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入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来源 :住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hinr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许多乡村出现原有产业衰落,新型产业未能找到好的融合发展方式和恰当的空间载体。产业衰落加上人口大量外流,乡村公共空间也有陷入衰败和荒废的趋势。通过把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造新型公共空间和激活村落有机结合起来,以公共空间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型空间载体,建构了从宏观层面的产业策划与空间规划、中观层面的建筑空间功能,以及微观层面的材料构造的整体设计框架。重点探讨了基于产业策划的空间模式和融入产业的空间功能体系,提出了以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融入模式和以空间多义性为指导的设计方法,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传统公共空间作为日常公共生活上演的舞台,在过去相对缓慢的节奏下,通过在漫长岁月里的沿袭相对固定下来。而现代社会的特点就是变化如潮汐般不息,公共空间也就面临着不断的
期刊
2012年,是我有生以来最荣耀的一年。这一年,我成为了泸州市90万莘莘学子的代表,站上了“最美学生”的领奖台。那一刻,我流泪了,不是伤心难过,而是幸福自豪!在父母、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人生终于迎来了一米阳光,我笑了,笑得很灿烂。  1994年的秋天,我在全家翘首的期盼中呱呱坠地,给这个普通的农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希望。可是,当全家人还沉浸在这段欢愉之中的时候,细心的父母发现我跟同龄的孩子
在城市更新中进行一定比例的配建已成为深圳等“存量发展型城市”供应保障性住房的主要途径,随之带来的商品房与保障房的空间隔离矛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学界和业界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艺术家等创意中产阶级1通过租住的方式进入传统村落,产生了原住民与租住者人群的“共处”空间。“共处”空间的产生不应仅仅为了打造艺术家的世外桃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