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学生认可的德育信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lin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德育工作既不能靠“管”,也不能靠“说教”,更不能以班级综合素质评比为目标,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出其缺失的德育基点,重建学生自我认可的德育信念,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准则。
  关键词:德育信念 德育基点 中职德育
  中职德育工作的问题提出
  当一个中职教师授受高一新班的班主任工作,他可能面对着一群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这些学生上课时说话、睡觉或玩手机的情况可能比较严重,可能还会出现迟到、染发卷发留长发、打架、抽烟等问题。当面对着学校德育的要求,最终反应在班级综合素质评比上老是上不去,班主任于是疲于奔命,迷失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中职班主任工作难做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中职德育工作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价值取向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中考失利、无法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之所以中考失利,必然有着内在的原因,如家庭与家庭教育因素、小学初中的特殊经历、偶发的因素及个人的原因。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其结构相对复杂。
  中职生源的复杂性给中职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无比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表现在德育工作上为学生难管。但之所以难管,多少与我们班主任班级德育的工作思路与习惯有关:以校规校纪为根本,以班级综合素质评比为目标,以管的方式开展班级工作,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
  1、在班级中,班主任可能会以说教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思想工作。而这往往会像灌输式的教学,达不到效果。究其原因,一则教师的说教内容远离学生的已有知识,所以无法在学生心中找到衔接点,二则说教的内容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可能会以管的方式开展班级工作。不管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是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学生自我管理。管的方式越强硬,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则越大。
  3、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班级综合素质评比,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可能被冰冷的班级综合素质分数所绑架,丢失了德育的真正目的,最终在分数的保持与上下跳动之间疲于奔命。
  “管”是治标不治本,“说教”是徒劳,“以班级综合素质评比为目标”则德育失去了意义。所以班级德育工作既不能靠“管”,也不能靠“说教”,更不能以班级综合素质评比为目标。
  中职德育的“本”在哪里呢?“本”就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中。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出其缺失的德育基点,重建学生自我认可的德育信念,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准则,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化中职德育内涵。
  重建学生自我认可的德育信念
  德育的基点
  在不同的班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各种问题,反映到班级综合素质评比老是被扣分。这些问题分析如下:
  同学之间有矛盾、打架等问题,说明学生爱心不足;上学迟到,上课迟到,逃避干卫生,说明学生责任感缺乏;晨跑时讲话、不整齐等问题,卫生干不到位,班级综合素质评比老是被扣分,说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缺乏;上课说话、睡觉或玩手机,不爱学习,说明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或者听不懂上课内容;抽烟,染发卷发留长发,佩带手饰,说明学生对校规校纪缺乏理解。
  在这些问题表现中,涉及到了爱、责任、团队合作和理解的思想教育工作。
  爱是普世的价值观,爱可以感动每一个人,因此可以改变每一个人;责任是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事负责。责任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团队合作是一种交际,是一种做事的能力与精神,是学生走上社会的需要;理解是个体与他人、规章制度之间平衡的需要。
  可以说,爱、责任、团队合作和理解的缺乏引发了大部分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同时它们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爱、责任、坚强、团队合作和理解就应该是德育的基点。
  2、学生自我认可的德育信念
  日常概念是指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形成的概念。一个日常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如果随着我们的情感:喜欢、厌恶、感动、憎恨,那么它在我们的头脑中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成为我们思想与行为的准则---即认可的德育信念。
  爱、责任、团队合作和理解作为德育的基点,如果转化为学生自我认可的德育信念,那么德育的工作就事半功倍了。
  3、德育基点到德育信念的转化
  如何把德育的基点转化为学生认可的德育信念呢?
  德育信念的形成不能通过强制的方式实现,因为强制的方式必然引起学生个体对德育信念的反感、厌恶、甚至憎恨,即使学生个体知道德育信念的正确性,德育信念也只能作为一个知识留在他的头脑中,而无法成为他的认可的思想与行为准则。
  认可的德育信念形成也无法通过说教的方式形成,班主任在班会中口若悬河,说的是头头是道,可是存在两个问题:1、班主任说的道理因为太抽象,离学生的懂的道理相距太远,学生无法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2、班主任说的道理因为太抽象,无法在学生心底引起共鸣。
  按照日常概念生成的原理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规律,以及认可的德育信念形成时伴随着的情感特点,班主任可在早自修、班会课及课外时间,以学生能够直接体验地设计形式,让学生形成认可的德育信念。
  比如,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Turning Point》、然后让谈谈感受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内心深处的“爱”;通过承包学校一周的值周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和“团队合作”,通过班会探讨中学生能不能抽烟,可以让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多一份理解。
  4、德育信念的强化与深化
  如同记忆存在着暂时记忆与长久记忆之分,通过反复的记忆可以把暂时记忆转化为长久记忆。同理,德育信念也要通过多次的学生体验才能真正建立,同时需要定期地让其“复习”。这样,德育信念才可长久地保持在他心间。
  所以,针对同一个德育信念主题,一个学期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若干次班会或活动。
  在“爱、责任、团队合作与理解”成为学生德育信念的基础上,班主任就可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更多的教育工作了。
  小结
  当一个学生心里充满了爱、责任、团队合作与理解,学生的行为自然就规范了。而校规校纪和班级综合素质评比就成为了班主任促进学生进步的方式。
  但是德育工作从来都是与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教育工作。所以班主任还得与任课教师共同努力,提升学生学习专业与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听得懂、做的会,学习不掉队。那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高效、人文、和谐的政治课堂的构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学政治课教学有效的提高需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将人文、情感等理念渗透于课堂之中,最终使其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  一、启迪学生智慧,营造课堂氛围  传统政治课基本上是以概念和理论的传授与掌握而展开教学的,教师习以为常地通过类似上述这些问题,试图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所谓“标准答案”,最终还
期刊
摘要: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政治文本已经陷入理论叙事空壳化的困境而不能自拔。为了使政治文本摆脱这一困境,党必须及时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更替和现实批判机制,科学合理地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看家本领,坚持现实批判与价值引导齐头并进的方针,彻底改变对当前社会思想批判不足的状况,从而逐步拉近美化的理论与异化的现实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政治文本 理论叙事空壳化 现实批判 价值引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正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不断地发生着新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是否有利于我们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却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我们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问题的探讨也就有着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施策略  当我们以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有它的特殊性,有些交往活动需要走向社会。所以这门功课非常重要。我觉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希能与同行朋友们共免。  一、教学时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期刊
【摘 要】: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如何构建课改新观念,是每一位课改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高中政治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思想政治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课程新理念 以人为本  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