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正在单位上班的姜林忽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问了一些他工作上的事儿,然后就说想要同他当面谈谈。姜林呵呵笑了两声,随口说道:“爸,你是不是又喝酒了?没钱了吱声,我给你汇。咱们天南地北的,有事怎么当面谈?有啥事,你就在电话里说吧……”
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就“嘟嘟”响起了忙音。姜林赶忙回拨,传来的始终是“您拨的电话无法接通”。姜林的心里登时乱了套:爸不接电话,显然是生气了,他可不是一个爱叨扰孩子的人啊,自己两年多没回老家了,他身体一直不太好……莫非爸有什么紧要的事?
想到这儿,姜林急忙处理完手头的工作,跟老板请了半个月的假,带上妻女马不停蹄地往老家赶去。
一路汽车、火车、轮船的,折腾了好几天,终于赶回到了大山深处的老家。进屋后,眼前的一幕让姜林落了泪。父亲躺在床上,已经瘦成了皮包骨。看见姜林进了屋,老人家挣扎着坐了起来:“儿啊,你终于回来了……我……我怕是熬不了几天了。”姜林一阵难过,抓着父亲的手哭了起来。
父亲抓紧儿子的手,说:“我把你叫回来,是要和你说说我的后事。记住,我死后,你千万别买‘寿木’(棺材的别称),直接弄个卷席把我抬到咱家那‘坟洞子’就成,爸不会怪你……”
姜林的老家处在深山中,离县城的火葬场五六十里地远,山路又崎岖难行,因而,火葬不现实;土葬吧,他们那儿山上山下到处是石头,想要挖个坟坑难如登天,土葬也不现实。幸好,祖上有先见之明,在村子附近找了座像坟头一样形状的山,在山上凿了一些坑洞,然后分给各个家族使用。这些坑洞专门用来葬人,谁家死了人,装殓进棺,直接抬到坑洞里就行了。那些葬人的山洞被称为“坟洞子”。因为坟洞子是敞着口的,亡者不放在寿木里,保不齐遗体就会被野兽撕咬,所以再穷苦的人家都要为亡故的亲人准备一口寿木。
听父亲说出不让买寿木的话,姜林的心里猛地抽搐了一下,脑子里出现了上次和父亲喝酒的一幕。
前年大年初一那晚,爷俩喝酒,父亲问姜林现在的境况,当时他也是有点多了,居然吐了一晚上苦水。说什么在城里打拼不容易,挣得是不少,可花得也多。买房买车、孩子上学、生活开销、人情来往……别说攒钱了,贷款还得背二三十年才能还清……
现在老人不让买寿木,分明是想替儿子省点钱。姜林想起说过的话,后悔得只想抽自己的耳光。他坐在父亲的床边,说:“爸,你这么说,不是打我的脸吗?我虽然混得不济,但买寿木的钱还是能拿出来的。别的事我听你的,这件事你说了不算,寿木我肯定要买,还得买好的!”父亲咳了两声,缓缓地说:“你也别多想,我这么做不是因为舍不得钱,而是……”姜林急切地问到底是为什么,不料,爸话说了一半,一口气没上来,竟然昏了过去。姜林哭叫半天,发现父亲已经断了气。他一下子瘫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
姜林的哭声惊动了四邻八家,临近的牛伯伯和齐叔他们都赶来了。牛伯伯一边指挥众人布置灵堂,一边吩咐姜林去镇上买寿衣素布。临行,牛伯伯还一个劲地叮嘱:“林子,你买了寿衣马上回来,别让你爸久等。还有,不知你爸说了没有,寿木就不要置办了,家里有现成的卷席。”
姜林没有说话,蹬着自行车挥泪出了门。镇里就有寿装店,他买了全套的最贵的寿衣,还有花圈素布等等,父亲在世时自己没尽到孝心,说什么也得让他风风光光地走。从镇上回来,他亲自给父亲换上寿衣,这是他第一次为父亲穿衣服,没想到已是阴阳两隔。
村子里有个“隔天安葬”的讲究,就是人死后,要在灵堂里停放一天,到第二天午饭后才出丧。
第二天吃了午饭,大家正要商量入殓的事时,一辆手扶拖拉机拉着口寿木进了院子。
这一瞬间,牛伯伯他们都拉下了脸,责问姜林为什么说话不算话,说好不用寿木,为何还要买。姜林睁着满是血丝的大眼,说:“从古至今人死了都得进棺材,我又不是买不起,凭啥不让我买?你们为什么干涉我家的事?又不用你们掏钱,你们凭什么不高兴?”
牛伯伯从椅子上蹿起来:“说什么呢小子!你以为你爸死了,我们就不难受?你爸在我们这些老哥们当中,脑子最好使,肚里墨水最多,但凡大家有了什么难事,都是你爸出主意,他可是我们的主心骨啊!再说,这几十年里,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比亲兄弟还亲,现在他说走就走了,谁心里好受……可难受归难受,寿木绝不能用!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做的约定,不光你爸不用,我们几个死后也一概不用!”
牛伯伯话音未落,其他叔伯们也纷纷攘攘开了,都是说不能用寿木的话。姜林横着充血的眼珠子,拂袖出了屋门,他才不肯听牛伯伯他们的昏话,只管请大家帮忙把寿木抬到灵堂里。可院子里的乡亲们不但不肯帮忙,还都转身走了。姜林摸不清头脑,气呼呼地想,也罢,你们不肯帮忙,我自己想办法!他想:寿木卸下来后,在灵堂里收了尸,还得再装上车,干脆,直接在车上入殓得了!主意已定,姜林抱起他爸放到了寿木里。
放好不久,牛伯伯他们又回来了,而且,都拿出一张纸摊在姜林面前。姜林仔细一看,上面是标准的蝇头小楷。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毛笔字,整个村子除了父亲再挑不出第二个。纸上的内容是:自今日起,我村村民死后一律不准动用寿木,特此约定,不许反悔!立字人下面是一大串姓名,第一个就是姜林他爸。
“林子,听话,把寿木退了吧。否则,你爸走得不安心啊!”牛伯伯把手搭在姜林的肩上。
“晚了,我都把父亲放进去了。牛伯伯,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哪门子的约定啊!”姜林浑身颤抖着说,“伯伯叔叔们,我求你们了!我爸活着时受够了罪,死了就别折腾他了,行不?”
齐叔和牛伯伯他们互相看看,张口说道:“不是我们想折腾老哥哥,你爸他……他就是因为寿木才走这么早的!”
这句话让姜林大吃一惊。牛伯伯抚摸着车上的寿木,缓缓说出了这背后的秘密。
他们这儿贫穷落后,年轻人为了将来打算,都选择了外出闯荡,求学的、打工的、婚嫁的,出去久了,陆陆续续也就在城市定居了……总之,出去的人,就没有再回到这山沟沟里常住的。这样一来,村里就剩下了一群老弱病残,这群人平时互相扶助,有事儿大家一起伸手,日子过得也挺乐呵,可是,一到办丧事他们就发愁。愁啥?发愁抬寿木!一口收了尸的寿木最轻的也有六七百斤重,一群风烛残年的老人们哪抬得起来!姜林的父亲早想到了这一点,于是,跟大家立了口头协议——人死不入棺,省钱省力气。可前不久,齐婶过世后,齐叔偷偷把寿木买来了,大家没好意思让齐叔退货。运棺车开到山脚,人们就把寿木挪下来,然后,硬着头皮往山腰的坟洞子里抬,姜林的父亲在众人当中力气最大,就抬了最重的“材头”,他一咬牙,背对着寿木,倒伸双手,一声大喝,寿木才离了地,大家拼尽了力气把齐婶送到了坟洞子里,可姜林的父亲却累倒了,再就没爬起床。怕再有人违约,把人累出好歹,姜林的父亲就在病床上写下了这个约定,还一连写了几十份,每人一份。 姜林叹了一口气,蹲坐在地上犯了难,原来是这样。眼下该怎么办?总不能为了死人累死活人吧!花钱到别处请几个壮汉来?可眼下,周围方圆几十里要想找出几个壮小伙子实在是不容易啊。
正在姜林犯难的时候,村路上又开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后面坐着一个人。拖拉机越来越近,大家凝目一看,竟是齐叔的儿子齐顺。
牛伯伯皱着眉头问:“顺儿,你咋回来了?”
齐顺说:“伯伯,我回来抬寿木来了!”
“抬寿木?你抬得动,我们这些老家伙抬不动啊,你来了也白来。”牛伯伯叹着气说。
这时,齐顺下了车,齐叔和牛伯伯他们几乎瞪直了眼——这辆车上也躺着一口寿木。
齐叔嗓门大了起来:“顺儿,你小子真是瞎胡闹,买这东西也不打声招呼,你姜伯一人能睡两个?”
齐顺没答话,示意姜林搭把手卸车,两人稍一用力,寿木就抬下了车,牛伯伯和齐叔唏嘘了好大一会儿:咋这么轻?齐顺解释道,这个东西叫冰棺,是他特地从城里买回来的。冰棺的工作原理跟冰箱相似,通电后,棺内温度可降到零下,它的作用就是防止尸体腐朽。
齐顺解释完毕,牛伯伯一拍脑袋:“噢,我知道了,你打算让你姜伯伯‘住’冰棺?要这样的话,抬得动!”
“牛伯你猜错了,这冰棺不是葬人用的,而是存放尸体的。”齐顺一边把冰棺通上电,一边对众人说:“我回来不但要帮忙,还要跟大家商量个事,我觉得咱村的习俗必须改!”
听了这话,牛伯齐叔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起说,已经改了,不用寿木了!齐顺摇摇头,继续说:“寿木要用,但停丧时间要加两天!其实,祖宗留下的‘隔夜安葬’就是害怕尸体放久了会腐烂,要不腐的话,我们巴不得多留亲人几日。不过,有了冰棺,就不用担心那问题了。当然,多停两天,还有更重要的用意——给我们这些后辈留出赶路的时间。以前村里‘走’了人,不是我们不愿回来,而是来不及,每次我们日夜奔波赶回家,老人早都安葬完毕了。”
牛伯伯说:“难得你这么有孝心,可孩子们在外奔生活也不容易啊,我们不是怕耽误你们的工作嘛!”
“牛伯,我说句忤逆的话,咱这么个小村子,一年至多‘走’上一两个,这点时间还是能挤出来的。你们活着的时候我们扔下你们出去奋斗创业,老了再不送上一程,我们心里有愧啊!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用!不光是我们要回来,我们的老婆孩子也要回来。实不相瞒,除了戴孝的林子哥,我们这辈儿的其他人,我都通知了,这会儿,他们都在路上往回赶呢!这是我们的约定。”
“好兄弟,谢谢你了。”道了谢,姜林便走到寿木旁,伸手抱起了父亲。
牛伯伯愣了:“林子,别……你爸会不高兴的!”
“牛伯伯,我爸是不会怪我的,他肯定愿意再等两天,等着他的侄子们从远方赶回来给他送行。”姜林边说边把父亲放进了冰棺里。
又过了两天,村子里的后生们大都拖家带口赶了回来。出丧那天,老人们前面引路,年轻人稳抬寿木,长长的送葬队伍让这场丧事隆重了许多。
当天下午,后生们就要回去了。牛伯伯带着老人们送他们上了公路,临别时拉着孩子们的手说:“你们的孝心,我们老人们心里都有数。只是儿女孝不孝顺,可不单单是看葬礼上的表现啊。”
听了这话,孩子们都是一愣,正想反驳,牛伯伯又说道:“你们拖家带口的回来都三四天了吧?大人耽误了工作,孩子耽误了上课,往返的费用都算上每家怎么也得花上几千块吧?你们出去为了啥?为的是过好日子,为让儿孙后代有更好的前途。只要你们在外头过得好,让我们都安心,才是尽了最大的孝心!至于老了以后是睡在寿木里还是席子里,还不都一样!你们这些见过大世面的孩子们,怎么还没我们这些山里的老汉们看得明白!我这些话,你们别忙反驳,在路上好好想一想吧!”
老人们挥起了手,后生媳妇们默默上了车,每个人都在沉默,在思考着。
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就“嘟嘟”响起了忙音。姜林赶忙回拨,传来的始终是“您拨的电话无法接通”。姜林的心里登时乱了套:爸不接电话,显然是生气了,他可不是一个爱叨扰孩子的人啊,自己两年多没回老家了,他身体一直不太好……莫非爸有什么紧要的事?
想到这儿,姜林急忙处理完手头的工作,跟老板请了半个月的假,带上妻女马不停蹄地往老家赶去。
一路汽车、火车、轮船的,折腾了好几天,终于赶回到了大山深处的老家。进屋后,眼前的一幕让姜林落了泪。父亲躺在床上,已经瘦成了皮包骨。看见姜林进了屋,老人家挣扎着坐了起来:“儿啊,你终于回来了……我……我怕是熬不了几天了。”姜林一阵难过,抓着父亲的手哭了起来。
父亲抓紧儿子的手,说:“我把你叫回来,是要和你说说我的后事。记住,我死后,你千万别买‘寿木’(棺材的别称),直接弄个卷席把我抬到咱家那‘坟洞子’就成,爸不会怪你……”
姜林的老家处在深山中,离县城的火葬场五六十里地远,山路又崎岖难行,因而,火葬不现实;土葬吧,他们那儿山上山下到处是石头,想要挖个坟坑难如登天,土葬也不现实。幸好,祖上有先见之明,在村子附近找了座像坟头一样形状的山,在山上凿了一些坑洞,然后分给各个家族使用。这些坑洞专门用来葬人,谁家死了人,装殓进棺,直接抬到坑洞里就行了。那些葬人的山洞被称为“坟洞子”。因为坟洞子是敞着口的,亡者不放在寿木里,保不齐遗体就会被野兽撕咬,所以再穷苦的人家都要为亡故的亲人准备一口寿木。
听父亲说出不让买寿木的话,姜林的心里猛地抽搐了一下,脑子里出现了上次和父亲喝酒的一幕。
前年大年初一那晚,爷俩喝酒,父亲问姜林现在的境况,当时他也是有点多了,居然吐了一晚上苦水。说什么在城里打拼不容易,挣得是不少,可花得也多。买房买车、孩子上学、生活开销、人情来往……别说攒钱了,贷款还得背二三十年才能还清……
现在老人不让买寿木,分明是想替儿子省点钱。姜林想起说过的话,后悔得只想抽自己的耳光。他坐在父亲的床边,说:“爸,你这么说,不是打我的脸吗?我虽然混得不济,但买寿木的钱还是能拿出来的。别的事我听你的,这件事你说了不算,寿木我肯定要买,还得买好的!”父亲咳了两声,缓缓地说:“你也别多想,我这么做不是因为舍不得钱,而是……”姜林急切地问到底是为什么,不料,爸话说了一半,一口气没上来,竟然昏了过去。姜林哭叫半天,发现父亲已经断了气。他一下子瘫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
姜林的哭声惊动了四邻八家,临近的牛伯伯和齐叔他们都赶来了。牛伯伯一边指挥众人布置灵堂,一边吩咐姜林去镇上买寿衣素布。临行,牛伯伯还一个劲地叮嘱:“林子,你买了寿衣马上回来,别让你爸久等。还有,不知你爸说了没有,寿木就不要置办了,家里有现成的卷席。”
姜林没有说话,蹬着自行车挥泪出了门。镇里就有寿装店,他买了全套的最贵的寿衣,还有花圈素布等等,父亲在世时自己没尽到孝心,说什么也得让他风风光光地走。从镇上回来,他亲自给父亲换上寿衣,这是他第一次为父亲穿衣服,没想到已是阴阳两隔。
村子里有个“隔天安葬”的讲究,就是人死后,要在灵堂里停放一天,到第二天午饭后才出丧。
第二天吃了午饭,大家正要商量入殓的事时,一辆手扶拖拉机拉着口寿木进了院子。
这一瞬间,牛伯伯他们都拉下了脸,责问姜林为什么说话不算话,说好不用寿木,为何还要买。姜林睁着满是血丝的大眼,说:“从古至今人死了都得进棺材,我又不是买不起,凭啥不让我买?你们为什么干涉我家的事?又不用你们掏钱,你们凭什么不高兴?”
牛伯伯从椅子上蹿起来:“说什么呢小子!你以为你爸死了,我们就不难受?你爸在我们这些老哥们当中,脑子最好使,肚里墨水最多,但凡大家有了什么难事,都是你爸出主意,他可是我们的主心骨啊!再说,这几十年里,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比亲兄弟还亲,现在他说走就走了,谁心里好受……可难受归难受,寿木绝不能用!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做的约定,不光你爸不用,我们几个死后也一概不用!”
牛伯伯话音未落,其他叔伯们也纷纷攘攘开了,都是说不能用寿木的话。姜林横着充血的眼珠子,拂袖出了屋门,他才不肯听牛伯伯他们的昏话,只管请大家帮忙把寿木抬到灵堂里。可院子里的乡亲们不但不肯帮忙,还都转身走了。姜林摸不清头脑,气呼呼地想,也罢,你们不肯帮忙,我自己想办法!他想:寿木卸下来后,在灵堂里收了尸,还得再装上车,干脆,直接在车上入殓得了!主意已定,姜林抱起他爸放到了寿木里。
放好不久,牛伯伯他们又回来了,而且,都拿出一张纸摊在姜林面前。姜林仔细一看,上面是标准的蝇头小楷。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毛笔字,整个村子除了父亲再挑不出第二个。纸上的内容是:自今日起,我村村民死后一律不准动用寿木,特此约定,不许反悔!立字人下面是一大串姓名,第一个就是姜林他爸。
“林子,听话,把寿木退了吧。否则,你爸走得不安心啊!”牛伯伯把手搭在姜林的肩上。
“晚了,我都把父亲放进去了。牛伯伯,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哪门子的约定啊!”姜林浑身颤抖着说,“伯伯叔叔们,我求你们了!我爸活着时受够了罪,死了就别折腾他了,行不?”
齐叔和牛伯伯他们互相看看,张口说道:“不是我们想折腾老哥哥,你爸他……他就是因为寿木才走这么早的!”
这句话让姜林大吃一惊。牛伯伯抚摸着车上的寿木,缓缓说出了这背后的秘密。
他们这儿贫穷落后,年轻人为了将来打算,都选择了外出闯荡,求学的、打工的、婚嫁的,出去久了,陆陆续续也就在城市定居了……总之,出去的人,就没有再回到这山沟沟里常住的。这样一来,村里就剩下了一群老弱病残,这群人平时互相扶助,有事儿大家一起伸手,日子过得也挺乐呵,可是,一到办丧事他们就发愁。愁啥?发愁抬寿木!一口收了尸的寿木最轻的也有六七百斤重,一群风烛残年的老人们哪抬得起来!姜林的父亲早想到了这一点,于是,跟大家立了口头协议——人死不入棺,省钱省力气。可前不久,齐婶过世后,齐叔偷偷把寿木买来了,大家没好意思让齐叔退货。运棺车开到山脚,人们就把寿木挪下来,然后,硬着头皮往山腰的坟洞子里抬,姜林的父亲在众人当中力气最大,就抬了最重的“材头”,他一咬牙,背对着寿木,倒伸双手,一声大喝,寿木才离了地,大家拼尽了力气把齐婶送到了坟洞子里,可姜林的父亲却累倒了,再就没爬起床。怕再有人违约,把人累出好歹,姜林的父亲就在病床上写下了这个约定,还一连写了几十份,每人一份。 姜林叹了一口气,蹲坐在地上犯了难,原来是这样。眼下该怎么办?总不能为了死人累死活人吧!花钱到别处请几个壮汉来?可眼下,周围方圆几十里要想找出几个壮小伙子实在是不容易啊。
正在姜林犯难的时候,村路上又开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后面坐着一个人。拖拉机越来越近,大家凝目一看,竟是齐叔的儿子齐顺。
牛伯伯皱着眉头问:“顺儿,你咋回来了?”
齐顺说:“伯伯,我回来抬寿木来了!”
“抬寿木?你抬得动,我们这些老家伙抬不动啊,你来了也白来。”牛伯伯叹着气说。
这时,齐顺下了车,齐叔和牛伯伯他们几乎瞪直了眼——这辆车上也躺着一口寿木。
齐叔嗓门大了起来:“顺儿,你小子真是瞎胡闹,买这东西也不打声招呼,你姜伯一人能睡两个?”
齐顺没答话,示意姜林搭把手卸车,两人稍一用力,寿木就抬下了车,牛伯伯和齐叔唏嘘了好大一会儿:咋这么轻?齐顺解释道,这个东西叫冰棺,是他特地从城里买回来的。冰棺的工作原理跟冰箱相似,通电后,棺内温度可降到零下,它的作用就是防止尸体腐朽。
齐顺解释完毕,牛伯伯一拍脑袋:“噢,我知道了,你打算让你姜伯伯‘住’冰棺?要这样的话,抬得动!”
“牛伯你猜错了,这冰棺不是葬人用的,而是存放尸体的。”齐顺一边把冰棺通上电,一边对众人说:“我回来不但要帮忙,还要跟大家商量个事,我觉得咱村的习俗必须改!”
听了这话,牛伯齐叔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起说,已经改了,不用寿木了!齐顺摇摇头,继续说:“寿木要用,但停丧时间要加两天!其实,祖宗留下的‘隔夜安葬’就是害怕尸体放久了会腐烂,要不腐的话,我们巴不得多留亲人几日。不过,有了冰棺,就不用担心那问题了。当然,多停两天,还有更重要的用意——给我们这些后辈留出赶路的时间。以前村里‘走’了人,不是我们不愿回来,而是来不及,每次我们日夜奔波赶回家,老人早都安葬完毕了。”
牛伯伯说:“难得你这么有孝心,可孩子们在外奔生活也不容易啊,我们不是怕耽误你们的工作嘛!”
“牛伯,我说句忤逆的话,咱这么个小村子,一年至多‘走’上一两个,这点时间还是能挤出来的。你们活着的时候我们扔下你们出去奋斗创业,老了再不送上一程,我们心里有愧啊!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用!不光是我们要回来,我们的老婆孩子也要回来。实不相瞒,除了戴孝的林子哥,我们这辈儿的其他人,我都通知了,这会儿,他们都在路上往回赶呢!这是我们的约定。”
“好兄弟,谢谢你了。”道了谢,姜林便走到寿木旁,伸手抱起了父亲。
牛伯伯愣了:“林子,别……你爸会不高兴的!”
“牛伯伯,我爸是不会怪我的,他肯定愿意再等两天,等着他的侄子们从远方赶回来给他送行。”姜林边说边把父亲放进了冰棺里。
又过了两天,村子里的后生们大都拖家带口赶了回来。出丧那天,老人们前面引路,年轻人稳抬寿木,长长的送葬队伍让这场丧事隆重了许多。
当天下午,后生们就要回去了。牛伯伯带着老人们送他们上了公路,临别时拉着孩子们的手说:“你们的孝心,我们老人们心里都有数。只是儿女孝不孝顺,可不单单是看葬礼上的表现啊。”
听了这话,孩子们都是一愣,正想反驳,牛伯伯又说道:“你们拖家带口的回来都三四天了吧?大人耽误了工作,孩子耽误了上课,往返的费用都算上每家怎么也得花上几千块吧?你们出去为了啥?为的是过好日子,为让儿孙后代有更好的前途。只要你们在外头过得好,让我们都安心,才是尽了最大的孝心!至于老了以后是睡在寿木里还是席子里,还不都一样!你们这些见过大世面的孩子们,怎么还没我们这些山里的老汉们看得明白!我这些话,你们别忙反驳,在路上好好想一想吧!”
老人们挥起了手,后生媳妇们默默上了车,每个人都在沉默,在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