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7000年前,宁绍平原居住着于越部族,他们形成了河姆渡文明,独木舟就是河姆渡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1973年考古学者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六支用整块木板制成的木桨和一具夹炭黑陶质的独木舟模型,这些都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是穿越时空传递到我们手中的宝贵遗产。这一次我们划独木舟到河姆渡,不正是一次“朝圣”之旅吗?
尽管跟自己说要“睡到自然醒”,可这个周六的早上我还是早早地睁开了双眼。拉开窗帘,看到灰蒙蒙的天,我的心不禁也沉了下来:地平线独木舟队的活动我可是等了一个星期了!不过还不算太糟,毕竟没有下大雨,一切照原计划进行!
胡乱吃过早饭,和水壶通过电话,这小子已经在我们的训练基地——大隐镇了。到了大隐,天还是阴的。我刚坐下,大赵也到了,于是三个人拿出地图研究。上星期拉独木舟到海岛上去想尝试一下大海里挥桨的滋味,谁知道受台风影响,海上风急浪高,独木舟动一动就翻,把我们狠得咬牙切齿。这一次说什么也要好好玩一把了!经过一轮磋商,终于决定沿着姚江溯流而上,出宁波鄞州地界到余姚境内,再往西北方向直抵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河姆渡,来一次河姆渡的朝圣之旅。
在清新的太阳雨中,我们把三艘独木舟搬到了小河边。这是姚江的一条小支流,杭甬高速公路就从边上经过。独木舟从海岛运回来后还没有清洗过,先在小河里洗个澡吧。沙子冲掉后,把独木舟翻转过来,一边高一边低地搬动,把里面的积水倒出来。检查好船身和桨,穿上救生衣,马上就可以出发了!
我们使用的独木舟是单人艇,由玻璃钢纤维制成,长4米多,宽约80公分。艇身封闭,只在中间留一个口,桨手就坐在里面,露出上半身,腿部伸直放在艇舱里,使用双叶桨作为动力。和比赛用艇不同,它的底是平的。由于不是尖底,牺牲了速度同时却也带来了较好的稳定性,比较适合初学或训练使用。根据它的外形而有了一个“肥仔艇”的外号,不过真正的肥仔是坐不进去的。水壶1米8高80多公斤的个子,要坐进去就有点困难了,何况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平衡。我在岸边帮水壶固定好艇身,总算是塞进去了。正确的上艇姿势是一手扶岸边,一手抓艇边,尽量保持身体平衡,重心逐渐由岸上转移到艇上。我中等个子,做起动作来还比较轻松。我们坐好的时候水壶也探路回来了,给我们带来一个好消息:闸门开了。
小河蜿蜒流过村庄,在汇入姚江之前有一个闸门。闸门开启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就划到姚江了!我们先是穿过了有几百年历史的清朝石拱桥,再经过养殖场的时候引起了鸭子们的一阵骚动,想必它们还弄不明白这是什么怪物吧。过了闸门,眼前是一整片宽阔的江面,感觉心境豁然开朗!坐在独木舟中,身体与水面非常接近,视线与平时也完全不同,所以看到的景物别有一番情趣。天空布满厚厚的云层,太阳早已经不见踪影。这可好,连防晒霜也免了。凉凉的江风拂过脸颊,心旷神怡。江边的群山起伏,倒映在水面,仿佛一幅不加修饰的水墨画。我赶紧掏出相机“咔嚓”几下。独木舟比较容易翻船,所以随身带的东西都要用防水袋装起来。等到我把相机收好,划到远处的大赵和水壶已经变成两个小点了。
我赶紧抓起桨划了起来,挥舞的船桨时而跃入水面,时而腾空划过,左右两片桨叶交替入水,在空中划下一个大大的立体8字。玩独木舟,握桨的姿势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划的速度。要把桨举到头顶,让两小臂与桨成垂直的90度角,这是最完美的握桨距离。划的时候也要灵活的转动手腕,保证两边的桨叶切着水面入水。同时要注意全身协调,腰、腹的力量都要用上,力量自然就大了,速度也就上来了。不要单纯依靠腕力,否则会很快疲劳,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江面开阔,没有什么参照物,不比小河里可以及时修正航向。所以视线要放远,目测远处的景物与船头的位置,认准一个点来调整方向,这样才不会把体力浪费在无谓的S型航线上。
姚江上来往的船只很少,偶尔能见到货运的机动船,江边经常有人在放网抓鱼。问了渔夫,得知此去河姆渡还有15里水路。好像有点远?那有什么!我们斗志勃发,只见平静的江面上划开了一道道玉琢般的水纹,三艘独木舟你追我赶地比赛起来。水壶用的是俄罗斯朋友的铝合金桨,又长又轻,比我们用的玻璃钢桨有优势,划起来速度快又省力,渐渐地把我们拉在后面。边上的机动船缓缓开过来,我们的速度可是一点也不比它慢。不过毕竟人力斗不过机器,两百米冲刺下来,连自称体力最好的水壶,也只能看着它渐渐远去。
于是我们索性停下来休息,喝喝水,照照相。远处一群白鹭在江面上盘旋觅食,可见姚江的自然环境保护做的还不错。大赵指着左边让我看,只见远远的山坡上绿树葱郁,点点白影点缀其间。粗略估计,得有近千只白鹭在那里休养生息吧。人类开发的脚步下,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多希望这样和谐温馨的情景一直能保留下去啊!
经过修整,体力马上又恢复了。我们一鼓作气过了两个弯后,绕过一座黄色房子的翻水站,河姆渡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渡口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不起眼。一开始水壶靠岸的时候,我还以为他要买饮料补充体力呢。定睁一看,小店上赫然写着“河姆渡”字样。不远处绿树掩映,一座“双鸟朝阳”的标志雕塑矗立其间,真切地告诉我:河姆渡遗址到了!看了看表,我们花了75分钟的时间划完了全程。上了岸脱下救生衣,才发觉整和后背的衣服都湿了。看来强度还是有一点的。
河姆渡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村附近,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南缘。它的南面是连绵逶迤的四明山麓,北面是一片平畴,西南面是碧波荡漾的姚江,我们远古的祖先就在这样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1973年夏天,几位农民在兴修水利的时候,偶然从沼泽地里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这个埋藏了7000多年的古人类聚居的村落终于重见天日。在发掘出来的遗存物中,有六支用整块木板制成的木桨和一具夹炭黑陶质的独木舟模型,证明了独木舟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有了独木舟,先民可以借此捕获水中生物;有了独木舟,先民可以开拓更广的活动空间。到了今天,独木舟已经演变成体育休闲的运动项目。在强身健体之余,我们是否也该对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心怀感激呢?用划独木舟的形式首次拜访河姆渡,我觉得非常有意义:7000年文明的传承,在这古老的渡口完成了一次轮回。
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出来,天又下起小雨了。整好装备,挥别岸边戏水的村童。桨在一起一落之间,我们的独木舟已经滑进飞珠溅玉的迷蒙江面。在雨中驭风而行,尽管浑身湿透,但独木舟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却再次浮上心头。
相关资讯:
皮划艇运动包括皮艇和划艇,都是两头尖小,没有桨架的船艇。皮艇的英文是Kayak,其原意是指爱斯基摩人的独木舟;划艇的英文是Canoe,其原意也是独木舟。因此,在欧美一些地区把皮艇和划艇统称为Canoe。由于这两种艇的比赛场地、比赛距离、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基本相同,因此皮艇和划艇统称为皮划艇运动。但这两种艇的船形结构、桨的形状、运动员的划桨姿势、握桨方法和技术动作则完全不同。皮艇运动员是坐在前后都有甲板的座舱内,握一支两端都有桨叶的桨,在艇两侧左右轮流划桨。划艇则是桨手前腿成弓步,后腿跪着,两手握一支单面桨在艇的一侧划水,分左桨和右桨。皮艇有尾舵,由桨手两脚操纵;划艇无舵。
皮划艇运动是一项很有锻炼价值的水上运动,属速度和耐力项目。经常参加皮划艇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大肺活量,发展全身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
运动皮划艇不经过专业训练一般人很难操控,作为推广和休闲之用,独木舟(也称“肥仔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常见的独木舟多用玻璃钢或者工程塑料制成。底部平坦,加大触水面积,增强稳定性,同时船体也加宽加高了。独木舟让广大爱好者也能体验挥桨泛舟的乐趣,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独木舟技术:
上独木舟:在水中抓住船身的中部位置,小心地坐在驾驶座位上,注意保持重心的降低,尽量让重心与船头中心线保持一致,双脚放在自己认为合适的脚蹬位置上。
划独木舟:划桨时请注意船头的方向,当船向右偏行时,这时右边的桨多划几下即可调整回来;同样的当船向左偏行时,左边的桨多划几下就调整回来了!由于本独木舟划水性较好,请勿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冲岸,以免独木舟破损,在独木舟离岸约10米远以外的水域里减速,方法如下,将桨面与行驶方向保持垂直轻轻的插入水中约1/2桨面,注意保持方向,需注意左右桨减速用劲的对称,然后缓缓的驶近岸边,下船时请注意重心的保持,做到双脚先着陆后再离开本独木舟,注意要抓住船头的拉索!
翻船事故处理:落水后不要慌张,保持头部向上,如果是扣于船下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双手托住船体迅速钻出船外。在水中将独木舟翻回原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当独木舟恢复后请抓住船体离自己较远的一侧,注意重心的掌握,防止船体由于重心的缘故又扣过来,采用在水中跃扑的姿势尽快趴进船内,最后轻轻的坐回驾驶座位上。如果无法恢复船身将本独木舟拖回岸边再自行恢复!
注意事项:
1、独木舟虽然对参与者的年龄没有特别的要求,而且与皮划艇相比,容易操纵,不易翻船,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参与者必须具备游泳技能。
2、带上备换衣物,即使不翻船落水,桨击水面也容易溅湿衣服。
3、独木舟是户外运动,在夏天阳光强烈的日子里,水面的反光强烈,对皮肤有一定伤害,最好事先涂上防晒霜,准备好防晒物品。
4、虽然独木舟的安全系数比较大,但是也尽量避免做危险动作,例如站立和打闹,以避免翻船。
5、风力三四级的时候,一般不会发生翻船,不会影响划行,但是需要更大的力量。
6、划行过程中如遇雷雨,尽快划到岸边,避免自己成为水面上最高的一点,以免遭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