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提高剖宫产技术,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05年10月~2007年10月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14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依据为: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以及子宫下段横切口、宫体纵切口。结果:不同手术方式术中粘连程度、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产指征者应依受术者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以利于再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手术方式 术后情况
统计学资料显示,我国1980~1984年剖宫产率为19.5%。1985年至1988年上升到25.4%。1989~1992年则为35.3%。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因素影响某些地方甚至达到70%[1],随着剖宫产的上升,瘢痕子宫逐渐增多,如何提高剖宫产技术,减少并发症,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2005年10月~2007年10月144例在我院产科行二次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行二次剖宫产144例,孕妇年龄24~35岁,平均28岁;孕周36~41周;距前次手术时间12个月~11年。入院后均未试产,直接在原切口切除瘢痕后手术。
麻醉方法: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
分析指标:①粘连程度:子宫原切口处与临近组织粘连为轻度,大网膜粘于切口为中度,切口与肠管等广泛粘连为重度。②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切口处瘢痕与子宫肌层均匀一致为愈合良好,较正常子宫肌层变薄为愈合不良。③出血量。④手术时间。
分组方法:对144例进行分组,组间比较上述几项分析指标。分组依据为: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以及子宫下段横切口、宫体纵切口。
统计学处理:所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
结 果
粘连程度比较结果见表1。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见表3。
讨 论
剖宫产是产科临床的常用手术,在解决难产、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且近来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年提高,有些地方己达70%。但它毕竟是开腹手术,有一定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3]。随着剖宫产率上升瘢痕子宫逐年增多,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是否需再次剖宫产,目前有较多争议。剖宫产是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术,但它毕竟是开腹手术,有一定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因此需要谨慎对待。本文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在腹壁及子宫切口的选择上更应谨慎处理。下腹壁横切口具有较为美观,且不宜出现腹壁疝的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妇科手术及剖宫产术。但下腹壁横切口的缺点是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腹直肌剥离面大,因而会造成二次手术时由于腹直肌与前鞘及腹膜粘连严重,手术操作更困难。有时只有横断腹直肌才能进入腹腔,损伤出血增加,解剖层次不清时极易误伤膀胱等脏器,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结果显示,下腹壁横切口二次手术的腹腔粘连程度较纵切口粘连严重,故对于有可能二次剖宫产的病人,选择下腹纵切口为更明智的选择。宫体的纵切口是将子宫前壁的肌纤维切断,由于宫体部肌肉较厚,缝合时对合困难,再加上产后子宫肌肉明显的收缩作用,所以切口的愈合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下段横切口大致沿肌纤维的走向分离,此处肌壁薄,所以损伤很小,缝合时易于对合,且子宫下段切口因有腹膜覆盖,术后粘连较少。通过近年临床应用及临床观察,比较一致共认尽可能地保留腹壁血管和神经,不缝合腹膜宽针距全层缝合皮肤和皮下脂肪层,术后肠道恢复快,异物反应轻,切口愈合好,拆线时间短,同时节省了手术材料。本文结果显示,第1次剖宫产采用宫体纵切口,其二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腹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均大于子宫下段横切口。
由于二次剖宫产瘢痕的存在以及盆腔或腹腔的粘连形成,术中操作难度增大,故一定要有经验且熟练的医师上台手术,术中在分离粘连时,要做到充分止血减少出血,认清解剖部位避免损伤粘连的脏器。在本资料中,术中均有一定数量和程度不同的粘连,给手术造成一定的困难。综上所述,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宫产指征者应依受术者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以利于二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参考文献
1 应豪,段涛.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流行病学调查.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260.
2 杨钢,梁家智.剖宫产相关问题的循证评价.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119.
3 沈红玲,任芬芳,李红雨,等.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0):616.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手术方式 术后情况
统计学资料显示,我国1980~1984年剖宫产率为19.5%。1985年至1988年上升到25.4%。1989~1992年则为35.3%。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因素影响某些地方甚至达到70%[1],随着剖宫产的上升,瘢痕子宫逐渐增多,如何提高剖宫产技术,减少并发症,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2005年10月~2007年10月144例在我院产科行二次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行二次剖宫产144例,孕妇年龄24~35岁,平均28岁;孕周36~41周;距前次手术时间12个月~11年。入院后均未试产,直接在原切口切除瘢痕后手术。
麻醉方法: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
分析指标:①粘连程度:子宫原切口处与临近组织粘连为轻度,大网膜粘于切口为中度,切口与肠管等广泛粘连为重度。②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切口处瘢痕与子宫肌层均匀一致为愈合良好,较正常子宫肌层变薄为愈合不良。③出血量。④手术时间。
分组方法:对144例进行分组,组间比较上述几项分析指标。分组依据为: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以及子宫下段横切口、宫体纵切口。
统计学处理:所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
结 果
粘连程度比较结果见表1。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见表3。
讨 论
剖宫产是产科临床的常用手术,在解决难产、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且近来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年提高,有些地方己达70%。但它毕竟是开腹手术,有一定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3]。随着剖宫产率上升瘢痕子宫逐年增多,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是否需再次剖宫产,目前有较多争议。剖宫产是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术,但它毕竟是开腹手术,有一定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因此需要谨慎对待。本文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在腹壁及子宫切口的选择上更应谨慎处理。下腹壁横切口具有较为美观,且不宜出现腹壁疝的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妇科手术及剖宫产术。但下腹壁横切口的缺点是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腹直肌剥离面大,因而会造成二次手术时由于腹直肌与前鞘及腹膜粘连严重,手术操作更困难。有时只有横断腹直肌才能进入腹腔,损伤出血增加,解剖层次不清时极易误伤膀胱等脏器,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结果显示,下腹壁横切口二次手术的腹腔粘连程度较纵切口粘连严重,故对于有可能二次剖宫产的病人,选择下腹纵切口为更明智的选择。宫体的纵切口是将子宫前壁的肌纤维切断,由于宫体部肌肉较厚,缝合时对合困难,再加上产后子宫肌肉明显的收缩作用,所以切口的愈合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下段横切口大致沿肌纤维的走向分离,此处肌壁薄,所以损伤很小,缝合时易于对合,且子宫下段切口因有腹膜覆盖,术后粘连较少。通过近年临床应用及临床观察,比较一致共认尽可能地保留腹壁血管和神经,不缝合腹膜宽针距全层缝合皮肤和皮下脂肪层,术后肠道恢复快,异物反应轻,切口愈合好,拆线时间短,同时节省了手术材料。本文结果显示,第1次剖宫产采用宫体纵切口,其二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腹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均大于子宫下段横切口。
由于二次剖宫产瘢痕的存在以及盆腔或腹腔的粘连形成,术中操作难度增大,故一定要有经验且熟练的医师上台手术,术中在分离粘连时,要做到充分止血减少出血,认清解剖部位避免损伤粘连的脏器。在本资料中,术中均有一定数量和程度不同的粘连,给手术造成一定的困难。综上所述,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宫产指征者应依受术者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以利于二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参考文献
1 应豪,段涛.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流行病学调查.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260.
2 杨钢,梁家智.剖宫产相关问题的循证评价.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119.
3 沈红玲,任芬芳,李红雨,等.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