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资源利用及信息行为特征,并结合调查结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信息行为 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服务
1 引 言
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科研、休闲娱乐等有着极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信息服务中心,是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学术机构。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作用,提供迎合大学生信息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为此,笔者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进行调研,获得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利用行为的第一手数据并展开了分析,这有利于改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促进“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服务理念的实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2 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大学生”和“信息行为”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135篇文献,剔除相关性不大的文献后得到128篇。文献年份分布数据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2004年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已经兴起,而2005年起发展迅速,其中近几年的研究论文数量最多,可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信息行为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2004年,任真[1]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信息行为进行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考察学生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图书馆的利用率。2006年,李颖[2]对沈阳大学部分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需求及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 为大学图书馆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了思路和参考。2009年,李贵成[3]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对广东地区的3所高校信息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信息用户的信息行为的基本特征、规律以及高校信息用户信息行为发展的主要障碍。2010年,巢乃鹏[4]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网频率对大学生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关键词的输入情况以及逻辑检索功能的使用产生影响;上网时间则会对大学生愿意花费多少时间去浏览检索结果产生影响。2011年,韩丽[5]通过选取国内外极具代表性的调查实例,分析了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认为其具有横向性、跳跃性、检查式和浏览式等特质。2013年,贠琳红等[6]在分析高校本科生群体信息需求共性及侧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本科生群体信息服务平台这一服务模式。
由文献综述可知,目前对于大学生信息行为的研究较多,重点是对其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可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信息的方法,所以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地研究以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笔者从获取内容、获取途径和信息可信度3个维度对湖北地区重点高校大学生信息行为开展调查研究,获取其信息行为变化情况及对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据此提出高校图书馆优化、实现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应采取的对策,以使其用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3 大学生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与需求情况、查询所需信息的途径以及分析、选择所获信息资源的标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形式对武汉大学120余名大学生及30余名外校大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开展调查研究。
此次问卷调研时间为2013年4-5月,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91人,女生59人。武汉大学发放问卷覆盖4个学部:医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和文理学部,年级分布为2009-2012级,包括研究生;外校发放问卷涵盖湖北省各重点高校。
3.1 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从而导致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网络信息需求。在此次关于“您上网多浏览哪种类型网站”的调查中,新闻类网站是浏览最多的一类网站,比例达17%。紧随其后的是搜索类网站、音乐类网站和视频类网站,比例分别为13%、11%和11%。而浏览学习招聘类网站者最少,只占总调查人数的2%。可见,大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新闻,对新闻类网站十分感兴趣,这不仅是因为其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是因为大型门户网站汇集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文字型、音频型、视频型等)、主题内容丰富、实时更新、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这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其他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
尽管网络已融入了大学生的信息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也不难发现,大学生依赖性最强的网站资源以综合性网站信息和各种娱乐生活性信息居多,而并非来自图书馆网站的信息,也不是网络上与学习和研究相关的信息(见图2)。OCLC的研究报告[7]表明,自2005年起,美国民众对于图书馆网站、电子期刊和在线数据库的使用率明显下降,而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大学生对其使用减少。由此可见,中外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文献信息的比率均不高,信息搜寻意识不强。
OCLC的调查[7]显示,99%的大学生会每天使用电子邮件,几近饱和状态。但随着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近年来9成以上美国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8成以上使用社交媒体资源。三分之二的学生每天登陆社交网络。可见,美国大学生上网多以休闲娱乐和与人联系为主要目的。本次调查中,针对“浏览这些网站是出于什么目的”的回答中(见图3),“休闲娱乐”“与人联系”最为热门,所占比重最高;其次则是“随意浏览”“学习”与“获取资料”;可见,大学生上网有着娱乐交际、休闲放松、补充知识不断学习的目的。但是,由于网络行为呈现不确定性、随意性,因此如果大学生漫无目的地随意浏览,一味沉溺于网络,而忽视了与人的正常交流,脱离现实生活,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忽视亲情友情,沟通交际能力减弱,导致孤独、孤僻、处事被动的消极心理,引发人际关系冷漠等现象。因此,在网络快速发展之际,我们应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认知与辨别,积极引导,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分享信息,这是进行信息共享的有效途径。而他们彼此间交流的信息也多种多样,包括学习、体坛娱乐、生活咨询、时事热点等信息(见图4)。这正反映了其各具特点的网络信息需求。
但是,纵观150份问卷,选择党政教育为信息交换内容的只有2位同学,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乏政治敏感性。同时,学习占了31%的比重,体现了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教育学习类信息理应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网络交互需求。
3.2 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
OCLC的调查[7]指出,美国大学生在选择获取信息的途径时,更快和更容易胜过可信和准确,因此,获取信息资源以搜索引擎(93%)为主,其次是维基百科(88%)。两种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使用频率,75%的学生每天使用搜索引擎,而20%的每日使用维基百科。在笔者的调查问卷回馈中,5成以上的大学生喜欢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网络信息资源。虽然多数人坚信门户网站、电子数据库相对于搜索引擎资源内容更为可靠,但是出于最省力原则,他们更喜欢选择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欠缺,未能熟练掌握数据库资源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多数大学生不知道数据库资源的“高级检索”功能,也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利用。当问及“您会经常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吗”,62%的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他们不会主动去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技能,因而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
在“您最愿意到以下哪些场所获取互联网信息”的调查中,图书馆以65%的比重获得了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信赖(图5)。可见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互联网信息的主阵地,也是知识的源泉。
在关于读者“愿意通过何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调查中,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对图书馆信息素养相关服务的需求,其中包括检索信息课程设置、图书馆专业技能培训等。不管是通过宣传手册、讲座、课程或者直接的图书馆培训,都可以看出图书馆在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 大学生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的可靠性是人们利用文献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信息的首要标准。在OCLC的研究[7]中,43%的美国大学生表示来自图书馆的资源比来自搜索引擎的更值得信赖。从笔者的调查数据中也可以看到,门户网站、数据库资源的可靠性分别得到了36%和31%的大学生的认可(见图6),这多是因为建站机构的权威性与知名度较高,数值远高于搜索引擎。一般来说,权威机构或者知名机构/人士发布的信息在质量上比较可靠,尤其是政府机构、著名研究机构或大学发布的文献信息,其可信度是较高的。而BBS、博客和社交网络等的内容虽因为有用户参与建设而增强了用户的自主性,但也存在信息资源质量不高的现象。
大学生判断信息资源优劣的主要标准见图7,“需求导向性”占了33%,可见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目标。同时,还应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及时效性等。
4 完善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及服务的启示
根据上述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以及后续结合问卷进行访谈的结果,可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普遍不高,而且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在对大学生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如何改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线上和线下双重方式来进行多元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熟悉最新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激发同学们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与认知。通过网络培训、专题讲座、课程设计、宣传活页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与增值服务,及时发布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最新信息,如最新购买的电子资源、开展的移动阅读服务等。
(2)开设信息素养培训课程。信息素养影响着信息行为的发生和持久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信息检索课的作用,有条件的大学图书馆可以通过选修课学分的形式开设此课。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讲授各类型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检索方法、专业数据库资源利用等,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优化和规范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
(3)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理解和利用。如举行网络知识辩论赛、网上新闻调查、热点讨论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兴趣,从而达到使其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目的;创设心理咨询专栏等,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增设电影等娱乐休闲资源,为陶冶大学生情操提供一个资源平台,并且适当增加这方面爱国教育的渗透度,提高大学生们的政治素养。
(4)在网络上设置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的意见和要求。学生也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朋友圈等网络方式与图书馆员在网上交流,咨询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融入图书馆服务,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在大学校园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5)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馆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新网络环境的要求。同时要强化馆员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使之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有效地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并且能正确引导大学生高效便捷地从网上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5 结 语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高校图书馆在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需要积极研究用户行为,不断调整、改进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服务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任真,李博.大学生信息行为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4(6):18-21.
2. 李颖. 大学生网络信息需求及行为调查研究——以沈阳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244-245.
3. 李贵成.高校信息用户信息行为调查与分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3):7-11.
4. 巢乃鹏.大学生搜索引擎使用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4):50-55.
5. 韩丽.当代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的变化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133-136.
6. 贠琳红,康延兴,金洁. 数字时代基于本科生群体信息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3(10):89-91,95.
7. OCLC.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2010: Context and community[EB/OL].[2013-06-15].http://www.oclc.org/content/dam/oclc/reports/2010perceptions/2010perceptions_all.pdf.
(本文责任编辑:刘远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信息行为 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服务
1 引 言
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科研、休闲娱乐等有着极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信息服务中心,是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学术机构。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作用,提供迎合大学生信息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为此,笔者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进行调研,获得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利用行为的第一手数据并展开了分析,这有利于改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促进“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服务理念的实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2 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大学生”和“信息行为”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135篇文献,剔除相关性不大的文献后得到128篇。文献年份分布数据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2004年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已经兴起,而2005年起发展迅速,其中近几年的研究论文数量最多,可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信息行为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2004年,任真[1]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信息行为进行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考察学生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图书馆的利用率。2006年,李颖[2]对沈阳大学部分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需求及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 为大学图书馆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了思路和参考。2009年,李贵成[3]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对广东地区的3所高校信息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信息用户的信息行为的基本特征、规律以及高校信息用户信息行为发展的主要障碍。2010年,巢乃鹏[4]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网频率对大学生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关键词的输入情况以及逻辑检索功能的使用产生影响;上网时间则会对大学生愿意花费多少时间去浏览检索结果产生影响。2011年,韩丽[5]通过选取国内外极具代表性的调查实例,分析了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认为其具有横向性、跳跃性、检查式和浏览式等特质。2013年,贠琳红等[6]在分析高校本科生群体信息需求共性及侧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本科生群体信息服务平台这一服务模式。
由文献综述可知,目前对于大学生信息行为的研究较多,重点是对其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可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信息的方法,所以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地研究以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笔者从获取内容、获取途径和信息可信度3个维度对湖北地区重点高校大学生信息行为开展调查研究,获取其信息行为变化情况及对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据此提出高校图书馆优化、实现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应采取的对策,以使其用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3 大学生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与需求情况、查询所需信息的途径以及分析、选择所获信息资源的标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形式对武汉大学120余名大学生及30余名外校大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开展调查研究。
此次问卷调研时间为2013年4-5月,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91人,女生59人。武汉大学发放问卷覆盖4个学部:医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和文理学部,年级分布为2009-2012级,包括研究生;外校发放问卷涵盖湖北省各重点高校。
3.1 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从而导致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网络信息需求。在此次关于“您上网多浏览哪种类型网站”的调查中,新闻类网站是浏览最多的一类网站,比例达17%。紧随其后的是搜索类网站、音乐类网站和视频类网站,比例分别为13%、11%和11%。而浏览学习招聘类网站者最少,只占总调查人数的2%。可见,大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新闻,对新闻类网站十分感兴趣,这不仅是因为其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是因为大型门户网站汇集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文字型、音频型、视频型等)、主题内容丰富、实时更新、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这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其他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
尽管网络已融入了大学生的信息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也不难发现,大学生依赖性最强的网站资源以综合性网站信息和各种娱乐生活性信息居多,而并非来自图书馆网站的信息,也不是网络上与学习和研究相关的信息(见图2)。OCLC的研究报告[7]表明,自2005年起,美国民众对于图书馆网站、电子期刊和在线数据库的使用率明显下降,而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大学生对其使用减少。由此可见,中外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文献信息的比率均不高,信息搜寻意识不强。
OCLC的调查[7]显示,99%的大学生会每天使用电子邮件,几近饱和状态。但随着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近年来9成以上美国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8成以上使用社交媒体资源。三分之二的学生每天登陆社交网络。可见,美国大学生上网多以休闲娱乐和与人联系为主要目的。本次调查中,针对“浏览这些网站是出于什么目的”的回答中(见图3),“休闲娱乐”“与人联系”最为热门,所占比重最高;其次则是“随意浏览”“学习”与“获取资料”;可见,大学生上网有着娱乐交际、休闲放松、补充知识不断学习的目的。但是,由于网络行为呈现不确定性、随意性,因此如果大学生漫无目的地随意浏览,一味沉溺于网络,而忽视了与人的正常交流,脱离现实生活,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忽视亲情友情,沟通交际能力减弱,导致孤独、孤僻、处事被动的消极心理,引发人际关系冷漠等现象。因此,在网络快速发展之际,我们应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认知与辨别,积极引导,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分享信息,这是进行信息共享的有效途径。而他们彼此间交流的信息也多种多样,包括学习、体坛娱乐、生活咨询、时事热点等信息(见图4)。这正反映了其各具特点的网络信息需求。
但是,纵观150份问卷,选择党政教育为信息交换内容的只有2位同学,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乏政治敏感性。同时,学习占了31%的比重,体现了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教育学习类信息理应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网络交互需求。
3.2 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
OCLC的调查[7]指出,美国大学生在选择获取信息的途径时,更快和更容易胜过可信和准确,因此,获取信息资源以搜索引擎(93%)为主,其次是维基百科(88%)。两种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使用频率,75%的学生每天使用搜索引擎,而20%的每日使用维基百科。在笔者的调查问卷回馈中,5成以上的大学生喜欢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网络信息资源。虽然多数人坚信门户网站、电子数据库相对于搜索引擎资源内容更为可靠,但是出于最省力原则,他们更喜欢选择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欠缺,未能熟练掌握数据库资源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多数大学生不知道数据库资源的“高级检索”功能,也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利用。当问及“您会经常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吗”,62%的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他们不会主动去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技能,因而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
在“您最愿意到以下哪些场所获取互联网信息”的调查中,图书馆以65%的比重获得了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信赖(图5)。可见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互联网信息的主阵地,也是知识的源泉。
在关于读者“愿意通过何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调查中,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对图书馆信息素养相关服务的需求,其中包括检索信息课程设置、图书馆专业技能培训等。不管是通过宣传手册、讲座、课程或者直接的图书馆培训,都可以看出图书馆在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 大学生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的可靠性是人们利用文献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信息的首要标准。在OCLC的研究[7]中,43%的美国大学生表示来自图书馆的资源比来自搜索引擎的更值得信赖。从笔者的调查数据中也可以看到,门户网站、数据库资源的可靠性分别得到了36%和31%的大学生的认可(见图6),这多是因为建站机构的权威性与知名度较高,数值远高于搜索引擎。一般来说,权威机构或者知名机构/人士发布的信息在质量上比较可靠,尤其是政府机构、著名研究机构或大学发布的文献信息,其可信度是较高的。而BBS、博客和社交网络等的内容虽因为有用户参与建设而增强了用户的自主性,但也存在信息资源质量不高的现象。
大学生判断信息资源优劣的主要标准见图7,“需求导向性”占了33%,可见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目标。同时,还应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及时效性等。
4 完善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及服务的启示
根据上述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以及后续结合问卷进行访谈的结果,可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普遍不高,而且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在对大学生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如何改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线上和线下双重方式来进行多元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熟悉最新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激发同学们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与认知。通过网络培训、专题讲座、课程设计、宣传活页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与增值服务,及时发布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最新信息,如最新购买的电子资源、开展的移动阅读服务等。
(2)开设信息素养培训课程。信息素养影响着信息行为的发生和持久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信息检索课的作用,有条件的大学图书馆可以通过选修课学分的形式开设此课。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讲授各类型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检索方法、专业数据库资源利用等,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优化和规范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
(3)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理解和利用。如举行网络知识辩论赛、网上新闻调查、热点讨论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兴趣,从而达到使其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目的;创设心理咨询专栏等,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增设电影等娱乐休闲资源,为陶冶大学生情操提供一个资源平台,并且适当增加这方面爱国教育的渗透度,提高大学生们的政治素养。
(4)在网络上设置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的意见和要求。学生也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朋友圈等网络方式与图书馆员在网上交流,咨询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融入图书馆服务,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在大学校园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5)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馆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新网络环境的要求。同时要强化馆员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使之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有效地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并且能正确引导大学生高效便捷地从网上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5 结 语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高校图书馆在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需要积极研究用户行为,不断调整、改进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服务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任真,李博.大学生信息行为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4(6):18-21.
2. 李颖. 大学生网络信息需求及行为调查研究——以沈阳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244-245.
3. 李贵成.高校信息用户信息行为调查与分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3):7-11.
4. 巢乃鹏.大学生搜索引擎使用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4):50-55.
5. 韩丽.当代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的变化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133-136.
6. 贠琳红,康延兴,金洁. 数字时代基于本科生群体信息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3(10):89-91,95.
7. OCLC.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2010: Context and community[EB/OL].[2013-06-15].http://www.oclc.org/content/dam/oclc/reports/2010perceptions/2010perceptions_all.pdf.
(本文责任编辑:刘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