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式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历史古城。本文提出了现今在古城保护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古城发展时所需遵守的四项原则。并且以广武古城为例,阐释了广武城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the region is vast. In the 5000 years of history of China, the formed various styles are very different, unique historical c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ow in the ancient cit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for abide by the four principles. And with wide wu city as an example, and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wide WuCheng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古城遍及全国。这些古城镇拥有优美的环境、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本土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然而在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不断地推进,中国的古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影响,有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建设,“拆古城,建新城”事件屡见不鲜,许多浮躁的规划与设计也缺少文化底蕴,使得古城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丧失,导致了“千城一面”的状况。
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彰显其特点和魅力,是激发古城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城所面临的问题
2.1 资源破坏,原真性丧失
历史古城由于年代久远,古城内的许多古迹由于气候,环境的影响而损坏或消失,更多的则是人为的破坏。当今,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够重视,在当局者急功近利的思想主导下,有些领导把古城区的保护当作一般的城市地区,把保护历史遗产工作变成商业性运作,这必然造成破坏和损毁,“拆旧城,建新城”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有些缺乏古迹保护意识以及对古迹价值认识的当局者甚至将一些“真古董”变成了“假古董”。一方面人们不惜重金去修复所谓的仿古旅游景点,让人们在虚假的景观中抒发所谓的怀旧情绪,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货真价实的古城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无知和冷漠中被雨打风吹,渐渐毁去。
2.2 地方风格特色的缺失
中国地域辽阔,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地方风格。如江南的粉墙黛瓦、福建的土楼、西南的吊脚楼等都是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以及周边的环境,甚至一棵老树,一口古井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欣赏。然而随着科学交流和文化的趋同性,以及一些浮躁的规划设计,导致了“千城一面,万屋一貌”,这不仅是地方风格的缺失,也是文化的一种丧失。
2.3 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旅游活力亟待加强
许多古城由于气候和人为原因,造成了本土树种单一、缺乏生态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加上古城中的青年壮力都外出寻求发展机会,留在城内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发展古城的业态与旅游服务业非常困难,来往的客流较少,缺乏旅游活力。
古城发展的原则
3.1 保护与发展统一性原则
在对古城进行改造时,需要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是关键,复兴为目的”的原则。
在保护古城原真性时,阮仪三教授所提出了“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态度,就是建筑的维修是为了“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在对古城进行开发时,要合理利用现存的自然条件和原有资源,防止“先拆除,后重建”的错估观点,做到发展符合本土风格,发展利用本土资源,最后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复兴古城,传承其历史与文脉。
3.2 遗存保护符合实际原则
我们在处理古城遗迹时,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对于不同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冻结保存、修旧如故、重建恢复、改造建筑、新建古建等。古城中的各种遗存众多、复杂多样,资源价值和保留完整性层次不齐,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资源评价,然后采用合理的保护手段。评估后,对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可以拆除进行新的开发或重建。
3.3 历史与现代相和谐原则
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宝遗存,用作展览、观赏、开发旅游、开展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建筑的精华。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我们在进行保护遗存的同时要包容和传承现代化。
3.4 促进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原则
古城的旅游市场也是当前的热点。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共评选公布了1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4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10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而历史城镇开发旅游产业的行为也相当普遍,古城古城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大热点,形成庞大市场。据统计2010年全国旅游人数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显示出古城古文化旅游的强势增长势头。古城在盘活周边区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武城保护与规划
4.1 现状条件
广武古城,在山阴县城南40公里的广武汉墓群南侧,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对峙的敌楼,相望的烽火台等,构成一条坚固完整的战事防卫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战斗气势。
4.2 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在对广武城的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以后,确定了“观赏雁门关,体验在广武”的核心思想。强调现代旅游趋势中的休闲情景体验概念,广武旅游重在游客參与、多元的休闲游憩体验内容,也能够通过这个途径凸显广武城自身的特色所在。
4.2.1 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
在对广武的旅游业进行开发的同时也要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遵循“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兼顾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2.2 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广武城与周边的资源如长城、汉墓等,构成了广武地区的休闲体验、户外游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
4.2.3 突出地方特色
塑造鲜明特色的景区形象对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广武边塞旅游区整体的规划就是以关隘的历史遗产、浓郁的边塞文化风情、以及精心打造的情景体验为主打,成为中国边塞文化展厅和古代军事体验胜地。
结语
古城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我们当前讨论最多的话题,中国的古城非常具有特点,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很高。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们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很难找到保留完整的城市。所庆幸的是随着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古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期待通过合理的规划以及人们保护与开发的意识不断提高,继续实践和探索,走出一条彰显古城特色的保护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阮仪三.中国古城保护与西部大开发.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严国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理论与实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季建业.加强古城保护 彰显城市特色.中国名城,2009,(8).
边宝莲.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名城,2009,(6).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the region is vast. In the 5000 years of history of China, the formed various styles are very different, unique historical c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ow in the ancient cit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for abide by the four principles. And with wide wu city as an example, and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wide WuCheng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古城遍及全国。这些古城镇拥有优美的环境、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本土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然而在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不断地推进,中国的古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影响,有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建设,“拆古城,建新城”事件屡见不鲜,许多浮躁的规划与设计也缺少文化底蕴,使得古城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丧失,导致了“千城一面”的状况。
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彰显其特点和魅力,是激发古城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城所面临的问题
2.1 资源破坏,原真性丧失
历史古城由于年代久远,古城内的许多古迹由于气候,环境的影响而损坏或消失,更多的则是人为的破坏。当今,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够重视,在当局者急功近利的思想主导下,有些领导把古城区的保护当作一般的城市地区,把保护历史遗产工作变成商业性运作,这必然造成破坏和损毁,“拆旧城,建新城”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有些缺乏古迹保护意识以及对古迹价值认识的当局者甚至将一些“真古董”变成了“假古董”。一方面人们不惜重金去修复所谓的仿古旅游景点,让人们在虚假的景观中抒发所谓的怀旧情绪,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货真价实的古城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无知和冷漠中被雨打风吹,渐渐毁去。
2.2 地方风格特色的缺失
中国地域辽阔,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地方风格。如江南的粉墙黛瓦、福建的土楼、西南的吊脚楼等都是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以及周边的环境,甚至一棵老树,一口古井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欣赏。然而随着科学交流和文化的趋同性,以及一些浮躁的规划设计,导致了“千城一面,万屋一貌”,这不仅是地方风格的缺失,也是文化的一种丧失。
2.3 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旅游活力亟待加强
许多古城由于气候和人为原因,造成了本土树种单一、缺乏生态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加上古城中的青年壮力都外出寻求发展机会,留在城内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发展古城的业态与旅游服务业非常困难,来往的客流较少,缺乏旅游活力。
古城发展的原则
3.1 保护与发展统一性原则
在对古城进行改造时,需要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是关键,复兴为目的”的原则。
在保护古城原真性时,阮仪三教授所提出了“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态度,就是建筑的维修是为了“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在对古城进行开发时,要合理利用现存的自然条件和原有资源,防止“先拆除,后重建”的错估观点,做到发展符合本土风格,发展利用本土资源,最后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复兴古城,传承其历史与文脉。
3.2 遗存保护符合实际原则
我们在处理古城遗迹时,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对于不同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冻结保存、修旧如故、重建恢复、改造建筑、新建古建等。古城中的各种遗存众多、复杂多样,资源价值和保留完整性层次不齐,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资源评价,然后采用合理的保护手段。评估后,对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可以拆除进行新的开发或重建。
3.3 历史与现代相和谐原则
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宝遗存,用作展览、观赏、开发旅游、开展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建筑的精华。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我们在进行保护遗存的同时要包容和传承现代化。
3.4 促进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原则
古城的旅游市场也是当前的热点。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共评选公布了1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4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10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而历史城镇开发旅游产业的行为也相当普遍,古城古城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大热点,形成庞大市场。据统计2010年全国旅游人数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显示出古城古文化旅游的强势增长势头。古城在盘活周边区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武城保护与规划
4.1 现状条件
广武古城,在山阴县城南40公里的广武汉墓群南侧,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对峙的敌楼,相望的烽火台等,构成一条坚固完整的战事防卫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战斗气势。
4.2 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在对广武城的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以后,确定了“观赏雁门关,体验在广武”的核心思想。强调现代旅游趋势中的休闲情景体验概念,广武旅游重在游客參与、多元的休闲游憩体验内容,也能够通过这个途径凸显广武城自身的特色所在。
4.2.1 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
在对广武的旅游业进行开发的同时也要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遵循“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兼顾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2.2 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广武城与周边的资源如长城、汉墓等,构成了广武地区的休闲体验、户外游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
4.2.3 突出地方特色
塑造鲜明特色的景区形象对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广武边塞旅游区整体的规划就是以关隘的历史遗产、浓郁的边塞文化风情、以及精心打造的情景体验为主打,成为中国边塞文化展厅和古代军事体验胜地。
结语
古城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我们当前讨论最多的话题,中国的古城非常具有特点,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很高。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们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很难找到保留完整的城市。所庆幸的是随着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古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期待通过合理的规划以及人们保护与开发的意识不断提高,继续实践和探索,走出一条彰显古城特色的保护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阮仪三.中国古城保护与西部大开发.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严国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理论与实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季建业.加强古城保护 彰显城市特色.中国名城,2009,(8).
边宝莲.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名城,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