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newer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夕晚上,窗外炮竹声阵阵,我们一家人在年夜饭上谈年味儿。
   儿子说,年味儿就是一家人围在电视前看春晚、刷屏、嗑瓜子、谈心;先生说,年味儿就是能吃上饺子,穿上新衣服,给长辈拜年赚压岁钱,走亲戚,串门子,并且能吃上麦煎饼。他继续说,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母亲烙的麦煎饼压在山芋煎饼下面,发出幽幽的香气,刺激我的味蕾,悄悄地撕一手指大点儿放在嘴里嚼,没想到越嚼越香,控制不住自己,最后撕下巴掌大的,偷偷地吃了,如此反复。到初一那天,母亲拿出煎饼看到少了一块块的,心痛地以为是老鼠咬的……
   我记得年味儿浓厚,尤其是亲情浓厚。
   每年父母亲从腊月廿四就开始置办年货,母亲先打扫厨房,剪火纸,祭灶,接着斩饺馅,炸丸子,蒸馒头,烙煎饼,做豆腐,做凉菜祭祖等等,一直忙到来年的钟声敲起。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挤在会客厅里,看春晚,吃瓜子。父亲总是不失时机地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跳出农门,光耀门楣。母亲则在和面,擀面皮子,包饺子,煮饺子。母亲用漏勺盛好三碗饺子放在供桌上,把白天准备好的鱼头、猪头、羊头摆好,又拿一个小瓷碗,用手抄取麦糠、面、五谷杂粮放在里面,在瓷碗里插上三炷香,擦火柴点上,肃整地放好,叫我们出来,一起恭恭敬敬地给老天爷磕了三个头,祈愿我们全家幸福、万事如意、人财两旺。
   时针指向深夜11:55时,父亲让四哥和弟弟准备放炮竹,新年的钟声一响,只听得我家的炮竹“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接着全村的炮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有时逢上大雪,纷纷扬扬,年味就更浓了。
   初一早起给父母亲拜年,我们大家庭规矩多,大哥家先拜,接着二哥家拜,然后新婚的三哥三嫂拜,最后是我和姐哥弟四个未成家的一起拜。
   给父母亲拜完了,给大伯母拜年(大伯父去世了),接着用电话给二伯父二伯母(在沪)拜年、问好,给同宗的长辈拜年……
   完美收关,我们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早饭。由于是大年初一,只吃素饺子,父亲端起碗,先用筷子夹一个饺子祭土地神后,我们才可以大快朵颐。
   吃好早饭,父亲带着哥弟们去上坟祭祖了。
   我和姐姐帮妈妈准备午饭,妈妈和面,擀皮子。我和姐姐包饺子,母亲说,“饺子不要样,来回捏三趟。”我用手拿过饺皮子,放在左手掌上,右手用筷子夹馅子,放在饺子皮里,直到不能再放为止,紧接著不打折扣地来回捏了三遍,每个饺子都如此。一会儿,我包的饺子一排排地像一只只白色的小肥兔躺在案板上。
   姐姐没按妈妈说的做,她把馅子放在饺皮中间,两个大拇指和两个食指相对用力一捏,像猫耳朵。须臾,她包的饺子像一堆小白猫坐在那里。
   几炷香的工夫,我们娘仨合作,已包了三柸子饺子,恰好父亲带哥弟们祭祖回来,我主动请缨烧锅煮饺子,水开时,母亲撒点盐在水里,以防饺子粘连,接着母亲用手推饺子,三五个、三五个的送到沸锅里,像赶一群群白鹅,“白鹅”随着沸腾的水上下翻滚,露出白肚皮,像戏水一样。母亲下完饺子后,就把锅盖盖上,我把麦穰子大把大把地往炉膛里添,火势越来越旺,才三四分钟光景,蒸汽就把锅盖顶起来了,“哇塞,我的妈呀”,我当时脱口而出。母亲听见我喊叫,急忙赶来了,让姐姐把盆碗拿来,母亲用漏勺把饺子盛在盆碗里。我看着煮熟的饺子像一个个月牙儿,还冒着热气、香气,直咽口水……
   那边哥哥已砸好了大蒜,父亲浇了点醋和芥末,我们各就各位、有说有笑地开吃了,很快各自的盆碗都见底了。
   大家吃罢午饭,各玩各的。父亲母亲坐在屋里重温除夕的春晚,哥嫂们带着侄儿也回各自的院子,三哥三嫂形影不离,四哥和小伙伴们溜冰去了,姐姐收拾碗筷,弟弟扑到了母亲的怀里,我钻进了书房……
   如果逢上大雪,父亲会扫出一片干净的地来,找个小木棍系上小细绳子,支起筛子,底下撒些麦粒,然后自己进了屋里,等鸟儿来吃麦粒时,父亲猛地用力拉绳子,筛子就罩住了来吃食的鸟儿,四哥就会飞奔到筛子跟前,左手掀筛子稍微漏点缝,右手用力地逮住小鸟。如此几次,鸟儿够十余只了,就烧的烧,炒的炒,一顿美味就有啦。
   到了初二就能吃上肉饺子了,那可是我心心念念了整整一年的盛宴啊!
   很快到了初六,嫂子们被娘家的亲人接走了。舅舅家的表哥来接我。舅舅家有三个表姐,都梳着大辫子,美丽,善良。大表姐给我做绣花鞋,二表姐给我织毛衣,三表姐给我织手套,舅妈还给扯布做新衣裳,舅舅炒花生给我吃……到了开学的日子,我还是不想回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味儿也不同了。现在的年味儿就是家人团聚、放松减压、看春晚、旅游、刷屏、看朋友圈……
   今年的年味儿又添了一层内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老实呆在家里不出门,天天看疫情报道,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去支援武汉,看爱心志愿者筑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长城,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彻夜鏖战,看企业家慷慨解囊,看解放军军医驰援武汉,看先生买足了饭菜,看儿子把垃圾扔掉……
   2020年的春节,不仅年味儿浓,亲情味儿浓,家国情怀更浓。
其他文献
是夜,脱落的叹息  豁唇的西山口走出三声吠  肩着猎枪的老鹰  眼睛划伤一条河的静谧  岸畔有星星灯火递过来  次第弥漫开的  是夜——脱落的叹息  深陷厚厚沉降的雪中  皮靴当的一声  震碎山丁子头上那顶白帽     白桦树挂着一枚戒指  白桦树挂着一枚戒指  是恋爱中少女上翘的嘴角  是初绽的薄雾  不经意间说出的冰凌花  相拥的鸟鸣  让慌张爱上了慌张  已是三月  风鼓着腮帮  搅动发
期刊
1   诗是什么,我以为就是一壶酒、一碟菜,三五好友大醉后的呼噜。这是我喜欢的境界。像曹植一样写诗,洒脱、豪放、没有功利,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开心时大笑,悲伤时痛哭,潇洒浪漫,无所顾忌。   很怀念在故乡的那些时日。少年时,空守一盏油灯,母亲在旁边纳着鞋底,父亲编着柳筐,弟弟在写作业。我静静地做着自己的文学梦。   写的那些青涩的文字是那样的清澈,宛如溪水。   多年后,我依旧会被
期刊
村庄  转弯处,被一条土路拦腰抱住,  月亮,影子的布道者,  一枚江南印章,失足到河里──  风卷起变形的声音,  鸟,风的孩子,回到夜晚的乡村。  蛙鸣藏得深,像极了归宿,  心中磨了多年的刀应声放下。  ──睡眠的沉香荡,  萤火虫,带着人性一闪。  一个人的西塘  侧身穿过塘东街,西街,石皮弄,  廊棚,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  一个人的西塘,两年过去了,  还在寻找曾经爱过的人。  人间四
期刊
苦艾酒  風,揭开夜的一角  月亮紧跟着出场了  朝身后望去  一只猫跟了过来  它有九条命  我有九种孤独  拌着蓝火苗  喝下香水、乳液、口红  合谋出的香甜  穿过一条长长的路  月亮不见了  猫也不见了  一小片暗影压下来  我不见了  卡夫卡或平安夜  甲虫和庄周  哪一个是真的  所有甲虫都不免变成  萨姆沙和葛蕾特的蜣螂  所有母亲只剩下  忧伤的微笑  所有的牲畜甲虫们  都不能显
期刊
晨练  春天了,花从自然中醒来  可有人还在打盹儿,他仿佛  被梦缠住,一些醒来跑出的动词  开始了晨练  晨风,跑出了太阳的味道  还有幸福的乔木的花枝招展  操动太极者,努力平衡着天地的阴阳  扭秧歌的人,把沸腾舞出了常态的水  这些自虐的跳动者,在生命的张力里  灵魂已经出窍,一群跳僵尸舞者  踩着舒缓的旋律,木偶般的身段  把企求康健的美好  表现得五体投地  继续操练,我夹杂在晨光里  
期刊
在山民心里,大山就是他们的敬仰之地,就是一座灵山。我和众多山民一样都是大山缝隙里生长的一株小草,而无想山,就是生我养我的灵山。   山,因寺庙而得名。锦绣江南,楼台烟雨,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无想寺就坐落在大山南麓。我居住在山北,常常习惯从栖身之地遥望大山北麓,只见苍山雾霭,香火缭绕钟声远,林壑尤美树参天,颇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俯首,走进山门,笃笃笃,不知是小沙弥在代替我敲打木鱼,还是伐
期刊
第一天上午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李大砍刀一边急着去开门,一边琢磨着他们这栋楼的开发商怎么把门铃设计成这种优雅的音乐。    他透过猫眼一看,门外是个满脸褶子的老太太,再仔细看看,原来是自己的母亲,刚才的优雅心情一下子没了。母亲陪着妹子在自己原来买的平房住,已经很长时间没来了。李大砍刀一愣,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他手握着门把手,正犹豫着,母亲已经在外
期刊
梨花大道  给我簪花的围巾  给我镶珠嵌玉的腰带  我就美美地  摇摆  北镇,罗罗堡,五峰村,马蹄印  每一处辽西走廊上的白金  这一刻是我的  陶醉胜于朋友具体而微的描述  我的眼睛幸福地忙着  我称它为陷阱  一整天不想出来  梨花白  梨花很白  梨花一开天下白的白  在辽西走廊罗罗堡梨花大道  一心一意地白着  上树拍照的人  因为自己的不白和渺小  而向全世界炫耀着  他们“爱”的能力
期刊
“到艾芜先生的故乡去。”这个初衷缘于二十多年前阅读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南行记》,立即就被他笔下那诗一般古朴浪漫的情调所深深地吸引,那些与我身处的地方不一样的景色、风俗和那鲜明的傣族风情,南国旖旎的风光,以及缅甸的风土人情,让我如痴如醉。   艾芜先生是一位流浪型的作家,他的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枪。艾芜先生是一个火热的人,他走光明的路,唱温暖的歌。他的前半生一直在漂泊,二十多岁就蹬上草鞋,带着纸笔,和
期刊
我去拨它,想摁下一个个白色的键,伸出手,却在半空停滞。我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徒劳,了无意义。我泪眼婆娑,为自己内心的柔弱,如一棵花草经受不住风雨。曾经,这是一串多么熟悉的电话号码。   幼时,在农村,电话机并不普遍。村头,满祥叔家小卖部里摆放一台,人们有事联络,就去那里,拨打甚不便捷。有一年,正月刚过,冰雪消融,春暖花开,饭桌上,父亲跟我们一块商议,尔后咬紧牙关,给家里装了一台电话机。电话机机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