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松嫩平原苏打草甸碱土改良这一难题,该文采用暗管改碱技术,同时在施用农家肥(猪粪34m3/hm2)和改良剂(15t/hm2)等配套措施条件下,研究了暗管不同埋管间距(5、10、20和40m)对苏打草甸碱土表层的土壤渗透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碱化度(ESP)、钠离子吸附比(SAR)等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无暗管和无配套措施)相比,CK1(无暗管和有配套措施)的渗透性显著提高;与CK1相比,L1(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5m)、L2(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10m)和L3(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20m)的渗透性显著提高,但L4(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40m)增加较小,不显著,且L1渗透系数最高。(2)与CK相比,CK1的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CEC显著提高;与CK1相比,L1、L2和L3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而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以及CEC除L1外,其余各处理的作用不显著。(3)密布暗管处理能降低土壤pH值、电导率(EC)、总碱度(TA)、ESP和SAR;且L1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其pH值、EC、TA、ESP和SAR最低,分别为7.85、0.15mS/cm、2.34cmol/kg、39.47%和2.41。综上,在暗管埋深0.8m,水稻种植和配套措施相同的条件下,间距5m处理的改良效果最好,到第3年时土壤表层pH值已经降到8.0以下。这些成果基本解决了苏打草甸碱土改良的难题,为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及探讨暗管改碱技术在苏打盐碱土区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了暗管改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