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道功能不同,特别是绿道主体功能的不同,绿道类型不同。本文基于绿道类型研究综述、绿道分类存在矛盾及问题分析,从区域位置、目标和功能三方面构建出广东省绿道类型划分体系,为今后绿道建设提供指导,也为绿道研究提供参考和方法建议。
关键字:主体功能;景观;绿道;类型;广东省
Abstract: The green channel function, especially the green channel of main function is different, different types of green lane. Based on the review of green channel type, green road classif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ntradic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from the regional position, target and function three aspects construct Guangdong Province green roa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the future of green roa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guidance, but also for the greenway research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method.
Key words: main body function; landscape; green road; type; Guangdong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9年,广东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率先引进绿道网络规划概念,开始建设区域绿道网络,并提出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和《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引起全国建设绿道的热潮,将绿道研究和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战略性的高度,今后绿道建设将进入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
广东省绿道建设在分析珠三角资源要素和城乡发展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各市发展意愿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省市互动、城市联动的方式,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等原则,提出了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的总体布局、主要功能、线路走向、建设规模和设施配套等,构建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绿道定义
目前,普遍接受杰克·埃亨(Jack. Ahern)提出的绿道概念:绿道是经过规划、设计、管理的线状网络用地系统,是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1】。
该概念包含了5 层含义:具有明显线状的外形轮廓;具有完整地连通性;拥有多功能性;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为重要的是,绿道规划是其他非线状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补充,通过连接其他非线状重要风景园林系统形成综合性整体,达到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取代其他规划。
2、绿道类型研究存在的问题
绿道类型不同,其绿道功能不同,特别是绿道主体功能的不同。绿道类型划分是为了系统性对绿道功能、主体功能进行明确,绿道是综合了休闲、文化、历史等多种功能性,而绿道的主体功能决定了绿道类型。依据于绿道多功能性,基于绿道主体功能,构建广东省绿道网络类型划分体系。
2.1、国内外绿道类型划分
随着美国对绿道定义的官方认可后,绿道运动开展广泛,特别是在1995年、2004年和2006年的《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上刊登的三期绿道专刊,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绿道规划建设的最新趋势,引起了全球对绿道的关注。
虽然绿道相关理论众多,但却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绿道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内绿道研究近年来才开始引起关注,在绿道的分类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统一的分类标准来指导绿道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绿道进行了分类,分类体系和标准各异。
国外绿道研究开展较成熟,绿道类型研究较全面,研究角度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学者对绿道的概念定义和分类也不尽相同。Charles Little将其划分为5种主要类型:①城市河流(或其他水体)绿道;②休闲绿道,如各种小径和小道;③强调生态功能的自然绿道;④风景道或历史线路;⑤综合性的绿道和网络系统【2】。国际著名景观生态学家福曼(Forman R)从景观生态学和结构将绿道分为线状绿道、带状绿道和河流绿道【3】。J.G.法伯斯认为绿道可分3种类型:①有生态意义的走绿和自然系统的绿道;②娱乐性的绿道;③有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的绿道【4】。埃亨(Ahern)按照面积尺度的大小将绿道分为:①市区级绿道(1~100km2);②市域级绿道(100~10 000km2);③省级绿道(10000~100000km2);④区域级绿道(大于100000km2)。按照绿道的功能作用可分为生物多样性绿道、水资源保护绿道、休闲娱乐绿道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绿道4种类型【1】。
国内在绿道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绿道类型定义广泛。至2009年为止,主要有以下绿道类型划分。宗跃光从景观生态学的廊道效应角度将绿道分为人工绿道和自然绿道,人工绿道以交通干线为主,自然绿道以河流、植被带为主(包括人造自然景观)【5】。车生泉按照城市绿地系统中绿道的结构和功能的差别, 将绿道分为:绿带绿道 (Greenbelt Corridor)、绿色道路绿道 (Green Roadside Corridor)和绿色河流绿道 (Green River Corridor)。按照功能侧重点不同分为生态环保绿道和游憩观光绿道两类【6】。俞孔坚按照绿道的形式与功能将绿道分为:沿着河道或水域边界分布的滨河绿道、公园道路绿道或具有交通功能的道路绿道和沿田园边界分布的田园绿道三种绿道【7】。张毅川等人将绿道分为城市绿带、城市绿色道路、城市自然遗产廊道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廊道4种类型【8】。刘滨谊,余畅从绿道定义出发,根据綠道形成条件与功能分为河流型绿道、游憩型绿道、自然生态型绿道、风景名胜型绿道和综合型绿道5种类型【9】。李静等人从绿道形式划分为绿色带状绿道(带状公园绿道、风景林带绿道和防护林带绿道)、绿色道路绿道(道路绿化绿道和林荫休闲绿道)和绿色河流绿道(滨河公园绿道、滨河绿带绿道和滨江绿带绿道)三类;从绿道功能划分为自然型绿道、娱乐型绿道、文化型绿道和综合型绿道四类【10】。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根据绿道所处位置和目标功能将其分为: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11】;郦煜等从森林绿道的原理出发,结合郑州森林生态城的总体布局,将森林绿道分为生物绿道、通风绿道、隔离绿道、游憩观光绿道等类型【12】。从投资和管理主体分:省立绿道、市立绿道、县立绿道。孟亚凡根据绿色通道的构成,将其分作3类,分别为河流绿色通道、植被绿色通道和道路绿色通道【13】。
2.2、现有绿道类型划分存在矛盾
由于绿道存在着显著梯度变化的条带状区域,内部存在土地属性、生物属性、差异属性和斑块嵌插性的变化,绿道类型存在着多样性。绿道类型多样性为绿道类型划分带来困惑,大多数绿道分类依据绿道空间结构特征(如:点绿/线绿/带绿/河谷绿等)、绿道成因(如:突变型/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再生型/人为引入型)、绿道构成和生态类型(如:山脉绿道/森林绿道/河流绿道/道路绿道等)、绿道功能(如:生物多样性绿道/水资源绿道/休闲娱乐绿道/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绿道)等划分绿道类型。
现有绿道分类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现有绿道类型划分各成体系,对全面开展绿道规划的指导性作用不强,在绿道研究和规划中的普遍适用性不突出;第二,同一条绿道内,往往集合多种景观类型(或土地利用类型)、汇聚多种功能、多种用途,现有绿道分类忽视复合型绿道。
2.3、绿道类型划分问题分析
当前国内外的绿道类型主要依据功能为前提进行功能明确的分类,而缺少了对区域位置、目标功能和土地适宜性等方面的全面考虑,导致一些专类性绿道功能不明显、功能不健全甚至出现了功能倒置的问题,主体功能不明确,片面地被人们认为绿道功能的单一性。
由于经济水平、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绿道概念的理解出现极大的差异性【14】。大部分绿道定义都包含着功能和形状两方面要素,功能上包含了生态、环境、文化与教育等多功能的特性;形状上表现出线状、带状和网络形式。由于绿道种种因素的不同重叠与组合,便产生了绿道的不同名称和分类。
综合考察当前广东省珠三角绿道建设,发现绿道建设过分地追求绿道的游憩功能,简单地将绿道理解为自行车道或是慢行道,忽略绿道的生态保护、人文历史、教育等功能,简化了绿道建设的初衷。珠三角本是最具岭南文化特色和水系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绿道要更加注重岭南文化的发掘与应用,绿道类型划分也同样要考虑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入。
当前广东省在绿道类型划分上存在很大的分歧,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绿道类型划分不明确,给绿道规划设计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3.广东省绿道类型划分
目前,国内外对绿道的分类主要从功能、土地属性、绿地空间结构、生态类型、所处位置和组成部分等方面,依据选取不一样,绿道分类也不一样。
功能分类主要是以绿道规划目标功能为主进行的功能分类,如生态保护型绿道、游憩观光型绿道等【6】;土地属性分类主要是从当前土地利用性质和现状进行分类,如河流型绿道、山脉型绿道等【9】;绿地空间结构分类主要从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和布局形式进行分类,如线状绿道、带状绿道、河谷绿道等;生态类型分类主要从生态保护形式和特征进行分类,如植被带绿道、生物多样性绿道、历史文化保护绿道等。
根据所处位置分类主要从区域位置和环境特征进行分类,如都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生态型绿道等【11】;根据组成部分分类主要从自然因素与非自然因素进行分类,如自然绿道(绿廊系统)和人工绿道(人工系统)【5,15】。
国内外学者分类方法众多,本文综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分类依据,主要从区域位置、目标和功能三方面来对绿道进行分类。广东省人文历史、背景基础、经济水平等因素各异,城市和乡村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区域位置上应将绿道类型分为都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乡村型绿道。
都市型绿道是指位于大都市区域范围的各类河流、山脉以及休闲性绿道及线性绿地系统,广东省城市特征明显,都市化程度高,绿地系统紧缺,特别是城市公园类休闲游憩性线状绿地占主体,因此,广东省内都市型绿道以休闲游憩类绿道和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为主。
郊野型绿道是指处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交错带范围内的连接各类公园、风景名胜区、河流、山脉等自然斑块的线状或带状绿色开敞空间,广东省城市周边郊野地区水道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展现了岭南水乡桑基鱼塘的景观特色,特别是桑基鱼塘景观尤为突出,广东省郊野型绿道以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和自然资源类绿道为主。
乡村型绿道是指连接自然斑块最紧密、生态功能最强的广大绿野乡村的纽带,珠三角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是由西江、北江、东江及诸多河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区域,乡村地区自然环境良好,自然本底特征明显,广东省乡村型绿道主要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栖息地等自然本底斑块为主进行保护。
广东省绿道从目标定位上分为自然资源保护类绿道、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休闲游憩类绿道和复合型绿道四类。对于上述四种类型,从功能上,自然资源保护类绿道又可分为生物保护绿道、水系保护绿道、山脉保护绿道和绿地保护绿道;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又可分为人文型绿道、历史建筑型绿道和遗址遗迹型绿道;休闲游憩类绿道又可分为游憩型绿道、运动型绿道、娱乐型绿道和科普教育型绿道。
自然资源保护类绿道以保护生物、生境、绿地、水系、山脉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廊道和生境,是自然保护系统组成部分,绿道在珠三角地区主要针对河流、山脉、栖息地以及各类公园、保护区等自然斑块进行保护及利用。
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是保护以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遗址、文物古迹、历史战场、民族特色建筑、名人故居、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村落和传统街区等为主的保护性开敞空间,具有保护、利用和保卫意义的绿道,珠三角地区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特别是南海之滨的东方明珠——广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代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现代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当代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在区域文明史的进程中,广州又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16】。
休闲游憩类绿道是连接公园、景区、社区的慢行通道和开敞空间,以休闲、娱乐、游憩等为重点的绿道。绿道在珠三角城市群间将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水体等绿色开敞空间与外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等区域绿地串联起来,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运动、教育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在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能够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空间。
復合型绿道是指在同一条绿道的不同位置,绿道的景观要素和功能具有明显差异,没有明确的主体功能特征,同一条绿道内集合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绿道类型。这类绿道在广东省城市群中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集山、水、田、海等各类斑块形式于一体的绿道类型,集中体现了广东地区的绿地空间格局形态。
针对当前绿道分类系统的差异性,依据绿道的区域位置、目标、功能和主体功能进行划分,构建出广东省绿道类型划分体系(表1-1)。绿道类型分划体系的构建对今后绿道建设提供指导,为绿道研究提供参考和方法建议。
表1-1 绿道类型划分体系表
参考文献:
[1]Jack Ahern,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trateg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31-155
[2]Little.C.E.Greenways for Americ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1990
[3][美]Forman R and Godron M,肖笃宁等译;景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67-84
[4]Fabos.J.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the greenway movement,use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69-72.
[5]宗跃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区为例[J],生态学报,1999,19(2):145-150
[6]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1):41-48
[7]Kongjian Yua,Dihua Li,Nuyu Li.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6(1-4):223-239
[8]張毅川,李东升,乔丽芳;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J].防护林科技.2004,61(4):50-61
[9]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77-81
[10]李静,张浪,李敬;城市生态廊道及其分类[J].中国城市林业.2006,4(5):46-47
[11]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09
[12]郦煜、夏旭蔚、邱尧荣;城市森林廊道的类型、结构与建设要点——郑州森林生态城之森林廊道的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4,3
[13]孟亚凡;绿色通道及其规划原则[J].中国园林,2004,(5):14-18
[14]Toccolini.A.Fumagalli.N.Senes,G;Greenways planning in Italy: the Lambro River Valley Greenways System[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6(1-4):98-111
[15]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2009
[16]甄人,广州历史文化浓缩在“四地”. 广州日报.2007,6,26
作者简介:周作莉(1986-),男,江西南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字:主体功能;景观;绿道;类型;广东省
Abstract: The green channel function, especially the green channel of main function is different, different types of green lane. Based on the review of green channel type, green road classif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ntradic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from the regional position, target and function three aspects construct Guangdong Province green roa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the future of green roa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guidance, but also for the greenway research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method.
Key words: main body function; landscape; green road; type; Guangdong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9年,广东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率先引进绿道网络规划概念,开始建设区域绿道网络,并提出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和《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引起全国建设绿道的热潮,将绿道研究和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战略性的高度,今后绿道建设将进入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
广东省绿道建设在分析珠三角资源要素和城乡发展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各市发展意愿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省市互动、城市联动的方式,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等原则,提出了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的总体布局、主要功能、线路走向、建设规模和设施配套等,构建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绿道定义
目前,普遍接受杰克·埃亨(Jack. Ahern)提出的绿道概念:绿道是经过规划、设计、管理的线状网络用地系统,是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1】。
该概念包含了5 层含义:具有明显线状的外形轮廓;具有完整地连通性;拥有多功能性;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为重要的是,绿道规划是其他非线状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补充,通过连接其他非线状重要风景园林系统形成综合性整体,达到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取代其他规划。
2、绿道类型研究存在的问题
绿道类型不同,其绿道功能不同,特别是绿道主体功能的不同。绿道类型划分是为了系统性对绿道功能、主体功能进行明确,绿道是综合了休闲、文化、历史等多种功能性,而绿道的主体功能决定了绿道类型。依据于绿道多功能性,基于绿道主体功能,构建广东省绿道网络类型划分体系。
2.1、国内外绿道类型划分
随着美国对绿道定义的官方认可后,绿道运动开展广泛,特别是在1995年、2004年和2006年的《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上刊登的三期绿道专刊,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绿道规划建设的最新趋势,引起了全球对绿道的关注。
虽然绿道相关理论众多,但却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绿道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内绿道研究近年来才开始引起关注,在绿道的分类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统一的分类标准来指导绿道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绿道进行了分类,分类体系和标准各异。
国外绿道研究开展较成熟,绿道类型研究较全面,研究角度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学者对绿道的概念定义和分类也不尽相同。Charles Little将其划分为5种主要类型:①城市河流(或其他水体)绿道;②休闲绿道,如各种小径和小道;③强调生态功能的自然绿道;④风景道或历史线路;⑤综合性的绿道和网络系统【2】。国际著名景观生态学家福曼(Forman R)从景观生态学和结构将绿道分为线状绿道、带状绿道和河流绿道【3】。J.G.法伯斯认为绿道可分3种类型:①有生态意义的走绿和自然系统的绿道;②娱乐性的绿道;③有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的绿道【4】。埃亨(Ahern)按照面积尺度的大小将绿道分为:①市区级绿道(1~100km2);②市域级绿道(100~10 000km2);③省级绿道(10000~100000km2);④区域级绿道(大于100000km2)。按照绿道的功能作用可分为生物多样性绿道、水资源保护绿道、休闲娱乐绿道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绿道4种类型【1】。
国内在绿道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绿道类型定义广泛。至2009年为止,主要有以下绿道类型划分。宗跃光从景观生态学的廊道效应角度将绿道分为人工绿道和自然绿道,人工绿道以交通干线为主,自然绿道以河流、植被带为主(包括人造自然景观)【5】。车生泉按照城市绿地系统中绿道的结构和功能的差别, 将绿道分为:绿带绿道 (Greenbelt Corridor)、绿色道路绿道 (Green Roadside Corridor)和绿色河流绿道 (Green River Corridor)。按照功能侧重点不同分为生态环保绿道和游憩观光绿道两类【6】。俞孔坚按照绿道的形式与功能将绿道分为:沿着河道或水域边界分布的滨河绿道、公园道路绿道或具有交通功能的道路绿道和沿田园边界分布的田园绿道三种绿道【7】。张毅川等人将绿道分为城市绿带、城市绿色道路、城市自然遗产廊道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廊道4种类型【8】。刘滨谊,余畅从绿道定义出发,根据綠道形成条件与功能分为河流型绿道、游憩型绿道、自然生态型绿道、风景名胜型绿道和综合型绿道5种类型【9】。李静等人从绿道形式划分为绿色带状绿道(带状公园绿道、风景林带绿道和防护林带绿道)、绿色道路绿道(道路绿化绿道和林荫休闲绿道)和绿色河流绿道(滨河公园绿道、滨河绿带绿道和滨江绿带绿道)三类;从绿道功能划分为自然型绿道、娱乐型绿道、文化型绿道和综合型绿道四类【10】。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根据绿道所处位置和目标功能将其分为: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11】;郦煜等从森林绿道的原理出发,结合郑州森林生态城的总体布局,将森林绿道分为生物绿道、通风绿道、隔离绿道、游憩观光绿道等类型【12】。从投资和管理主体分:省立绿道、市立绿道、县立绿道。孟亚凡根据绿色通道的构成,将其分作3类,分别为河流绿色通道、植被绿色通道和道路绿色通道【13】。
2.2、现有绿道类型划分存在矛盾
由于绿道存在着显著梯度变化的条带状区域,内部存在土地属性、生物属性、差异属性和斑块嵌插性的变化,绿道类型存在着多样性。绿道类型多样性为绿道类型划分带来困惑,大多数绿道分类依据绿道空间结构特征(如:点绿/线绿/带绿/河谷绿等)、绿道成因(如:突变型/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再生型/人为引入型)、绿道构成和生态类型(如:山脉绿道/森林绿道/河流绿道/道路绿道等)、绿道功能(如:生物多样性绿道/水资源绿道/休闲娱乐绿道/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绿道)等划分绿道类型。
现有绿道分类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现有绿道类型划分各成体系,对全面开展绿道规划的指导性作用不强,在绿道研究和规划中的普遍适用性不突出;第二,同一条绿道内,往往集合多种景观类型(或土地利用类型)、汇聚多种功能、多种用途,现有绿道分类忽视复合型绿道。
2.3、绿道类型划分问题分析
当前国内外的绿道类型主要依据功能为前提进行功能明确的分类,而缺少了对区域位置、目标功能和土地适宜性等方面的全面考虑,导致一些专类性绿道功能不明显、功能不健全甚至出现了功能倒置的问题,主体功能不明确,片面地被人们认为绿道功能的单一性。
由于经济水平、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绿道概念的理解出现极大的差异性【14】。大部分绿道定义都包含着功能和形状两方面要素,功能上包含了生态、环境、文化与教育等多功能的特性;形状上表现出线状、带状和网络形式。由于绿道种种因素的不同重叠与组合,便产生了绿道的不同名称和分类。
综合考察当前广东省珠三角绿道建设,发现绿道建设过分地追求绿道的游憩功能,简单地将绿道理解为自行车道或是慢行道,忽略绿道的生态保护、人文历史、教育等功能,简化了绿道建设的初衷。珠三角本是最具岭南文化特色和水系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绿道要更加注重岭南文化的发掘与应用,绿道类型划分也同样要考虑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入。
当前广东省在绿道类型划分上存在很大的分歧,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绿道类型划分不明确,给绿道规划设计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3.广东省绿道类型划分
目前,国内外对绿道的分类主要从功能、土地属性、绿地空间结构、生态类型、所处位置和组成部分等方面,依据选取不一样,绿道分类也不一样。
功能分类主要是以绿道规划目标功能为主进行的功能分类,如生态保护型绿道、游憩观光型绿道等【6】;土地属性分类主要是从当前土地利用性质和现状进行分类,如河流型绿道、山脉型绿道等【9】;绿地空间结构分类主要从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和布局形式进行分类,如线状绿道、带状绿道、河谷绿道等;生态类型分类主要从生态保护形式和特征进行分类,如植被带绿道、生物多样性绿道、历史文化保护绿道等。
根据所处位置分类主要从区域位置和环境特征进行分类,如都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生态型绿道等【11】;根据组成部分分类主要从自然因素与非自然因素进行分类,如自然绿道(绿廊系统)和人工绿道(人工系统)【5,15】。
国内外学者分类方法众多,本文综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分类依据,主要从区域位置、目标和功能三方面来对绿道进行分类。广东省人文历史、背景基础、经济水平等因素各异,城市和乡村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区域位置上应将绿道类型分为都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乡村型绿道。
都市型绿道是指位于大都市区域范围的各类河流、山脉以及休闲性绿道及线性绿地系统,广东省城市特征明显,都市化程度高,绿地系统紧缺,特别是城市公园类休闲游憩性线状绿地占主体,因此,广东省内都市型绿道以休闲游憩类绿道和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为主。
郊野型绿道是指处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交错带范围内的连接各类公园、风景名胜区、河流、山脉等自然斑块的线状或带状绿色开敞空间,广东省城市周边郊野地区水道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展现了岭南水乡桑基鱼塘的景观特色,特别是桑基鱼塘景观尤为突出,广东省郊野型绿道以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和自然资源类绿道为主。
乡村型绿道是指连接自然斑块最紧密、生态功能最强的广大绿野乡村的纽带,珠三角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是由西江、北江、东江及诸多河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区域,乡村地区自然环境良好,自然本底特征明显,广东省乡村型绿道主要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栖息地等自然本底斑块为主进行保护。
广东省绿道从目标定位上分为自然资源保护类绿道、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休闲游憩类绿道和复合型绿道四类。对于上述四种类型,从功能上,自然资源保护类绿道又可分为生物保护绿道、水系保护绿道、山脉保护绿道和绿地保护绿道;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又可分为人文型绿道、历史建筑型绿道和遗址遗迹型绿道;休闲游憩类绿道又可分为游憩型绿道、运动型绿道、娱乐型绿道和科普教育型绿道。
自然资源保护类绿道以保护生物、生境、绿地、水系、山脉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廊道和生境,是自然保护系统组成部分,绿道在珠三角地区主要针对河流、山脉、栖息地以及各类公园、保护区等自然斑块进行保护及利用。
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是保护以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遗址、文物古迹、历史战场、民族特色建筑、名人故居、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村落和传统街区等为主的保护性开敞空间,具有保护、利用和保卫意义的绿道,珠三角地区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特别是南海之滨的东方明珠——广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代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现代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当代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在区域文明史的进程中,广州又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16】。
休闲游憩类绿道是连接公园、景区、社区的慢行通道和开敞空间,以休闲、娱乐、游憩等为重点的绿道。绿道在珠三角城市群间将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水体等绿色开敞空间与外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等区域绿地串联起来,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运动、教育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在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能够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空间。
復合型绿道是指在同一条绿道的不同位置,绿道的景观要素和功能具有明显差异,没有明确的主体功能特征,同一条绿道内集合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绿道类型。这类绿道在广东省城市群中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集山、水、田、海等各类斑块形式于一体的绿道类型,集中体现了广东地区的绿地空间格局形态。
针对当前绿道分类系统的差异性,依据绿道的区域位置、目标、功能和主体功能进行划分,构建出广东省绿道类型划分体系(表1-1)。绿道类型分划体系的构建对今后绿道建设提供指导,为绿道研究提供参考和方法建议。
表1-1 绿道类型划分体系表
参考文献:
[1]Jack Ahern,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trateg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31-155
[2]Little.C.E.Greenways for Americ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1990
[3][美]Forman R and Godron M,肖笃宁等译;景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67-84
[4]Fabos.J.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the greenway movement,use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69-72.
[5]宗跃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区为例[J],生态学报,1999,19(2):145-150
[6]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1):41-48
[7]Kongjian Yua,Dihua Li,Nuyu Li.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6(1-4):223-239
[8]張毅川,李东升,乔丽芳;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J].防护林科技.2004,61(4):50-61
[9]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77-81
[10]李静,张浪,李敬;城市生态廊道及其分类[J].中国城市林业.2006,4(5):46-47
[11]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09
[12]郦煜、夏旭蔚、邱尧荣;城市森林廊道的类型、结构与建设要点——郑州森林生态城之森林廊道的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4,3
[13]孟亚凡;绿色通道及其规划原则[J].中国园林,2004,(5):14-18
[14]Toccolini.A.Fumagalli.N.Senes,G;Greenways planning in Italy: the Lambro River Valley Greenways System[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6(1-4):98-111
[15]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2009
[16]甄人,广州历史文化浓缩在“四地”. 广州日报.2007,6,26
作者简介:周作莉(1986-),男,江西南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