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发展的整体现状,对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企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一、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商业企业自身需求,又不危及客户、制造企业和其他产业的,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商品或服务贸易获益过程中不引起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冲突,与供应商和客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与竞争者建立竞合双赢的关系。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集中表现为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商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影响和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它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优化资源配置。商贸流通业和商业企业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必然加剧流通中的产品淤塞,导致产品销售困难,引致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黑龙江省作为一个传统重工业地区,其商业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发展的整体现状
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总体运行质量较好。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商业企业772家,比上年减少3家;资产总计638.5亿元,增长13.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7.6元,增长15.4%;实现利润总额37.4亿元,增长1.3倍。
1.取得的成就
(1)内资企业“唱主角”,国有企业占有较大市场份额。2007年,全省内资企业7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8.5亿元,分别占全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99%和97.9%,完成利润总额37.8亿元,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亿元,仅占1.0%和2.1%,利润总额为-0.5亿元。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较大,2007年全省国有企业17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9亿元,完成利润总额22.5亿元,分别占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22.3%、39.6%、60.2%,显示了较强的总体实力。
(2)批发企业盈利能力强劲,起主要支撑作用。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总收入的76.0%;实现利润总额34.0亿元,增长1.1倍,占90.9%。而零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338.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4亿元,仅占24.0%和9.1%。批发业以其较强的盈利能力支撑着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运行。
(3)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全面降低。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有225家亏损,亏损面为29.1%, 比上年降低9.2个百分点;亏损额为6.6亿元,比上年减少4.1亿元,下降38.4%。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全面降低,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成本费用增长较快,制约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管理费用37.6亿元、财务费用为9.5亿元、营业费用5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11.8%、10.1%;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成本利润率为2.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尽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有一定幅度增长,但由于企业成本费用增幅较快,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水平比较低。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为9.8%。其中批发业为8.8%,零售业12.8%。从总体看,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平均毛利率是比较低的,毛利率过低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资产负债率偏高,资本运营水平低,利润空间狭小。2007年,我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负债总额511.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0.1%,其中,批发业78.4%,零售业84.3%,均远高于国际通行的70%警戒标准。资产负债率偏高说明企业自有营运资金不足,只有依靠增加负债来扩大经营,容易造成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利润空间狭小。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总资产报酬率7.1% ,低于银行商业贷款利率0.37个百分点。
三、推进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提高我省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努力降低企业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本,特别是有效降低商品在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中的物流成本,使商品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提高盈利水平。依托电子商务发展供应链管理,发展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来源”,通过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改造一批传统批发、运输、仓储企业,引导其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发展第四方物流。引导我省大型商业企业调整内部采购供应系统,组建规模化配送中心,并使其向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转变。重视经营创新,积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市场需求动向,经营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2.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运用股权筹资改善资本结构。黑龙江省商业企业整体融资方式单一,股权融资方式占整个商业企业融资额的比例很小。目前黑龙江省商业类上市公司仅有1家,融资难会使商业企业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弱化。充分利用“壳”资源,绩优的商业企业借助“壳”资源实现上市以进行股权融资。有效利用外资,适时适当的与外国商业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目前我国商业平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只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0.8%左右,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到3%,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体上还不高,吸纳区外资金也很有限,因此,单纯的提出抵御外资不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外资重组和改造国有流通企业,黑龙江省本土商业企业应当化压力为动力,加快重组整合以做大做强。
3.加快资本重组以培育大型商业企业集团
我省零售商业发展中传统百货业过剩、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绝大多数零售商业企业集团是在国有商业企业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但事实证明,在商业这个竞争性领域中,民营经济显示出了比国有经济更强的竞争力和活力。因此,我省商业企业发展的出路在于结构调整、资本重组、国有资本退出。对商业资源实行跨所有制、部门和地区重组、强强联合,东北地区的大连大商集团是区域内乃至全国商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典范。在集团化过程中要注重无形资本运营,一些业国有商业企业,虽然绩较差但有品牌价值,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集团应当积极利用合营、联营、并购等形式进行无形资本运作。通过连锁化整合大型传统百货,通过连锁、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商业企业,尽快形成规模大、实力强、连锁型和跨国经营的商业资本集团,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竞合双赢关系模式
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会导致双方发展的不可持续。竞合双赢才是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合作双方共享信息、协同发展。通过建立互信的关系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用长期合作取代短期合同;建立双方共享的信息系统,杜绝商业权势;增强双方的契约意识和信誉意识。可通过契约把供需双方的利益关系约定下来,使双方结为利益共同体;建立商业行为规范,把供应商和商业企业双方关系调整到合作双赢的轨道上来,使双方获得可持续发展。此外,工商业联手,产销一体化也应适当发展,如联想、统一、三九、海尔等大企业集团纷纷自建营销网络,控制销售终端,同时投资于制造业与流通业就取得了成功。我省的哈药集团,销售实现联网,使商业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市场份额,都值得借鉴。
5.黑龙江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
首先要打破条块分割体制,创造“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环境。各省区市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行政区商贸”向“经济区商贸”的转变,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其次要科学制定城市商业规划,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监管。我省应采取“严格控制大卖场,限制大型超市,鼓励发展中小连锁超市和专业店”原则,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审查、监管,健全大卖场建设的项目听证制度,控制大卖场、大商业网点的建设,防止无效竞争。再次要加大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商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城乡商贸一体化角度进行商业资源合理配置,鼓励商业企业突破城乡界限,向农村多渠道延伸,设立连锁经营网点。
参考文献:
[1]徐孝勇:新时期我国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07,7
[2]任伟琳:刍论长沙市的商业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2006,2
[3]黑龙江省统计局.http://www.hlj.stats.gov.cn/,2007
[关键词] 商业企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一、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商业企业自身需求,又不危及客户、制造企业和其他产业的,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商品或服务贸易获益过程中不引起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冲突,与供应商和客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与竞争者建立竞合双赢的关系。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集中表现为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商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影响和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它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优化资源配置。商贸流通业和商业企业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必然加剧流通中的产品淤塞,导致产品销售困难,引致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黑龙江省作为一个传统重工业地区,其商业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发展的整体现状
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总体运行质量较好。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商业企业772家,比上年减少3家;资产总计638.5亿元,增长13.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7.6元,增长15.4%;实现利润总额37.4亿元,增长1.3倍。
1.取得的成就
(1)内资企业“唱主角”,国有企业占有较大市场份额。2007年,全省内资企业7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8.5亿元,分别占全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99%和97.9%,完成利润总额37.8亿元,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亿元,仅占1.0%和2.1%,利润总额为-0.5亿元。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较大,2007年全省国有企业17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9亿元,完成利润总额22.5亿元,分别占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22.3%、39.6%、60.2%,显示了较强的总体实力。
(2)批发企业盈利能力强劲,起主要支撑作用。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总收入的76.0%;实现利润总额34.0亿元,增长1.1倍,占90.9%。而零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338.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4亿元,仅占24.0%和9.1%。批发业以其较强的盈利能力支撑着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运行。
(3)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全面降低。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有225家亏损,亏损面为29.1%, 比上年降低9.2个百分点;亏损额为6.6亿元,比上年减少4.1亿元,下降38.4%。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全面降低,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成本费用增长较快,制约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管理费用37.6亿元、财务费用为9.5亿元、营业费用5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11.8%、10.1%;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成本利润率为2.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尽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有一定幅度增长,但由于企业成本费用增幅较快,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水平比较低。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为9.8%。其中批发业为8.8%,零售业12.8%。从总体看,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平均毛利率是比较低的,毛利率过低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资产负债率偏高,资本运营水平低,利润空间狭小。2007年,我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负债总额511.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0.1%,其中,批发业78.4%,零售业84.3%,均远高于国际通行的70%警戒标准。资产负债率偏高说明企业自有营运资金不足,只有依靠增加负债来扩大经营,容易造成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利润空间狭小。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总资产报酬率7.1% ,低于银行商业贷款利率0.37个百分点。
三、推进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提高我省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努力降低企业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本,特别是有效降低商品在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中的物流成本,使商品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提高盈利水平。依托电子商务发展供应链管理,发展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来源”,通过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改造一批传统批发、运输、仓储企业,引导其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发展第四方物流。引导我省大型商业企业调整内部采购供应系统,组建规模化配送中心,并使其向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转变。重视经营创新,积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市场需求动向,经营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2.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运用股权筹资改善资本结构。黑龙江省商业企业整体融资方式单一,股权融资方式占整个商业企业融资额的比例很小。目前黑龙江省商业类上市公司仅有1家,融资难会使商业企业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弱化。充分利用“壳”资源,绩优的商业企业借助“壳”资源实现上市以进行股权融资。有效利用外资,适时适当的与外国商业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目前我国商业平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只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0.8%左右,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到3%,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体上还不高,吸纳区外资金也很有限,因此,单纯的提出抵御外资不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外资重组和改造国有流通企业,黑龙江省本土商业企业应当化压力为动力,加快重组整合以做大做强。
3.加快资本重组以培育大型商业企业集团
我省零售商业发展中传统百货业过剩、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绝大多数零售商业企业集团是在国有商业企业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但事实证明,在商业这个竞争性领域中,民营经济显示出了比国有经济更强的竞争力和活力。因此,我省商业企业发展的出路在于结构调整、资本重组、国有资本退出。对商业资源实行跨所有制、部门和地区重组、强强联合,东北地区的大连大商集团是区域内乃至全国商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典范。在集团化过程中要注重无形资本运营,一些业国有商业企业,虽然绩较差但有品牌价值,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集团应当积极利用合营、联营、并购等形式进行无形资本运作。通过连锁化整合大型传统百货,通过连锁、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商业企业,尽快形成规模大、实力强、连锁型和跨国经营的商业资本集团,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竞合双赢关系模式
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会导致双方发展的不可持续。竞合双赢才是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合作双方共享信息、协同发展。通过建立互信的关系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用长期合作取代短期合同;建立双方共享的信息系统,杜绝商业权势;增强双方的契约意识和信誉意识。可通过契约把供需双方的利益关系约定下来,使双方结为利益共同体;建立商业行为规范,把供应商和商业企业双方关系调整到合作双赢的轨道上来,使双方获得可持续发展。此外,工商业联手,产销一体化也应适当发展,如联想、统一、三九、海尔等大企业集团纷纷自建营销网络,控制销售终端,同时投资于制造业与流通业就取得了成功。我省的哈药集团,销售实现联网,使商业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市场份额,都值得借鉴。
5.黑龙江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
首先要打破条块分割体制,创造“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环境。各省区市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行政区商贸”向“经济区商贸”的转变,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其次要科学制定城市商业规划,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监管。我省应采取“严格控制大卖场,限制大型超市,鼓励发展中小连锁超市和专业店”原则,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审查、监管,健全大卖场建设的项目听证制度,控制大卖场、大商业网点的建设,防止无效竞争。再次要加大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商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城乡商贸一体化角度进行商业资源合理配置,鼓励商业企业突破城乡界限,向农村多渠道延伸,设立连锁经营网点。
参考文献:
[1]徐孝勇:新时期我国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07,7
[2]任伟琳:刍论长沙市的商业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2006,2
[3]黑龙江省统计局.http://www.hlj.stats.gov.cn/,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