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庄乡中心校位于镇平西南角,全乡l所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8个教学点,在校学生2000余名,教职工150余人;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偏远地区,基础差、底子薄,几经努力,教学成绩仍相对落后徘徊不前。究其根源,我们认为教师的新课改教学理念滞后,传统教学方法充斥课堂,课堂气氛沉闷,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过程中重难点不突出,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模棱两可、无所适从。为此,我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认知结构特点,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来进行学习,让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实施“六步问题”教学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六步问题”教学法的操作步骤
“六步问题”教学法课堂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检测问题——课堂总结。
(一)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导入,激情引趣,引入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要求教师在讲新课之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习目标,利用很短的时间为学生创设一种氛围,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具体做法有:
1.复习引导法。教师通过构建以学生已有知识为情境的问题或问题组,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转化,自然地引出本节所学内容。
2.矛盾揭示法。教师可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急于探求的欲望进入新课。
3.激趣引疑法。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的动力,如果问题的情境能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必然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活思维、妙趣横生、气氛活跃,效果定佳。
4.以“误”引“悟”法。创设一些与学生认知结构不和谐或规律性变化中的某些特殊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我反省,产生顿悟。
5.比较辨析法。教学中,设计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或问题组,让学生在琢磨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思维的亢奋状态,引导学生去质疑、辨析,帮助他们全面思考,澄清是非,深刻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及规律,为引入新课做好铺垫。
一堂课的开始尤为重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力争先声夺人,吸引学生,为整节课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这样就可以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提出问题——在质疑中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让课堂风声水起。
第一,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课标要求、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所授内容提炼成几个重要问题,用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达标来统领整个教学内容。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抓住每个提问点提问,提问点要设在学生的兴趣点、重难点、发散点、能力点上。
2.解读教材,深挖内涵,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实验、合作等激起其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
3.教师提问要遵循以下原则:提问要具体,不要过于抽象;指向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切入要小巧,不要漫无边际;要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查询、动口动手、积极动脑、展开讨论。
第二,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提高问题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自己提问,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1.教师要认真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途径。提问方法一般可常用10个词: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组合、交流、类推。灵活运用这10种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的途径是:可在预习中质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内容;可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提出不理解、不认同的问题,通过师生双向交流解决问题;可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对问题设置、解题思路、作答过程,甚至对答案进行质疑。
2.教师扶助学生,提高其质疑能力。遇到基础差的学生在质疑时,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点拨、解决问题。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可“抛砖引玉,设疑置问”;当学生提的问题过少时,教师可“旁敲侧击,增补质疑”;当学生提的问题意思不明时,教师可“广开言路,相互补充”。
(三)解决问题——在问难中探究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提炼和归纳,生成几个重要的问题,组织讨论,尝试解决。具体做法是:
1.学生能叙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叙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思考过程”并通过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目的。例如,在数学上,组织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等。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反馈频率,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场等。
2.学生能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操作、试验、比较、猜想,使学生借助表象中介逐步抽象出有关规律、法则、公式,从而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跳跃,不但获取知识,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在讲授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时,可先组织学生练习读数,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操作规则,自己连接电路测出几个电流值和电压值。这样,学生兴趣高涨,效果更好。
3.学生能发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自学,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发现新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4.教师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参与条件,要成为解决问题的引领者和组织者,要在关键之处发挥好主导作用。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启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启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 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角和主体。
(2)适时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剖析问题,根据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转换解题思路,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及时精讲: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些问题疑惑不解时,需要教师及时讲解,并适时设计讨论题,组织讨论,达到解惑的目的。
(4)正视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创造。无论问题得出怎样的结论,都是学生思考的成果,都应该尊重。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索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形式,抓住教材和学生理解中的不确定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思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教师在必要时给予点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同时,教师还应适时地帮助学生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问题——拓展知识,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
所谓总结问题,即教师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出现的易混知识、解题思路、知识偏差等进行有目的点拨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析的过程中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实际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通讲、对重点问题要精讲、对易混知识要举一反三地讲、对难点的知识要重讲、对已知已会的知识不讲。当然教师在点拨总结时要讲清知识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对学生要注意多赏识鼓励、少批评指责,否则会挫伤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对于书本以外的知识,在需要学生知道时,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补充。这样,既能总结到位,又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知识,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五)检测问题——应用知识,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教师针对本节课提出的问题,精心设计练习题,坚持“重基础、精选题、有梯度、练规范”的原则。一要选好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易混点进行选题,深入题海多钻研几本资料,使每道题尽量覆盖面要广,达到一题多点。二要练规范,要求学生检测像考试一样,从审题、方法、符号、书写、步骤等方面进行规范训练。三要点拨,因为是学生刚学过的知识,可能遇到疑难,教师要在教室内不停巡视,捕捉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注意个性和共性问题。个性问题教师要提醒,共性问题要收集起来在黑板上讲。四要及时评价,教师对当堂检测的问题要及时评价,批改形式可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先改做好的学生,并提出表扬,同时要求提前做好的学生改其他同学的。这样提前做好的学生学习劲头较足,不仅满足了他们的争胜心,而且培养了一批教师的课堂小助手。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到黑板上做,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互改,比较做题的正确率,并提出表扬。
(六)课堂总结——点睛升华,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一节课没有总结就好比写文章没有结尾,没有结尾的文章肯定不是一篇好文章。因此,课堂总结对于一节课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节。总结要画龙点睛、余音袅袅、条理清楚、形成体系。为此,我们实施的“六步问题”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就是课堂总结。它可分为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部分。学生总结收获,本节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知识不明白,最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今后上课要注意什么。这些要求学生都写在笔记本上,便于教师检查,搞好信息反馈;教师总结重点是根据本节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把知识归纳梳理,构建体系,使学生获得整体感知,掌握更多知识,但教师总结时切记重复罗嗦,重在精简、缜密,学生明白就好。
“六步问题”教学法的监控措施
(一)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每周一教研会上,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要做到“五研究”: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研究教学重难点、研究双基、研究教法学法、研究试题考点。教研会结束时,中心发言人汇报本周每节课教学问题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问题设计,即设计本节课的几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可分几个小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写清程序,特别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如,学生:练习、阅读、背诵、小组讨论、查阅资料、请教教师;教师:演示、点拨、收集问题、指导学法等。
(二)实施过程监控
我们采取一听(听教师讲课)、二看(学生听讲、教师常规)、三检测(当堂检测、验收三率是否达标)、四座谈(与学生座谈、教师座谈)和每周三、周四听课日及校领导班子随堂推门听课的方式,检查教师“六步问题”教学法课堂实施情况。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引导、讲解、演示等不超过15分钟,学生自学质疑、活动探究、解决问题、检测反馈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三)开展达标活动
学校坚持在备、说课比赛,优质课竞赛,业务论坛等活动中,运用《马庄中心校“六步问题”教学课堂评价表》去矫正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灵活运用“六步问题”教学法的能力,促进教师钻研理论、教学相长、专业成长。
“六步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经过实践,我乡课堂教育教学出现了可喜变化。教师能有效地对教材挖掘整合,利用问题引领课堂,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收集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于“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课堂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改革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变化,很多学生喜欢现在的课堂,乐于和教师交流,敢于提出问题,同时消除了学习的畏难情绪,树立了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使学生体验成功,分享喜悦,在内心里由衷地产生了对教师的敬仰、爱戴与信任,师生关系和谐。上课时教师讲、学生听、溜号睡觉的现象没有了;课堂上学生不断地提问、交流、质疑、解答、讲解、纠错的现象多了,学生活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自我的舞台。
课堂教育改革之路修远漫长,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六步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改要求,不断摸索,不断改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只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点有益的探索,面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大潮,我们立足现实,抢抓机遇,虚心学习,潜心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和改进“六步问题”教学法,力争在课堂改革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我乡我校特点的新路子,朝着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而努力。
“六步问题”教学法的操作步骤
“六步问题”教学法课堂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检测问题——课堂总结。
(一)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导入,激情引趣,引入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要求教师在讲新课之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习目标,利用很短的时间为学生创设一种氛围,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具体做法有:
1.复习引导法。教师通过构建以学生已有知识为情境的问题或问题组,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转化,自然地引出本节所学内容。
2.矛盾揭示法。教师可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急于探求的欲望进入新课。
3.激趣引疑法。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的动力,如果问题的情境能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必然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活思维、妙趣横生、气氛活跃,效果定佳。
4.以“误”引“悟”法。创设一些与学生认知结构不和谐或规律性变化中的某些特殊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我反省,产生顿悟。
5.比较辨析法。教学中,设计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或问题组,让学生在琢磨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思维的亢奋状态,引导学生去质疑、辨析,帮助他们全面思考,澄清是非,深刻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及规律,为引入新课做好铺垫。
一堂课的开始尤为重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力争先声夺人,吸引学生,为整节课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这样就可以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提出问题——在质疑中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让课堂风声水起。
第一,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课标要求、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所授内容提炼成几个重要问题,用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达标来统领整个教学内容。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抓住每个提问点提问,提问点要设在学生的兴趣点、重难点、发散点、能力点上。
2.解读教材,深挖内涵,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实验、合作等激起其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
3.教师提问要遵循以下原则:提问要具体,不要过于抽象;指向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切入要小巧,不要漫无边际;要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查询、动口动手、积极动脑、展开讨论。
第二,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提高问题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自己提问,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1.教师要认真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途径。提问方法一般可常用10个词: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组合、交流、类推。灵活运用这10种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的途径是:可在预习中质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内容;可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提出不理解、不认同的问题,通过师生双向交流解决问题;可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对问题设置、解题思路、作答过程,甚至对答案进行质疑。
2.教师扶助学生,提高其质疑能力。遇到基础差的学生在质疑时,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点拨、解决问题。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可“抛砖引玉,设疑置问”;当学生提的问题过少时,教师可“旁敲侧击,增补质疑”;当学生提的问题意思不明时,教师可“广开言路,相互补充”。
(三)解决问题——在问难中探究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提炼和归纳,生成几个重要的问题,组织讨论,尝试解决。具体做法是:
1.学生能叙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叙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思考过程”并通过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目的。例如,在数学上,组织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等。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反馈频率,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场等。
2.学生能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操作、试验、比较、猜想,使学生借助表象中介逐步抽象出有关规律、法则、公式,从而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跳跃,不但获取知识,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在讲授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时,可先组织学生练习读数,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操作规则,自己连接电路测出几个电流值和电压值。这样,学生兴趣高涨,效果更好。
3.学生能发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自学,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发现新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4.教师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参与条件,要成为解决问题的引领者和组织者,要在关键之处发挥好主导作用。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启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启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 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角和主体。
(2)适时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剖析问题,根据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转换解题思路,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及时精讲: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些问题疑惑不解时,需要教师及时讲解,并适时设计讨论题,组织讨论,达到解惑的目的。
(4)正视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创造。无论问题得出怎样的结论,都是学生思考的成果,都应该尊重。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索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形式,抓住教材和学生理解中的不确定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思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教师在必要时给予点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同时,教师还应适时地帮助学生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问题——拓展知识,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
所谓总结问题,即教师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出现的易混知识、解题思路、知识偏差等进行有目的点拨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析的过程中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实际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通讲、对重点问题要精讲、对易混知识要举一反三地讲、对难点的知识要重讲、对已知已会的知识不讲。当然教师在点拨总结时要讲清知识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对学生要注意多赏识鼓励、少批评指责,否则会挫伤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对于书本以外的知识,在需要学生知道时,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补充。这样,既能总结到位,又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知识,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五)检测问题——应用知识,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教师针对本节课提出的问题,精心设计练习题,坚持“重基础、精选题、有梯度、练规范”的原则。一要选好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易混点进行选题,深入题海多钻研几本资料,使每道题尽量覆盖面要广,达到一题多点。二要练规范,要求学生检测像考试一样,从审题、方法、符号、书写、步骤等方面进行规范训练。三要点拨,因为是学生刚学过的知识,可能遇到疑难,教师要在教室内不停巡视,捕捉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注意个性和共性问题。个性问题教师要提醒,共性问题要收集起来在黑板上讲。四要及时评价,教师对当堂检测的问题要及时评价,批改形式可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先改做好的学生,并提出表扬,同时要求提前做好的学生改其他同学的。这样提前做好的学生学习劲头较足,不仅满足了他们的争胜心,而且培养了一批教师的课堂小助手。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到黑板上做,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互改,比较做题的正确率,并提出表扬。
(六)课堂总结——点睛升华,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一节课没有总结就好比写文章没有结尾,没有结尾的文章肯定不是一篇好文章。因此,课堂总结对于一节课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节。总结要画龙点睛、余音袅袅、条理清楚、形成体系。为此,我们实施的“六步问题”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就是课堂总结。它可分为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部分。学生总结收获,本节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知识不明白,最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今后上课要注意什么。这些要求学生都写在笔记本上,便于教师检查,搞好信息反馈;教师总结重点是根据本节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把知识归纳梳理,构建体系,使学生获得整体感知,掌握更多知识,但教师总结时切记重复罗嗦,重在精简、缜密,学生明白就好。
“六步问题”教学法的监控措施
(一)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每周一教研会上,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要做到“五研究”: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研究教学重难点、研究双基、研究教法学法、研究试题考点。教研会结束时,中心发言人汇报本周每节课教学问题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问题设计,即设计本节课的几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可分几个小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写清程序,特别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如,学生:练习、阅读、背诵、小组讨论、查阅资料、请教教师;教师:演示、点拨、收集问题、指导学法等。
(二)实施过程监控
我们采取一听(听教师讲课)、二看(学生听讲、教师常规)、三检测(当堂检测、验收三率是否达标)、四座谈(与学生座谈、教师座谈)和每周三、周四听课日及校领导班子随堂推门听课的方式,检查教师“六步问题”教学法课堂实施情况。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引导、讲解、演示等不超过15分钟,学生自学质疑、活动探究、解决问题、检测反馈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三)开展达标活动
学校坚持在备、说课比赛,优质课竞赛,业务论坛等活动中,运用《马庄中心校“六步问题”教学课堂评价表》去矫正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灵活运用“六步问题”教学法的能力,促进教师钻研理论、教学相长、专业成长。
“六步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经过实践,我乡课堂教育教学出现了可喜变化。教师能有效地对教材挖掘整合,利用问题引领课堂,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收集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于“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课堂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改革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变化,很多学生喜欢现在的课堂,乐于和教师交流,敢于提出问题,同时消除了学习的畏难情绪,树立了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使学生体验成功,分享喜悦,在内心里由衷地产生了对教师的敬仰、爱戴与信任,师生关系和谐。上课时教师讲、学生听、溜号睡觉的现象没有了;课堂上学生不断地提问、交流、质疑、解答、讲解、纠错的现象多了,学生活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自我的舞台。
课堂教育改革之路修远漫长,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六步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改要求,不断摸索,不断改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只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点有益的探索,面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大潮,我们立足现实,抢抓机遇,虚心学习,潜心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和改进“六步问题”教学法,力争在课堂改革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我乡我校特点的新路子,朝着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