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右翼美化其侵略行为,甚至在日本国内还出现了“解放战争史观”、“自卫战争史观”及“英美同罪史观”,认为其在二战时期的侵略行径是无罪的、有功的。对于日本美化二战侵略历史的行为,美国、中韩及东南亚地区不同态度:(1)美国起初持观望态度、保持沉默,后来出面严厉批评日本(2)中韩两国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3)东南亚地区赞同日本,认为二战期间日本是在积极帮助东南亚地区国家。出现上述不同态度的原因正是基于各国间关系的相互影响,于是本文还对各国产生这些不同态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认为我们要理智应对,不能有过激行为一定要限制在保证和维持中国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框架内。
关键词:日本侵略行为;美化侵略;反对日本
一、日本美化侵略行为事件概述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了中国、越南、老挝、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13个国家,侵占了各国的广大领土,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其中,日本更对对中韩两国烧杀抢夺、犯下无数惨绝人寰的罪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和65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战后日本对其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一直认识不清,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还认为其行为是防御性的,甚至是“有功的”。他们不思悔过、美化其侵略行为:日本首相多次参拜供奉着二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篡改日本国内的历史教科书,将日本“美化”成战争的“受害者”、亚洲的解放者等形象。这对很多国家尤其是中韩两国人民造成极大伤害。
二、日本对其二战期间侵略行为的态度
在日本社会中,一直对其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的认识模糊、是非不分。日本右翼为其在二战期间的侵略罪行翻案势头强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此产生了三种态度:“解放战争史观”、“自卫战争史观”及“英美同罪史观”,认为其在二战时期的侵略行径是无罪的、有功的。
“解放战争史观”是围绕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问题,日本本土关于对其二战行为的认识。第一,日俄战争,并不是侵略行为,反而是一种拯救亚洲的行为,促成了当今亚洲的形成,证明了亚洲人可以战胜白种人①第二,辛亥革命的成功的部分“功劳”在于日本发动日俄战争,这场战争使得大部分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站在孙文一边而行动起来”,为同盟会的发展、壮大“提供客观条件”;当年日本的东京绝非亚洲国家“独立运动的参谋部”,而是干涉和镇压包括中国辛亥革命在内的亚洲独立运动的大本营。②然而,这些强词夺理的论述也掩盖不了日本的侵略罪行及其发动这两场战争的真正目的及本质:为了占领、侵略俄、美及东亚地区的领土,趁机取得管理中国事务的领导权。
“自卫战争史观”是关于卢沟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问题上,日本推卸其自身责任,是一种称日本发动战争是被迫的、为了自身防御目的的谬论。日本右翼势力不仅将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间接原因及责任归于中国,甚至还荒谬地提出中方“打响了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是卢沟桥事变的“真凶”。日本还以当年昭和天皇的《宣战诏书》为“依据”认定是“自卫战争”。这些都只是日本挖空心思地对侵略行径进行的歪曲事实地“美化”。
“英美同罪史观”是指日本称日本认为其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与欧等国的行为“一样”,同是瓜分行,他们“委屈”地认为日本“仅是步欧美列强的后尘”,欧美国家也进行了与日本相同的行为,为何欧美等国没有受到指责,而日本却“罪大恶极”。③这一观点只是日本企图将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转嫁给其他国家、推卸其战争责任的做法,企图将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别国身上,以掩盖自身责任的行为。
三、各国对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的态度及原因
对于日本美化二战侵略历史的行为,美国、中韩及东南亚地区由于各自的不同原因而持有不同态度:(1)美国起初持观望态度、保持沉默,后来出面严厉批评日本(2)中韩两国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3)东南亚地区赞同日本,认为二战期间日本是在积极帮助东南亚地区国家。
(一)美国对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的态度及原因
美国对于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一开始出于美国对日本现实政治及经济方面的战略需要及“伤亡平衡说”的限制,采取观望、沉默、暧昧。随着事态的不断严重和恶化,甚至可能威胁到亚太的稳定及美国的战略利益,使得美国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
1.美国从观望、沉默、暧昧到严厉批评
当日本右翼分子美化自己的侵略行为时,美国起初是保持一种观望态度,对日本的美化侵略行为保持沉默。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美国对日本现实战略需要及“伤亡平衡说”的限制。但当其后由于此事而威胁到亚太地区的稳定时,美国出面对日本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
2.美国保持沉默、态度暧昧的原因
美国起初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持观望、沉默、暧昧态度,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美国对日本现实战略的需要。
首先,政治方面的战略需要。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抗苏联的战略需要,要将日本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成为美国的“桥头堡”,为美国对抗苏联增加各方面实力。而苏东解体、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日益发展、不断崛起,美国开始产生压力,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改变亚太格局,甚至威胁其霸权地位,因此美国企图用日本这个盟国去制衡中国,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控制权。另外,美国希望由此事件引发日中矛盾,使中日关系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中日结为盟友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可以使得日本不得不长期依附于美国,从而使得美国多了一份遏制中国、维护全球霸权地位的力量。于是,当日本发生美化侵略行为的事件时,美国初期并没有阻止,只是保持沉默。从这个意义上说,由日本美化侵略行为带来的中日矛盾,成为了美日同盟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得以继续维系的一个原因之一。
其次,经济方面的战略需要。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元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欧元作为国际货币储备的地位不断加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意义重大。 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3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达到1.01559万亿美元,比2月底时增加了76.0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同时,截至2006年3月底,日本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从2月底的8567.7亿美元升至8669.6亿美元。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日本拥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及有价证券,这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具有巨大的支持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在日本美化侵略行为的事件中,保持沉默、观望发展。
第二,出于“伤亡平衡说”的限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其后美国进行还击,像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这在客观上、战略层面上可以促使日本投降,但在道德层面上,这却是一向以“人道主义”自居的美国的一大心病。美国奉行英雄主义,其外交行为一直以奉行“人道主义”为指导,向来愿意“帮助”落后国家。但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在道义上确实有违其一贯作风,甚至伤害一直持续至今。据统计,广岛约有90,000-166,000人因核爆而死亡,长崎则有60,000–80,000人死亡。随后再有大量的民众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目前广岛市依然将相生桥附近的地区列为放射污染区。“伤亡平衡说”对美国的“人道主义”国家形象影响很大,只能对日本的行事作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随着日本不断美化其侵略行为这本身就是对美国的推翻,加之中日、韩日矛盾的不断激化,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霸权地位,因此,美国不能在对日本坐视不理,于是出面制止。
(二)中韩对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的态度及原因
由于日本历史上的侵略暴行及现今美化教科书的行为,甚至还将日韩、日中矛盾由意识形态领域变为利益间冲突给中韩两国人民及国家间关系带来了多次伤害,因此.中韩两国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坚决要求日本清算侵略罪行。
1.中韩两国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要求日本清算侵略罪行
日本对中韩两国的侵略行为由来已久,至二战时期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不仅对中韩两国造成极大的伤害,也对日中、日韩关系带来了不小的隔阂与阻碍。在此情况下,战后,中韩两国对日本本着“向前看”的思想,与日本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希望日韩、日中关系能向着友好、互助的方向发展。
然而,战后至今,日本不仅不思悔过,推卸责任,美化自己的侵略行为,甚至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和篡改日本教科书。对中韩两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日韩、日中关系的未来发展。对此,中韩两国立场坚定,认为日本犯下的是不可饶恕的罪行,要求日本清算其侵略行径,向两国人民道歉。
2.中韩两国坚决反对的原因
中韩两国人民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要求日本清算侵略罪行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侵略历史上对两国造成巨大的伤害及现代日本与中韩两国间的利益争端。加之日本不思悔改,又不断做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再次对两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
日本对中韩两国的侵略确实是由来已久,对中、韩两国造成极大伤害。
古代时期,日本就被中韩两国人民冠以“倭寇”之名,来源于这些东洋人总是窥视清朝时期我国领土及古代时期的朝鲜国家的领土。1577年,丰臣秀吉对织田: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倚君灵威,席卷明国(明朝),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也。1578年,丰臣秀吉入侵播摩国曰: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也就是说,日本自我国明朝时期就妄图侵略中韩两国。
二战时期,日本向中、韩两国发动侵略战争,占领两国巨大的领土面积,对两国人民进行残忍的杀戮,大肆掠夺两国的金银玉器及大量宝藏,对两国造成极大地伤害。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人民达数千万人。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
中韩两国人民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恨之入骨,然而两国本着向前看的思想,走出历史的悲痛,与日本缓和了关系,建立正常化的邦交关系。这些不仅没能受到日本社会的珍惜,反而做出多种行为,对中韩两国及其人民造成再次伤害。2004年1月起,日本各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2005年日本政府将历史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是日韩两国矛盾由意识形态领域变为两国间的利益冲突。2012年,日本的购岛行为更为日趋渐冷的日美关系“再泼冷水”。
历史上日本的侵略行为由来已久,在二战中对中、韩两国进行烧、杀、抢、夺等种种恶行。加之日本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对两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甚至还将日韩、日中矛盾由意识形态领域变为利益间冲突。因此,中韩两国对日本态度坚决,要求其清算罪行。然而,日本对此不以为然,使得日韩关系、日中关系日益变冷,从而威胁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如果态势继续向着严峻的方向发展下去,势必将牵扯到各方势力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威胁到世界的稳定。
(三)东南亚地区对日本的态度及原因
东南亚地区对日本侵略行为却秉持着欢迎、支持态度的,认为日本是在帮助东南亚各国摆脱欧洲殖民主义的统治、建设自己的国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二战期间该地区国家的主权意识不强;日本对其本土居民的杀戮很少、伤害不深及现实战略利益的需要这三方面。
1.东南亚地区对日本的态度
东南亚地区对日本的态度与中韩两国截然不同,他们认为日本是在帮助他们,把日本的侵略行为定性为能够证明亚洲人民可以打败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战争,给东南亚国家以极大地心理满足,并且认为日本不是侵略,而是促进了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他们支持日本,这也成为了日本绝不认错以及其“解放战争史观”的主要原因之一。 2.原因分析
东南亚地区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这种欢迎、支持态度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二战期间该地区国家的主权意识不强。二战期间,在日本侵略东南亚国家前夕,该地区就长期被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占领,因此这些国家的主权意识一直没有觉醒。当日本的侵略结束了欧洲国家对东南亚地区的统治时,这些国家将日本的侵略行为定性为能够证明亚洲人民可以打败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战争给东南亚国家以极大地心理满足,他们与其被欧洲人统治,而宁愿让亚洲人来统治。其后,这些国家还在日本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因此更对日本心存感激,甚至认为“与日本合作是高尚的”。在这种情绪下,东南亚地区自认不会反抗、憎恨日本。
第二,日本对其本土居民的杀戮很少,所受伤害不像中、韩两国人民那么深。二战期间,日本对中韩两国人民的杀戮及其残忍,因此促使中韩两国人民法子心底的反日情绪。但在东南亚地区,日本并没有对本土居民进行大规模杀害,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杀戮主要是针对当时华裔及韩裔人民,因此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并没有中、韩两国那么深切的悲痛感。
第三,现实利益的需要。随着中国国力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的不断崛起,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极大地不安全感,他们害怕强大的中国会改变东南亚地区的格局,认为一旦中国强大、他们将会无力对抗中国,因此他们支持日本,希望在亚洲地区还有其他强国能够“抗衡”中国。
四、总结
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战争对包括我国在内的13个国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日本对此认识不清,甚至继续做出损害日本与中韩两国的关系的行为,多次对两国及其人民造成极大伤害。
面对日本的这种态度,中国政府及我国国民应该理智地进行反抗,以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我国的这种反映不能过激,一定要限制在保证和维持中国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框架内。
政府方面,要以国家利益与国家发展为前提,尽量避免通过武力解决。为中国的崛起争取尽量长的时间,避免影响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态度,避免其他国家将中国对此事的强硬态度认为是我国“财大气粗”的表现,避免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敌意和恐惧感。否则,就会正中日本设下的“中国威胁论”的陷阱。
人民方面,更要理智。尽管我们对日本深恶痛绝,但我们要理智的表达,并尽量从大局出发,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一方面,要避免分裂分子利用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以此事为借口挑起我国内部矛盾,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人民不应以此为借口做出国家行为,甚至伤害本国同胞。例如,在钓鱼岛问题上,国内出现的打砸本国同胞购买的日本车、殴打驾驶日本车辆的本国同胞等行为。这些都是不理智的、过激的行为,我们应坚决避免类似行为的出现。(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注解:
①[日]历史研究委员会:《大东亚战争的总结》,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②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的“解放战争史观”辨正,《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4期。
③[日]金子道雄: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4期。
关键词:日本侵略行为;美化侵略;反对日本
一、日本美化侵略行为事件概述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了中国、越南、老挝、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13个国家,侵占了各国的广大领土,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其中,日本更对对中韩两国烧杀抢夺、犯下无数惨绝人寰的罪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和65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战后日本对其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一直认识不清,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还认为其行为是防御性的,甚至是“有功的”。他们不思悔过、美化其侵略行为:日本首相多次参拜供奉着二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篡改日本国内的历史教科书,将日本“美化”成战争的“受害者”、亚洲的解放者等形象。这对很多国家尤其是中韩两国人民造成极大伤害。
二、日本对其二战期间侵略行为的态度
在日本社会中,一直对其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的认识模糊、是非不分。日本右翼为其在二战期间的侵略罪行翻案势头强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此产生了三种态度:“解放战争史观”、“自卫战争史观”及“英美同罪史观”,认为其在二战时期的侵略行径是无罪的、有功的。
“解放战争史观”是围绕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问题,日本本土关于对其二战行为的认识。第一,日俄战争,并不是侵略行为,反而是一种拯救亚洲的行为,促成了当今亚洲的形成,证明了亚洲人可以战胜白种人①第二,辛亥革命的成功的部分“功劳”在于日本发动日俄战争,这场战争使得大部分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站在孙文一边而行动起来”,为同盟会的发展、壮大“提供客观条件”;当年日本的东京绝非亚洲国家“独立运动的参谋部”,而是干涉和镇压包括中国辛亥革命在内的亚洲独立运动的大本营。②然而,这些强词夺理的论述也掩盖不了日本的侵略罪行及其发动这两场战争的真正目的及本质:为了占领、侵略俄、美及东亚地区的领土,趁机取得管理中国事务的领导权。
“自卫战争史观”是关于卢沟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问题上,日本推卸其自身责任,是一种称日本发动战争是被迫的、为了自身防御目的的谬论。日本右翼势力不仅将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间接原因及责任归于中国,甚至还荒谬地提出中方“打响了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是卢沟桥事变的“真凶”。日本还以当年昭和天皇的《宣战诏书》为“依据”认定是“自卫战争”。这些都只是日本挖空心思地对侵略行径进行的歪曲事实地“美化”。
“英美同罪史观”是指日本称日本认为其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与欧等国的行为“一样”,同是瓜分行,他们“委屈”地认为日本“仅是步欧美列强的后尘”,欧美国家也进行了与日本相同的行为,为何欧美等国没有受到指责,而日本却“罪大恶极”。③这一观点只是日本企图将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转嫁给其他国家、推卸其战争责任的做法,企图将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别国身上,以掩盖自身责任的行为。
三、各国对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的态度及原因
对于日本美化二战侵略历史的行为,美国、中韩及东南亚地区由于各自的不同原因而持有不同态度:(1)美国起初持观望态度、保持沉默,后来出面严厉批评日本(2)中韩两国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3)东南亚地区赞同日本,认为二战期间日本是在积极帮助东南亚地区国家。
(一)美国对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的态度及原因
美国对于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一开始出于美国对日本现实政治及经济方面的战略需要及“伤亡平衡说”的限制,采取观望、沉默、暧昧。随着事态的不断严重和恶化,甚至可能威胁到亚太的稳定及美国的战略利益,使得美国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
1.美国从观望、沉默、暧昧到严厉批评
当日本右翼分子美化自己的侵略行为时,美国起初是保持一种观望态度,对日本的美化侵略行为保持沉默。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美国对日本现实战略需要及“伤亡平衡说”的限制。但当其后由于此事而威胁到亚太地区的稳定时,美国出面对日本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
2.美国保持沉默、态度暧昧的原因
美国起初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持观望、沉默、暧昧态度,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美国对日本现实战略的需要。
首先,政治方面的战略需要。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抗苏联的战略需要,要将日本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成为美国的“桥头堡”,为美国对抗苏联增加各方面实力。而苏东解体、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日益发展、不断崛起,美国开始产生压力,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改变亚太格局,甚至威胁其霸权地位,因此美国企图用日本这个盟国去制衡中国,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控制权。另外,美国希望由此事件引发日中矛盾,使中日关系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中日结为盟友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可以使得日本不得不长期依附于美国,从而使得美国多了一份遏制中国、维护全球霸权地位的力量。于是,当日本发生美化侵略行为的事件时,美国初期并没有阻止,只是保持沉默。从这个意义上说,由日本美化侵略行为带来的中日矛盾,成为了美日同盟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得以继续维系的一个原因之一。
其次,经济方面的战略需要。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元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欧元作为国际货币储备的地位不断加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意义重大。 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3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达到1.01559万亿美元,比2月底时增加了76.0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同时,截至2006年3月底,日本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从2月底的8567.7亿美元升至8669.6亿美元。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日本拥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及有价证券,这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具有巨大的支持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在日本美化侵略行为的事件中,保持沉默、观望发展。
第二,出于“伤亡平衡说”的限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其后美国进行还击,像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这在客观上、战略层面上可以促使日本投降,但在道德层面上,这却是一向以“人道主义”自居的美国的一大心病。美国奉行英雄主义,其外交行为一直以奉行“人道主义”为指导,向来愿意“帮助”落后国家。但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在道义上确实有违其一贯作风,甚至伤害一直持续至今。据统计,广岛约有90,000-166,000人因核爆而死亡,长崎则有60,000–80,000人死亡。随后再有大量的民众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目前广岛市依然将相生桥附近的地区列为放射污染区。“伤亡平衡说”对美国的“人道主义”国家形象影响很大,只能对日本的行事作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随着日本不断美化其侵略行为这本身就是对美国的推翻,加之中日、韩日矛盾的不断激化,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霸权地位,因此,美国不能在对日本坐视不理,于是出面制止。
(二)中韩对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的态度及原因
由于日本历史上的侵略暴行及现今美化教科书的行为,甚至还将日韩、日中矛盾由意识形态领域变为利益间冲突给中韩两国人民及国家间关系带来了多次伤害,因此.中韩两国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坚决要求日本清算侵略罪行。
1.中韩两国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要求日本清算侵略罪行
日本对中韩两国的侵略行为由来已久,至二战时期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不仅对中韩两国造成极大的伤害,也对日中、日韩关系带来了不小的隔阂与阻碍。在此情况下,战后,中韩两国对日本本着“向前看”的思想,与日本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希望日韩、日中关系能向着友好、互助的方向发展。
然而,战后至今,日本不仅不思悔过,推卸责任,美化自己的侵略行为,甚至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和篡改日本教科书。对中韩两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日韩、日中关系的未来发展。对此,中韩两国立场坚定,认为日本犯下的是不可饶恕的罪行,要求日本清算其侵略行径,向两国人民道歉。
2.中韩两国坚决反对的原因
中韩两国人民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要求日本清算侵略罪行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侵略历史上对两国造成巨大的伤害及现代日本与中韩两国间的利益争端。加之日本不思悔改,又不断做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再次对两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
日本对中韩两国的侵略确实是由来已久,对中、韩两国造成极大伤害。
古代时期,日本就被中韩两国人民冠以“倭寇”之名,来源于这些东洋人总是窥视清朝时期我国领土及古代时期的朝鲜国家的领土。1577年,丰臣秀吉对织田: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倚君灵威,席卷明国(明朝),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也。1578年,丰臣秀吉入侵播摩国曰: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也就是说,日本自我国明朝时期就妄图侵略中韩两国。
二战时期,日本向中、韩两国发动侵略战争,占领两国巨大的领土面积,对两国人民进行残忍的杀戮,大肆掠夺两国的金银玉器及大量宝藏,对两国造成极大地伤害。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人民达数千万人。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
中韩两国人民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恨之入骨,然而两国本着向前看的思想,走出历史的悲痛,与日本缓和了关系,建立正常化的邦交关系。这些不仅没能受到日本社会的珍惜,反而做出多种行为,对中韩两国及其人民造成再次伤害。2004年1月起,日本各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2005年日本政府将历史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是日韩两国矛盾由意识形态领域变为两国间的利益冲突。2012年,日本的购岛行为更为日趋渐冷的日美关系“再泼冷水”。
历史上日本的侵略行为由来已久,在二战中对中、韩两国进行烧、杀、抢、夺等种种恶行。加之日本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对两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甚至还将日韩、日中矛盾由意识形态领域变为利益间冲突。因此,中韩两国对日本态度坚决,要求其清算罪行。然而,日本对此不以为然,使得日韩关系、日中关系日益变冷,从而威胁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如果态势继续向着严峻的方向发展下去,势必将牵扯到各方势力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威胁到世界的稳定。
(三)东南亚地区对日本的态度及原因
东南亚地区对日本侵略行为却秉持着欢迎、支持态度的,认为日本是在帮助东南亚各国摆脱欧洲殖民主义的统治、建设自己的国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二战期间该地区国家的主权意识不强;日本对其本土居民的杀戮很少、伤害不深及现实战略利益的需要这三方面。
1.东南亚地区对日本的态度
东南亚地区对日本的态度与中韩两国截然不同,他们认为日本是在帮助他们,把日本的侵略行为定性为能够证明亚洲人民可以打败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战争,给东南亚国家以极大地心理满足,并且认为日本不是侵略,而是促进了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他们支持日本,这也成为了日本绝不认错以及其“解放战争史观”的主要原因之一。 2.原因分析
东南亚地区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这种欢迎、支持态度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二战期间该地区国家的主权意识不强。二战期间,在日本侵略东南亚国家前夕,该地区就长期被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占领,因此这些国家的主权意识一直没有觉醒。当日本的侵略结束了欧洲国家对东南亚地区的统治时,这些国家将日本的侵略行为定性为能够证明亚洲人民可以打败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战争给东南亚国家以极大地心理满足,他们与其被欧洲人统治,而宁愿让亚洲人来统治。其后,这些国家还在日本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因此更对日本心存感激,甚至认为“与日本合作是高尚的”。在这种情绪下,东南亚地区自认不会反抗、憎恨日本。
第二,日本对其本土居民的杀戮很少,所受伤害不像中、韩两国人民那么深。二战期间,日本对中韩两国人民的杀戮及其残忍,因此促使中韩两国人民法子心底的反日情绪。但在东南亚地区,日本并没有对本土居民进行大规模杀害,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杀戮主要是针对当时华裔及韩裔人民,因此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并没有中、韩两国那么深切的悲痛感。
第三,现实利益的需要。随着中国国力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的不断崛起,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极大地不安全感,他们害怕强大的中国会改变东南亚地区的格局,认为一旦中国强大、他们将会无力对抗中国,因此他们支持日本,希望在亚洲地区还有其他强国能够“抗衡”中国。
四、总结
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战争对包括我国在内的13个国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日本对此认识不清,甚至继续做出损害日本与中韩两国的关系的行为,多次对两国及其人民造成极大伤害。
面对日本的这种态度,中国政府及我国国民应该理智地进行反抗,以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我国的这种反映不能过激,一定要限制在保证和维持中国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框架内。
政府方面,要以国家利益与国家发展为前提,尽量避免通过武力解决。为中国的崛起争取尽量长的时间,避免影响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态度,避免其他国家将中国对此事的强硬态度认为是我国“财大气粗”的表现,避免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敌意和恐惧感。否则,就会正中日本设下的“中国威胁论”的陷阱。
人民方面,更要理智。尽管我们对日本深恶痛绝,但我们要理智的表达,并尽量从大局出发,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一方面,要避免分裂分子利用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以此事为借口挑起我国内部矛盾,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人民不应以此为借口做出国家行为,甚至伤害本国同胞。例如,在钓鱼岛问题上,国内出现的打砸本国同胞购买的日本车、殴打驾驶日本车辆的本国同胞等行为。这些都是不理智的、过激的行为,我们应坚决避免类似行为的出现。(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注解:
①[日]历史研究委员会:《大东亚战争的总结》,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②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的“解放战争史观”辨正,《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4期。
③[日]金子道雄: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