膜有均匀回声表现,有低回声结节处于内膜下肌层,并向宫腔内突进。部分患者肌瘤完全突入宮腔内,宫腔内出现占位性病变,有裂缝存在肌瘤与宫腔内膜之间。
  3、讨论
  子宫内膜类疾病在妇科疾病中发病率高,且存在不同的疾病类型,糖尿病、肥胖等都会诱发子宫内膜类疾病的发生,并使得患者出现相关症状表现,增加育龄期妇女不孕风险[3]。
  针对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及时作出准确诊断,有利于结合具体诊断结果确定出治疗方案,保证患者预后。超声因为具有众多优势,并成为妇科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腹部超声在临床使用率较高,探查范围较广,但是其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如探头频率低、检查中腹内气体、脂肪层等会影响病灶显示,增加漏诊、误诊风险,尤其是对一些小病灶。
  与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中,探头更贴近子宫内壁,加之本身超声探头频率更高,有利于更好的显示病变区域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不同子宫与子宫内膜疾病的早期检出率[4]。本研究中经腹部超声预估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均有相应的检出,但同时也都存在漏诊情况,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更高,即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断方面更具指导价值。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使用经阴道超声更有利于保证诊断准确率,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当然考虑到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各自的局限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维,王思佳,陈焕基,等.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价值和准确率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7):71-72.
  [2]刘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45-46.
  [3]陈会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子宫黏膜下肌瘤与子宫内膜息肉的鉴别诊断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9):2759-2760.
  [4]刘会梅.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的诊断鉴别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19(05):433-434.
其他文献
妊娠期胃癌较为罕见,近年临床报道文献有增加的趋势.过去由于资料缺乏,对妊娠期胃癌特点认识不足,未能引起临床足够重视,容易误诊,以致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现对我院1978年至2006年所收治的4例妊娠期胃癌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报告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CI)患者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例急性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与试验组(采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每组各19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5-2021.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肢体功能运动量表(FMA)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在两组血清脂肪因
子癎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阶段.当子癎前期有明显临床表现时,常伴有螺旋小动脉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血管内皮的广泛损害[1].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证实,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AS和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而研究Lp(a)在子癎前期发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尤为重要。
期刊
目的 研究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基因R192Q位点多态性及PON1活力和血脂脂蛋白水平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共139例孕妇,其中PE组73例,包括轻度子痫前期(mild preeclampsia,MPE)34例,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39例,对照组为66例健康孕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本次纳入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实验组则采取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3.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闭
心脏是胚胎发育期最早形成的器官,也是后来其它器官形成和正常发育的基础.先天性心脏畸形(congenital heart defects,CHD)是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约占所有新生儿的1%,自然流产儿中比例更高,约10%[1]。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灵城杨河口腔诊所在2018年5月- 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上颌单前牙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分组,分为即刻组与延期组,一组15例,即刻组进行即刻种植修复,延期组进行延期种植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修复优良率和患者主观满意度水平。结果 即刻组患者优良率为100.00%,大于延期组66.67%;即刻组患者各
患者,女,21岁,因"停经96 d,恶心、呕吐2月,加重1周,颜面部肿胀1 d"于2006年4月3日22时急诊入院.既往月经规律,停经30+d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40+d出现恶心、呕吐,近1周症状加重,不能进饮食,尿量明显减少,未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TBL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我科实习的14名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入科实习时先进行摸底考试,实习期间进行TBL教学模式,实习三个月后,对比实习前后考试成绩、学习能力。结果:通过TBL教学,实习后理论成绩数值均优于实习前,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有所提高。结论:将TBL教学法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
2006年7月26日美赞臣有限公司在北京长城饭店举办了“全国婴儿脑部发育学术会议”。会上,在国际营养学界享有威望的Steven H.Zeisel教授,营养学顾问Garrv Wainscott先生和北京和睦家医院的崔玉涛医生分别就婴儿早期持续补充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及胆碱促进脑部发育的问题作了演讲,同与会者交流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