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考数学在考查“三基”为基础的前提下,始终坚持“以能力立意” 命题的指导思想,力求全面体现对能力考查的要求,避免出现以简单重复、反复操练为特征的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切实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解后反思。解后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包括对题意理解和结果正确性的反思、解题思维的反思、问题结论迁移及推广的反思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
【关键词】新课标;解题能力;有效途径;解后反思
1 引导对题意理解和结果正确性的反思
由于解题时学生往往审题不够仔细,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总觉得胸有成竹,下笔一挥而就,但结果却是错的。因此在解题后需要引导学生对题意理解和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反思,特别对题目的关键字词要细心揣摩,反思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是否正确运用,反思对题意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题设条件之间、条件与目标之间有哪些关系未发现,只有及时找出病根,才能对症下药,优化知识结构、明确解题思路,使得思维能力更加合理有序.
例1.如果函数 的值域是R,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错解:要使 的值域是R,只要 恒成立。
当明确敲定以上解法是错误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要使函数的值域是R,真数 需满足什么条件?然后不失时机给出下面的题目:
例2.如果函数 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面对两道貌似相同的题目,学生顿时一头雾水,这时我引导学生重新推敲“定义域为R”与“值域是R”题意涵义的不同之处,这样轻轻的一点拨便使学生豁然开朗: 的定义域为R,只要 恒成立,而f(x)的值域是R,则要求真数取遍一切正实数,其意思就是 的值域 (0, + ).是审题时对这两个概念理解不清而出现错误。
例1正解:设 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要使u取遍任意正实数, 则函数图像开口向上,且与x轴有交点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这两个题目貌似相同,究其本质却大相径庭,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反思让学生学会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重新剖析推敲,对问题涉及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容易走出解题误区,完善解题的思路。
2 引导对解题思维严谨性的反思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方面的某些缺陷和解题能力的不足,解题时常受一些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产生“想当然”的心态,促使解题时仅仅考虑条件的一个方面,忽略了某些隐含的条件,没有做到全面考虑问题,从而使得解答过程出现疏漏而导致错误。
例3:
错解:
解后引导学生反思,P点在圆外,过P点作圆的切线只有一条吗?应该有两条切线,显然上述解答是不正确的,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会发现还有一条切线是斜率不存在的直线,这条直线不适合用点斜式方程,所以设直线方程时不要忘了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形,易知x=2的另一条切线方程。
解题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能使学生在解题中打破思维定势,善于挖掘题中易忽略的条件,全面考虑问题,防止出现漏解或错解,体现数学解题的严谨性。
3 引导对解题思维发散性的反思
常言:“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同一道题,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思,去分析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解法即“一题多解”,而且解完一道题之后,我们可以把它“改头换面”,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进行反思探索,就会变成多个与原题内容或形式不同,即“一题多变”。 这样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例4.
解法一:(函数的思想)
解法二:(基本不等式)
解法三:(对称换元法)
解法四:(几何思想)
当学生解完其中一种解法后,我们要循循善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反思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解法多样化的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例5:
引导学生对原题的题设和结论做适当的改变,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的一组题目:
(解题过程略)
引导学生深刻反思问题的本质,对例题进行层层变式,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使一题变一串,即“一题多变”,解题思路虽各不相同,但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从而挖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知识的辐射面,揭示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求异能力,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4 引导对解题结论一般性的反思
解完一道题后,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能否将某些问题的结论适当引申、推广,获取一类问题的一般规律,以达到“会一题,知一类”的效果。
例6:
(解答过程略)
引导学生反思:若把题中长半轴长5,短半轴长3换成a,b,结论又如何呢?
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得:
进而再引导学生反思:若把椭圆换成圆锥曲线,结论又如何呢?探究得:
解后反思的探究让我们得到一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规律,推广所获得的就不只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 这种推广对活跃思路,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提高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解后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一个层次上升到另一个新的层次,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多方面地对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优化解法,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出問题的一般规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学会解题后反思”作者;谢斯文
[2] 《数学教学通讯》2006年第6期“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提高解题能力”作者:孔小明
[3] 《宜春学院学报》2004年s1期“解数学题后的反思”作者:简胜福
[4] 《陕西教育》2009年第9期“反思,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作者:白奋强
[5]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4年第Z2期“谈解题后的反思”作者:张于炎
[6] 《高中数学教与学》2008年第05期“如何进行解题后反思” 作者: 周其圣
【关键词】新课标;解题能力;有效途径;解后反思
1 引导对题意理解和结果正确性的反思
由于解题时学生往往审题不够仔细,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总觉得胸有成竹,下笔一挥而就,但结果却是错的。因此在解题后需要引导学生对题意理解和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反思,特别对题目的关键字词要细心揣摩,反思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是否正确运用,反思对题意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题设条件之间、条件与目标之间有哪些关系未发现,只有及时找出病根,才能对症下药,优化知识结构、明确解题思路,使得思维能力更加合理有序.
例1.如果函数 的值域是R,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错解:要使 的值域是R,只要 恒成立。
当明确敲定以上解法是错误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要使函数的值域是R,真数 需满足什么条件?然后不失时机给出下面的题目:
例2.如果函数 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面对两道貌似相同的题目,学生顿时一头雾水,这时我引导学生重新推敲“定义域为R”与“值域是R”题意涵义的不同之处,这样轻轻的一点拨便使学生豁然开朗: 的定义域为R,只要 恒成立,而f(x)的值域是R,则要求真数取遍一切正实数,其意思就是 的值域 (0, + ).是审题时对这两个概念理解不清而出现错误。
例1正解:设 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要使u取遍任意正实数, 则函数图像开口向上,且与x轴有交点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这两个题目貌似相同,究其本质却大相径庭,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反思让学生学会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重新剖析推敲,对问题涉及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容易走出解题误区,完善解题的思路。
2 引导对解题思维严谨性的反思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方面的某些缺陷和解题能力的不足,解题时常受一些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产生“想当然”的心态,促使解题时仅仅考虑条件的一个方面,忽略了某些隐含的条件,没有做到全面考虑问题,从而使得解答过程出现疏漏而导致错误。
例3:
错解:
解后引导学生反思,P点在圆外,过P点作圆的切线只有一条吗?应该有两条切线,显然上述解答是不正确的,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会发现还有一条切线是斜率不存在的直线,这条直线不适合用点斜式方程,所以设直线方程时不要忘了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形,易知x=2的另一条切线方程。
解题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能使学生在解题中打破思维定势,善于挖掘题中易忽略的条件,全面考虑问题,防止出现漏解或错解,体现数学解题的严谨性。
3 引导对解题思维发散性的反思
常言:“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同一道题,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思,去分析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解法即“一题多解”,而且解完一道题之后,我们可以把它“改头换面”,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进行反思探索,就会变成多个与原题内容或形式不同,即“一题多变”。 这样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例4.
解法一:(函数的思想)
解法二:(基本不等式)
解法三:(对称换元法)
解法四:(几何思想)
当学生解完其中一种解法后,我们要循循善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反思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解法多样化的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例5:
引导学生对原题的题设和结论做适当的改变,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的一组题目:
(解题过程略)
引导学生深刻反思问题的本质,对例题进行层层变式,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使一题变一串,即“一题多变”,解题思路虽各不相同,但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从而挖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知识的辐射面,揭示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求异能力,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4 引导对解题结论一般性的反思
解完一道题后,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能否将某些问题的结论适当引申、推广,获取一类问题的一般规律,以达到“会一题,知一类”的效果。
例6:
(解答过程略)
引导学生反思:若把题中长半轴长5,短半轴长3换成a,b,结论又如何呢?
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得:
进而再引导学生反思:若把椭圆换成圆锥曲线,结论又如何呢?探究得:
解后反思的探究让我们得到一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规律,推广所获得的就不只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 这种推广对活跃思路,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提高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解后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一个层次上升到另一个新的层次,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多方面地对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优化解法,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出問题的一般规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学会解题后反思”作者;谢斯文
[2] 《数学教学通讯》2006年第6期“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提高解题能力”作者:孔小明
[3] 《宜春学院学报》2004年s1期“解数学题后的反思”作者:简胜福
[4] 《陕西教育》2009年第9期“反思,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作者:白奋强
[5]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4年第Z2期“谈解题后的反思”作者:张于炎
[6] 《高中数学教与学》2008年第05期“如何进行解题后反思” 作者: 周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