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决议,其中提到了和谐文化的基础作用,而爱国主义恰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那么,如何能够培养爱国主义,尤其在广大大学生中强化爱国主义的意识。笔者结合十余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从历史教育为起点,以树立民族自豪感为手段,分年级分层次的探寻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方式,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 历史文化 民族自豪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五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中重点论述了爱国主义的核心作用。那么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却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他们往往关注国家大事主动性不强,历史知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直接导致爱国主义观念的概念化、模糊化。那么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提高大学生知识文化层面的同时,培养其健全人格就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而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项——爱国主义观念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家的民族自豪感的不足和缺失,由于社会、家庭、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们意识局限,普遍顾小家舍大家;思想狭隘,关心私事胜过关心国家大事;信念软弱、缺乏思考、容易冲动、偏听偏信。为此,树立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倡导爱国主义,突出历史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有效方法。
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在渊源流传的奋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是其他国家所永远不能够比拟的,这是当代人最可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财富;同时在历史的各个领域也涌现出了数不尽的历史人物贯穿于整个中华的历史长河,他们为国为民抛颅洒血,玉汝于成的精神,也是这个时代的青年应该追求的历史价值观。
树立民族自豪感,就是要将这些最可宝贵的财富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在大学期间注重对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和教育,特别是注重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表现出的崇高价值观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逐步了解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和留传不朽的功业。
二、全面、准确、客观了解历史是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基础和保证
1.看历史兴衰,明确当代中国的飞速发展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兴衰史,同时也是各国兴衰史的缩影。中华民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直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历经了几度的兴衰,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强盛与否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历史最终结果,关键是看现在的趋势是由盛及衰的下降还是由衰入盛的上升,进而使学生们正确的看待历史。
我国现在所处的时期恰是国家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尽管有些方面不尽人意,但还是过渡的过程,让学生们具有充分的认同感和信心,从而具有在这个时期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2.筵席历史文化,突出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
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脊梁。中华历史的传承瑰宝是文化,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开创了中华民族的道统,滋养了国学的千年发展。在北大、人大、复旦等重点高校,国学的日渐兴起既为青年人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又为现代企业发展、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把国学文化穿插渗透进去,但是文化的渗透和荣辱观的修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奢求“毕其功于一役”,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今世界,更不能给学生们一种必须遵守的压迫感和矫揉造作的刻意,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人生道路,进行利己式的利他教育,并且要循序渐进,不可欲速,不可助长。
3.“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教育学生从历史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传承,涌现出了数以百万计的历史人物和数以万计的历史事件,这是我们的财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历史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和案例全书,它可以对现代社会的很多事情,做出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真实解读,要引导学生们从历史中寻找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班级讨论会的形式,并配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历史剧等完成对学生的一种启迪,并可以通过征文比赛如“假如我是…”的形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分析,以便于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所准备,在突如其来的大是大非面前,不至于局促、不知所
措甚至做错事情。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是升华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1.向低年级学生加强中国鼎盛时期历史功绩的教育,激起其民族荣誉感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产生过无数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文化、科技、政治、军事等等。可以将秦皇陵、汉文化、盛唐时期的文明、元成吉思汗墓地等作为主要教育基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强大,在头脑中树立一个伟大的烙印。并通过观看纪录片的形式并辅以讨论学习,使班级形成一个正确的主流观点,提高他们的自豪感。
2.让高年级学生了解屈辱史,增加立志图强的豪情
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应该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充分了解这段历史。“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先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客观地分析屈辱史的源头和成因,使学生们认识是因为制度的落后和思想的闭塞是导致了近代我国衰败的主要原因,让同学们仍然保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进而从制度的角度将百年间中华儿女曲折的探索过程引出,这段伴随着危机、挫折、探索、失败、成功的过程也是近代无数先烈求索的血泪史和中国共产党艰辛的救国史。同时可以与日本以明治维新为开端的近代史作比较,得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使命感,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在充分尊重现在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大好环境下,确立自己努力学习为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的理想志向。历史责任感不仅是对祖国和社会的承诺,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个性完美的必备条件。
和谐文化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而爱国主义恰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能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具备国家、历史责任感,从而加深爱国主义,将会对思想政治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只有让他们真正对民族、国家、对党产生认同,提高自豪感,进而才能使他们为民族、为祖国、为社会奋斗;才能够完成建立和谐社会的伟大愿景。
参考文献:
[1]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10-11.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江泽民.掌握思想政治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论党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 历史文化 民族自豪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五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中重点论述了爱国主义的核心作用。那么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却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他们往往关注国家大事主动性不强,历史知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直接导致爱国主义观念的概念化、模糊化。那么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提高大学生知识文化层面的同时,培养其健全人格就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而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项——爱国主义观念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家的民族自豪感的不足和缺失,由于社会、家庭、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们意识局限,普遍顾小家舍大家;思想狭隘,关心私事胜过关心国家大事;信念软弱、缺乏思考、容易冲动、偏听偏信。为此,树立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倡导爱国主义,突出历史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有效方法。
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在渊源流传的奋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是其他国家所永远不能够比拟的,这是当代人最可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财富;同时在历史的各个领域也涌现出了数不尽的历史人物贯穿于整个中华的历史长河,他们为国为民抛颅洒血,玉汝于成的精神,也是这个时代的青年应该追求的历史价值观。
树立民族自豪感,就是要将这些最可宝贵的财富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在大学期间注重对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和教育,特别是注重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表现出的崇高价值观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逐步了解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和留传不朽的功业。
二、全面、准确、客观了解历史是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基础和保证
1.看历史兴衰,明确当代中国的飞速发展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兴衰史,同时也是各国兴衰史的缩影。中华民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直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历经了几度的兴衰,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强盛与否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历史最终结果,关键是看现在的趋势是由盛及衰的下降还是由衰入盛的上升,进而使学生们正确的看待历史。
我国现在所处的时期恰是国家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尽管有些方面不尽人意,但还是过渡的过程,让学生们具有充分的认同感和信心,从而具有在这个时期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2.筵席历史文化,突出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
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脊梁。中华历史的传承瑰宝是文化,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开创了中华民族的道统,滋养了国学的千年发展。在北大、人大、复旦等重点高校,国学的日渐兴起既为青年人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又为现代企业发展、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把国学文化穿插渗透进去,但是文化的渗透和荣辱观的修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奢求“毕其功于一役”,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今世界,更不能给学生们一种必须遵守的压迫感和矫揉造作的刻意,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人生道路,进行利己式的利他教育,并且要循序渐进,不可欲速,不可助长。
3.“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教育学生从历史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传承,涌现出了数以百万计的历史人物和数以万计的历史事件,这是我们的财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历史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和案例全书,它可以对现代社会的很多事情,做出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真实解读,要引导学生们从历史中寻找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班级讨论会的形式,并配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历史剧等完成对学生的一种启迪,并可以通过征文比赛如“假如我是…”的形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分析,以便于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所准备,在突如其来的大是大非面前,不至于局促、不知所
措甚至做错事情。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是升华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1.向低年级学生加强中国鼎盛时期历史功绩的教育,激起其民族荣誉感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产生过无数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文化、科技、政治、军事等等。可以将秦皇陵、汉文化、盛唐时期的文明、元成吉思汗墓地等作为主要教育基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强大,在头脑中树立一个伟大的烙印。并通过观看纪录片的形式并辅以讨论学习,使班级形成一个正确的主流观点,提高他们的自豪感。
2.让高年级学生了解屈辱史,增加立志图强的豪情
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应该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充分了解这段历史。“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先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客观地分析屈辱史的源头和成因,使学生们认识是因为制度的落后和思想的闭塞是导致了近代我国衰败的主要原因,让同学们仍然保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进而从制度的角度将百年间中华儿女曲折的探索过程引出,这段伴随着危机、挫折、探索、失败、成功的过程也是近代无数先烈求索的血泪史和中国共产党艰辛的救国史。同时可以与日本以明治维新为开端的近代史作比较,得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使命感,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在充分尊重现在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大好环境下,确立自己努力学习为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的理想志向。历史责任感不仅是对祖国和社会的承诺,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个性完美的必备条件。
和谐文化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而爱国主义恰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能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具备国家、历史责任感,从而加深爱国主义,将会对思想政治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只有让他们真正对民族、国家、对党产生认同,提高自豪感,进而才能使他们为民族、为祖国、为社会奋斗;才能够完成建立和谐社会的伟大愿景。
参考文献:
[1]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10-11.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江泽民.掌握思想政治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