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述
瓦房店市红沿河镇位于大连地区西北沿海,属于半山丘陵干旱区,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9.3℃,多年平均降雨量500-700毫米,年无霜期175-185天,平均日照时数2600-3500小时,具有适应果树生长的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全镇总面积13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00亩,结果树50万株,小果树30万株。
多年来,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十春九旱,秋吊,冬季少雪。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占有水量不足300m?,经常出现井塘库干涸的现象。靠现有水利工程的水量进行灌溉,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必须结合丘陵山区缺水的自然特点,找出适宜本地区发展果树生产的灌溉方法和经验,为振兴农业经济奠定基础。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
从该地区农作物生产结构分布的位置,果树大多栽植在贫瘠的地块和坡地上(近二年果树栽植土壤条件向好的方面转变)。从灌溉作业中就可以看出三点劣势,保肥、保土、保水能力差,加上土壤瘠薄地面坡度较大,给灌溉作业带来不便,加上技术方法落后,灌水周期场,耗能多,费工,费时,土、肥、水流失严重,一个拥有200亩果园,实行传统的漫灌方式一次需要3个人作业,灌溉周期需要7-10天。也收不到如期的浇灌效果。正常年份收入有盈余,一遇到干旱年份,水源干涸,有60%的果树灌不上水,造成果树发育不良,果品质差,产量低,价格也不好,1982年、1989年干旱典型年来观察,山坡地果树有10-20%被旱死,在没有能力灌溉的条件下造成大旱大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局面,使果树生产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影响了果树的产量和农民的生产效益。同时也影响本地区的果树发展。
目前要改变落后的灌溉方式,就要增加科技的投入,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加强开源节流的意识,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科学灌溉,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调动农民积极性,向水利方面增加投入,才能体现出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优惠条件。
三、节水型灌溉技术有待普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科技的迅猛发展,水利水工建筑、及水利灌溉技术的开发利用。广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科技的更新换代,由过去的小垄漫灌发展到今天的管灌、喷灌、滴灌、渗灌、到微灌,直到自动化控制系统。我镇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经多年的不断挖潜改造,现已初具规模。现有小(二)水库5座,蓄水量在81.1万立方米。塘坎5座,蓄水量在18万立方米,机电井78眼,大小方塘18座。近几年围绕小流域进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开展了截潜挖塘,扩大水源工程,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自90年代初以来,利用机电井、方塘等水利设施,安装管灌8处,4850亩。大大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新建方塘8座。增加蓄水量20万立方米。这些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节水型灌溉技术,推广科技进步,发展果树生产,扩大灌溉面积,尽早实施园园滴灌,保护地自动化控制系统灌溉。为振兴农业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设施。
纵观该地区节水灌溉形势,可分为以下阶段:
1、80年代初是果树滴灌发展的高潮期,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抓节水推广技术的落实和实施。全镇共安装建设果树滴灌园5处,82亩。总投资不过5万元。自这些工程建成在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工程效益,特别是在干旱年份,起到了工程的中坚作用。灌溉效果和生产效益都十分可观。经调查平均增产在20-40%。
2、第二阶段在80年代中叶,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使灌溉工程发展时间由高潮期进入低谷,所建工程有的被破坏,投入的大量资金付之东流。作为水利工作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然而先进的技术总会让人们所认识。
3、90年代初是节水灌溉技术工作进入恢复期,政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农民也提高了思想认识,热情特别高涨。又有4处果园使用了节水灌溉技术。在这三个阶段发展过程中,分别作了调查分析,经81年和82年对全镇5初果园面积82亩,总株数4000棵,根据81年和82年滴灌产量的调查表明,82年是大旱之年,但从滴灌园观察,没有受到影响,较好的发挥着应有的经济效益。从以上对4处果园的结果看,82年比81年增产51250公斤。增收15375元。四个点平均年增长25%,平均增收31%,从结果分析看,凡是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好的果园,2-3年完全可收回投资成本。5年产量基本翻番,果品质量大幅提高,一、二级果占60-70%,树势发育良好,缩短灌溉周期,节省了用水,没有跑漏现象,不受地形的限制,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由此看来,采用科技进步,利用新技术才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前大地林场果园在红沿河镇的西北,土质较差,平时漫灌一次水,跑漏严重,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园主投资120万元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2002年建成投资使用,滴灌果树9000株,在三年的使用中发挥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做到了节水节电、省工、省时、省力,不受地形限制,做到小水勤灌。便于运用和管理。收到了增产增收的预期效果,经调查对比2001年灌水6次,每天以12个小时计,每小时漫水70t,一天为840t,这样一次灌水一日需要看水工4个,全园一年灌水6次可用工240个,一天漫水840t,灌一周期10天,一次用水8400t,全年灌水6次,总耗水量50400t。
经2002年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灌溉技术后,每天只需灌水2小时,9000棵树用水1800t,自动化控制技术比去年节约33%,而且灌水均匀,适量,又不产生流失和深层渗漏,完全免去了看水用工,一人坐在室内即可操作。
从产量收入上看,2001年地面漫灌6次,全园总产量450000公斤,比2001年增加产量157500公斤,比2001年增产35%,2002年总收入240万元,比2001年增收63万元,工程总投资120万元,2年收回成本还余6万元。如果不采用新技术是没有这么好的效果,现在工程正发挥着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分析该地地表水资源分布特点的情况下,提高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和灌溉方式以及在今后搞好本地区节水型农业灌溉方式的设想,特别是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搞好灌溉系列的自动化网络的控制有待发展和普及。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规划,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切实落实好三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奔小康。
瓦房店市红沿河镇位于大连地区西北沿海,属于半山丘陵干旱区,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9.3℃,多年平均降雨量500-700毫米,年无霜期175-185天,平均日照时数2600-3500小时,具有适应果树生长的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全镇总面积13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00亩,结果树50万株,小果树30万株。
多年来,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十春九旱,秋吊,冬季少雪。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占有水量不足300m?,经常出现井塘库干涸的现象。靠现有水利工程的水量进行灌溉,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必须结合丘陵山区缺水的自然特点,找出适宜本地区发展果树生产的灌溉方法和经验,为振兴农业经济奠定基础。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
从该地区农作物生产结构分布的位置,果树大多栽植在贫瘠的地块和坡地上(近二年果树栽植土壤条件向好的方面转变)。从灌溉作业中就可以看出三点劣势,保肥、保土、保水能力差,加上土壤瘠薄地面坡度较大,给灌溉作业带来不便,加上技术方法落后,灌水周期场,耗能多,费工,费时,土、肥、水流失严重,一个拥有200亩果园,实行传统的漫灌方式一次需要3个人作业,灌溉周期需要7-10天。也收不到如期的浇灌效果。正常年份收入有盈余,一遇到干旱年份,水源干涸,有60%的果树灌不上水,造成果树发育不良,果品质差,产量低,价格也不好,1982年、1989年干旱典型年来观察,山坡地果树有10-20%被旱死,在没有能力灌溉的条件下造成大旱大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局面,使果树生产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影响了果树的产量和农民的生产效益。同时也影响本地区的果树发展。
目前要改变落后的灌溉方式,就要增加科技的投入,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加强开源节流的意识,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科学灌溉,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调动农民积极性,向水利方面增加投入,才能体现出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优惠条件。
三、节水型灌溉技术有待普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科技的迅猛发展,水利水工建筑、及水利灌溉技术的开发利用。广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科技的更新换代,由过去的小垄漫灌发展到今天的管灌、喷灌、滴灌、渗灌、到微灌,直到自动化控制系统。我镇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经多年的不断挖潜改造,现已初具规模。现有小(二)水库5座,蓄水量在81.1万立方米。塘坎5座,蓄水量在18万立方米,机电井78眼,大小方塘18座。近几年围绕小流域进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开展了截潜挖塘,扩大水源工程,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自90年代初以来,利用机电井、方塘等水利设施,安装管灌8处,4850亩。大大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新建方塘8座。增加蓄水量20万立方米。这些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节水型灌溉技术,推广科技进步,发展果树生产,扩大灌溉面积,尽早实施园园滴灌,保护地自动化控制系统灌溉。为振兴农业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设施。
纵观该地区节水灌溉形势,可分为以下阶段:
1、80年代初是果树滴灌发展的高潮期,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抓节水推广技术的落实和实施。全镇共安装建设果树滴灌园5处,82亩。总投资不过5万元。自这些工程建成在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工程效益,特别是在干旱年份,起到了工程的中坚作用。灌溉效果和生产效益都十分可观。经调查平均增产在20-40%。
2、第二阶段在80年代中叶,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使灌溉工程发展时间由高潮期进入低谷,所建工程有的被破坏,投入的大量资金付之东流。作为水利工作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然而先进的技术总会让人们所认识。
3、90年代初是节水灌溉技术工作进入恢复期,政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农民也提高了思想认识,热情特别高涨。又有4处果园使用了节水灌溉技术。在这三个阶段发展过程中,分别作了调查分析,经81年和82年对全镇5初果园面积82亩,总株数4000棵,根据81年和82年滴灌产量的调查表明,82年是大旱之年,但从滴灌园观察,没有受到影响,较好的发挥着应有的经济效益。从以上对4处果园的结果看,82年比81年增产51250公斤。增收15375元。四个点平均年增长25%,平均增收31%,从结果分析看,凡是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好的果园,2-3年完全可收回投资成本。5年产量基本翻番,果品质量大幅提高,一、二级果占60-70%,树势发育良好,缩短灌溉周期,节省了用水,没有跑漏现象,不受地形的限制,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由此看来,采用科技进步,利用新技术才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前大地林场果园在红沿河镇的西北,土质较差,平时漫灌一次水,跑漏严重,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园主投资120万元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2002年建成投资使用,滴灌果树9000株,在三年的使用中发挥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做到了节水节电、省工、省时、省力,不受地形限制,做到小水勤灌。便于运用和管理。收到了增产增收的预期效果,经调查对比2001年灌水6次,每天以12个小时计,每小时漫水70t,一天为840t,这样一次灌水一日需要看水工4个,全园一年灌水6次可用工240个,一天漫水840t,灌一周期10天,一次用水8400t,全年灌水6次,总耗水量50400t。
经2002年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灌溉技术后,每天只需灌水2小时,9000棵树用水1800t,自动化控制技术比去年节约33%,而且灌水均匀,适量,又不产生流失和深层渗漏,完全免去了看水用工,一人坐在室内即可操作。
从产量收入上看,2001年地面漫灌6次,全园总产量450000公斤,比2001年增加产量157500公斤,比2001年增产35%,2002年总收入240万元,比2001年增收63万元,工程总投资120万元,2年收回成本还余6万元。如果不采用新技术是没有这么好的效果,现在工程正发挥着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分析该地地表水资源分布特点的情况下,提高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和灌溉方式以及在今后搞好本地区节水型农业灌溉方式的设想,特别是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搞好灌溉系列的自动化网络的控制有待发展和普及。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规划,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切实落实好三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