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fei1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胰岛β细胞不可逆损伤而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每日注射外源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方法。胰岛移植是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受到供体严重缺乏以及需要终身免疫抑制等的限制。利用干细胞诱导生成胰岛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是一种旨在恢复胰岛功能,取代外源胰岛素的新型生物疗法。对近年来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开展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高效、稳定的肝原位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10μL微量注射针将5μL含有5×105个H22细胞溶液沿肝叶长轴种植于小鼠肝左叶,在退出针头避免H22细胞向外溢漏的关键步骤上,分别采用了棉压和热封两种方法,接种后在第19天检测肝肿瘤的大小、重量及病理学变化,比较这两种方法在制备稳定、均一肝原位移植瘤中的效果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的肝肿瘤形成率均为100%。两组小鼠的肿瘤大小、重量及病理表现上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与棉压组相比较,热封组肝移植瘤的大小均一,肿瘤重量的波动性小。特别是,在剖检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一,可影响心、脑、肾等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重症可危及生命,由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可占所有死亡的25%。至今,心律失常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对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临床新的防治策略的研发,而精准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同时作为研究工具,可用于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措施研究的必备材料。所以本文对国内外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模型应用的物种特点,制备原理以及模型应用等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期为心律失常相关研究及模型选择提供依据。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类以认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且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AD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作为最早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方便,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其分泌因子具有免疫调控和微环境重塑的能力,因此在AD的临床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BM-MSCs治疗AD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