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荒滩巧变绿洲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u_al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0月21日至2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潮州、汕头、揭阳进行调研,胡春华在调研中重点强调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坚决守住环保底线。调研中,胡春华一行来到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的萝卜种植基地,当得知该公司利用改良荒滩地发展现代农业,并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渔民转型,增加农民收入,胡春华称赞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做得挺好”。荒滩如何变成绿洲,又如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当地渔民转型走上致富路,一时间成为当地许多近海渔民讨论的话题。近日,本刊记者采访到了集泰种养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细奴,一探该公司将万亩荒滩变绿洲的发展历程。
  广东省汕头市海门镇,且听其名,就知该地定是临海小镇,渔业自然成为小镇得天独厚的传统产业。可让海门镇老百姓意外的是,近几年来,一提到海门镇,更多的客商首先想到的是当地出了一位“萝卜大王”。在中国,萝卜是最古老的蔬菜之一,萝卜的种植面积十分广袤,但在海边小镇一时间能以种植萝卜而闻名的地方还十分少见。海边荒滩种萝卜,种出的萝卜好吃吗?能长大吗?位于海门镇的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的萝卜基地种出的萝卜不仅个头大,而且脆甜,赢得中外客商的好评。经过短短几年发展,该公司种植的萝卜,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精明能干的潮汕仔刘细奴,正是让这些普通萝卜走向世界、把荒漠变绿洲的掌舵人。
  闲置沙丘尽是生态良地
  早在2006年以前,刘细奴还是一位地道的水产生意人,利用家乡固有的水产资源致富谋生。2006年后一段时间,刘细奴迷上了种植业。眼瞅着海门镇近万亩闲置的沙丘地,刘细奴动起了心思,他合计着能不能把这片荒漠打造成绿洲,能不能在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带着村民做点什么?
  2008年9月,刘细奴注册成立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并通过向当地农业部门取经,决定把海门镇近万亩沙丘地改良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刘细奴将公司蔬菜基地选址在汕头市朝阳区海门外四乡,通过对10600亩滨海固定沙地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建成了连片规格化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可种植面积达7600亩,尤其适宜种植栽种优质胡萝卜、白萝卜等蔬菜。
  看似荒漠的滨海沙地,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地下水源丰富,产区及周边地区没有工业“三废”及其他污染源。左右邻居也都是“白富美”,其中海门龙湖湾度假村就在产区境内,而汕头市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也与其毗邻。发展生态农业自然成为刘细奴蔬菜生产基地的主旋律。
  荒滩巧变萝卜大基地
  随后,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2亿多万元,架设高压线路、安装变压器、水泵、输水管道、打井,购置拖拉机、推土机、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除草机、电动喷雾器、运输车等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建设蔬菜大棚面积110亩,节水喷灌面积5800亩,建设冷藏库6座,容量3000立方米,购进胡萝卜、萝卜清洗机械4套,建立3个胡萝卜、萝卜清洗包装车间。
  短短几年间,海门镇近万亩沙丘地被平整改良,安装上了高压线路、水泵、地下电缆、输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一到冬春季,连片的萝卜田成为海门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良好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基地生产出的萝卜尤其脆甜、无杂质,很受韩国、日本等客户的青睐,加之无公害、有机种植等绿色标签,刘细奴种出的萝卜总是不愁卖。就这样,刘细奴成功地从一个水产生意人转型为一个现代新农人。
  2012年,刘细奴的萝卜基地年产量达6万吨,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由于种植萝卜的回报期短,刘细奴的种植基地很快吸引带动了周边150户农户进行萝卜种植,由基地统一收购并且和市场对接。基地特聘的农技专家还经常为附近农户提供萝卜种植良种良法,海门镇萝卜种植户的收入逐年增长。
  同时,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汕头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广东省最大的萝卜生产基地,2013年4月获得中国“消费者最信赖,质量放心品牌”,2013年5月被省农业厅列为“胡萝卜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3年12月被列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及“省级农作物良种良法示范基地”。
  现在,公司产品年总产量达7万吨,总产值达7038多万元,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3000多农户发展蔬菜生产,一方面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切实增加了当地农户的收入。以前海门镇湖边村一位农户每亩地最多收入2500元,将土地承包给集泰种养基地种植后,每年每亩地有近3800元的分红,加上大多农户还在基地上班,每月还能拿到2500元工资,收入呈倍数增加。因此,自从有了萝卜基地,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用当地老乡们的话来讲,“是萝卜让我们奔上了小康”。
  当“萝卜大王”面对自然灾害
  伴随刘细奴带领农户种萝卜走上致富路的事情不断传开,人们给了刘细奴一个美称“萝卜大王”,可“大王”也有烦恼的时候。
  2013年8月17日,受2013年第12号强热带风暴“潭美”影响,集泰种养基地的万亩良田一夜之间变回沙丘,雨水冲刷的沟壑中,被打蔫的萝卜缨横七竖八地躺着。8月17日夜间的暴雨,在10个小时内,海门镇降雨量438毫米,种养基地无可避免地泡在了水里,最深处淹到了80厘米。被淹的这片基地,泥土流失超70%,有机质肥流失70%,合计超过1.6万米渠道和机耕路被毁坏。“这些泥土是我们一车车拉过来的,有机质肥料是我们增施的,这场暴雨把这些带走了,也就等于把这个生产基地再变回了荒滩。”当时,刘细奴对媒体提起这些无比心痛。据刘细奴初步估算,要对这些土壤重新施肥改良及补种,所需资金要1000多万元。
  “台风”自古以来就是让近海居民最心慌的自然灾害之一,从小生活在海边的刘细奴不是没有预见到自然灾害对于近海农业的破坏性,只是没想到侵害程度如此严重。面对花费多年心血改造而成的绿洲再变荒漠,刘细奴展现出了大海儿女的毅力,他连稍作喘息都没有,毅然开始自救和向政府发出求救,开始再次投入巨资改造土壤和复种作物,以减少损失。
  随后,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得到了来自中央、广东省、汕头市等各级政府的扶持资金共计260万元。在去年的十一长假中,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发动农户和公司成员夜以继日地对受损农作物进行复种,最终,复产面积达九成多。
  心系乡邻的“萝卜大王”
  刘细奴坦言,虽然复产复种花光了公司几年来的积蓄,但能复产是令人振奋的,更可喜的是复产可以解决当地以及周边六七千人的就业问题。
  据当地百姓讲,刘细奴不仅是家中的大孝子,他还有一副热心肠。当年,海门镇城关居委的陈宋云因治疗癌症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刘细奴得知情况后给其家里送去了5.5万元,并帮助陈宋云联系到广州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诸如此类的事,发生在刘细奴身上的还有很多。解决乡邻们的就业问题,也一直是刘细奴开办公司的目的之一。
  眼前,荒漠早已恢复绿洲的模样,即使2013年连续几次自然灾害导致集泰种养有限公司损失过千万,想要恢复元气预计也至少要4年时间,但刘细奴十分泰然,他相信,只要一个公司的框架构建好了,路子走对了,中途经历点波折,不算什么。
  2014年春,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神采奕奕的刘细奴表示,希望马年会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
其他文献
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  我们看到,在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循环农业日益受到关注,安徽、江苏等地的实践也证明了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有
期刊
过去,他曾创造商业奇迹,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起死回生,转制后仍然经营得有声有色。如今,他脱掉“西装”,摇身一变竟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 “羊老板”,带领企业对传统肉羊产业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走出了一条发展肉羊产业养殖的康庄大道。这个人就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巴美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焕军。  初见赵焕军,黝黑的皮肤、朴实的装扮,身上散发着纯朴的气息,完全没有企业家的距离感,而是觉
期刊
7月16日,王秀梅吃过早饭,和往常一样6点10多分就从家出发,步行30分钟来到了村苗圃基地,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每一株苗木。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浇水、割草、耪地、剪枝样样都是好把式!  “我这个人闲不住,去年全年干了320多天,干干活感觉身体更健康了!”王秀梅是龙湖村一个普通村民小组组长,“在村里像我这样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到2000元的养老金,病了也有医疗保险,我们都可自豪啦!但
期刊
红豆杉又称紫杉,是近年来植物界走红的“明星”,它可以提炼出的“紫杉醇”,是国际上公认的防癌抗癌药剂,其本身又是国家一类保护树种。不仅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护和园艺观赏林,在室内盆景方面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龙头街道的龙湖村已建成红豆杉基地70余亩,其中育苗棚10个,占地面积11亩,培育红豆杉小苗100万株。  龙湖村的村民们习惯把这些红豆杉叫做“摇钱树”。这些树木不仅给
期刊
旅顺近郊的龙湖村(原名王家村)因龙湖而得名。澄澈的龙湖,上接蜿蜒的龙溪河,灵泉叮咚,涧流潺潺;下连浩瀚的黄海,潮起潮落,渔舟唱晚。河湖交界处是一片芦苇与香蒲杂生的半人工湿地,或蛙鸣鼓噪,或候鸟嬉戏。沿湖的公路旁被宽窄不等的绿化林带所掩映,随着季节的变换,有桃红柳绿的绚烂,有白桦亭亭的静谧。湖的南岸是苍翠的大孤山,曲径通幽,生机勃勃。湖的北岸就是龙湖村的居民小区,一个朝气蓬勃的生活乐园。  湖光山色
期刊
小孤山水库是旅顺口区的主要水源地,也是大连市的应急水源地,水库上游有两条河流,龙湖村人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龙溪”。过去河道环境较差,生活垃圾肆意堆放。为彻底改变龙溪水质,并将其建设成为一条能够常年“见水、近水、亲水”的生态河和景观河,经有关部门批准,龙湖村从2012年开始,累计筹资近2000万元,分期对龙溪河道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  景观河套修建前后的真实对比就是龙湖村生态建设的最好说明
期刊
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目的。大连市旅顺口区龙头街道龙湖村在村民失去耕地的情况下,通过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村民过上了后顾无忧的美丽新生活。龙湖村人用实践告诉我们,囊中羞涩肯定不“美丽”,富裕幸福才是真的“大美”。  走进龙湖村,看到的是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受到的是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村民的幸福生活,不仅因为物质上的富足,更源于精神上的美好追求。  生计无忧保障全  
期刊
他们是龙湖村的一群普通村民,他们曾经在城市化浪潮中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近几年,龙湖村绿化荒山,治理沟壑,新增可用土地2000多亩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如今,他们和城市人一样不仅获得了工作机会,还通过很好的社会保障支撑起未来的幸福生活。  对于他们来说,最美的微笑不是穿上新衣裳,而是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他们的笑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情感。  生命的页面只有用简单的线条勾勒,
期刊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健力宝、太阳神为代表的“珠江水”,以克力架、苏打饼干、曲奇等洋名为特色的“广东粮”,都曾在中国食品市场独领风骚。而后随着珠三角制造业的兴起,“广东粮”、“珠江水”的江湖地位日渐受挫。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农业龙头企业等,广东农产品有着再度崛起的势头。今年下半年,广东省全面掀起的“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让广东各地涉农企业燃起了新希望,
期刊
夫惟水利万物,不争不畏。温润以显其柔,澎湃以发其锐。晶莹以鉴其洁,阒寂以蕴其美。亲水者如梦如幻,乐水者如痴如醉。任沧海桑田,风雨晴晦。龙溪宁澹,素雅博邃。有源以佐清澄,无欲而能荟蔚。大道厚德,上善若水。   ——摘自龙湖村顾问姜东阳《龙溪赋》  大连市旅顺口区龙头街道龙湖村有条清澈的景观河——龙溪。山风徐来,流水潺潺。龙溪的水,滋养着这片土地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龙湖村人说,绿水青山就是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