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国际商法作为高职院校国际经济贸易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也应进行改革。文章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商法课程方案设计思路,以及新方案设计中的课程内容的构建,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方案;学习情境;职业能力
长期以来,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强调的是基本概念和法律条文。这种教育教学,从根本上看没有达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因此有必要加以改革。
一、课程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进行高职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这一理论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其教学内容指向专业理论,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将专业劳动置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在教学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职业教育,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
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设计的思路
依据职业能力设计课程方案,首当其冲是要重構教学内容。与传统的课程方案相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改变了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建立起按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的“串行”结构。这种“串行”结构的课程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其次是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
三、“国际商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案设计
1.设置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国际商法课程面向的是国际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学生,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外贸业务员而不是专业法律工作者。因此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依据外贸业务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分析,国际商法课程培养的职业能力如下:(1)培养的专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能力主要有:签订贸易合同;妥善处理违约事项;正确处理产品责任问题;合理处理代理问题;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2)培养的方法能力。培养的方法能力贯穿于整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这主要有:制定和安排工作计划;查阅法律法规等资料;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3)培养的社会能力。培养的社会能力贯穿于整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这主要有:与客户关系的协调能力;互助与协同工作;职业道德;应变能力等。
2.重构教学框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应以工作结构为框架,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框架,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根据国际商法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将课程设置为六个模块:预备知识、签订贸易合同、合同纠纷处理、产品责任问题处理、代理问题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在每个模块下设置学习情境。(如下表)
对于模块一需要特别予以说明:模块一的学习情境1,是为适应当前形势而设的。由于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公司作为从事商事活动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最好的。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大大降低了设立公司的门槛,立法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传统的国际商法课程内容虽然有公司法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公司的基本法律制度的介绍,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立公司的实际需求。
模块一的学习情境2对于从事涉外经贸活动的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涉外经贸活动尤其是国际货物的买卖,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这样会涉及到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各有关国家的国内法。有时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差异极大,采用不用的法律规则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要掌握法律适用的规则。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影响较大的国际公约,我国是公约的缔约国,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大都是公约的缔约国;并且公约的适用是采取“自动适用”的原则,即合同当事人只要不排除公约的适用,公约就自动适用于当事人所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因此对于公约的重要性要有所认识。
3.教学过程的实施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应以行动为导向,即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学习性工作任务成为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学生作为行动的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即职业能力。
能力形成的规律是由易到难,反复训练,因此,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也应符合这一规律,由易到难,形成能力递进提高的序列,让学生在若干个完整的情境中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工作策略,为“毕业就上岗”做好准备。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设计要遵循“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一开始要求教师领着学生做,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做,最后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做,教师讲授越来越少,逐渐成为咨询指导的角色;学生动手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只有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作与学习方法能力和沟通协作等社会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4.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在学生学习中始终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在任务训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考核方式应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占30%。
四、实施课程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转变角色。首先教师要增强高职教育理念的认识提升。其次从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和评估者,通过让学生进入工作实施过程,实现学生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施相对应,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学,怎么学得更好。
2.在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时应以培养学生全面健全的人格为目的。设计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应有利于采用小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3.学习情境设计的合理性要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进行验证。实施一段时间要对所设计的学习情境重新审视,检查所设计的学习情境是否达到了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是否使学生达到了行动领域中所要求的行动能力。根据反馈的结果加以调整。
[参考文献]
[1] 贺平,董铸荣.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方案设计[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 杨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及实施[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十一卷,2009,(2).
[3] 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方案;学习情境;职业能力
长期以来,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强调的是基本概念和法律条文。这种教育教学,从根本上看没有达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因此有必要加以改革。
一、课程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进行高职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这一理论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其教学内容指向专业理论,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将专业劳动置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在教学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职业教育,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
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设计的思路
依据职业能力设计课程方案,首当其冲是要重構教学内容。与传统的课程方案相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改变了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建立起按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的“串行”结构。这种“串行”结构的课程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其次是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
三、“国际商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案设计
1.设置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国际商法课程面向的是国际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学生,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外贸业务员而不是专业法律工作者。因此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依据外贸业务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分析,国际商法课程培养的职业能力如下:(1)培养的专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能力主要有:签订贸易合同;妥善处理违约事项;正确处理产品责任问题;合理处理代理问题;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2)培养的方法能力。培养的方法能力贯穿于整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这主要有:制定和安排工作计划;查阅法律法规等资料;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3)培养的社会能力。培养的社会能力贯穿于整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这主要有:与客户关系的协调能力;互助与协同工作;职业道德;应变能力等。
2.重构教学框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应以工作结构为框架,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框架,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根据国际商法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将课程设置为六个模块:预备知识、签订贸易合同、合同纠纷处理、产品责任问题处理、代理问题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在每个模块下设置学习情境。(如下表)
对于模块一需要特别予以说明:模块一的学习情境1,是为适应当前形势而设的。由于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公司作为从事商事活动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最好的。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大大降低了设立公司的门槛,立法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传统的国际商法课程内容虽然有公司法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公司的基本法律制度的介绍,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立公司的实际需求。
模块一的学习情境2对于从事涉外经贸活动的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涉外经贸活动尤其是国际货物的买卖,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这样会涉及到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各有关国家的国内法。有时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差异极大,采用不用的法律规则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要掌握法律适用的规则。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影响较大的国际公约,我国是公约的缔约国,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大都是公约的缔约国;并且公约的适用是采取“自动适用”的原则,即合同当事人只要不排除公约的适用,公约就自动适用于当事人所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因此对于公约的重要性要有所认识。
3.教学过程的实施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应以行动为导向,即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学习性工作任务成为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学生作为行动的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即职业能力。
能力形成的规律是由易到难,反复训练,因此,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也应符合这一规律,由易到难,形成能力递进提高的序列,让学生在若干个完整的情境中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工作策略,为“毕业就上岗”做好准备。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设计要遵循“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一开始要求教师领着学生做,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做,最后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做,教师讲授越来越少,逐渐成为咨询指导的角色;学生动手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只有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作与学习方法能力和沟通协作等社会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4.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在学生学习中始终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在任务训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考核方式应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占30%。
四、实施课程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转变角色。首先教师要增强高职教育理念的认识提升。其次从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和评估者,通过让学生进入工作实施过程,实现学生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施相对应,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学,怎么学得更好。
2.在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时应以培养学生全面健全的人格为目的。设计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应有利于采用小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3.学习情境设计的合理性要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进行验证。实施一段时间要对所设计的学习情境重新审视,检查所设计的学习情境是否达到了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是否使学生达到了行动领域中所要求的行动能力。根据反馈的结果加以调整。
[参考文献]
[1] 贺平,董铸荣.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方案设计[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 杨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及实施[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十一卷,2009,(2).
[3] 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