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一直以来党和政府的关注重点。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这个工作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的体现,符合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实际国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政治信仰;大学生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解决好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尤其是正确的政治信仰的确立, 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保持稳定的重中之重, 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政治体制的延续, 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辨别力,增强政治敏感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其分析角度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政治信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涵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中之重是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因而,我们必须理解这三个核心概念的涵义。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 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坚定不移的相信和追求。政治信仰在本质上不仅反映了信仰者对人类社会应然状态的理解和在未来社会中的理想确定性, 是社会群体或个人的政治价值取向, 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状况的反映。通俗地说, 政治信仰就是笃信崇拜某一种政治观点, 某一种主义,某一种思想。
那么究竟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呢? 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所有阶级社会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运转而进行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德上教化人的实践活动,是通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来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的教育工程。本文特指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政治信仰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负着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形成合规律性的真理性认识, 而且要引导学生内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规范, 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3.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及其分析
就大学生目前的政治信仰现状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3.1主体自主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增强。具体表现为他们对政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强调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和建设性。他们不再狂热崇拜, 不再盲从, 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 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政治信仰尺度进行思考和实践。
3.2关注对象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 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 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不断呈现, 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大学生们自主性不断增强, 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状态, 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政治信仰,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 大部分大学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部分大学生则受到个人主义、相对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信仰资本主义;还有少量的大学生不知道该信仰什么。
3.3内容趋于理性化
对于自己的政治信仰, 当代大学生不再盲从, 而是有自己比较理性的思考。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不再被动地的接受,而是积极思考其真理性和价值性。对于党的各项工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也日趋成熟和理性, 既能看到发展和进步, 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3.4选择趋于现实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各种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日趋实际。他们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积极地汲取市场经济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忽视了自己的政治修养。他们更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 而对遥远的未来不那么关心, 在面临选择时,他们主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如在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只有一少部分的认识真正信仰共产主义,大多数的人是为了在毕业后好找工作以及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利。这些调查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选择更加趋利和务实。
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积极向上的,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政治信仰,为大多数的大学生所认可。但也不排除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动摇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动摇。
4.总结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上述思想状况及其特征表明了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信仰的确立还是有很大的贡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状,旗帜鲜明的表明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大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但是,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基本特征,而这种社会基本特征带当代大学生身上也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出来。尤其是表现在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上。这些出现的新的问题,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这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倾向, 特别是政治思想倾向要及时了解、分析并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而且要正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 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从塑造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这一层面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也更加崇高,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应当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角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社会紧迫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荆学明.人类信仰论[M].上海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18,58.
[3]邱钰斌,林伯海. 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综述[J].中华文化论坛,2011,(3).
[4]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政治信仰;大学生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解决好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尤其是正确的政治信仰的确立, 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保持稳定的重中之重, 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政治体制的延续, 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辨别力,增强政治敏感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其分析角度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政治信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涵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中之重是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因而,我们必须理解这三个核心概念的涵义。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 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坚定不移的相信和追求。政治信仰在本质上不仅反映了信仰者对人类社会应然状态的理解和在未来社会中的理想确定性, 是社会群体或个人的政治价值取向, 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状况的反映。通俗地说, 政治信仰就是笃信崇拜某一种政治观点, 某一种主义,某一种思想。
那么究竟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呢? 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所有阶级社会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运转而进行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德上教化人的实践活动,是通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来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的教育工程。本文特指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政治信仰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负着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形成合规律性的真理性认识, 而且要引导学生内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规范, 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3.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及其分析
就大学生目前的政治信仰现状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3.1主体自主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增强。具体表现为他们对政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强调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和建设性。他们不再狂热崇拜, 不再盲从, 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 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政治信仰尺度进行思考和实践。
3.2关注对象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 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 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不断呈现, 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大学生们自主性不断增强, 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状态, 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政治信仰,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 大部分大学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部分大学生则受到个人主义、相对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信仰资本主义;还有少量的大学生不知道该信仰什么。
3.3内容趋于理性化
对于自己的政治信仰, 当代大学生不再盲从, 而是有自己比较理性的思考。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不再被动地的接受,而是积极思考其真理性和价值性。对于党的各项工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也日趋成熟和理性, 既能看到发展和进步, 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3.4选择趋于现实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各种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日趋实际。他们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积极地汲取市场经济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忽视了自己的政治修养。他们更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 而对遥远的未来不那么关心, 在面临选择时,他们主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如在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只有一少部分的认识真正信仰共产主义,大多数的人是为了在毕业后好找工作以及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利。这些调查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选择更加趋利和务实。
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积极向上的,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政治信仰,为大多数的大学生所认可。但也不排除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动摇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动摇。
4.总结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上述思想状况及其特征表明了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信仰的确立还是有很大的贡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状,旗帜鲜明的表明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大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但是,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基本特征,而这种社会基本特征带当代大学生身上也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出来。尤其是表现在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上。这些出现的新的问题,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这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倾向, 特别是政治思想倾向要及时了解、分析并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而且要正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 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从塑造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这一层面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也更加崇高,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应当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角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社会紧迫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荆学明.人类信仰论[M].上海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18,58.
[3]邱钰斌,林伯海. 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综述[J].中华文化论坛,2011,(3).
[4]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