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zh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教师往往关注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学生在发现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想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之中,大部分都是老师一人在课上讲,而学生专注地听课,很少有学生会敢于提问。即使有学生提问次数也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教师满堂问。这样不仅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欲和发展欲,也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学习需求设计特定的问题,力求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低段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能力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由学生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转变。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中师生无交流、无互动的情况。教师要多抓住时机鼓励课堂提问。同时,教师也要清楚,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也需要得到重视。换句话说,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自己能够提出一些问题,同样,教师自己也要进行提问,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锦上添花。本文从实践出发,针对当前教育发展模式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营造提问氛围,有效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的提问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语言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在以往的传统教育发展模式之下,很多学生在课上往往不敢提问,不仅是因为害怕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太强,也害怕提的问题过于简单,遭到教师的批评。长此以往,学生就开始不懂装懂,不仅不愿意在课堂上提问,而且对知识也不愿意再去深入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
   例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要抓住课堂实际,多向学生提问,只要学生回答了就应该给予表扬,因为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能批评,应当告诉他错在哪里,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意识。对那些胆子较小的学生,由于他们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由于紧张不敢提问,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后提问,这样不仅能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也能够使他们达到提问的目的。而针对那些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口头叙述不完整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然后交给教师,由教师解答之后再归还。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目光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自信心,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具有推动作用。通过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避免学生出现畏难和厌学情绪,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推动力。
   二、鼓励大胆质疑,有效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重要前提。古语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固然是教师教学的源泉,但并不是所有教材都正确。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教材、超越教材,对教材中的疑惑之处,学生应当勇于提出并质疑。同样,课堂上,如果教师所说的某一方面内容有误,学生应立即提出,教师也应立即改正,并及时表扬学生。
   例如,教师在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通过在课上讲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内容介绍以及重难点诠释,让学生对年月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课堂的后半部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在这堂课中学到了有关年月日的什么知识?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是什么?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有意地将错误的知识点传给学生,看看学生能否发现,让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错在哪里。这样可以从反面了解知识点的正确内容,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更深的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教师选定特定的话题,然后将学生分成特定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充分的探讨和交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分配固定的任务,通过每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对这个话题进行质疑和提问,最后,让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质疑和探究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释放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激活探究兴趣,有效培养问题意识
   在課堂上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提问,不仅是因为对教师存有敬畏之感,更多的是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提问没有充分的兴趣和准备。因此,提升学生的问题兴趣就成为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要想提升学生的问题兴趣,教师要在课上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数学原理,避免数学的抽象化对学生造成阻碍。
   例如,教师在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认识”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几张不同的纸币,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对不同纸币的用途有大概的了解,目的是诱导学生充分地集中注意力,然后,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设置一个买卖的小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选定几个学生作为买方,然后再选取一定的学生作为卖方,通过买卖和人民币的交换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用途,然后再由教师讲解不同的人民币面值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大小。除此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新鲜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其他教师的微课视频,不会耽误课堂时间,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当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舒缓学生的学习情绪,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课堂的沉闷和压抑,从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四、渗透学习方法,有效培养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授予良好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换句话说,教师传授的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多的是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如果教师提供的方法不当,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如果提的问题过于复杂,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负担。但如果提问过于简单,则会使学生觉得没什么意义。
   例如,教师可在课堂的各个阶段进行提问。首先,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从课题入手,先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通过这个课题,学生能够发现什么样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段前提问,因为这时大家普遍比较疲惫,学习兴趣不佳,通过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并循序渐进,。教师首先应从简单题目问起,如果一开始就提出复杂的问题,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相关技巧,使自己提出的问题含金量更高,避免不必要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
   总之,培养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中得到更多提升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望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2017
   [2]曾意,吴立宝.教师继续教育中应当树立的几种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2017
   [3]徐红欣.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
其他文献
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4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PDA(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开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以数字图书馆和总分馆制建设为契机,惠州于2012年开始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当前惠州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阐述了惠州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
【摘 要】安全意识重于泰山。安全教育即生命教育,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的材料与化学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有效渗透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悲剧的上演。  【关键词】化学教学;安全教育;对策  安全意识重于泰山。安全教育即生命教育,在化学学科中渗透生命和安全教育,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规律,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认识。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要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德育的发展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德育教学,探索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新开展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品格   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是重要的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换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自然天性特点,开展多元情趣教学法进行诗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诗歌素养及语文综合成绩提高,满足新时期教学需求,实现良好诗歌教学实效。本文首先简述了情趣教学法概述,紧接着阐述了情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趣教学法;诗歌教学;小学语文;运用  
现代信息环境给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评价带来了新鲜元素,将馆藏文献评价活动制度化非常重要。探讨了建立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评价制度的意义,阐述了馆藏文献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