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易骨折等,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中大量存在的微生物,例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肠道菌群平衡是保证宿主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及骨质疏松发病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对肠道菌群、骨质疏松、免疫系统功能的相关性做出综述,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关键词:骨质疏松;肠道菌群;骨代谢;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309-0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关系最为密切的疾病之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是由峰值骨量和年龄增长相关的骨丢失两方面决定的。人体的峰值骨量50%-85%由遗传决定的,而环境因素在年龄增长相关性的骨丢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所引起的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状态改变与人体的低骨量相关,揭示了肠道菌群与骨骼之间的关系。肠道菌群有可能是通过调控宿主的免疫系统来作用于骨代谢[1]。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对骨代谢影响研究作一综述。
  1.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
  人体肠道中的共生细菌群统称为肠道菌群,是一个多细胞器官,据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易受到药物、饮食、肠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出现相应疾病。同时肠道菌群功能还会随着宿主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例如,三岁以上儿童与外界接触逐渐增加,且完全脱离母乳喂养,因此,这一阶段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会出现飞速发展,与成年人基本相似[2];当宿主进入老年期后,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肠道菌群特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转变为与宿主共生关系稳定,保证了宿主免疫系统、肠道神经系统、肠道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帮助宿主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保障了宿主的身体健康情况,但是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急剧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从而诱发哮喘、湿疹、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胃肠道疾病[3]
  2.免疫系统与骨质疏松
  现阶段,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卫生问题,正常情况下,骨细胞虽然并不活跃,但处于持续性新陈代谢的状态下,发挥着吸收骨基质破骨细胞、合成骨基质成骨细胞的重要作用,破骨细胞是由骨骼单核细胞分化而成,成骨细胞则源于多能间充质干细胞,两种细胞主要分布于骨小梁、骨膜、骨皮质中,并且相互作用,在骨细胞形成时重新合成骨,也可以由于破骨细胞吸收导致骨质及骨钙量而降低。相关报道指出,随着人体自身免疫的降低,引起淋巴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导致骨量降低,从而诱发骨质疏松症,通过抑制炎症分子释放,可有效预防骨质受损及骨钙流失,預防骨质疏松症发病[4]~[11]
  3.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
  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已经成为了现阶段骨科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肠道菌群可以从释放血清素、雌激素类似物等小分子物质,影响钙磷吸收代谢,调节免疫三个方面影响骨代谢,可减少骨骼中炎症因子形成,说明肠道菌与免破骨细胞减少、炎症因子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可有效提升骨质及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绝经后女性雌性激素下降,会严重影响肠道菌群,使宿主免疫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加速骨质、骨钙流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发病[12]~[13]
  4.肠道菌群的干预
  肠道菌群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与我们相伴一生。从营养、代谢疾病等各方面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能够影响疾病的易感性及药物的效果。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肠道菌群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药物代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毒性等。在临床治疗中很多疾病的治疗都会使用抗菌药。而抗菌药的肠道菌群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抗菌药可以影响宿主的代谢类型及肠道菌群的代谢,杀灭正常菌群,影响微生态平衡。因此需规范使用抗菌药。营养也是使宿主适应其正常菌群的重要因素。营养失衡,营养不良等都会对正常菌群有影响[14]
  5.结论与展望
  肠道菌群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研究涉及到骨生理学、胃肠病学、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肠道菌群不仅可以调节机体炎症、代谢、免疫状态,更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因子,肠道有益菌群的增加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促进骨量增加,因此,可以将肠道菌群作为治理骨质疏松的靶向治疗点,利用提高有益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如益生元、益生菌进行肠道菌群干预,以此达到降低骨折发生率的根本目的,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后续仍然需要大量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袁斯远,何芳,盛彤,等.骨代谢与肠道菌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15,19(42):6838-6842.
  [2]李姝敏,汪晶美,李晗宇, 等.老年肌少症患者骨骼肌质量指数与肥胖、骨质疏松及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1(6):361-365.
  [3]董万涛,黄凯,宋敏, 等.肠道微生态失衡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易感因素[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3):394-398.
  [4]孙一宁.骨质疏松患者血细胞沉淀菌群结构分析[D].辽宁:大连医科大学,2018.
  [5]贾小玥,郑黎薇,袁泉, 等.肠道菌群: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新靶点[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3):392-401.   [6]李丽珊,杨力,卓晓云, 等.肠道菌群影响激素分泌在骨质疏松中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9,40(4):472-476.
  [7]宋敏,周灵通,刘小钰, 等.消化系统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1):130-134.
  [8]黄永铨,江涛,苏海涛, 等.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进展[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37(2):278-282.
  [9]陈晨,王邦茂,冯淑芝, 等.肠道菌群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12):1640-1643.
  [10]刘海燕,祁艳,谭俊, 等.肠道益生菌对骨质疏松症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工业微生物,2018,48(6):64-68.
  [11] Yu Jing, Xia Yongjun, Wang Guangqiang, Research advance in role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regulation of bone metabolism [J] 2016, 046(003):56-62.
  [12] Liu Yinhui, Tang Li. Progress in researches on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sm [J]. 中國微生态学杂志, 2013, 025(003):362-364,367.
  [13]Mengchao Jin,Zhiyuan Qian,Jiayu Yin, et al.The role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2019,23(4):2343-2350.
  [14]Li, Wen-yue,Sun, Jin-sheng,Shang, Bi-jiao, et al.Screening of intestinal probiotics and the effects of feeding probiotics on the growth, immun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and intestinal flora of Litopenaeus vannamei[J].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2019,86:160-168.
其他文献
摘要:预防接种工作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乃至是消灭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对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文中,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做好基层预防接种工作。  关键词:预防接种;传染病;疫苗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324-02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基层防疫医生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随着医学
期刊
摘要: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主要包括:中药净选加工、切制、火制、酵制、霜制、发芽等等。不同的炮制技术应用的目的均有所差异。中药作为中医的中药组成部分,提升中药传统炮制技术是提升中药质量的重要路径,炮制不当会直接导致药物疗效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良反应等,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西医盛行,中医日渐衰落,老一辈的中药炮制大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导致能够熟练掌握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药工越来越少,
期刊
摘要:传染性疾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阻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有效的防治传染病,国家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卫生防疫体系之外求助于國际合作是必由之路。但是这种传统的国际合作形式也受到了传染病的诸多挑战,对此,笔者主要介绍了传染性疾病国际防治机制的形成阶段,分析了遇到的主要挑战,并为我国传染性疾病防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传染性疾病;国际防治机制;挑战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生儿的应急隔离措施。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NCP)的感染率的上升,对于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的新生儿,也难逃其感染。现对我院对于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生儿采取的应急隔离措施,为读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生儿 应急隔离  【中图分类号】R320.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31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20例,是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3月-2020年3月。其中10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法,视为对照组,另外10例患者接受腔镜手术治疗方法,视为观察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以及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变化。结果: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中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中学生性教育和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四川省青少年性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对泸州市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2178名中学生,11.1%的学生认为同性恋是正常可接受的行为。通过拟合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高年龄段学生、女生、母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常住地为城市、希望成为异性的学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皮肤拉钩的研制与在辅助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直径为2.5mm的骨科克氏针一体弯折成皮肤拉钩。在杆体的外侧连续螺旋缠绕一层紧密贴合的气管插管金属导芯,由此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握把。结果:使用皮肤拉钩辅助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作用力稳定,不会发生滑脱现象,可有效提高第一穿刺的成功率,而且弯钩刺入处位于切口内,不会损伤切口以外的其他皮肤组织,不会留下额外的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期间采取整合实用技术建立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健康管理中心130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分为对照、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健康管理新模式管理,观察两组人员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是95.38%(62/65),对照组是46.15%(30/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8.0778)。 结论:新
期刊
摘要: 目的 调查社区居民死亡接受态度和器官捐献意愿现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衡阳市的五个社区400名居民使用一般资料、器官捐献认知度、捐献态度和死亡接受态度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认知度调查回答问题平均正确率为73.96%;有捐献意愿的居民仅为48.55%;死亡接受态度中趋近接受维度得分最高(27.98±7.87分),逃离接受得分最低(13.68±4.59分);社区居民死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提高儿科门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门诊护士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清洗手部,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法。观察两组护士手部卫生知识知晓以及实施前后手卫生依从性评分等相关情况。结果:实验组护士手部卫生概念、六步洗手法、洗手指征以及手部消毒指征评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