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收费“被掩护”
《华西都市报》报道,银行近来在跨行取款上的涨价激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弹,公众纷纷将矛头指向了监管部门。舆论压力下,银监会终于出手了,与发改委共同起草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有7项服务银行将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媒体用的标题是《银监会拟强制取消银行7项服务收费》。
强制取消银行7项收费,听起来很是雷厉风行。可細看一下被“强制取消”的具体7项收费,不禁让人大失所望。
被取消的费用包括同城同行存款、取款、转账业务,同行个人储蓄账户的开立和撤销,ATM机境内跨行查询服务,境内本行查询服务等等――但,这里面有哪一项收费真正触及了银行的收费呢?
比如同城同行存款、取款、转账业务,这种费用闻所未闻。再看同行个人储蓄账户的开立和撤销,茶博士也没有听过哪家银行竟然收这种费用。还有ATM机境内跨行查询服务,银行2007年时曾密谋收取这种费用,在舆论强力反对和狙击下,早被银行业协会于当年4月20日叫停。境内本行查询服务,也一直都是免费的。
惟一媒体曝光过、仍有银行在收的费用,就是密码重置服务费――可银监会对这个规定的措施:密码重置服务相关费用纳入账户、密码、电子证书等挂失费处理,不得单独收费。这样的措辞,无异于是鼓励银行换种名义收取这种费用,为变相收费留下了可钻的漏洞。
而对像跨行取款费、跨行转账费、小额管理费、银行卡年费、短信通知费之类银行现实中普遍在收、公众反映强烈、也明显不正当的“真收费”,却只字不提。
有关部门曾辩护称跨行取款费的涨价“合法合规”,监管部门不能干预――可是既然“同城同行存款取款”可以干预,“跨行取款”为什么就不干预呢?
这样的治理,不过是在为银行收费作掩护罢了。
一条新坝83处坑
在黄河公铁两用桥西不远处的黄河北岸,有一条建成刚两个月的“双井控导工程” 防洪大坝。但前几天一场中雨过后,新建大坝现83处大坑沟壑。如这条大坝被大雨冲毁或被黄河洪水穿透,黄河滩地仅原阳县就有7个乡22万多人的生命和财产会受到严重威胁。(《大河报》)
保护7个乡22万多人生命和财产免受洪灾的,竟然是这样一条千疮百孔、不堪中雨一淋的大坝,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坝刚建成两个月!
我们已经见过无数次溃坝和决口的灾难导致的可怕结果。不得不感谢这场中雨,让这个豆腐渣工程提前暴露,有惊无险。从村民的描述看,这个工程起码存在三大问题:其一,工程被某单位夺标后,违法层层转包,层层剥利;其二,偷工减料,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按要求大坝必须用黏土,可施工方为省钱,就地取黄沙土;其三,骗取国家资金,让村里出具假证明说取黏土毁坏了300亩庄稼,骗了国家26万元。
前段时间,最高人民检察院曾透露过“几乎在每一起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中都有腐败的影子”。照此,这样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背后必有腐败,到底工程怎样被违法转包,怎样偷工减料,又是怎样骗取国家资金,还有哪些单位、哪些人卷入了腐败?
更让人不安的是,如此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并不是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验收单位验收时发现的,而是村民发现的。可就是这样让村民吓得“不敢在村里住”的工程,却轻易骗过了监理和验收的眼睛。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腐败交易?
雷人城市口号
“两个胖胖欢迎您!”“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这是合肥市提出的旅游城市口号和宜春市旅游政务网的口号。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样的城市口号似乎成为了国内众多城市不约而同的宣传路线。网民们兴致勃勃地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且榜单不断更新。而这些口号,常常是某地政府花大力气大价钱得来的。(《新浪网》)
“上海,精彩每一天”,被指直接来自护肤品广告;海口的“娱乐之都”,像是给坊间传闻提供依据;“现代化魅力型区域中心城市、沿海强省省会”,被称为“打死也猜不着”的谜语――答案是石家庄。
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Peter曾说:“我从纽约来到北京,发现这里几乎就是一个复制的纽约,于是我离开了;然后我到了上海,发现这里也是一个复制的纽约,于是我离开了;后来我又到了广州,看到的还是一个复制的纽约!最后,我不甘心,走到了汕尾的乡村,这下子,我才感到自己是在中国了。”
给城市找个贴切的口号并不难,关键是要发掘自身的特色、底蕴。如果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摒弃好大喜功、唯利是图,好好地传承和发展文化传统,一个口号可以叫响千年。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多少年之后,依然让人耳熟能详。
给好人以好报
成功调解一起民事纠纷记0.1分,奖励10元;提供线索抓获网上逃犯记2分,奖励200元……江苏宿迁公安局推出的治安志愿者积分奖励办法,引起社会争议。(《新京报》)
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支持者认为,“治安志愿者”的大量涌现,有利于改变警力紧张的现状,最终形成人人关心社会治安,人人维护社会治安的氛围。反对者则认为,这种积分换奖金的办法有可能发展成全民皆警,在利益的驱动下,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人身权,善行要靠提升道德来促进,而不是靠物质刺激。
据茶博士所知,对服务社会的志愿者进行奖励,宿迁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比如在新加坡,政府规定志愿者服务达到一定的质与量,就可以享受一年的免费停车权利甚至在购买住房时也可享受优惠。而在我国,义务献血者在需要的时候可凭证优先用血,直接扭送或提供线索抓获犯罪嫌疑者给予重金奖励等。这类除了精神鼓励之外的金钱之惠,是对“好人”有“好报”的最好诠释。
道德和金钱,缺一不可。离开了道德无以立身,离开了金钱无以生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所谓的“道德卫士”常常一味强调“无私”、“舍己”,把美德与合理的私利诉求完全对立起来,以致道德教化曲高和寡,让人敬而远之。老人街头跌倒无人敢扶,公交车上遇小偷无人出手。为彻底消除此类现象,即便“人人皆警”,又有何不妥?
当然,如何管理好“治安志愿者”,以防他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侵犯他人权利,还有待公安机关认真研究,严加防范。
说到志愿者,茶博士还得再说说一位特殊有趣的志愿者,他就是:
济公城管
据《华西都市报》讲,四川金堂县城79岁的王禄金老人有个癖好:扮济公。他每天穿上一身特意被弄得破烂的行头,摇着开口的蒲扇,腰间挂着一个葫芦,摇摇晃晃地上街“执勤”去。一旦看见有小贩占道经营,或商户将东西摆上了盲道,他就立即走上前,要求对方搬走。
他说自己崇拜济公,“也要做一个打抱不平的人”。曾经有小贩扬起秤砣,扬言要打他。王禄金说:“我就把脸伸过去,说,你打啊,我是济公。”在这种近乎癫狂的状态里,王禄金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小商小贩也都乐意买他的账。“有时候,这个‘济公’比城管还管用。我们看到他来了,骑上车子就走了。”
79岁了还热心维护城市的市容市貌,我们该为老人家的行为鼓掌!同时证明了一件事:小商小贩们还是愿意接受劝阻式管理的,城管必须改掉不良的习惯和对立的工作方式。不过茶博士个人觉得,这位老人家其实可以去当造型设计师了,哈哈!
店家,非要亲我吗?
稍微有点网购经验的人都知道,店主们最喜欢称呼买家“亲”:“好的,亲”、“有货,亲”、“不客气,亲”……“亲”似乎已经成为网购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语,有人觉得这拉近了卖家和买家之间的距离,有人却一听到它就鸡皮疙瘩掉一地,还有人为了它要闹离婚……(《现代快报》)
起因是某网友在淘宝社区里抱怨:“晚上接到一个男性买家的电话,说我之前在给他发确认信息的时候用了个‘亲’字,他老婆看到生气了。”为了个“亲”字,买家吵着要离婚,卖家则花了近一个小时来解释。
确实,由“亲”字引出的误会并不在少数。到底要不要“亲”?在淘宝网友发起的“卖家一口一个亲,你接受吗”的网络调查中,有近三成的网友觉得无法接受卖家喊“亲”,近三成表示“无所谓”,而持“这个称呼让人觉得亲切”的观点也接近三成。
据茶博士了解,“亲”是韩语“朋友”的音译,早在2000年初,这个称呼就广泛被哈日哈韩使用和传播。在网购的时候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为了拉近距离表达亲切感就有了这样的称呼,且男女通用,不分性别。
但这个小小的“亲”字还是让网友们情绪复杂,最终有人提出避“亲”绝招――“敢叫亲,差评你!”
《华西都市报》报道,银行近来在跨行取款上的涨价激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弹,公众纷纷将矛头指向了监管部门。舆论压力下,银监会终于出手了,与发改委共同起草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有7项服务银行将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媒体用的标题是《银监会拟强制取消银行7项服务收费》。
强制取消银行7项收费,听起来很是雷厉风行。可細看一下被“强制取消”的具体7项收费,不禁让人大失所望。
被取消的费用包括同城同行存款、取款、转账业务,同行个人储蓄账户的开立和撤销,ATM机境内跨行查询服务,境内本行查询服务等等――但,这里面有哪一项收费真正触及了银行的收费呢?
比如同城同行存款、取款、转账业务,这种费用闻所未闻。再看同行个人储蓄账户的开立和撤销,茶博士也没有听过哪家银行竟然收这种费用。还有ATM机境内跨行查询服务,银行2007年时曾密谋收取这种费用,在舆论强力反对和狙击下,早被银行业协会于当年4月20日叫停。境内本行查询服务,也一直都是免费的。
惟一媒体曝光过、仍有银行在收的费用,就是密码重置服务费――可银监会对这个规定的措施:密码重置服务相关费用纳入账户、密码、电子证书等挂失费处理,不得单独收费。这样的措辞,无异于是鼓励银行换种名义收取这种费用,为变相收费留下了可钻的漏洞。
而对像跨行取款费、跨行转账费、小额管理费、银行卡年费、短信通知费之类银行现实中普遍在收、公众反映强烈、也明显不正当的“真收费”,却只字不提。
有关部门曾辩护称跨行取款费的涨价“合法合规”,监管部门不能干预――可是既然“同城同行存款取款”可以干预,“跨行取款”为什么就不干预呢?
这样的治理,不过是在为银行收费作掩护罢了。
一条新坝83处坑
在黄河公铁两用桥西不远处的黄河北岸,有一条建成刚两个月的“双井控导工程” 防洪大坝。但前几天一场中雨过后,新建大坝现83处大坑沟壑。如这条大坝被大雨冲毁或被黄河洪水穿透,黄河滩地仅原阳县就有7个乡22万多人的生命和财产会受到严重威胁。(《大河报》)
保护7个乡22万多人生命和财产免受洪灾的,竟然是这样一条千疮百孔、不堪中雨一淋的大坝,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坝刚建成两个月!
我们已经见过无数次溃坝和决口的灾难导致的可怕结果。不得不感谢这场中雨,让这个豆腐渣工程提前暴露,有惊无险。从村民的描述看,这个工程起码存在三大问题:其一,工程被某单位夺标后,违法层层转包,层层剥利;其二,偷工减料,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按要求大坝必须用黏土,可施工方为省钱,就地取黄沙土;其三,骗取国家资金,让村里出具假证明说取黏土毁坏了300亩庄稼,骗了国家26万元。
前段时间,最高人民检察院曾透露过“几乎在每一起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中都有腐败的影子”。照此,这样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背后必有腐败,到底工程怎样被违法转包,怎样偷工减料,又是怎样骗取国家资金,还有哪些单位、哪些人卷入了腐败?
更让人不安的是,如此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并不是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验收单位验收时发现的,而是村民发现的。可就是这样让村民吓得“不敢在村里住”的工程,却轻易骗过了监理和验收的眼睛。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腐败交易?
雷人城市口号
“两个胖胖欢迎您!”“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这是合肥市提出的旅游城市口号和宜春市旅游政务网的口号。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样的城市口号似乎成为了国内众多城市不约而同的宣传路线。网民们兴致勃勃地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且榜单不断更新。而这些口号,常常是某地政府花大力气大价钱得来的。(《新浪网》)
“上海,精彩每一天”,被指直接来自护肤品广告;海口的“娱乐之都”,像是给坊间传闻提供依据;“现代化魅力型区域中心城市、沿海强省省会”,被称为“打死也猜不着”的谜语――答案是石家庄。
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Peter曾说:“我从纽约来到北京,发现这里几乎就是一个复制的纽约,于是我离开了;然后我到了上海,发现这里也是一个复制的纽约,于是我离开了;后来我又到了广州,看到的还是一个复制的纽约!最后,我不甘心,走到了汕尾的乡村,这下子,我才感到自己是在中国了。”
给城市找个贴切的口号并不难,关键是要发掘自身的特色、底蕴。如果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摒弃好大喜功、唯利是图,好好地传承和发展文化传统,一个口号可以叫响千年。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多少年之后,依然让人耳熟能详。
给好人以好报
成功调解一起民事纠纷记0.1分,奖励10元;提供线索抓获网上逃犯记2分,奖励200元……江苏宿迁公安局推出的治安志愿者积分奖励办法,引起社会争议。(《新京报》)
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支持者认为,“治安志愿者”的大量涌现,有利于改变警力紧张的现状,最终形成人人关心社会治安,人人维护社会治安的氛围。反对者则认为,这种积分换奖金的办法有可能发展成全民皆警,在利益的驱动下,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人身权,善行要靠提升道德来促进,而不是靠物质刺激。
据茶博士所知,对服务社会的志愿者进行奖励,宿迁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比如在新加坡,政府规定志愿者服务达到一定的质与量,就可以享受一年的免费停车权利甚至在购买住房时也可享受优惠。而在我国,义务献血者在需要的时候可凭证优先用血,直接扭送或提供线索抓获犯罪嫌疑者给予重金奖励等。这类除了精神鼓励之外的金钱之惠,是对“好人”有“好报”的最好诠释。
道德和金钱,缺一不可。离开了道德无以立身,离开了金钱无以生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所谓的“道德卫士”常常一味强调“无私”、“舍己”,把美德与合理的私利诉求完全对立起来,以致道德教化曲高和寡,让人敬而远之。老人街头跌倒无人敢扶,公交车上遇小偷无人出手。为彻底消除此类现象,即便“人人皆警”,又有何不妥?
当然,如何管理好“治安志愿者”,以防他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侵犯他人权利,还有待公安机关认真研究,严加防范。
说到志愿者,茶博士还得再说说一位特殊有趣的志愿者,他就是:
济公城管
据《华西都市报》讲,四川金堂县城79岁的王禄金老人有个癖好:扮济公。他每天穿上一身特意被弄得破烂的行头,摇着开口的蒲扇,腰间挂着一个葫芦,摇摇晃晃地上街“执勤”去。一旦看见有小贩占道经营,或商户将东西摆上了盲道,他就立即走上前,要求对方搬走。
他说自己崇拜济公,“也要做一个打抱不平的人”。曾经有小贩扬起秤砣,扬言要打他。王禄金说:“我就把脸伸过去,说,你打啊,我是济公。”在这种近乎癫狂的状态里,王禄金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小商小贩也都乐意买他的账。“有时候,这个‘济公’比城管还管用。我们看到他来了,骑上车子就走了。”
79岁了还热心维护城市的市容市貌,我们该为老人家的行为鼓掌!同时证明了一件事:小商小贩们还是愿意接受劝阻式管理的,城管必须改掉不良的习惯和对立的工作方式。不过茶博士个人觉得,这位老人家其实可以去当造型设计师了,哈哈!
店家,非要亲我吗?
稍微有点网购经验的人都知道,店主们最喜欢称呼买家“亲”:“好的,亲”、“有货,亲”、“不客气,亲”……“亲”似乎已经成为网购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语,有人觉得这拉近了卖家和买家之间的距离,有人却一听到它就鸡皮疙瘩掉一地,还有人为了它要闹离婚……(《现代快报》)
起因是某网友在淘宝社区里抱怨:“晚上接到一个男性买家的电话,说我之前在给他发确认信息的时候用了个‘亲’字,他老婆看到生气了。”为了个“亲”字,买家吵着要离婚,卖家则花了近一个小时来解释。
确实,由“亲”字引出的误会并不在少数。到底要不要“亲”?在淘宝网友发起的“卖家一口一个亲,你接受吗”的网络调查中,有近三成的网友觉得无法接受卖家喊“亲”,近三成表示“无所谓”,而持“这个称呼让人觉得亲切”的观点也接近三成。
据茶博士了解,“亲”是韩语“朋友”的音译,早在2000年初,这个称呼就广泛被哈日哈韩使用和传播。在网购的时候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为了拉近距离表达亲切感就有了这样的称呼,且男女通用,不分性别。
但这个小小的“亲”字还是让网友们情绪复杂,最终有人提出避“亲”绝招――“敢叫亲,差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