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师在当前教改环境下的困境与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中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为例,探究在当前教改环境下教师面临的困境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与提高学习成效的方法,并对在当前教学改革大环境中,中职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承担“传承与创新”的教育使命进行反思。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教改环境 困境 反思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推行已经多年,大家认识到:名师或优质教学归功于某种特殊的教学法。实则任何一种教学法,在某些情况下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或达到不良的效果。笔者以我校中职语文教师实际教学情况为例,分析讨论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应对之道。
  一、当下师生关系
  在当前物质至上、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下,怎么进行优质中职语文教学呢?成功的教学,学生有一半以上的功劳,因为当学习者愿意打开耳朵听、愿意敞开胸襟接受时才会知道老师讲得不难听,教学双方才能达到良性互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中职学校教师面对的挑战中,包括:发现自己和一群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在一起。学生进入教室后,书包始终背在身上,桌面却没有任何纸笔、书本;在教室内讲话,随意走动;借故上厕所,实际出去过烟瘾……这些对任何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亟待克服的挑战。面对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经常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规范他们在教室的行为。
  二、当前中职青年教师面临的课堂教学困境
  (一)授课当中缺乏教学特色。
  以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参看教师的教案,多数教师还在采取传统的三段式的教学方法:介绍作者—疏通段落大意—分析文章,那么我们从学生的反应中看到什么了呢?懒散的表情,暗淡的目光,有一搭没一搭地讨论……教学鲜见令人“惊艳”之作。又或者课堂流于浮华,比如一些优质课或示范课,课堂热闹有加,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活动似乎非常精彩,然而,繁华的背后似乎缺少实质的内容。
  (二)教学设计中缺乏创新。
  1.完全雷同的教学结构
  通过听我校的语文教师的课发现,比如同样是教授《我与地坛》,前10分钟内,都是以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为导入,然后带出全篇文段结构及写作技巧;在教授应用文类型的课程时,都是先说明应用文的标准格式,然后按照板书指导学生试写应用文,没有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完还是不明白这类型的应用文对自己有何用处。教授口语交际课,都是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设置相关导学案的问题,希冀提高学生讨论、互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但课堂上往往只有冷场。
  2.全然相同的延伸阅读
  比如几位青年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一课时,都不约而同地以《沁园春·雪》作为延伸阅读,而没有思考所选择的延伸阅读材料对学生能否起到拓宽知识面的作用。
  (三)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具。
  教师当中,经常使用教学辅具的不到三分之一,当下多媒体辅助设备的大范围使用,让教师往往忽略自己制作和选择教学辅具的重要性。
  三、如何给予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上的扶持和指导
  从以上课堂教学存在的情况来看,当前中职语文教师的知识背景,或缺少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神来之笔,无法令学生豁然受益。在教学中,如何举证补充,如何阐述诠释,都略显拖泥带水。因此在青年教师教学时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对所教授课文内容相当熟悉,方能游刃有余。
  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虽然不足,但并非都语文素养低下。教师专业化水准不足,本身对课文内容不熟悉,依赖于网上下载的教案,而对教学内容没有任何透彻研究,学生是很容易看出破绽,进而不信任这位教师的。
  (二)旁征博引,课堂上灵活应变。
  在《促织》一课的听课当中,授课的某教师本想作为知识的拓展内容,提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上有类似之处。学生听后很感兴趣,多问了一句:“老师可否举一个《阅微草堂笔记》的例子?”结果教师自身对《阅微草堂笔记》不够了解,一时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慌张之下又没有针对学生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导致课堂上出现冷场。
  (三)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使教学得以大开大合。
  以古诗为例,由于物理现象是普遍存在于大自然,因此,古诗文中不免出现一些物理现象。具体而言,其中包括最常见的光现象、声现象,与经典力学、运动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石钟山记》关于声音的考证即为一例。中职语文教师通过广泛课余学习,提升教学水平,或者通过学科的整合,使自己的讲授生动有趣。在当前多元化、全球化下,需要多样化人才,不应限制于框架中。教师对教材教法如能挥洒自如,既不离题,又适度补充,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那么每堂课就好比聆听一首隽永、完整的篇章。
  (四)既能博大又能高、知识面广阔且具深度。
  语文教材的内容极为丰富,古往今来,无所不包。语文课本许多内容,尤其古诗文部分,涉及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比如苏轼《赤壁赋》一文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一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是什么?而当月亮徘徊于斗牛之间时,为什么是“七月既望”的天气?这些问题,授课的教师如果对天文知识有相当的认识,就可以将不易理解的课文化难为易,让学生彻底明白。还能结合古人关于“节气”的常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都是课堂当中可以延伸且灵活教授的内容,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比如,苏轼所指的“赤壁”,今天所属何地?前人对“赤壁”一地的考证、说法又是如何?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对所教授的课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才能讲解自如,才可以赢得学生的衷心爱戴。
  中职语文教师虽然愿意奉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终身职业,但如果因为自身专业化程度不足而背离“学高为师”,就无法持续地进行专业进修与发展,也无法肩负“传承与创新”的教育使命,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05(36):07.
  [2]郑成生.浅谈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如何上好课[J].中等职业教育,2010(08):14-15.
  [3]王革玲.对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0(09):33-34.
  [4]李秀伟.好教师教学的八大智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56.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据挖掘技术在信息的利用和提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功能,并对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描述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数据挖掘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旨在为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服务方式的拓展等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图书馆 数据挖掘 数据信息  一、高校图书馆数据挖掘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数据挖掘是指
摘 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多变性、直观性、图文并茂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运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地观察研究,对所学知识、概念、图形理解透彻并灵活掌握。运用多媒体能为数学课堂增添动感、逼真、动态,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但要注意使用的误区。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