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汹涌的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轻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匆匆地走来。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一只箩筐翻倒在马路上,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一时滚得满地都是。姑娘赶紧放下车把,慌里慌张地捡了起来。几百个苹果散了一地,哪里来得及捡呢?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
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走过这里,没等姑娘打招呼,他们就奔过去。七手八脚地捡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了眉头。哦,假使碰上一群淘气的孩子,每人捡几个苹果一哄而散,挡也没法挡呀!仿佛看出她的焦虑,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走到她身边,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向驶近的汽车大叫着:“停一停!停一停!”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司机是个小伙子,他把头伸出车窗一瞧,笑了,然后砰的一声打开车门,跳下车和孩子们一块儿捡起苹果来。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也走了下来。路边,过往的行人也来了。大大小小的人混在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助捡苹果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雨帘里。孩子们嬉笑着撑开伞,唱着歌儿走了,卡车和轿车也开走了。只有那一筐散而复聚的大苹果,经过这一趟小小的旅行,变得水淋淋的,在姑娘身边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两筐苹果,几个孩子,一场为夏天的闷热带来了万般清凉的雨……这些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却互相关联着,组成了一个并不宏大,却也十分动人的场面——留下了很多的深思,随着这绵绵长长的雨点,随着这拂拂而来的夜风,流进了一条条大街小巷,或许,也流进人们的心里……
在夏天,这样的雨是很多的。
雨,还在飘飘洒洒。恢复了宁静的马路,依然像条闪光的绸带,在雨帘里轻轻地飘。运送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突然感到:这初夏的雨点,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清新……
作家小传
赵丽宏(1951~),上海崇明人,出生于上海市区,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历任《萌芽》杂志编辑、编委,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第七、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华东师大、上海交大、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60余部,有4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奖,并被翻译成英、法、意、俄、日等多国文字介绍到国外。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诗奖”,散文《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赵丽宏是一位有道德操守的作家和诗人,他年轻的时候写过大量感人的诗歌和散文,吸引了无数读者,他那些真诚清丽的文字,那些思想性和文学性并存的篇章,被一代代中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背诵。他被学生崇敬,被家长信任。他的文学观启蒙了一些孩子走上文学道路,他的美好情愫改变了一些人对世界的看法。
阅读提示
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雨中》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写的是一个夏天的傍晚,下着细雨,正当下班放学人流如潮的时候,在市中心的一条主要马路上,一个运苹果的姑娘一不留神,把车上两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中间,又红又大的苹果滚得满地都是。正当小姑娘万分焦急的时候,人们都停住了脚步,帮她捡起了苹果。其中有大人,有小孩,有步行的,有坐小车的。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平凡而有趣的生活场面,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表现了一种纯真高尚的心灵美。
这篇优美动人的散文,来自作者真实的生活见闻。他在谈《雨中》的创作时是这样说的:《雨中》的素材就是从生活中摄取来的。一天傍晚,我经过离家不远的一个汽车站时,乘车的人不小心碰翻了车站边一个水果摊,苹果滚到了马路上,摆水果摊的是一位老人,急得手足无措,哇哇大叫,唯恐人们在混乱中踩烂或拿走他的苹果,然而情形并不如老人所料。我就对这个素材进行了艺术加工,还加上了一场清凉而富有诗意的雨。
小朋友们,作者这些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要我们热爱生活,认真地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很多值得一写的题材;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学会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只要把发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就是一篇好文章。
这篇散文还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按照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顺序进行叙述,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真情。雨中一幕幕美好的情景令读者感动。
第二,作者对有关内容有意简写或不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有哪些简写或没有写的内容呢?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路人在雨中怎样捡苹果的动作写得很简单;
二是那位姑娘还未来得及说声“谢谢”,人群就散去了,马路上又恢复了平静,姑娘的心情、表情、行动如何,没写;
三是小孩子做了好事没有得到回报而回家的心情也只有一点点暗示。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篇文章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写进去,应该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对题材进行筛选,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思考和补充。
(编 者)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汹涌的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轻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匆匆地走来。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一只箩筐翻倒在马路上,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一时滚得满地都是。姑娘赶紧放下车把,慌里慌张地捡了起来。几百个苹果散了一地,哪里来得及捡呢?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
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走过这里,没等姑娘打招呼,他们就奔过去。七手八脚地捡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了眉头。哦,假使碰上一群淘气的孩子,每人捡几个苹果一哄而散,挡也没法挡呀!仿佛看出她的焦虑,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走到她身边,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向驶近的汽车大叫着:“停一停!停一停!”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司机是个小伙子,他把头伸出车窗一瞧,笑了,然后砰的一声打开车门,跳下车和孩子们一块儿捡起苹果来。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也走了下来。路边,过往的行人也来了。大大小小的人混在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助捡苹果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雨帘里。孩子们嬉笑着撑开伞,唱着歌儿走了,卡车和轿车也开走了。只有那一筐散而复聚的大苹果,经过这一趟小小的旅行,变得水淋淋的,在姑娘身边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两筐苹果,几个孩子,一场为夏天的闷热带来了万般清凉的雨……这些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却互相关联着,组成了一个并不宏大,却也十分动人的场面——留下了很多的深思,随着这绵绵长长的雨点,随着这拂拂而来的夜风,流进了一条条大街小巷,或许,也流进人们的心里……
在夏天,这样的雨是很多的。
雨,还在飘飘洒洒。恢复了宁静的马路,依然像条闪光的绸带,在雨帘里轻轻地飘。运送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突然感到:这初夏的雨点,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清新……
作家小传
赵丽宏(1951~),上海崇明人,出生于上海市区,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历任《萌芽》杂志编辑、编委,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第七、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华东师大、上海交大、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60余部,有4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奖,并被翻译成英、法、意、俄、日等多国文字介绍到国外。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诗奖”,散文《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赵丽宏是一位有道德操守的作家和诗人,他年轻的时候写过大量感人的诗歌和散文,吸引了无数读者,他那些真诚清丽的文字,那些思想性和文学性并存的篇章,被一代代中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背诵。他被学生崇敬,被家长信任。他的文学观启蒙了一些孩子走上文学道路,他的美好情愫改变了一些人对世界的看法。
阅读提示
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雨中》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写的是一个夏天的傍晚,下着细雨,正当下班放学人流如潮的时候,在市中心的一条主要马路上,一个运苹果的姑娘一不留神,把车上两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中间,又红又大的苹果滚得满地都是。正当小姑娘万分焦急的时候,人们都停住了脚步,帮她捡起了苹果。其中有大人,有小孩,有步行的,有坐小车的。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平凡而有趣的生活场面,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表现了一种纯真高尚的心灵美。
这篇优美动人的散文,来自作者真实的生活见闻。他在谈《雨中》的创作时是这样说的:《雨中》的素材就是从生活中摄取来的。一天傍晚,我经过离家不远的一个汽车站时,乘车的人不小心碰翻了车站边一个水果摊,苹果滚到了马路上,摆水果摊的是一位老人,急得手足无措,哇哇大叫,唯恐人们在混乱中踩烂或拿走他的苹果,然而情形并不如老人所料。我就对这个素材进行了艺术加工,还加上了一场清凉而富有诗意的雨。
小朋友们,作者这些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要我们热爱生活,认真地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很多值得一写的题材;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学会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只要把发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就是一篇好文章。
这篇散文还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按照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顺序进行叙述,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真情。雨中一幕幕美好的情景令读者感动。
第二,作者对有关内容有意简写或不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有哪些简写或没有写的内容呢?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路人在雨中怎样捡苹果的动作写得很简单;
二是那位姑娘还未来得及说声“谢谢”,人群就散去了,马路上又恢复了平静,姑娘的心情、表情、行动如何,没写;
三是小孩子做了好事没有得到回报而回家的心情也只有一点点暗示。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篇文章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写进去,应该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对题材进行筛选,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思考和补充。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