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创设故事情境,引人入胜;二、穿插数学游戏,寓教于乐;三、发展直观教学,化难为易;四、重视动手操作,好奇进取。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提高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等年龄特点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中,经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在讲授新课前,讲一些与内容有关的短小故事。例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摘了5个最好的苹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2个苹果。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白吃了3个苹果。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最后还剩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他们很快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2-3=4。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数学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二、穿插数学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形式的练习题,供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我常常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对口令、找朋友、击掌合数、夺红旗等活动,并开展“小小医生”诊所,为错误算式治病。使学生在乐中、玩中巩固和掌握知识。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发展直观教学,化难为易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数学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至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具体的事物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制作课件,演示小熊运南瓜,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运来2个,过了一会儿又运来了1个。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列出算式:4+2+1,不经教师指导就能正确读连加算式,并结合情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好象是水到渠成,读、写连加算式的重、难点很容易得以突破。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
四、重视动手操作,好奇进取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表象,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满足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
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清楚摆放时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摆后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追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这样,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产生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这样,手、脑并用,从形象具体的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1.
3.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东星小学)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提高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等年龄特点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中,经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在讲授新课前,讲一些与内容有关的短小故事。例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摘了5个最好的苹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2个苹果。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白吃了3个苹果。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最后还剩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他们很快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2-3=4。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数学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二、穿插数学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形式的练习题,供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我常常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对口令、找朋友、击掌合数、夺红旗等活动,并开展“小小医生”诊所,为错误算式治病。使学生在乐中、玩中巩固和掌握知识。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发展直观教学,化难为易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数学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至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具体的事物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制作课件,演示小熊运南瓜,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运来2个,过了一会儿又运来了1个。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列出算式:4+2+1,不经教师指导就能正确读连加算式,并结合情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好象是水到渠成,读、写连加算式的重、难点很容易得以突破。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
四、重视动手操作,好奇进取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表象,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满足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
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清楚摆放时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摆后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追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这样,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产生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这样,手、脑并用,从形象具体的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1.
3.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东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