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分析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接受化疗辅助治疗患者35例(化疗组),未进行化疗辅助治疗患者35例(未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并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響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未化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大肠癌根治术接受化疗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远期疗效理想;并且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预后因素
大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发生率中排名第三,发生率高,且预后差,死亡率高。对于早期大肠癌患者临床常采用大肠癌根治术治疗,近期疗效确切,但术后远处转移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远期疗效还有待提高[1]。近年来随着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等新型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主要分析了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58.1±5.4)岁;原发肿瘤部位:近端结肠20例,远端结肠50例;病理类型:腺癌49例,粘液癌21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8例,中分化31例,高分化21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患者35例(化疗组),未进行辅助化疗患者35例(未化疗组)。本次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保留完整,且经病理诊断确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于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可采用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方案,或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化疗第1-5d静脉滴注200mg/m2的甲酰四氢叶;并在第1-5d静脉滴注500mg5-氟尿嘧啶,3周为1个周期。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为:化疗第1d静脉滴注130mg/m2的奥沙利铂,第1-5d静脉滴注200mg/m2的甲酰四氢叶与500mg5-氟尿嘧啶,3周为1个周期,均连续化疗6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均随访5年,统计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对患者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化疗方案以及术前血清CEA(癌胚抗原)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回归模型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94.3%(33/35例),3年生存率为80.0%(28/35例),5年生存率为68.6%(24/35例);未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91.4%(32/35例),3年生存率为68.6%(24/35例),5年生存率为51.4%(18/35例)。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组3年、5年生存率高于未化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Cox模型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本次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是影响其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详见表1.
3.讨论
大肠癌属于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生率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生的大肠癌患者可达85万例,且死亡病例高达50万例[2]。且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等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大肠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对于早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为理想治疗方案,约有80%大肠癌患者可在手术中将病变组织切除,近期疗效理想[3]。但临床治愈率较低,易出现肿瘤组织残存,或有微小、隐性病变,术后易出现远处复发转移,远期疗效一般。在本次研究中,仅进行大肠癌根治术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68.6%、51.4%。而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80.0%、68.6%。术后接受化疗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主要是因为术后给予患者辅助化疗,可显著清除其残余肿瘤组织,降低转移及复发风险。由此可知,综合性治疗方案在大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并且根据本次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大肠癌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给予针对性的、综合的治疗干预,加强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认识,并积极研究新型化疗药物的药理学,给予大肠癌术后患者有效的辅助化疗,发挥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降低治疗风险,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这对大肠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帆,钟陆行.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9):99-102.
[2]王文海,龚航军,李佳,等.中医辨证治疗140例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6):43-46.
[3]谢芳,高友福,张正华,等.老年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2):945-947.
【摘要】目的:分析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接受化疗辅助治疗患者35例(化疗组),未进行化疗辅助治疗患者35例(未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并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響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未化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大肠癌根治术接受化疗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远期疗效理想;并且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预后因素
大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发生率中排名第三,发生率高,且预后差,死亡率高。对于早期大肠癌患者临床常采用大肠癌根治术治疗,近期疗效确切,但术后远处转移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远期疗效还有待提高[1]。近年来随着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等新型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主要分析了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58.1±5.4)岁;原发肿瘤部位:近端结肠20例,远端结肠50例;病理类型:腺癌49例,粘液癌21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8例,中分化31例,高分化21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患者35例(化疗组),未进行辅助化疗患者35例(未化疗组)。本次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保留完整,且经病理诊断确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于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可采用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方案,或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化疗第1-5d静脉滴注200mg/m2的甲酰四氢叶;并在第1-5d静脉滴注500mg5-氟尿嘧啶,3周为1个周期。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为:化疗第1d静脉滴注130mg/m2的奥沙利铂,第1-5d静脉滴注200mg/m2的甲酰四氢叶与500mg5-氟尿嘧啶,3周为1个周期,均连续化疗6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均随访5年,统计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对患者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化疗方案以及术前血清CEA(癌胚抗原)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回归模型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94.3%(33/35例),3年生存率为80.0%(28/35例),5年生存率为68.6%(24/35例);未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91.4%(32/35例),3年生存率为68.6%(24/35例),5年生存率为51.4%(18/35例)。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组3年、5年生存率高于未化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Cox模型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本次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是影响其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详见表1.
3.讨论
大肠癌属于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生率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生的大肠癌患者可达85万例,且死亡病例高达50万例[2]。且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等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大肠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对于早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为理想治疗方案,约有80%大肠癌患者可在手术中将病变组织切除,近期疗效理想[3]。但临床治愈率较低,易出现肿瘤组织残存,或有微小、隐性病变,术后易出现远处复发转移,远期疗效一般。在本次研究中,仅进行大肠癌根治术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68.6%、51.4%。而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80.0%、68.6%。术后接受化疗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主要是因为术后给予患者辅助化疗,可显著清除其残余肿瘤组织,降低转移及复发风险。由此可知,综合性治疗方案在大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并且根据本次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大肠癌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给予针对性的、综合的治疗干预,加强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认识,并积极研究新型化疗药物的药理学,给予大肠癌术后患者有效的辅助化疗,发挥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降低治疗风险,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这对大肠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帆,钟陆行.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9):99-102.
[2]王文海,龚航军,李佳,等.中医辨证治疗140例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6):43-46.
[3]谢芳,高友福,张正华,等.老年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2):94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