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OUT了!——很多人一听这话就紧张,但偏偏又常被如是“宣判”。
的确,时代变化太快:信息更新,电子产品更新,生活态度更新,流行名词更新……往往城中又有新词冒出而你却一无所知,你才沮丧地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又OUT了。
但也有人,非但不惧OUT,还愿意主动置身于流行之外。他们不发微博,不玩朋友圈,不看秀,不追大片,也不太关心风口浪尖上的种种热闻八卦。他们不愿稀里糊涂地被所谓的“流行”耗费元气、掌控生活,而更希望自在坦然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
主动OUT,你可愿一试?
血泪盘点:有多少次,你曾被无情宣判太OUT!
还记得美国长盛不衰的真人秀节目《天桥骄子》
(《Project Runway》)中,主持人海蒂·克拉姆每每在宣布被淘汰选手时,那句令人伤心欲绝的“You are out”么?这是一个人人怕落伍、怕过时、怕被淘汰的时代,但偏偏天不遂人愿,好像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人理直气壮站出来,指手画脚对你大喊:“你太OUT啦!”
那么,就让我们含泪盘点一下——那些我们曾被无情宣判为“奥特曼”的时刻吧……什么,你还以为“奥特曼”是那个没事打打小怪兽的咸蛋超人?!Outman啊,你可真是太OUT了!
你只用邮件、电话、QQ之类的方式和朋友、家人、同事、客户沟通交流?
OUT!今时今日,你只有思路清晰地说出Twitter就是微博,Orkut是Google的交友网站,Flikr是用图片视频记录的博客网站,LinkedIn是个事业发展关系网,那才算跟得上时代潮流……
你手机的主要功能是语音通话、多媒体短信,有时再来几通视频对话你就觉得很高精尖了?
OUT!以上这些功能只能算“基本配置”。你还应该知道的是,3G网络速度最快每秒传输数据可达14MB,如果信号够好,用手机下载一部小电影,或随时随地在线搜索并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分分钟搞定。
你还在通过收听广播获知路况信息?
OUT!“某路段通过时间约需要10分钟”,多抽象啊!潮流人士都是不经意间一点击手机就了解实时路况,然后气定神闲指导你:“别走那条路了,特堵,几十米的车龙都排成了Z字形。”
你还在某浪、某狐、某Q等处写博客?
OUT!现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做法是“翻墙”写博客!然后,“翻墙”看博客也变得高贵冷艳起来了。
你还不知道Urban Outfitters的心水小物和Goyard的包包?
OUT!前者是一个偏日系的美国连锁店,以许多挂日本吊牌而中国制造的小物出名,衣服、长相可爱的书、Lomo相机、搞怪玩具等都深得文艺青年喜爱;后者则是一个有超过150年历史的法国品牌,突然蹿红的原因是,它质地精良而成本比LV低很多。
你的旅行还是毫无新意地重复着海岛游温泉游高原游山川游以及各种名胜景点游?
OUT!现在流行去南极潜水、登珠峰拍照以及随博物馆组织的考古旅行团去做一下拿小刷子刷去古物表面尘土这件事。
你还在立志做温良恭俭让、贤淑真善美的传统型小女人?
OUT!“萝莉脸汉子心”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以及,他们都说有点儿坏的女人更吃香。
你还在和一群好姐们吃喝玩乐各种厮混?
OUT!难道你不知道,现在有个能调情不越界、嘴贱心善任人欺的亲密男闺蜜才好意思在人前显摆么?
……
“奥特曼”出镜:OUT还是IN,我说了算!
“奥特曼”出镜人物一:
维舟,32岁,培训师
最近一年来维舟经受着一种奇怪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问她“你有没有微博/微信?”然后便是诧异地追问:“你为什么不用?”她其实觉得这是个毫无道理的问题,但直接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用?”似乎又显得无礼,于是她只好用“自黑术”把对方疑问背后的潜台词直接道破:“因为我OUT嘛。”于是皆大欢喜。
同样的句式还有:“你为什么不买辆车/把手机换了?”是的,维舟不开车,手机是一个已使用了五年多、市面上早已不再销售的Nokia——它勉强能收发彩信、摄像头基本是摆设、不能听音乐也不能上网,更别说下载APP插件了。事实上,维舟对汽车或智能手机谈不上“反对”或“抗拒”,只是没有达到强烈渴望拥有的程度:老Nokia已能满足她对手机的需求,正如出租车通常也已能满足她对汽车的需求一样,她觉得那就够了。
“有时候‘多功能’对我来说就是多余的功能,”维舟说,“也许有一天我会换手机、买汽车,但那是因为我需要,而非因为不得不遵循消费社会的时尚或潮流律令。”
对话维舟——
LOVE:来,请第101次接受这样的“无礼”提问吧:你为什么不玩微博?
维舟:标准答案——因为OUT呗,嘿嘿。其实别以为我是倒行逆施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不了解怎能有发言权?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入流”一些,我也曾尝试走进微博的世界,看一看转一转;但我看到的是人们把自己片刻的情感、即时的感触,转化成符号语言扭织成一条一条博文——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缺乏秩序的地方,我不太喜欢。此外我也担心自己的时间从此变得更碎片化,直至个人精力和注意力无法由自己掌控,所以我不玩。
LOVE:但在大多数人都“微博客”“朋友圈”的时代,你不参与,不怕被遗忘或边缘化吗?
维舟:前不久我带一个团队到莫干山做培训。那里山清水秀如世外桃源,奇怪的是很多人在如此美景中仍宁愿做“低头族”,一有空闲就对着手机猛刷,沉浸在微博、微信中等着被“朋友”评论被“朋友”注
视,却连当下都没有好好享受,也忽略了正坐在身边的活生生的朋友。
有人觉得“朋友圈”多才代表人脉广。但我想,一个人的精力就只有那么多,应该花费到真正热爱的人和事上去——我不玩微博微信,但从没担心过和真正的挚友感情变淡。 LOVE:你觉得自己算是主动OUT于潮流吗?
维舟:其实啊,这个世界更新得越来越快,快得你都来不及下载。你以为你马不停蹄地接收了最全面、最潮流的种种信息,但世界这么喧嚣,有些东西只是在精彩地谋杀你的时间,娱乐你的时间而已。我对潮流没有任何意见,只是希望它不要把我的生活塞满,不要使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我要主动拒绝其中的一些——如果这算主动OUT于潮流,那就是吧。
采访手记——
这个时代,信息像雪片一样纷纷扬扬,但因为人们的心像不安分的炉灶,接收到的东西往往来不及沉淀就变成水蒸气飘散而去,最终还是在焦渴中不知所得。既然这个世界快得都来不及下载,不如就让我们如维舟般收起一些浮躁的好奇之心,踏实下来、沉静下来,自己去判断和选择自己的所需,不急不躁、不追不赶。
“奥特曼”出镜人物二:
Nicole,29岁,广告设计
作为一个与时尚产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Nicole却有一种难得的、被同事称为“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淡定。这个眉清目朗的漂亮姑娘平时穿得最多的是各种白色棉质T恤和讲究细节的白衬衫,正如她所喜爱的欧阳应霁一样。
大学毕业初入行,Nicole也曾是时尚杂志的拥趸,眼巴巴追着潮流指南添购衣物,迷恋各种Bling Bling钗裙环佩。没想到后来真正漂洋过海到时尚之都深造,她的“潮流观”完全变了样:在纽约,把最新潮流单品一件件披挂上身绝不是好品位;人们更追求简单经典的款式——不花俏、质地好、裁剪一流,穿五年十年都不会过时。
为了增加一点个人色彩,Nicole会给她的白T恤和白衬衫们改改领子或袖子;出席重要场合为表示礼貌和隆重,她会搭配上好的裙装和皮包,一点不会失礼;不主张奢华,但细节必须顾及:白T恤领口易走形,她就买来专门的烘干机细心“伺候”,保持它们的挺括和版型。有人觉得她古怪,有人觉得她单调,也有人觉得她不同寻常。Nicole并不在意这些评价,“以前总觉得‘潮流’是一道护身符,只要对它亦步亦趋就可以永不落伍;而现在,简单舒适就是我自己的潮流。”
对话Nicole——
LOVE:在你的圈子里,OUT和IN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字眼吧?
Nicole:是的,出现频率太高,以至于我都害怕看到这两个字了。它们真是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不少设计师和时尚编辑对潮流的理解:IN是流行起来的、应景的,必须跟从;OUT则代表已过时的,出局的,绝不该再待见。所以潮流说“要回归娴淑”,时尚杂志就教你“尖头高跟鞋OUT了,有教养的圆头鞋才IN”;潮流抬出希区柯克电影里的闷骚贵妇,时尚杂志又告诉你“圆头鞋OUT了,只露一个脚趾头的鱼嘴鞋才IN”;后来潮流又大搞“走近科学”:金属质感、太空奇幻全招呼到身上脚上,时尚杂志赶紧又喊“鱼嘴鞋OUT了!前仰后合走路打飘能整出太空步的鞋才IN”……总之鞋舒不舒服,脚不知道,“IN”才知道。
LOVE:那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眼的呢?你不太跟随大众眼中的潮流,所以——你觉得自己OUT吗?
Nicole:上个周末我和老公去了趟高碑店,精打细算淘换了一批心水老家具——当时我心中就暗想,那些低价OUT这些家具的旧主人会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它们在北京城会变得如此之IN呢?
其实,我不太认可急于给事物贴标签的做法——从发布会回来就着急忙慌把一大堆东西都OUT,这样做培养出的不是真正的时尚者,而是容易盲目冲动的购物狂。有人觉得我的衬衫T恤无趣又过时,但我自己认为它们有趣又经典;白T恤穿得发黄后,我就裁剪好用它们擦窗子擦桌子,或者送朋友们做抹布——美国时尚界现在正有个很IN的设计理念叫RECYCLE(循环利用),这样看来我算是这种时尚的践行者了:你说,我到底是OUT还是IN啊?所以我想说,不要太在意这些“标签”,也别怕被别人贴上OUT的标签。那又怎样呢,自得其乐最好。
采访手记——
在我们的生活和发展中,确实总有一股力量,让我们过于冲动和急切地OUT一些东西,IN另一些东西。时尚如此,城市、文化概莫如此。
正如Nicole在高碑店淘到的那些老家具,若干年后它们得以风光再现,但却已无法真正复原:高妙的手艺早就被OUT得一去不返,它们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得太晚。而我们的生活,不该总是因盲目的扬弃而经历如“文艺复兴”般的反省,更不该因为“潮流”的一句话,就让那些对我们而言有趣、生动、意义非凡的东西,在“黑暗的中世纪”失传吧?
OUT与否,标准在你心。所以,别管别人怎么说!
的确,时代变化太快:信息更新,电子产品更新,生活态度更新,流行名词更新……往往城中又有新词冒出而你却一无所知,你才沮丧地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又OUT了。
但也有人,非但不惧OUT,还愿意主动置身于流行之外。他们不发微博,不玩朋友圈,不看秀,不追大片,也不太关心风口浪尖上的种种热闻八卦。他们不愿稀里糊涂地被所谓的“流行”耗费元气、掌控生活,而更希望自在坦然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
主动OUT,你可愿一试?
血泪盘点:有多少次,你曾被无情宣判太OUT!
还记得美国长盛不衰的真人秀节目《天桥骄子》
(《Project Runway》)中,主持人海蒂·克拉姆每每在宣布被淘汰选手时,那句令人伤心欲绝的“You are out”么?这是一个人人怕落伍、怕过时、怕被淘汰的时代,但偏偏天不遂人愿,好像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人理直气壮站出来,指手画脚对你大喊:“你太OUT啦!”
那么,就让我们含泪盘点一下——那些我们曾被无情宣判为“奥特曼”的时刻吧……什么,你还以为“奥特曼”是那个没事打打小怪兽的咸蛋超人?!Outman啊,你可真是太OUT了!
你只用邮件、电话、QQ之类的方式和朋友、家人、同事、客户沟通交流?
OUT!今时今日,你只有思路清晰地说出Twitter就是微博,Orkut是Google的交友网站,Flikr是用图片视频记录的博客网站,LinkedIn是个事业发展关系网,那才算跟得上时代潮流……
你手机的主要功能是语音通话、多媒体短信,有时再来几通视频对话你就觉得很高精尖了?
OUT!以上这些功能只能算“基本配置”。你还应该知道的是,3G网络速度最快每秒传输数据可达14MB,如果信号够好,用手机下载一部小电影,或随时随地在线搜索并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分分钟搞定。
你还在通过收听广播获知路况信息?
OUT!“某路段通过时间约需要10分钟”,多抽象啊!潮流人士都是不经意间一点击手机就了解实时路况,然后气定神闲指导你:“别走那条路了,特堵,几十米的车龙都排成了Z字形。”
你还在某浪、某狐、某Q等处写博客?
OUT!现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做法是“翻墙”写博客!然后,“翻墙”看博客也变得高贵冷艳起来了。
你还不知道Urban Outfitters的心水小物和Goyard的包包?
OUT!前者是一个偏日系的美国连锁店,以许多挂日本吊牌而中国制造的小物出名,衣服、长相可爱的书、Lomo相机、搞怪玩具等都深得文艺青年喜爱;后者则是一个有超过150年历史的法国品牌,突然蹿红的原因是,它质地精良而成本比LV低很多。
你的旅行还是毫无新意地重复着海岛游温泉游高原游山川游以及各种名胜景点游?
OUT!现在流行去南极潜水、登珠峰拍照以及随博物馆组织的考古旅行团去做一下拿小刷子刷去古物表面尘土这件事。
你还在立志做温良恭俭让、贤淑真善美的传统型小女人?
OUT!“萝莉脸汉子心”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以及,他们都说有点儿坏的女人更吃香。
你还在和一群好姐们吃喝玩乐各种厮混?
OUT!难道你不知道,现在有个能调情不越界、嘴贱心善任人欺的亲密男闺蜜才好意思在人前显摆么?
……
“奥特曼”出镜:OUT还是IN,我说了算!
“奥特曼”出镜人物一:
维舟,32岁,培训师
最近一年来维舟经受着一种奇怪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问她“你有没有微博/微信?”然后便是诧异地追问:“你为什么不用?”她其实觉得这是个毫无道理的问题,但直接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用?”似乎又显得无礼,于是她只好用“自黑术”把对方疑问背后的潜台词直接道破:“因为我OUT嘛。”于是皆大欢喜。
同样的句式还有:“你为什么不买辆车/把手机换了?”是的,维舟不开车,手机是一个已使用了五年多、市面上早已不再销售的Nokia——它勉强能收发彩信、摄像头基本是摆设、不能听音乐也不能上网,更别说下载APP插件了。事实上,维舟对汽车或智能手机谈不上“反对”或“抗拒”,只是没有达到强烈渴望拥有的程度:老Nokia已能满足她对手机的需求,正如出租车通常也已能满足她对汽车的需求一样,她觉得那就够了。
“有时候‘多功能’对我来说就是多余的功能,”维舟说,“也许有一天我会换手机、买汽车,但那是因为我需要,而非因为不得不遵循消费社会的时尚或潮流律令。”
对话维舟——
LOVE:来,请第101次接受这样的“无礼”提问吧:你为什么不玩微博?
维舟:标准答案——因为OUT呗,嘿嘿。其实别以为我是倒行逆施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不了解怎能有发言权?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入流”一些,我也曾尝试走进微博的世界,看一看转一转;但我看到的是人们把自己片刻的情感、即时的感触,转化成符号语言扭织成一条一条博文——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缺乏秩序的地方,我不太喜欢。此外我也担心自己的时间从此变得更碎片化,直至个人精力和注意力无法由自己掌控,所以我不玩。
LOVE:但在大多数人都“微博客”“朋友圈”的时代,你不参与,不怕被遗忘或边缘化吗?
维舟:前不久我带一个团队到莫干山做培训。那里山清水秀如世外桃源,奇怪的是很多人在如此美景中仍宁愿做“低头族”,一有空闲就对着手机猛刷,沉浸在微博、微信中等着被“朋友”评论被“朋友”注
视,却连当下都没有好好享受,也忽略了正坐在身边的活生生的朋友。
有人觉得“朋友圈”多才代表人脉广。但我想,一个人的精力就只有那么多,应该花费到真正热爱的人和事上去——我不玩微博微信,但从没担心过和真正的挚友感情变淡。 LOVE:你觉得自己算是主动OUT于潮流吗?
维舟:其实啊,这个世界更新得越来越快,快得你都来不及下载。你以为你马不停蹄地接收了最全面、最潮流的种种信息,但世界这么喧嚣,有些东西只是在精彩地谋杀你的时间,娱乐你的时间而已。我对潮流没有任何意见,只是希望它不要把我的生活塞满,不要使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我要主动拒绝其中的一些——如果这算主动OUT于潮流,那就是吧。
采访手记——
这个时代,信息像雪片一样纷纷扬扬,但因为人们的心像不安分的炉灶,接收到的东西往往来不及沉淀就变成水蒸气飘散而去,最终还是在焦渴中不知所得。既然这个世界快得都来不及下载,不如就让我们如维舟般收起一些浮躁的好奇之心,踏实下来、沉静下来,自己去判断和选择自己的所需,不急不躁、不追不赶。
“奥特曼”出镜人物二:
Nicole,29岁,广告设计
作为一个与时尚产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Nicole却有一种难得的、被同事称为“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淡定。这个眉清目朗的漂亮姑娘平时穿得最多的是各种白色棉质T恤和讲究细节的白衬衫,正如她所喜爱的欧阳应霁一样。
大学毕业初入行,Nicole也曾是时尚杂志的拥趸,眼巴巴追着潮流指南添购衣物,迷恋各种Bling Bling钗裙环佩。没想到后来真正漂洋过海到时尚之都深造,她的“潮流观”完全变了样:在纽约,把最新潮流单品一件件披挂上身绝不是好品位;人们更追求简单经典的款式——不花俏、质地好、裁剪一流,穿五年十年都不会过时。
为了增加一点个人色彩,Nicole会给她的白T恤和白衬衫们改改领子或袖子;出席重要场合为表示礼貌和隆重,她会搭配上好的裙装和皮包,一点不会失礼;不主张奢华,但细节必须顾及:白T恤领口易走形,她就买来专门的烘干机细心“伺候”,保持它们的挺括和版型。有人觉得她古怪,有人觉得她单调,也有人觉得她不同寻常。Nicole并不在意这些评价,“以前总觉得‘潮流’是一道护身符,只要对它亦步亦趋就可以永不落伍;而现在,简单舒适就是我自己的潮流。”
对话Nicole——
LOVE:在你的圈子里,OUT和IN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字眼吧?
Nicole:是的,出现频率太高,以至于我都害怕看到这两个字了。它们真是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不少设计师和时尚编辑对潮流的理解:IN是流行起来的、应景的,必须跟从;OUT则代表已过时的,出局的,绝不该再待见。所以潮流说“要回归娴淑”,时尚杂志就教你“尖头高跟鞋OUT了,有教养的圆头鞋才IN”;潮流抬出希区柯克电影里的闷骚贵妇,时尚杂志又告诉你“圆头鞋OUT了,只露一个脚趾头的鱼嘴鞋才IN”;后来潮流又大搞“走近科学”:金属质感、太空奇幻全招呼到身上脚上,时尚杂志赶紧又喊“鱼嘴鞋OUT了!前仰后合走路打飘能整出太空步的鞋才IN”……总之鞋舒不舒服,脚不知道,“IN”才知道。
LOVE:那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眼的呢?你不太跟随大众眼中的潮流,所以——你觉得自己OUT吗?
Nicole:上个周末我和老公去了趟高碑店,精打细算淘换了一批心水老家具——当时我心中就暗想,那些低价OUT这些家具的旧主人会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它们在北京城会变得如此之IN呢?
其实,我不太认可急于给事物贴标签的做法——从发布会回来就着急忙慌把一大堆东西都OUT,这样做培养出的不是真正的时尚者,而是容易盲目冲动的购物狂。有人觉得我的衬衫T恤无趣又过时,但我自己认为它们有趣又经典;白T恤穿得发黄后,我就裁剪好用它们擦窗子擦桌子,或者送朋友们做抹布——美国时尚界现在正有个很IN的设计理念叫RECYCLE(循环利用),这样看来我算是这种时尚的践行者了:你说,我到底是OUT还是IN啊?所以我想说,不要太在意这些“标签”,也别怕被别人贴上OUT的标签。那又怎样呢,自得其乐最好。
采访手记——
在我们的生活和发展中,确实总有一股力量,让我们过于冲动和急切地OUT一些东西,IN另一些东西。时尚如此,城市、文化概莫如此。
正如Nicole在高碑店淘到的那些老家具,若干年后它们得以风光再现,但却已无法真正复原:高妙的手艺早就被OUT得一去不返,它们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得太晚。而我们的生活,不该总是因盲目的扬弃而经历如“文艺复兴”般的反省,更不该因为“潮流”的一句话,就让那些对我们而言有趣、生动、意义非凡的东西,在“黑暗的中世纪”失传吧?
OUT与否,标准在你心。所以,别管别人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