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2013年的三(3)班,由我教授英语并任班主任,今年他们已升入四年级,由另一位老师教授,顿时百感交集,有点小小的伤感,毕竟相处了一年,有很多值得怀念的记忆,特别是我阑尾炎手术期间,很多小孩买了营养品来看望我,还有运动会上,孩子们齐心协力为夺第一的那份团结。然而,更多的是一种解脱,想着再也不用教这些“毛猴子”了,心里就特开心。这个班的学生真是出了名的调皮,稍不留神,就会有打破头的、摔着胳膊的情况出现。至于学习,更是叫人头疼。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基本是留守儿童或是问题家庭的孩子。想找父母沟通也不行……
然而,上个月,教他们英语的老师回去生宝宝了。领导把这个班的英语教学又交给了我,虽又多了个“累赘”,但却有一份莫名的期盼,像是去续一份未完的情缘……带着这种矛盾心理,我再次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案例描述】
小学英语老师大多有三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加之这个临时班,就四个班的教学任务。由于工作量大,精力有限,这个班又是“额外”任务,我不得不学着“放手”,尽量让自己轻松一些。如安排小助手,少布置批改的作业。因此,玩起了下面的小聪明。
“同学们,由于你们今天的出色表现,我们提前上完了本节内容,那下面的时间我们来比赛做一件事,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背诵B部分词汇,然后听写,要能全写出来,我们今天就没有书写的家庭作业,愿不愿意挑战?”为了打发剩下来的时间,我临时想出了一招。“愿意!”孩子们斗志昂扬。于是就听到他们大声地背诵单词,连一贯调皮的那些孩子也不甘示弱,积极加入挑战的行列。“Time’s up. Let’s try!”最后的结果显示,26人全对,9人错了1~2个。我让这9位同学把错的单词订正后抄写两行。最后宣布没有书写的家庭作业!孩子们很开心。看这个效果不错,于是很多时候,我都故意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在家的任务,如背诵课文、如大小练习册等。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为了减轻我的工作量,对于作业、试卷的批改我也采取四人一组互批。最后由我审核的办法,学生们这小老师当得也不亦乐乎,尽心尽责,唯恐错改。有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为了不出错,听得也格外认真。偶尔传来孩子们肆无忌惮的笑声,我竟也不那么排斥。而另一边自己班的学生,我可是亲力亲为。作业、试卷自己改,为了不错过一个知识点,我几乎每节课都从上课讲到下课。不会把课后的任务留在课堂,觉得孩子们回去没事做可不行,恨不得把课堂的任务都让他们带回去忙。最后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还要给他“开小灶”。心想,学不好可真对不起我了。然而最后的考试结果显示:自己班照旧,那些“钉子户”没有一点改善,依然拉不动。而那个被我“糊弄”的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均超过自己任教的班。孩子的家长打电话来感谢。我真的无语了。是什么让他们改变那么多,他们不还是那群去年让我头疼的毛孩子么?
【案例分析】
这样的结果除了让我有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外,还让我在教育方面有了更多的反思:
首先,有好的心态才能教好学生。在对自己班级的教学方面,我过于急功近利,对学生过于苛刻,不容许他们犯一丁点错误。对待学生也没考虑到个体差异,总是“一刀切”。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时候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沟通时,也没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总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虽望而生畏,但久而久之,也明白是一个纸老虎,更不会与我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处理不好,或许学生还会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的一腔热血便付之东流!而在与四(3)班相处时,或许正是一种 “无所谓”的心态,让我们更加平等,实现共同进步!
其次,注重学生情感需求,多鼓励、多赏识。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总把学生当做监管对象,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然而这样的“好心”却常常让学生走向我们的对立面。“严师出高徒”,虽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道理,但物极必反,孩子们是有感情的个体。你的一个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就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这样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推动他们朝着你既定的目标前行。
最后,放低要求,让学生放手去做。除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外,我们还要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要硬生生地端给他们很多知识,要让他们想吃,并且跳一跳才能够得到。而且在工作中,我很少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只关注自己对学生的需求,一味地抬高对学生的要求。一旦达不到就去批评学生,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在教学四(3)班时,由于期望值不那么高,又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会学得差呢?最重要的,我没附加太多的知识,让他们学得很轻松。那为何在自己的班级里,却做不到那么豁达?
“情到浓时人自醉,爱到深处人不悔。”在教育教学上,我们不要做这种盲目的教师,要多关注孩子情感需求,关注他们的实际能力,时时放低要求,让孩子多份自信,多些笑容,或许他们能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中心小学)
2013年的三(3)班,由我教授英语并任班主任,今年他们已升入四年级,由另一位老师教授,顿时百感交集,有点小小的伤感,毕竟相处了一年,有很多值得怀念的记忆,特别是我阑尾炎手术期间,很多小孩买了营养品来看望我,还有运动会上,孩子们齐心协力为夺第一的那份团结。然而,更多的是一种解脱,想着再也不用教这些“毛猴子”了,心里就特开心。这个班的学生真是出了名的调皮,稍不留神,就会有打破头的、摔着胳膊的情况出现。至于学习,更是叫人头疼。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基本是留守儿童或是问题家庭的孩子。想找父母沟通也不行……
然而,上个月,教他们英语的老师回去生宝宝了。领导把这个班的英语教学又交给了我,虽又多了个“累赘”,但却有一份莫名的期盼,像是去续一份未完的情缘……带着这种矛盾心理,我再次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案例描述】
小学英语老师大多有三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加之这个临时班,就四个班的教学任务。由于工作量大,精力有限,这个班又是“额外”任务,我不得不学着“放手”,尽量让自己轻松一些。如安排小助手,少布置批改的作业。因此,玩起了下面的小聪明。
“同学们,由于你们今天的出色表现,我们提前上完了本节内容,那下面的时间我们来比赛做一件事,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背诵B部分词汇,然后听写,要能全写出来,我们今天就没有书写的家庭作业,愿不愿意挑战?”为了打发剩下来的时间,我临时想出了一招。“愿意!”孩子们斗志昂扬。于是就听到他们大声地背诵单词,连一贯调皮的那些孩子也不甘示弱,积极加入挑战的行列。“Time’s up. Let’s try!”最后的结果显示,26人全对,9人错了1~2个。我让这9位同学把错的单词订正后抄写两行。最后宣布没有书写的家庭作业!孩子们很开心。看这个效果不错,于是很多时候,我都故意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在家的任务,如背诵课文、如大小练习册等。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为了减轻我的工作量,对于作业、试卷的批改我也采取四人一组互批。最后由我审核的办法,学生们这小老师当得也不亦乐乎,尽心尽责,唯恐错改。有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为了不出错,听得也格外认真。偶尔传来孩子们肆无忌惮的笑声,我竟也不那么排斥。而另一边自己班的学生,我可是亲力亲为。作业、试卷自己改,为了不错过一个知识点,我几乎每节课都从上课讲到下课。不会把课后的任务留在课堂,觉得孩子们回去没事做可不行,恨不得把课堂的任务都让他们带回去忙。最后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还要给他“开小灶”。心想,学不好可真对不起我了。然而最后的考试结果显示:自己班照旧,那些“钉子户”没有一点改善,依然拉不动。而那个被我“糊弄”的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均超过自己任教的班。孩子的家长打电话来感谢。我真的无语了。是什么让他们改变那么多,他们不还是那群去年让我头疼的毛孩子么?
【案例分析】
这样的结果除了让我有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外,还让我在教育方面有了更多的反思:
首先,有好的心态才能教好学生。在对自己班级的教学方面,我过于急功近利,对学生过于苛刻,不容许他们犯一丁点错误。对待学生也没考虑到个体差异,总是“一刀切”。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时候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沟通时,也没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总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虽望而生畏,但久而久之,也明白是一个纸老虎,更不会与我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处理不好,或许学生还会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的一腔热血便付之东流!而在与四(3)班相处时,或许正是一种 “无所谓”的心态,让我们更加平等,实现共同进步!
其次,注重学生情感需求,多鼓励、多赏识。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总把学生当做监管对象,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然而这样的“好心”却常常让学生走向我们的对立面。“严师出高徒”,虽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道理,但物极必反,孩子们是有感情的个体。你的一个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就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这样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推动他们朝着你既定的目标前行。
最后,放低要求,让学生放手去做。除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外,我们还要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要硬生生地端给他们很多知识,要让他们想吃,并且跳一跳才能够得到。而且在工作中,我很少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只关注自己对学生的需求,一味地抬高对学生的要求。一旦达不到就去批评学生,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在教学四(3)班时,由于期望值不那么高,又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会学得差呢?最重要的,我没附加太多的知识,让他们学得很轻松。那为何在自己的班级里,却做不到那么豁达?
“情到浓时人自醉,爱到深处人不悔。”在教育教学上,我们不要做这种盲目的教师,要多关注孩子情感需求,关注他们的实际能力,时时放低要求,让孩子多份自信,多些笑容,或许他们能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