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调研,从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定位和功能、运行模式、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基础建设和条件、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建设质量和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创业园的发展策略,为管理者和大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孵化功能;发展策略;创业园
我国现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很多创业园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效益,并在人才培养方面、促进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方面、促进产教学研一体化进程方面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创业内容和模式都有了变化,建立创业园成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种有效措施。
从国家鼓励高校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到现今,已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其间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定位、功能
1.定位
高校创业园的定位应该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是培养人才、孵化企业的创业实践基地,应该强调其孵化作用。建立创业园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功能
创业园的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和指导,是融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教学研结合的平台,是大学生创业的“试验场”,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办公场地或租金补贴,协助企业办理成立公司的相关事宜,提供政策、法律、会计等咨询服务,提供融资平台,提供创业指导等。
二、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
1.创业园运行模式
運行模式有三种:
第一,高校自主创建模式。此种模式由高校独自创建自主经营。
第二,高校与所在地方政府联合创建。此种模式一般场地在高校,而一些服务、管理及优惠奖励由政府和高校共同承担。此种模式的创业园一般会有非在校生创办的企业入驻。
第三,高校与教育集团联合创建。此种模式的场地在高校,由社会经济实体或教育集团联合管理和资助。
2.管理制度
高校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园区资金投入机制,吸引和鼓励好的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管理制度有:园区管理制度、办理入园手续须知、入园和出园管理条例、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孵化企业评估考核制度等。高校要优选入园项目,并在项目孵化成功后推向社会,使得创业园良性循环,培养和孵化更多的项目;制订定期对园区项目进行评估的制度,实施末位淘汰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僵尸企业,占用有限的资源。
三、管理队伍
创业园区均搭建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有的是由高校和专业的管理公司联合管理;有的是高校全权管理,规模大的设立专职管理机构,规模较小的由学工办或产学研合作处或就业办监管。
四、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
创业园一般采用减免场地租赁费、水电费、物业服务费等基本扶持政策。有些创业园享受政府的一次性资助,根据创业项目的不同,资助额度2万到20万元不等,最高可达50万元。个别高校建立“护犊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
五、基础建设和服务
高校通过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园设置业务洽谈室、咖啡吧、文印室等。
园区的主要服务包括:为入驻企业、团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一对一专家辅导、注册公司流程指导、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融资服务、商务配套等多项孵化服务。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搭建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开展政策咨询服务、融资服务、项目申报服务、培训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法律服务等。
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1.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准确
目前,有些园区把目标定位在就业而不是创业,或者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人才培养功能;有些园区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与本地的区域经济和本校专业相结合,没有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发挥本校的专业优势。
(2)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力度小、缺乏针对性
南京市在《关于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中提到“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优质创业项目给予一次性的10万到20万元资助”,但很多大学生不了解此项政策。政府出台的有些创业政策缺乏针对性,创业扶持政策的配套体系不完善。
(3)场地利用率低和不够用
有些创业园没有将已孵化成功的企业推到社会上,或园区被社会上的企业占据,导致想入园的大学生进不来;有些园区“园在人走”,因为很多大学生缺乏资金、人脉关系等,导致经营不善,早早关门或惨淡经营。
(4)创业园管理不到位,园区管理者专业程度不高
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创业园发展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高校重视度不够,园区的管理人员由高校从其他部门抽调出来的人员和外聘的人员组成,园区管理人员人数不足、专业程度参差不齐。
(5)大学生创业素质欠缺
部分大学生仅了解自己项目的相关知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企业经营理念不足,缺乏营销技术,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低估了困难,没有全面预估可能出现的状况。
(6)创业项目缺乏创新和特色
很多大学生为了创业而创业,没有具有创意和特色的项目。比如复印店、DIY设计等,与普通的小店相比较没有新意,失去了优势。
(7)创业观念不健全,教育不完善
有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在创业观念、创业团队、创业资金、创业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高校有创业园,更谈不上了解优惠政策,一些学生想要创业时,不知道去找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对于创业园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创业园的建设流于形式。 2.发展策略
(1)明确创业园功能定位,完善制度建设
高校应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及运行,明确功能定位,在定位时,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创业园定位应有所区分,注重地方区域经济特色、高校专业特色等。同时,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创业项目选拔机制,推进大学生创业园的持续发展。
(2)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
(3)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加大创业文化建设
高校应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协助企业实行从注册公司到税务会计管理一条龙服务;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等活动,营造优良的创业氛围。
(4)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高校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建立园区网站,组建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
(5)建设双师型创业导师团队
高校应该制订相关政策,引入创业成功人士,对有意于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比如杭州师范大学聘请了一百多位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校外创业辅导员,教授大学创业时应具备的相关知识等,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园区可以定期开展创业项目展示会、创业沙龙、参观交流等项目,促进创业团队之间进行互动。例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城市筑梦”导师进校园系列讲座做得非常成功。
(6)突出地域和高校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创业园
高校要做好入园创业项目的遴选,在遴选项目时,结合地域经济和高校专业特色,加强对有特色创意的项目和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项目的支持,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园的地方模式。
(7)积极做好与外界对接服务、建立有效的融资平台
(8)加强园区创业企业的法律意识
创业园是培养人才的平台,管理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教师,从开始就要对创业企业严格要求,避免出现违法现象。
(9)建立质量和绩效评估体系
很多管理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园是个公益机构,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不将其作为真实的创业孵化机构来管理,投入的精力不够。为了把大学生创业园建得更好,督促管理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必须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创业园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政府应采取激励機制,在对高校的考核体系中加重创业园的权重,推动创业园的发展。
七、结语
创业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各高校创业园基本已完成从无到有,大部分高校创业园已经完成从有到建设阶段,后期则要实现从建设向发展的升级。创业园要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园,为孵化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兰华,杨宏楼.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0):102-104.
[2]陈微微,陈芳,王林祥.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2):18-22.
[3]陈勇芝.高校创业园在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以钦州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15-18.
[4]李利荣.关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思考[J].职业,2015(9):147-148.
[5]周文军,赵爽,于微波,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6):102-104.
[6]秦璟,孟艳,陆姗姗,等.谈大学生创业园现状——以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9).
[7]陈加明,龙艳.高职学生创业园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24-26.
[8]王涛,顾璕佶.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教育评论,2015(8):82-85.
[9]谢雯.浅析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管理问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3):77-78.
[10]周芹,马蓉,李永前.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当代经济,2014(4).
[11]李静,李寿泉.大学生创业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51-53.
[12]韩祖奇,柳婷尔,叶飞,等.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路径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152.
关键词:孵化功能;发展策略;创业园
我国现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很多创业园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效益,并在人才培养方面、促进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方面、促进产教学研一体化进程方面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创业内容和模式都有了变化,建立创业园成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种有效措施。
从国家鼓励高校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到现今,已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其间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定位、功能
1.定位
高校创业园的定位应该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是培养人才、孵化企业的创业实践基地,应该强调其孵化作用。建立创业园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功能
创业园的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和指导,是融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教学研结合的平台,是大学生创业的“试验场”,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办公场地或租金补贴,协助企业办理成立公司的相关事宜,提供政策、法律、会计等咨询服务,提供融资平台,提供创业指导等。
二、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
1.创业园运行模式
運行模式有三种:
第一,高校自主创建模式。此种模式由高校独自创建自主经营。
第二,高校与所在地方政府联合创建。此种模式一般场地在高校,而一些服务、管理及优惠奖励由政府和高校共同承担。此种模式的创业园一般会有非在校生创办的企业入驻。
第三,高校与教育集团联合创建。此种模式的场地在高校,由社会经济实体或教育集团联合管理和资助。
2.管理制度
高校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园区资金投入机制,吸引和鼓励好的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管理制度有:园区管理制度、办理入园手续须知、入园和出园管理条例、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孵化企业评估考核制度等。高校要优选入园项目,并在项目孵化成功后推向社会,使得创业园良性循环,培养和孵化更多的项目;制订定期对园区项目进行评估的制度,实施末位淘汰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僵尸企业,占用有限的资源。
三、管理队伍
创业园区均搭建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有的是由高校和专业的管理公司联合管理;有的是高校全权管理,规模大的设立专职管理机构,规模较小的由学工办或产学研合作处或就业办监管。
四、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
创业园一般采用减免场地租赁费、水电费、物业服务费等基本扶持政策。有些创业园享受政府的一次性资助,根据创业项目的不同,资助额度2万到20万元不等,最高可达50万元。个别高校建立“护犊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
五、基础建设和服务
高校通过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园设置业务洽谈室、咖啡吧、文印室等。
园区的主要服务包括:为入驻企业、团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一对一专家辅导、注册公司流程指导、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融资服务、商务配套等多项孵化服务。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搭建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开展政策咨询服务、融资服务、项目申报服务、培训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法律服务等。
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1.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准确
目前,有些园区把目标定位在就业而不是创业,或者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人才培养功能;有些园区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与本地的区域经济和本校专业相结合,没有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发挥本校的专业优势。
(2)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力度小、缺乏针对性
南京市在《关于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中提到“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优质创业项目给予一次性的10万到20万元资助”,但很多大学生不了解此项政策。政府出台的有些创业政策缺乏针对性,创业扶持政策的配套体系不完善。
(3)场地利用率低和不够用
有些创业园没有将已孵化成功的企业推到社会上,或园区被社会上的企业占据,导致想入园的大学生进不来;有些园区“园在人走”,因为很多大学生缺乏资金、人脉关系等,导致经营不善,早早关门或惨淡经营。
(4)创业园管理不到位,园区管理者专业程度不高
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创业园发展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高校重视度不够,园区的管理人员由高校从其他部门抽调出来的人员和外聘的人员组成,园区管理人员人数不足、专业程度参差不齐。
(5)大学生创业素质欠缺
部分大学生仅了解自己项目的相关知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企业经营理念不足,缺乏营销技术,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低估了困难,没有全面预估可能出现的状况。
(6)创业项目缺乏创新和特色
很多大学生为了创业而创业,没有具有创意和特色的项目。比如复印店、DIY设计等,与普通的小店相比较没有新意,失去了优势。
(7)创业观念不健全,教育不完善
有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在创业观念、创业团队、创业资金、创业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高校有创业园,更谈不上了解优惠政策,一些学生想要创业时,不知道去找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对于创业园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创业园的建设流于形式。 2.发展策略
(1)明确创业园功能定位,完善制度建设
高校应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及运行,明确功能定位,在定位时,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创业园定位应有所区分,注重地方区域经济特色、高校专业特色等。同时,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创业项目选拔机制,推进大学生创业园的持续发展。
(2)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
(3)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加大创业文化建设
高校应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协助企业实行从注册公司到税务会计管理一条龙服务;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等活动,营造优良的创业氛围。
(4)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高校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建立园区网站,组建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
(5)建设双师型创业导师团队
高校应该制订相关政策,引入创业成功人士,对有意于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比如杭州师范大学聘请了一百多位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校外创业辅导员,教授大学创业时应具备的相关知识等,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园区可以定期开展创业项目展示会、创业沙龙、参观交流等项目,促进创业团队之间进行互动。例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城市筑梦”导师进校园系列讲座做得非常成功。
(6)突出地域和高校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创业园
高校要做好入园创业项目的遴选,在遴选项目时,结合地域经济和高校专业特色,加强对有特色创意的项目和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项目的支持,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园的地方模式。
(7)积极做好与外界对接服务、建立有效的融资平台
(8)加强园区创业企业的法律意识
创业园是培养人才的平台,管理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教师,从开始就要对创业企业严格要求,避免出现违法现象。
(9)建立质量和绩效评估体系
很多管理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园是个公益机构,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不将其作为真实的创业孵化机构来管理,投入的精力不够。为了把大学生创业园建得更好,督促管理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必须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创业园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政府应采取激励機制,在对高校的考核体系中加重创业园的权重,推动创业园的发展。
七、结语
创业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各高校创业园基本已完成从无到有,大部分高校创业园已经完成从有到建设阶段,后期则要实现从建设向发展的升级。创业园要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园,为孵化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兰华,杨宏楼.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0):102-104.
[2]陈微微,陈芳,王林祥.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2):18-22.
[3]陈勇芝.高校创业园在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以钦州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15-18.
[4]李利荣.关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思考[J].职业,2015(9):147-148.
[5]周文军,赵爽,于微波,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6):102-104.
[6]秦璟,孟艳,陆姗姗,等.谈大学生创业园现状——以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9).
[7]陈加明,龙艳.高职学生创业园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24-26.
[8]王涛,顾璕佶.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教育评论,2015(8):82-85.
[9]谢雯.浅析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管理问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3):77-78.
[10]周芹,马蓉,李永前.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当代经济,2014(4).
[11]李静,李寿泉.大学生创业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51-53.
[12]韩祖奇,柳婷尔,叶飞,等.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路径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