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

来源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hai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进程,提高其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是贯彻和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主要是指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思政课与课思政、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共同协作,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效果。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实事求是、辩证思维、自我解放的科学理念,贯彻共建共享的实践方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
其他文献
【正】 一小引并释题我治古典小说完全是工作需要。一九五三年,北大中文系分配我协助浦江清先生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浦先生承担诗文和戏曲,我就教了小说。一九五七年浦先生
当前,对地方高校思政课“三维四段”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进行研究,对探索和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地方高校思政课“三维四段
灾害事故的屡屡发生,给消防部队的作战反应能力带来了更大的考验,消防部队功能不断拓展、消防救助任务日益繁重,消防人员的心理素质训练随着现代火灾的发展,其重要意义越来越突出
基于淮海工学院20多年测绘工程专业办学历史经验与积累,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实践教学体系由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四个要素构成,重点阐述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并对四个模块的内容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另外还对其他三个体系建设的现状做了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