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教子:不强求成绩,最看重品行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14日,91岁的火箭专家梁思礼在北京去世。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唁电,对他的逝世深表哀悼,赞扬他令人敬仰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严谨作风。梁思礼是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还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除此之外,梁思礼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梁启超的儿子。
  梁启超一共有9个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3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梁启超这位“金牌老爹”是怎样教育出这一家子精英的呢?
  梁启超为子女的成长,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長女梁思顺同父亲一起流亡日本,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学校,便由梁启超亲自教授读书,有时甚至为女儿批改作文到凌晨。经济状况稍好之后,为了培养女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梁启超还在家里辟出一间实验室。
  9个儿女,各个性格不同,梁启超要确保他们都能感受到父爱,而且都觉得自己是父亲心中特殊的一个。对长子梁思成,梁启超说:“你们若在教堂行礼,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国习惯,叫作‘思成-梁启超’,表示你以长子资格继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誉。”如果梁启超生活在现在,他是绝不会去写《我的儿子读哈佛》之类的畅销书的——因为“读名校”“升官发财”之类,根本不是他对子女教育的目标。
  梁启超的子女中,大多学的不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但凡是真心喜欢,且对社会有益,他必定全力支持。梁思成主修建筑史,梁启超深知这个专业找工作不易,但依然全力支持儿子的学业。次子梁思永立志投身考古,梁启超自掏腰包,让梁思永有机会参加实地考古工作。
  本来,梁启超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梁思庄尝试之后兴趣不大,他便又忙写信道:“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梁启超对子女的学业非常关心,却并不在意一时的考试成绩。梁思庄刚到加拿大时,一次考试只得了第16名,十分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刻写信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37人中考到第16,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后来,梁思庄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梁启超高兴之余,特意写信嘱咐:“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的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不强求成绩,不干涉兴趣,但梁启超也有一件最看重的事情:品行。他曾说:“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梁启超让孩子们从小读《论语》《孟子》,教导他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
  梁氏兄弟姐妹9人中,有7人都曾经留学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名校。学成后,他们全部选择了回国。在梁家,“报效祖国”这4个字,从来都不是一句说来好听的空话。
其他文献
姐夫在外市工作,姐姐有时会跟我唠叨:“留守妇女的日常生活是上管老人吃饭看病,下陪孩子学习游戏,还要忙着上班、做家务,而那个就会耍嘴皮的男人只会在电话里说:‘你辛苦了。多喝点热水’。  “真后悔当初瞎了眼,选了个走嘴不走心的左先生。”她抱怨道。等一等,她好像忘了当初四处奔波为他打点、逼他出去多挣些钱的“罪魁祸首”可是她自己呀。  我知道姐姐只是寂寞了,需要痛快痛快嘴,发泄一下,过一会儿到7点,她就会
“我嫁你簡直像私奔”  陈仲义人高马大,长相一般,穿着随意,属于内秀型。他在一所大学执教,是省内颇有名气的诗评家。本来出席省、全国性的一些诗歌讨论会都要有他,但自从与舒婷结婚之后,全让舒婷给硬挤掉了。    他们同住在鼓浪屿的一条街上,推窗可望,临街可呼。初闯文学江湖那会儿,鹭岛文学圈内朋友聚首,众人高谈阔论,唯陈仲义十有八九沉默寡言,藏锋不露。舒婷暗中观察,若论对手,非他莫属了。每每过海进城以作
她从小被夸能干,但从来没有事业心,一心想要找个好老公,当个好老婆,做个好妈妈。  婚后,她与婆婆同住。不过,新婚不久,她就发现要当完美的老婆和完美的媳妇,比她自己想象的还难得多。  “就算我做得很完美,他们也还是不满意。”她满腹委屈,“我很会做菜,一直想抓住老公的胃。其实我的菜做得比婆婆好多了,但是我老公还是爱吃婆婆做的那几道菜。”她说。  “这是理所当然的。”我说,“他从小吃习惯那个口味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