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卡片》9月上映“情感大片”特质获赞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好莱坞影星盖·皮尔斯领衔演绎的合拍影片《幸福卡片》将于9月2日登陆全国银幕。本片由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杭州文广集团和澳大利亚波特电影公司联和出品。主演盖·皮尔斯为好莱坞著名影星,在两届奥斯卡获奖影片《拆弹部队》和《国王的演讲》中有精彩表演。影片导演陈宝玲为澳籍华人,被《亚洲时代杂志》评价为“澳大利亚新兴首要电影制作人”。据悉,该片已受邀参加戛纳、东京等多个国际电影节,并在今年6月份的悉尼国际电影节上获“社会贡献奖”。
  近日,《综艺报》社联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在京举办《幸福卡片》观影研讨活动。院线影院的代表学者、知名影评人、媒体记者等参加了本次活动。众人围绕影片的类型定位、艺术创新、营销手段等展开热烈讨论,特别是影片主演盖·皮尔斯的表演,获得一致好评。
  《幸福卡片》总制片人、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江在研讨会上首次披露影片创意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自然、接地气”。在海外市场方面,刘志江透露,《幸福卡片》已经销往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等众多欧洲国家,目前正在接洽北美市场。
  
  中外合拍片的一次提升
  
  章柏青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这样的合拍影片,这样的跨国题材,与近几年同类影片相比,质量上乘,而且在影片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所创新。影片不仅有类似“监狱风云”这样的类型特色,在情感方面也很打动人。片方和发行方要营造好舆论氛围,告诉观众这部影片的别具一格之处,让影片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姜广超 北京市电影公司总经理
  国内之前的合拍片基本上都是与香港合作,从去年年底开始出现了一些品质不错的中外合拍片,但都偏重商业性。而《幸福卡片》从前期剧本打造、演员阵容搭配、音乐等方面都比较注重在电影语言和艺术方面进行创新,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也在影片中碰撞出了很多精彩的火花。很难看出这是一部主场景都在国外拍摄的影片。这才是合拍影片的新境界,也是对中外合拍影片的一次有益尝试。
  
  姜忠亚《中国电影市场》社长
  《幸福卡片》虽然是一部合拍片,但其核心内涵还是一部中国电影。女主人公“妹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很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虽然她开始想留在澳大利亚,但那仅仅是为了报恩,最后选择了回国,也是其思想的一次升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在这部影片中还是占据主流位置的,这也是中外合拍片的一次提升。
  许宝健 《经济日报》高级记者
  横店影视制作公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与澳大利亚方面达成了两次合作,这值得中国电影人借鉴。同时,与话语权与价值体系都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国家合作,究竟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模式来融合,值得探讨。《幸福卡片》通过电影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传递出去,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融入西方文化的新趋势。
  
  “情感” 和“大片”
  
  董山峰 《光明日报》经济部副主任
  首先,影片的画面冲击力很强,情节进展很抓人。其次,影片给人的整体感觉很清新,在9月份上映的十几部影片中可谓独具特色,就像女主人公的名字一样“美”和“梅”——在其他花朵不开的时候,它坚持开放,而且开得很美,摒弃了目前电影界的浮躁之风。
  
  胡继鸿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
  看影片之前,有朋友提醒我说要准备好面巾纸,我想不用,但结果还是流泪了。影片无论是故事、画面、影调,还是所体现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的真善美,都很到位,而且这个主题也是全世界共通的。总之,这是一部很“美”的影片,让人忍不住流眼泪的“情感大戏”。
  
  邹丰忆 万达院线发行部副总经理
  看完影片我在问自己:究竟是谁在拯救谁,谁在救赎谁?“妹妹”身上有一种非常柔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谦卑的,却非常巨大。这个需要人帮助的小女孩儿却把很多人“救赎”了。这个主题非常好。而这恰恰是编剧和导演的出发点。这样的影片完全可以进入影院和院线的主流排映空间——观众进影院不一定非要看那些外在的视听刺激,更需要温暖内心的影片,《幸福卡片》可以满足观众这方面的需求。
  
  陈汉辞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这是一部有尊严的电影,虽然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孤儿,一个是囚犯,但他们活得都很有尊严。这个故事拿到好莱坞一定可以拍成一部非常精彩的商业大片——只需影片中爆发点再多一些,黑帮势力再复杂一点,女主人公的遭遇再惨烈一点。结合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我觉得大家都应该走进影院去看这部影片。它会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尊严、温暖、救赎和真正的爱。
  
  胡正东 《中国银幕》编辑部副主任
  影片对“如何做父亲”的探讨给我印象很深。片中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主人公,他冒着被人捅死的危险,出狱去救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再一个就是“混”黑社会的父亲,逼着自己的儿子去犯法,而不让他做自己喜欢的厨师。我觉得这是一部可以让父亲带着孩子去看的影片,它告诉了我们在这个时代应该怎样做父亲。
  
  牟汀汀 新浪娱乐资深电影编辑
  《幸福卡片》给了我很多意外的感动。影片中每个人都处在一种比较纠结的生活状态。比如女主角“妹妹”是一个孤儿;男主角是一个囚犯;女二号的家庭也处于分离状态。但他们都在寻找一种美好向上的东西,这也是很多观众所想要感受到的。有时候观众并不想去电影院看打打杀杀,这种人间的真情更容易打动他们。
  
  冯飞 时光网高级编辑、记者
  影片有很多商业元素,比如情感、犯罪、监狱等。我赞同以上多位专家的观点,倾向于将影片定位为一部情感大片,因为这个元素更契合影片的特质。希望片方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宣传点,让更多的观众接受到这样的信息——影片在时光网的得分很高,这说明很多观众对影片抱有高期待。
  
  档期占优结合热点事件营销
  
  刘振华 耀莱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故事是好故事,影片是好影片,出品方和发行方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观众走进影院,如何给院线和影院更多信心。首先影片定位非常重要。我觉得影片可以结合“情感大戏”,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大力度宣传,引发更多的观众关注和观看。其次,影片除了情感动人之外,包括黑帮、救赎等都是很好的宣传点,希望能够借助媒体和院线、影院的阵地宣传,让观众知道影片的看点和亮点。
  
  于超 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
  我自己被影片中的很多场景所打动。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希望在没看到影片之前,可以传递给我更多信息,以至于足以打动我掏钱买票走进电影院。其实现在的观众还是挺浮躁的,他们想看的影片还是偏商业性。所以片方需要找一些更容易打动观众、吸引观众的宣传点。比如影片中特别感人的情景,或者黑帮打斗的场面等,都是可以借力的地方。
  
  张小北 影评人
  这是一部商业特征很鲜明的影片,它讲了一个很主流的故事:一个少女来到异国他乡,完成自我成长的同时还帮助他人完成了自我认知。从市场的角度,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我们应该给影片一个合适的定位,明确目标观影人群,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营销。很多观众还是喜欢看这样既有类型特点,又有感人故事的影片。我希望《幸福卡片》可以让更多的观众收获幸福。
  
  章伊倩 北京时代今典院线企划总监
  影片题材及好莱坞明星内敛到位的表演,都给予影片“大戏”的特质。从观众学的角度分析,情感题材还是比较受观众欢迎的。我们做过调查,今典院线的观众最喜欢的是好莱坞商业片,占60%;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情感片,占40%。在宣传方面,我同意要和当下社会热点相联系的看法,让更多的人体会“幸福”的真谛。
  
  李保罗 凤凰网娱乐中心副总监
  影片目前的宣传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盖·皮尔斯到不了中国。但影片本身确实是一部好电影,可挖掘的宣传点还是有的。可以请众多媒体发起“幸福卡片”传递活动。影片再好,只有让更多的观众关注,才能实现其价值。发动观众参与,无疑是引起关注的最好办法。
  
  肖瑶 北京市电影公司战略发展部副经理
  影片在艺术性和故事性方面都很好,唯一的缺憾就是刚开始的节奏有些缓慢,可能与观众的观影诉求会有点儿矛盾。从片方目前的海报和预告片风格分析,是想用“监狱风云”这样的商业噱头将观众吸引进影院。我认为这也不失为一种营销手段,但可能会有更多的观众还是希望看到影片中真正打动他们内心的部分。
  
  李健 大地院线宣传策划主管
  看了这部影片特别感动。我想这部影片的目标人群可以主打两类:一是家庭观众,二是动作片观众。我觉得片方在宣传上应该更自信一些,因为这个影片称得上是一部很好的大片,我们院线也会给予更多支持。比如影院阵地,我们会结合影片的特点进行二次营销——相信大地院线观众们的选择,这是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收获的影片。
  
  喻德术 《法制晚报》记者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这部影片了。男主角盖.皮尔斯在业界非常有名,片方要用最好的办法和宣传途径让更多的普通观众了解他的表演魅力。此外,我也认同要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营销,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看看影片中的家长和子女是如何实现救赎和成长的。
  
  朱玉卿《综艺报》电影版主编
  《幸福卡片》选定9月2日上映,之后一周内没有新片上映,是一个很好的档期。片方要想办法充分利用这一周的放映空间。此外,我觉得用“监狱风云”这样的类型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也未尝不可。比如很多观众因为海报和预告片呈现出的动作、悬疑和黑帮范儿走进影院后,发现影片还是一部制作精良的情感大片,这样反而有更多的意外收获,效果会更好。
  
  田婉婷 中国电影网首席记者
  虽然大家都倾向于将影片定位为情感大片,但我觉得它其中的动作元素还是应该利用的。其实片方发布的偏动作的预告片,很多媒体都非常感兴趣。它给人以“大片”的感觉。而且这部片子的制作也是具有大片气质的,我相信观众走进影院是不会失望的。
  
  高兴 艺恩咨询PR经理
  我简单从三个方面说一下对于这部影片的营销意见。首先可以多做几款海报,对于影片各种元素的呈现更加丰富立体。第二,可以打出“大片”概念,影片里有亲情,有动作,符合大片气质。第三就是口碑造势,因为目前看来这部影片的口碑很好,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其他文献
感动同样需要新鲜,需要升级换代,而不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唱着同样的民歌,营造相近的反差,来换取数十年如一日的世俗感动。    600万元,这是《钢的琴》最终在市场上拿到的成绩单。笔者不愿意老生常谈地以票房成败论英雄。尘埃落定,关于影片在网上引发的大讨论也告一段落,我们更应该从影片本身找到一些对业界有用的新内容。  《钢的琴》之所以获得“交口称赞”,是因为导演张猛把刺痛一代人的生活场景和人生况味搬上了
期刊
8月8日,法国纪录片《海洋》在京举行见面会,导演雅克·贝汉出席。  据英国《太阳报》8月8日报道,英国一位名叫斯蒂芬·帕克斯的蓝精灵爱好者在30多年间收藏了多达1200个蓝精灵纪念品,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8月15日讯,美国纽约,艾什顿·库彻也许从新一季《好汉两个半》中大赚了一笔。但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同时也要为他的豪华拖车支付每周8750美元的费用。这辆超大型拖车足有1100平方英尺。  8
期刊
如果这些影院都能够参考百老汇影院的做法,《钢的琴》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    据说,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个别影院重新将《钢的琴》排上场次。该片原本可获更好票房,但在所谓“大片”压境下,影院只好舍弃“口碑”而优先关照“大片”。对电影院来说,在商言商,无可厚非。但像《钢的琴》这样被业内交口称赞的影片遭遇的尴尬的窘况中,并非个案。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同类影片《生命树》——比《钢的琴》要
期刊
蔡赴朝、张海涛考察中广传播集团公司  5月27日,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副局长张海涛到中广传播集团公司考察,听取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蔡赴朝对近年来中广传播在CMMB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蔡赴朝强调,一是要始终明确CMMB的媒体属性定位,利用其通过移动终端载体进行传播的特性,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媒
期刊
搜狐、优酷、奇艺、网易、腾讯甚至传统影视机构华影盛视都先后公布“微电影”计划    2010年,音乐人张亚东加入由优酷、中影集团、雪佛兰科鲁兹三方联手打造的“11度青春电影行动”,其处女作、科幻题材短片《L.I》反响平平,但同一系列中,青年导演肖央的短片《老男孩》却赢得了媒体和市场的广泛关注。“微电影”的概念恰在此时深度进入观众视线。  2011年,张亚东再度触网,参与了优酷出品的《幸福59厘米》
期刊
我们很难得在一部电视剧中看到作者和观众的完美契合。也就是作者在努力讲一个美妙的故事,而观众沉浸于这个故事当中,不多不少地看到了它的妙处所在。《天阵》就是一个这样的电视剧,观众上来就被迅速吸引到剧情当中,然后逐渐体会到一些剧情之上的更加值得玩味的东西。虽然只有那么一点,但已足够显出它与一般作品的区别。  这是一个讲述我党第一支空军部队建立的故事。一切冲突都集中于一个大院——航空学校院内。这其中自是免
期刊
在《建国大业》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无论是作为献礼建党九十华诞的授命之作,还是一种带有强烈市场性考量的主动行为,《建党伟业》的诞生都显得顺理成章。创作思路的一脉相承、制作规模的全面升级以及强势营销,使得本片自开拍之日起就成为今年国产电影中备受瞩目的重磅炸弹。  《建党伟业》复制和继承了《建国大业》成功的诸多方面,比如充满强烈向历史设问的意识,试图通过宏大叙事脉络的建构找到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因而加强历
期刊
国内的影视剧普遍喜欢怀旧,但怀旧能怀到人们心坎上很难。就像我们怀念儿时的一根奶油雪糕,任凭现在琳琅满目的冰柜选择,也吃不出当年的滋味。这不是口胃变刁了那么简单,当年的雪糕之所以好吃还因为为了得到它你得付出五毛钱的代价,而五毛钱也许是攒一月的煤球或者偷偷蹲守老母鸡的蛋窝一月半月方能换来。怀旧的心态:一为纪念,二为向往,记忆总是独一份儿地有意思。没有了这份意思与这份情怀,怎么寻得回当年的味蕾?  《雪
期刊
传统暑期档主打的是夏季,即6-8月份。现在该档期的开场早已提前。在北美,暑期档前哨战早已提前至5月,例如之前的三部《星战前传》,首映日期都固定在5月19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近两年好莱坞暑期档的开锣时间不断提前:2009年和2008年的首部暑期档大片——《金刚狼》( X-Men Origins: Wolverine)和《钢铁侠》(Iron Man),都选在5月1日首发;而今年好莱坞暑期档头炮《速度
期刊
都说好莱坞打造的《功夫熊猫》,深得中国文化精髓。在笔者看来,它更深得中美两国文化的精髓。功夫熊猫“阿宝”是个混血儿,长着中国式面孔,流淌着美国人的血液。  否则,“阿宝”不会受到全球观众欢迎,也难讨中国观众喜欢。  如果让中国人来拍《功夫熊猫》,只有两种可能:“阿宝”是一个百年武学奇才,经历各种奇遇练就绝世武功,救天下于水火,成为传说中的英雄。这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套路,有可能受到本土成人观众的欢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