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争论能凸现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可以通过抓住题眼、提出异议、质疑问难、逆向求异等途径引发课堂争论。
【关键词】语文 课堂 争论 途径
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论;有争论,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论,可凸现学生个性,唤醒个体创造的潜在意识。
1.课堂争论的教学价值
1.1 课堂争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能引起争论说明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个性,如果老师适当进行引导,就能带动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化。
1.2 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学生的争论往往从浅显的感性认识开始,争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学生自觉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
1.3 课堂争论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争论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思维敏捷,常有妙语出口。学生语文论文既要寻找对方言语中的不当之处,又要找准契机,组织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可见,争论为语言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1.4 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争论时为了驳倒对方,必然要找出有利的论据。因此,就要努力寻找别人没有想到的、没有提到的方面,引发了求异思维,在求异中培養了创新的能力。
2.课堂争论的主要途径
2.1 抓住题眼进行争论。学生会对课文内容许多地方提出质疑,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推出来引导争论。如学课文《一枚金币》的时候,同学们当读到父亲将那枚金币投入火炉里时,许多同学都举手发言,觉得父亲教育儿子没错,但不应该毁坏钱币。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进行争论。一部分同学持“父亲做法错误”的观点,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父亲做法错误”论者的理由不说自明:毁坏钱币是触犯法律的,教育儿子也不能犯法。不同意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父亲每次将金币投入火炉里,是为了让儿子彻底明白,只有自己通过辛勤劳动挣来的钱,才会使自己珍惜的!虽然父亲做法有些极端,但对儿子起到了根本作用。这样的争论做到了从文本到人本的提升,立足于创造思维的开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2 提出异议进行争论。教学中,对一个问题,学生常常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切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面对学生提出的异议怎么办?我认为,鼓励加对话是教师值得采取的好方法。如课文《瑞雪图》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下雪的景色,作者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方面写出了雪大的特点。在教学这段课文时,教师问学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学生说,从“鹅毛般的雪花”、“一会儿就白了”、“雪花簌簌地往下落”、“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等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但此时也有学生提出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认为,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不能说与雪下得大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是枯枝本身就不太结实,就是不下雪,雪不积在枯枝上,枯枝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有断的可能,怎么能从枯枝的断看出雪下得大呢?面对这种局面,教师没有怕影响教学进度,索性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引导两派学生进行争论。在学生阐述过程中,及时地进行点拨,让学生注意句子中的“积”字。经过争论,两派意见统一。用争论的方法,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对话,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
2.3 逆向求异进行争论。“逆向求异”是对现成结论不盲从、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众,敢于反其道而思之。我们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对各种事物功能的固定认识,清除思维上的定势负面效应,克服思想上的思考惰性,破除传统上的因袭理念,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分析,找出原结论的缺陷与不足。如《落花生》的点睛之笔:“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在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写法的匠心所在之后,引导学生作逆向性思考:“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学生间进行争论。这样反思能赋予文章以新的意义,在理解与借鉴上会有所突破。
3.课堂争论的有效策略
实际教学中,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嘲笑,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课堂争论的心理阴影。因此保护学生课堂争论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3.1 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一种感觉:语文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教师还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地进行争论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3.2 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氛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鼓励学生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和帮助他人。
如果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有几个同学能顺利、轻松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3.3 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有不同见解或爱提怪问题的学生决不能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应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给以呵护、引导、扶助,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冒失”,敢于“犯上”。学生思维得以无拘无束,比起“苦读”收效不知要好多少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争论常使思路清”。教学中,教师应就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倡争论,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新能力必然发展。
【关键词】语文 课堂 争论 途径
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论;有争论,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论,可凸现学生个性,唤醒个体创造的潜在意识。
1.课堂争论的教学价值
1.1 课堂争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能引起争论说明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个性,如果老师适当进行引导,就能带动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化。
1.2 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学生的争论往往从浅显的感性认识开始,争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学生自觉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
1.3 课堂争论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争论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思维敏捷,常有妙语出口。学生语文论文既要寻找对方言语中的不当之处,又要找准契机,组织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可见,争论为语言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1.4 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争论时为了驳倒对方,必然要找出有利的论据。因此,就要努力寻找别人没有想到的、没有提到的方面,引发了求异思维,在求异中培養了创新的能力。
2.课堂争论的主要途径
2.1 抓住题眼进行争论。学生会对课文内容许多地方提出质疑,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推出来引导争论。如学课文《一枚金币》的时候,同学们当读到父亲将那枚金币投入火炉里时,许多同学都举手发言,觉得父亲教育儿子没错,但不应该毁坏钱币。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进行争论。一部分同学持“父亲做法错误”的观点,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父亲做法错误”论者的理由不说自明:毁坏钱币是触犯法律的,教育儿子也不能犯法。不同意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父亲每次将金币投入火炉里,是为了让儿子彻底明白,只有自己通过辛勤劳动挣来的钱,才会使自己珍惜的!虽然父亲做法有些极端,但对儿子起到了根本作用。这样的争论做到了从文本到人本的提升,立足于创造思维的开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2 提出异议进行争论。教学中,对一个问题,学生常常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切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面对学生提出的异议怎么办?我认为,鼓励加对话是教师值得采取的好方法。如课文《瑞雪图》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下雪的景色,作者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方面写出了雪大的特点。在教学这段课文时,教师问学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学生说,从“鹅毛般的雪花”、“一会儿就白了”、“雪花簌簌地往下落”、“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等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但此时也有学生提出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认为,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不能说与雪下得大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是枯枝本身就不太结实,就是不下雪,雪不积在枯枝上,枯枝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有断的可能,怎么能从枯枝的断看出雪下得大呢?面对这种局面,教师没有怕影响教学进度,索性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引导两派学生进行争论。在学生阐述过程中,及时地进行点拨,让学生注意句子中的“积”字。经过争论,两派意见统一。用争论的方法,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对话,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
2.3 逆向求异进行争论。“逆向求异”是对现成结论不盲从、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众,敢于反其道而思之。我们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对各种事物功能的固定认识,清除思维上的定势负面效应,克服思想上的思考惰性,破除传统上的因袭理念,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分析,找出原结论的缺陷与不足。如《落花生》的点睛之笔:“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在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写法的匠心所在之后,引导学生作逆向性思考:“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学生间进行争论。这样反思能赋予文章以新的意义,在理解与借鉴上会有所突破。
3.课堂争论的有效策略
实际教学中,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嘲笑,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课堂争论的心理阴影。因此保护学生课堂争论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3.1 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一种感觉:语文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教师还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地进行争论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3.2 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氛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鼓励学生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和帮助他人。
如果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有几个同学能顺利、轻松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3.3 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有不同见解或爱提怪问题的学生决不能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应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给以呵护、引导、扶助,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冒失”,敢于“犯上”。学生思维得以无拘无束,比起“苦读”收效不知要好多少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争论常使思路清”。教学中,教师应就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倡争论,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新能力必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