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以凝练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记载着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可它毕竟是一种历史语言,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距离甚远,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越来越索然无味也就成为必然。
关键词:文言文朗读促学激趣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171-01
文言文以凝练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记载着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可它毕竟是一种历史语言,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距离甚远,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越来越索然无味也就成为必然。同时审视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即使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文言文教学仍然是“波澜不惊”。钱梦龙曾感慨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如何让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活跃起来?下面是我的一家之言,一点收获,一些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摸索出一条以“读”督促自学、以“读”激发兴趣、以“读”感受情怀、以“读”深领感悟的文言文教学之路。课堂上,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乐趣,在读中感受母语的精妙,在读中体会文言文的真正魅力。下面就我的实际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1 以“读”督促自学
预习阶段,让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课文,在读中学会自学。在朗读中,学生会感到有许多地方不顺畅,一些难词,难句阻碍在前面,这就逼迫他们查资料、动脑筋、问老师、迫使他们主动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还提高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我在教学《陈情表》时,预习课上,学生大声诵读此文,要求他们自觉地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难字、不懂得词语的含义,还鼓励他们结合历史知识讨论李密拒绝做官的真正原因。此时学生情绪激昂,跃跃欲试。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手脑并用,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2 以“读”激发兴趣
初读课文时,采用多种方式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更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以教学《琵琶行》为例。首先,听朗读,激兴趣。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琵琶行》的朗读视频,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画面,一边聆听音质兼美的朗读,如同置身那“浔阳江头”,那“枫叶荻花”瑟瑟的秋天里,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把握要求,自由朗读。学生带着感受自由朗读,老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情感。我们应该相信榜样的力量,学生会竭尽全力模仿的惟妙惟肖。第三,朗读比赛,提高意识。朗读魅力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朗读比赛,将课堂打造成赛场,学生会认真准备,精心挑选选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第四,集体朗读,面向全体。全班齐读,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个别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第五,背诵段落,体会成功。鼓励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挑选喜欢段落,尝试背诵,领会大意,获得语感,感受成功的喜悦。多样化的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激发阅读兴趣,它就像香甜的调味剂让沉闷的文言文课堂活跃起来,让“波澜不惊”的文言文教学变成“层层涟漪”,变化多端。多样化的朗读,为学生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提供了依据,长此以往,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一篇难懂难读的文言文,因为有了悦耳的语音,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那节课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美的欣赏,美的熏陶,还有美的享受。
3 以“读”感受情怀
体会情感时,我以读感染学生,以情感动学生。大多数文言文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熔铸着作者十分丰富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进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等多方面立体的感受作品。以教学《项脊轩志》为例,作者通过对祖母、母亲、妻子的琐事的回忆,表达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此文虽语言朴实,但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深情。写母亲时只用短短的两句,“几寒乎?欲食乎?”教师用轻缓低调朗读,让自己的感情慢慢感染学生,那慈祥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出现在学生面前,不用多分析点拨,学生就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作者回忆往事、怀念亲人时极为悲痛的心情。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感染学生的心灵,学生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课文,作者的情怀就毫不保留的敞开给学生。反复的诵读中,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情调韵味,已慢慢跃出纸面滲入心田。
3 以“读”深领感悟
深化主旨时,创造性的朗读拓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领悟内涵。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反复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道理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韵味,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深层感悟。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我鼓励学生利用文章丰富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写出未显露的信息,可以写烛之武夜辞郑伯的情景,也可以写郑伯苦苦等待的焦虑,甚至还可以写烛之武到秦营时的受到冷落等。学生把这些情景写成片段,然后同学间交流,最后声情并茂的在全班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出想象力最丰富的、最有创新性的、朗读的最好的同学。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即领会了文章内核,又锻炼了写作,还培养了想象力,还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朗读高手。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有层次的朗读、创造性的朗读,才能让文言文中无声语言变成声情并茂的艺术,才能让文言文教学的寂寞花园里万紫千红,才能使语文教改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奇妙无穷。
关键词:文言文朗读促学激趣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171-01
文言文以凝练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记载着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可它毕竟是一种历史语言,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距离甚远,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越来越索然无味也就成为必然。同时审视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即使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文言文教学仍然是“波澜不惊”。钱梦龙曾感慨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如何让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活跃起来?下面是我的一家之言,一点收获,一些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摸索出一条以“读”督促自学、以“读”激发兴趣、以“读”感受情怀、以“读”深领感悟的文言文教学之路。课堂上,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乐趣,在读中感受母语的精妙,在读中体会文言文的真正魅力。下面就我的实际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1 以“读”督促自学
预习阶段,让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课文,在读中学会自学。在朗读中,学生会感到有许多地方不顺畅,一些难词,难句阻碍在前面,这就逼迫他们查资料、动脑筋、问老师、迫使他们主动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还提高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我在教学《陈情表》时,预习课上,学生大声诵读此文,要求他们自觉地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难字、不懂得词语的含义,还鼓励他们结合历史知识讨论李密拒绝做官的真正原因。此时学生情绪激昂,跃跃欲试。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手脑并用,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2 以“读”激发兴趣
初读课文时,采用多种方式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更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以教学《琵琶行》为例。首先,听朗读,激兴趣。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琵琶行》的朗读视频,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画面,一边聆听音质兼美的朗读,如同置身那“浔阳江头”,那“枫叶荻花”瑟瑟的秋天里,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把握要求,自由朗读。学生带着感受自由朗读,老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情感。我们应该相信榜样的力量,学生会竭尽全力模仿的惟妙惟肖。第三,朗读比赛,提高意识。朗读魅力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朗读比赛,将课堂打造成赛场,学生会认真准备,精心挑选选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第四,集体朗读,面向全体。全班齐读,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个别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第五,背诵段落,体会成功。鼓励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挑选喜欢段落,尝试背诵,领会大意,获得语感,感受成功的喜悦。多样化的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激发阅读兴趣,它就像香甜的调味剂让沉闷的文言文课堂活跃起来,让“波澜不惊”的文言文教学变成“层层涟漪”,变化多端。多样化的朗读,为学生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提供了依据,长此以往,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一篇难懂难读的文言文,因为有了悦耳的语音,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那节课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美的欣赏,美的熏陶,还有美的享受。
3 以“读”感受情怀
体会情感时,我以读感染学生,以情感动学生。大多数文言文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熔铸着作者十分丰富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进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等多方面立体的感受作品。以教学《项脊轩志》为例,作者通过对祖母、母亲、妻子的琐事的回忆,表达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此文虽语言朴实,但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深情。写母亲时只用短短的两句,“几寒乎?欲食乎?”教师用轻缓低调朗读,让自己的感情慢慢感染学生,那慈祥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出现在学生面前,不用多分析点拨,学生就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作者回忆往事、怀念亲人时极为悲痛的心情。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感染学生的心灵,学生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课文,作者的情怀就毫不保留的敞开给学生。反复的诵读中,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情调韵味,已慢慢跃出纸面滲入心田。
3 以“读”深领感悟
深化主旨时,创造性的朗读拓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领悟内涵。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反复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道理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韵味,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深层感悟。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我鼓励学生利用文章丰富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写出未显露的信息,可以写烛之武夜辞郑伯的情景,也可以写郑伯苦苦等待的焦虑,甚至还可以写烛之武到秦营时的受到冷落等。学生把这些情景写成片段,然后同学间交流,最后声情并茂的在全班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出想象力最丰富的、最有创新性的、朗读的最好的同学。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即领会了文章内核,又锻炼了写作,还培养了想象力,还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朗读高手。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有层次的朗读、创造性的朗读,才能让文言文中无声语言变成声情并茂的艺术,才能让文言文教学的寂寞花园里万紫千红,才能使语文教改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奇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