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化的三种“粉丝鱼”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2010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尚的“金鱼”
  
  “金鱼”们多半是法国时尚的追梦人,他们对于法国时装品牌、法国香水等如数家珍,偶尔出没于四星、五星饭店内的奢侈品商店和商城,逛逛那里的夏奈尔、迪奥、圣罗兰以及卡地亚等法国顶级品牌店。
  巴黎是这些“金鱼”们再向往不过的地方了。用二三天的时间游遍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以及塞纳河等著名景点,欣赏过珍奇艺术品,主要的名胜也到此一游,剩下的时间当然要把巴黎的两个商业街逛个痛快,此外,巴黎的迪斯尼乐园也可以列入行程。
  香榭丽舍大道虽然在店铺的数量上不能与纽约第五大街相提并论,但它独一无二的风景却让这条商业街有了风景如画的华丽感。这条大道上的名店让人有些今非昔比的感觉,但一些新锐设计师的复合店却让这条古老的商业街道时尚和丰富起来。尽管这些品牌并不如雷贯耳,但他们作品中所展现的才华颇有一种引领未来时尚的感觉,而且价格普遍不高,很适合追求个性又另类的年轻人。
  对于“金鱼”们来说,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的LV专卖店是品牌历史的缩影,门前镌刻的句子道出了LV150年的历史。为了庆祝LV经典的行李箱面世150年,LV特意在门前竖了一个一层楼高的巨大行李箱,展现品牌时尚又古典的魅力。据说,在这里购物还有个与众不同的特色,那就是顾客要排号等候售货员的专人服务,在商品目录上看中后才有机会见到“真品”。
  香谢丽舍大道上的明星阵容对“金鱼”们也会构成很大吸引力。在这条游人如织的街道上,虽然法国本地明星的出现率并不高,但不少冲着法国巴黎“时尚之都”名号而来的国外明星倒是对香榭丽舍大道非常喜欢。据说,国际影星张曼玉很喜欢在巴黎香榭里舍大道上休闲购物的自由感觉。沿街琳琅满目的漂亮橱窗,加上碰上明星的高机率,可让即使只做Windowshopping的“金鱼”们心情大好。与香榭丽舍大道相比,紧邻的圣安娜街上有更多的世界顶级品牌以及设计师的店面。
  对“金鱼”的友情提醒:法国每年有两次固定的全国性商品打折,一次在夏季,一次在冬季;具体打折日期由政府统一规划,每年的日子都不固定。夏季打折大致在六七月份,而冬季打折一般在元旦过后一周左右才开始,大家可以选择在这段时间内到法国“血拼”。
  法国的香水之城不在巴黎,而是法国南部的小城格拉斯。法国的一些精品品牌如Hermes等推出的主题限量香水,除了可以为“金鱼”们增添魅力之外,还极具收藏价值。
  
  艺术的“红鳟鱼”
  
  比较起“金鱼”,“红鳟鱼”们则属于另外一群人。他们热衷于收集法国电影影碟,迷恋法国美食,对法国美食中的很多特色菜颇有研究。这些人还定期聚在一起,交流品尝美食的经验和欣赏法国电影的心得。电影资料、法国电影节什么的他们不会错失,各式的法国餐馆他们也会前去捧场。
  而且,他们彼此之间以法文名字称呼,对戛纳电影节的关注远远超过关心奥斯卡全家奖,并对历届获得金棕榈奖的影片以及导演,甚至主要演员的名字以及代表作品说起来也毫不含糊。提起法国的一些导演及演员,如同谈起自家亲戚。他们多半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忠实拥趸,收集了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如特吕弗、戈达尔、阿仑·雷乃等的作品,《巴黎最后一班地铁》、《卡宾枪手》、《广岛之恋》以及《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影片被他们视若珍宝般保存。
  


  最近,最具自然主义风格的法国导演雅克·贝汉颇深得“红鳟鱼”们的欢心,该导演的“天·地·人”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玛拉雅》,常常也被这些人挂在嘴边。在他们的眼里,《迁徙的鸟》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电影奇迹,一个不是用钱创造出来的,而是用人的心灵创造出来的奇迹。
  《迁徒的鸟》用了4年时间,耗资4000多万美元,拍摄队伍多达600人,其中包括17名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景点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沙漠;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胶片长达460多公里。导演雅克·贝汉超乎想像的耐心和专业精神也让“红鳟鱼”们赞不绝口。
  “红鳟鱼”们对法国美食的热爱以及研究精神也让人佩服,他们对鹅肝酱、海鲜、蜗牛、奶酪等典型的法国菜也是爱不释口。买生日蛋糕只去马克西姆之类的法国餐厅。想与他们共进晚餐,恐怕得预约法国餐厅才能请动他们。在他们的眼里Friday这样的美式西餐厅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没有格调。
  有两件事让“红鳟鱼”们最为洋洋自得,一是,他们对法国葡萄酒很有研究,号称:尝上一口就可大致断定该葡萄酒的产地以及年份;二是,对奶酪的研究很有些心得。奶酪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甚至常说:“没有奶酪的时光,好比没有阳光的日子。”
  “红鳟鱼”们也很喜欢组织一群志同道合团队,来一次法国美食电影之旅。去戛纳参加电影节,走进法国各地的奶酪专卖店里,近400种奶酪任挑选。当然啦,品尝法国葡萄酒与其它各种美食的机会也不会放过。想像一下这样的场景:携着《XX美食指南》徜徉在法国的大街小巷,寻访美食,终于找到了心仪的餐馆,伶俐的服务员立即上来,恭恭敬敬地献上一篓白白的面包,法国的棍形面包、羊角面包、胡桃面包、葡萄面包和传统酵母发酵的圆形大面包等法式面包和奶油小蛋糕应有尽有。啜着美酒,美食就在眼前,对“红鳟鱼”们来说,天堂莫过如此吧。
  对“红鳟鱼”的友情提醒:大致来说,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更酸一些。酒的味道更浓厚的,就是所谓的“阳”,刚刚酿出来时最好别喝,多放几年,对充分发挥酒的醇香有好处。酒的味道更清淡的,就是所谓的“阴”,最好别放时间太长,否则容易变味。
  此外葡萄酒的价格让人看不懂的时候也有。有时候酒明明很一般,却卖出了高价;一瓶很不错的酒,价格却可能出人意料地低。
  
  运动的“鲨鱼”
  
  30岁“高龄”学习法语的“鲨鱼”们动力缘自于对法国运动文化的神往,在他们眼里法语比英语高雅迷人。他们热爱环法自行车赛,喜欢远游,偶尔在城市的郊外还能瞥见他们骑着山地自行车的身影。此外,“鲨鱼”们也对法国的人文地理有着深厚的了解。
  “鲨鱼”们特别爱运动,比如骑自行车。他们往往会为此休假一个月,从巴黎出发,跟随着数百名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的选手穿越整个法国全境,沿途领略阿尔卑斯和比利牛斯两大山脉的雄伟,见证马恩、默兹、塞纳三大河流域的优雅。从巴黎、图卢兹、里昂、马赛、波尔多到南特,从埃菲尔铁塔到阿尔马桥、协和广场、国会大厦、香榭丽舍大街最后到达象征胜利的凯旋门,体验百年环法魅力的同时,欣赏沿途法国古镇的风光,拜访名人故居。
  巴黎市郊由一个火车站改建的奥赛博物馆,是这群印象派画迷们不会错过的地方。此外,“鲨鱼”们还将拜访巴黎西部偏北的莫奈故居,去莫奈的花园里流连,让名画中的风景在眼前真实再现。
  


  至于环法必经的普罗旺斯地区,已经被“鲨鱼”们念叨了好些年,彼得·梅尔《山居岁月》已被翻得烂熟。它确实是一本“平淡”得让人艳羡的书,是彼得·梅尔夫妇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第一年的生活实录。他们称此书文体清晰,不拘形式,平易而优雅,可以有四种读法:一、作为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二、作为一本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三、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四、作为在法国南部旅行的指南书。
  普罗旺斯地区吸引“鲨鱼”们的理由还有这里无拘无束极具自由色彩,蛊惑着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包括塞尚、凡高、莫奈、毕加索、夏卡尔等人均在普罗旺靳展开艺术生命的新阶段;蔚蓝海岸的享乐主义风气,也吸引了各国作家前来朝圣,当然,还囊括以《山居岁月》将普罗旺斯推向巅峰的彼得·梅尔。《山居岁月》中描写的小镇吕贝隆:桃红、鲜橙、明黄的房子像天使的玩具,随意散落的彩色村庄。
  每年的七八月即环法自行车赛举行期间,也恰逢普罗旺斯地区的熏衣草迎风绽放。浓艳的色彩装饰翠绿的山谷,微微辛辣的香珠混合着被晒焦的青草芬芳,交织成法国南部最令人难忘的气息。普罗旺斯著名的吕贝隆山区Sault修道院的花田是该区最著名的熏衣草观赏地,也是《山居岁月》一书的故事背景,号称全法国最美丽的山谷之一。山上有一座12世纪的修道院,修道院前方有一大片不同颜色的熏衣草田地,是由院里的修道士栽种的。此外,施米雅那山区的施米雅也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山城,山顶矗立着一座建于12至13世纪的城堡罗通德,环绕着一大片的薰衣草花田。
  计划中,“鲨鱼”群将手拿地图,驾车跟随车队的足迹。也许,会在普罗旺斯的花田间短暂停留,让头发,肌肤沾染上薰衣草的味道。休息时,在柏树林里搭好野餐的台椅,中西式莱点、鲜榨果汁、面包、奶酪、水果、酒类,甚至还有甜点,皆是野餐的内容。阳光从柏树叶间透露出斑斑点点的金色,风儿轻柔,雀鸣婉转,满眼都是纯美的紫色,呼吸里都是甜美的气息。“鲨鱼”们的幸福真让人艳羡!
  随着车手们冲过设在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终点线,结束长达三千多公里的赛程,“鲨鱼”群也将回到巴黎,在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里完成为期一月的法国之旅。
  承传了好几代的咖啡馆里,温文尔雅的店主人亲切地站在吧台后方向进来的熟客们问好;忙碌的侍者,修长的手指托着镂花的银盘,干练且优雅地穿梭在座位间;白色的围裙上有咖啡淡淡的印渍和佚名的速写。
  对“鲨鱼”的友情提醒:在环法自行车赛必经的普罗旺斯,要想采访真正的特色小城和大片的熏衣草花田,大旅游车是没有办法进入的。而像ELFVOYAGES这样的旅行社则可以让您的普罗旺斯之旅充满惊喜。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到五日游、八日游等各种组合都有。价格也在40欧元至1000欧元不等。还可提供乡村野餐,租车自驾,小镇赶集等业务。
其他文献
我转到高一(3)班时,据说白晓宁已经多次挫败了武林群雄,稳居第一宝座N年了。我坐在他的侧前方,一回头就看见他的脑壳,他总是在奋笔疾书,好像是台不知疲倦的学习机器。同学们背后叫他书呆子,当面叫他终结者,因为老师刁钻古怪的问题到了他那儿,都有最完美的答案。  白晓宁极得老师宠爱。最经典的一次是老师批评大家操做得不好,张嘴就表扬:“你们也照人家白晓宁学学,动作都像是用标尺量过似的。”同学们哄堂大笑,白晓
14岁,是正想摆脱青涩而事实上却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我就是在这种时候记住苏子航的,在学校的一次晚会上,因为吉他,因为他的歌声。而我跟同桌刘静,几乎是同时表明了自己对苏子航的欣赏。说的只是欣赏,无关其他。我们一起讨论他的吉他,以及他唱过的歌。  我在日记本里写:苏子航这个男生,是我喜欢的。后来,想起台下的女生为他呼喊、鼓掌,居然让我有种隐隐的甜蜜感,甚至想拉个人说:看,我喜欢的是多么优秀的男孩!小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