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职业学校实际教学紧密结合的纽带。职业学校在专业开发与建设中,要瞄准市场设置专业,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重视专业群的构建,提高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关键词:专业 教学质量 专业群 校企合作
专业:英文为Specialty,其原意为专门研究,专长、特殊的职业、技能或技巧。《辞海》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联系,它源自于职业和工作岗位, 但又高于职业, 这就是职业教育“专业”的本质属性, 它是建立在对职业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
1 专业开发与专业群建设
社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的矛盾是专业设置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其核心是专业口径宽窄的问题。它一方面要求我们不仅具有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敏锐洞察力,按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来开发专业,而且具有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变化的快速应对力,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保证专业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从教学设备、实训基地、教师队伍诸方面确保所开发专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水平。鉴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部门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特殊性,专业设置调整应考虑以宽口径专业为平台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根据需要,既可设定以应用为主的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专业排版、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方向,也可设定产品销售、后期服务为主的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等专业方向。表1列举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岗位分类及对应的主要职业。而对那些社会需求变动较大的专业,还应采用“大专业加高年级定向培养”的方式来设置,以实现社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一个专业不是一年或两年就能建好的,必须要有长期的办学积淀。学校在开设新专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条件,围绕原有的、稳定的专业群来拓展专业方向,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发展。
2 专业内涵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
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对于职业学校来讲,通过课程、教师队伍、教学环境等内涵要素的建设与提高,在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化建设,以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建设模式。系统论奠基者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专业内涵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专业设置,不是简单的把各个部分相加,就能发挥总体的作用,在进行专业建设时,面对诸多问题,我们把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应对专业建设系统地规划、思考, 使专业建设与未来学校发展的各阶段能够做到协调和动态适应。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使教学活动尽可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教学质量是指学校教学结果达到的程度。从广义上说,教学质量要符合既定的规格、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教学产品、教学工作和服务等各项内容。从狭义上讲,教学质量是指符合教学标准条件的总和,这些要求主要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制定的。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大部分职业学校基本实行注册入学,宽进宽出,人才培养标准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有些学校打着“工学交替”的幌子,一味满足企业需求,不是及时调整课程计划,而是随意收缩课时计划,随意消减或替换教学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乏力,没有统一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因此,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应该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软件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硬指标。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 “三项管理规范”执行督查力度,尝试职业学校实行公共基础课统一水平测试,专业技能课统一标准抽查制度,构建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全省中职校师生技能大赛、教学成果评比、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等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及产学研水平,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十二五”期间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
3 实习实训场所建设与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职业学校应当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合理统筹,在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路径下,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与产业的合作,形成校企共建型、教学工厂型和校办企业型等建设模式,按照“真设备操作、真项目训练、真环境育人”建设实训室,在功能上服务于学校教学,服务于校外培训,服务于社会考证。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三真”要求符合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只有做好上述几点要求,才能使我们实训工作达到最终应有的目的。
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方式。校企合作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也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方式,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校企合作系统的核心要素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它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政府、中介机构乃至社会大环境。须健全有关政策与法规,寻求资金投入的保障。其中,职业院校与企业是系统的主体部分,双方在合作运行过程中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为制约,而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则是合作成功必不可少的保障。这项工作需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杜祥培.试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及其标准,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2期.
[3]王清华.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一期.
关键词:专业 教学质量 专业群 校企合作
专业:英文为Specialty,其原意为专门研究,专长、特殊的职业、技能或技巧。《辞海》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联系,它源自于职业和工作岗位, 但又高于职业, 这就是职业教育“专业”的本质属性, 它是建立在对职业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
1 专业开发与专业群建设
社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的矛盾是专业设置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其核心是专业口径宽窄的问题。它一方面要求我们不仅具有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敏锐洞察力,按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来开发专业,而且具有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变化的快速应对力,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保证专业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从教学设备、实训基地、教师队伍诸方面确保所开发专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水平。鉴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部门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特殊性,专业设置调整应考虑以宽口径专业为平台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根据需要,既可设定以应用为主的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专业排版、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方向,也可设定产品销售、后期服务为主的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等专业方向。表1列举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岗位分类及对应的主要职业。而对那些社会需求变动较大的专业,还应采用“大专业加高年级定向培养”的方式来设置,以实现社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一个专业不是一年或两年就能建好的,必须要有长期的办学积淀。学校在开设新专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条件,围绕原有的、稳定的专业群来拓展专业方向,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发展。
2 专业内涵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
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对于职业学校来讲,通过课程、教师队伍、教学环境等内涵要素的建设与提高,在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化建设,以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建设模式。系统论奠基者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专业内涵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专业设置,不是简单的把各个部分相加,就能发挥总体的作用,在进行专业建设时,面对诸多问题,我们把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应对专业建设系统地规划、思考, 使专业建设与未来学校发展的各阶段能够做到协调和动态适应。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使教学活动尽可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教学质量是指学校教学结果达到的程度。从广义上说,教学质量要符合既定的规格、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教学产品、教学工作和服务等各项内容。从狭义上讲,教学质量是指符合教学标准条件的总和,这些要求主要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制定的。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大部分职业学校基本实行注册入学,宽进宽出,人才培养标准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有些学校打着“工学交替”的幌子,一味满足企业需求,不是及时调整课程计划,而是随意收缩课时计划,随意消减或替换教学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乏力,没有统一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因此,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应该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软件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硬指标。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 “三项管理规范”执行督查力度,尝试职业学校实行公共基础课统一水平测试,专业技能课统一标准抽查制度,构建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全省中职校师生技能大赛、教学成果评比、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等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及产学研水平,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十二五”期间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
3 实习实训场所建设与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职业学校应当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合理统筹,在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路径下,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与产业的合作,形成校企共建型、教学工厂型和校办企业型等建设模式,按照“真设备操作、真项目训练、真环境育人”建设实训室,在功能上服务于学校教学,服务于校外培训,服务于社会考证。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三真”要求符合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只有做好上述几点要求,才能使我们实训工作达到最终应有的目的。
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方式。校企合作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也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方式,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校企合作系统的核心要素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它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政府、中介机构乃至社会大环境。须健全有关政策与法规,寻求资金投入的保障。其中,职业院校与企业是系统的主体部分,双方在合作运行过程中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为制约,而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则是合作成功必不可少的保障。这项工作需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杜祥培.试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及其标准,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2期.
[3]王清华.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