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肝外胆管癌(EC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治疗的16例ECC患者(ECC组)的粪便样本,采用菌群16S rRNA绝对定量测序,与胆总管结石患者(CBDS组)(20例)及健康对照(Normal组)(10例)进行比较,分析3组肠道菌群差异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符合正态分布且满足方差齐性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3组之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ECC组TBil和DBil明显高于CBDS组和Normal组(P值均0.05);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C组物种多样性与Normal组相似,但高于CBDS组(P<0.05),CBDS组高于Normal组(P<0.05).多样性分析显示ECC组菌群结构明显不同于Normal组和CBDS组(P<0.05).菌群组成差异性分析表明,Prevotella、Lactobacillus、Megasphaera、Sutterella在ECC组中明显富集.相关分析显示,Prevotella与抗生素、抑酸药和保肝药的使用呈负相关,Lactobacillus、Megasphaera、Sutterella与TBil和DBil呈正相关.结论 ECC组患者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改变,且菌群改变与ECC患者肝功能和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采用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单用或联合使用(PE+DPMAS)治疗的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24周生存情况,建立评估患者24周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PE+DPMAS治疗的13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24周随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71)和死亡组(n=62).另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E+DPMAS治疗的55例H
目的 探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于盘锦市中心医院的MAFLD患者222例与健康者270例.将MAFL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n=93)、中年组(n=76)、老年组(n=53);根据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分为无脂肪变性组(n=23)、轻度脂肪变性组(n=85)、中度脂肪变性组(n=76)、重度脂肪变性组(n=38);根据肝脏硬度值(LSM)分为非进展性纤维化组(n=124)、进展性纤维化组(n=98).所有受试者均收集年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