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根据现有工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各系统煤气输送能力的余量情况,讨论了三回收系统停产后,四台风机联合抽送焦炉荒煤气的工艺可行性,对煤气输送工艺及焦油氨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方案进行了讨论,对焦油氨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进行了优劣比较,并对工艺优化后可能存在的生产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煤气 剩余输送能力 减速管
一、引言
我厂三回收系统于1987年建成投产,配套三焦4.3m焦炉,粗苯、硫铵等化产品回收工艺已于2005年停产拆除,仅保留鼓风冷凝系统继续运行。由于处理能力小,投产时间长,设备及工艺技术严重落后,部分设备如电捕、卧式焦油氨水分离器等检修频繁,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运行成本高,在5#干熄焦配套工程回收系统投产后,我厂煤气鼓风机的输送能力有所提升,因此可以考虑将三回收系统的鼓冷工序停止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并拆除系统设备,减少设备维护工作并优化岗位人员结构。
二、系统停产的可行性分析
将三鼓冷系统完全停止运行并拆除,主体思路是将焦炉煤气输送负荷重新分配。三焦荒煤气由一、五风机共同负责输送,二风机输送一部分五焦荒煤气,三系统焦油氨水由一或五回收系统进行处理。此外还需考虑循环氨水系统的供给及三焦焦油氨水如何处理等問题,因此需对各方面数据进行分析。
1.煤气负荷数据分析
停止三回收煤气风机的运行,前提条件是其他各系统的煤气风机的剩余输送能力必须大于三回收煤气风机的输送能力,对相关系统煤气风机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见表1。
三、工艺优化方案
1.煤气系统改造方案
2.循环氨水系统改造方案
对循环氨水及焦油氨水回水工艺的改造方案,可以由三个方案进行选择。
2.1自流式回水工艺
根据现有工艺情况,三焦循环氨水由一回收单独供给,焦油氨水回水接入一回收刮渣机,工艺连接方式如图1。相关数据分析如下:
2.1.1三焦2#炉吸煤气管最东端管中心标高1:11.751
2.1.2三焦3#炉吸煤气管最西端管中心标高2:11.586
2.1.3三冷凝吸煤气管三通处管中心标高3: 11.586-28×0.01515=11.162
2.1.4三焦1#炉吸煤气管最西端标高4:11.100
2.1.5一冷凝刮渣机滤筒减速机平台标高5:9.525
由于现有工艺条件限制,回水管坡度无法继续放大,此工艺方案的优点是改造后工艺与一冷凝现有系统设计工艺一致,无需增加大型设备,投资小,后期管理简单。缺点是安装施工难度大,对接时间较长,对接作业时可能会对焦炉设备产生不利影响,引发集气管拉裂等问题。回水管管道坡度小,回水流动加速度小,大块渣可能会堵塞管道。
2.2设置中间槽的回水工艺
在三冷凝气液分离器附近区域安装两个焦油氨水中间槽,设置焦油氨水中间泵,三焦焦油氨水回水用泵送至一系统、五系统共同处理,工艺连接方式如图2。
工艺优化后,在实际生产中有三个主要问题可能会对生产管理造成影响。
2.2.1循环氨水中间槽及中间泵容易堵焦油渣。由于循环氨水泵进口流体为自流式流动,一旦出现停电或者泵跳闸的情况,极易在泵进口管段凝结油渣,堵塞流体流动。
2.2.2循环氨水中间槽液位监控难度大。循环氨水中间槽的介质为混合物,密度变化大,因此远程液位计监控到的液位准确度差,而且介质中含焦油、焦油渣等易堵塞管道的介质,易影响远程液位计的准确监控。
2.2.3一、五刮渣机负荷增加后,除渣效果差。经改造后,一、五刮渣机的生产负荷均有所提升,且循环氨水中间泵送来的混合液流速快,使得槽内的渣难沉降,一、五系统的除渣效果可能会受影响。设计中采取以下方式予以避免:
2.2.3.1循环氨水中间泵扬程设计40m,减少介质出管余压,并采用变频调节,在确保流量足够的前提下降低管道压力。
2.2.3.2进口管从刮渣机顶部接入,设置变径,出口介质流向与刮渣机液面平行,避免刮渣机内溶液翻滚,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何建平、李辉,《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第二版.
[2]肖瑞华,《炼焦化学产品生产技术问答》,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1,第一版.
[3]陈敏恒,丛德兹,《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第二版.
[4]郑明东,《炼焦新工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第一版.
作者简介:罗小华(1985-),男,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助理工程师,现于广西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主要从事焦炉煤气化学产品回收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关键词:煤气 剩余输送能力 减速管
一、引言
我厂三回收系统于1987年建成投产,配套三焦4.3m焦炉,粗苯、硫铵等化产品回收工艺已于2005年停产拆除,仅保留鼓风冷凝系统继续运行。由于处理能力小,投产时间长,设备及工艺技术严重落后,部分设备如电捕、卧式焦油氨水分离器等检修频繁,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运行成本高,在5#干熄焦配套工程回收系统投产后,我厂煤气鼓风机的输送能力有所提升,因此可以考虑将三回收系统的鼓冷工序停止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并拆除系统设备,减少设备维护工作并优化岗位人员结构。
二、系统停产的可行性分析
将三鼓冷系统完全停止运行并拆除,主体思路是将焦炉煤气输送负荷重新分配。三焦荒煤气由一、五风机共同负责输送,二风机输送一部分五焦荒煤气,三系统焦油氨水由一或五回收系统进行处理。此外还需考虑循环氨水系统的供给及三焦焦油氨水如何处理等問题,因此需对各方面数据进行分析。
1.煤气负荷数据分析
停止三回收煤气风机的运行,前提条件是其他各系统的煤气风机的剩余输送能力必须大于三回收煤气风机的输送能力,对相关系统煤气风机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见表1。
三、工艺优化方案
1.煤气系统改造方案
2.循环氨水系统改造方案
对循环氨水及焦油氨水回水工艺的改造方案,可以由三个方案进行选择。
2.1自流式回水工艺
根据现有工艺情况,三焦循环氨水由一回收单独供给,焦油氨水回水接入一回收刮渣机,工艺连接方式如图1。相关数据分析如下:
2.1.1三焦2#炉吸煤气管最东端管中心标高1:11.751
2.1.2三焦3#炉吸煤气管最西端管中心标高2:11.586
2.1.3三冷凝吸煤气管三通处管中心标高3: 11.586-28×0.01515=11.162
2.1.4三焦1#炉吸煤气管最西端标高4:11.100
2.1.5一冷凝刮渣机滤筒减速机平台标高5:9.525
由于现有工艺条件限制,回水管坡度无法继续放大,此工艺方案的优点是改造后工艺与一冷凝现有系统设计工艺一致,无需增加大型设备,投资小,后期管理简单。缺点是安装施工难度大,对接时间较长,对接作业时可能会对焦炉设备产生不利影响,引发集气管拉裂等问题。回水管管道坡度小,回水流动加速度小,大块渣可能会堵塞管道。
2.2设置中间槽的回水工艺
在三冷凝气液分离器附近区域安装两个焦油氨水中间槽,设置焦油氨水中间泵,三焦焦油氨水回水用泵送至一系统、五系统共同处理,工艺连接方式如图2。
工艺优化后,在实际生产中有三个主要问题可能会对生产管理造成影响。
2.2.1循环氨水中间槽及中间泵容易堵焦油渣。由于循环氨水泵进口流体为自流式流动,一旦出现停电或者泵跳闸的情况,极易在泵进口管段凝结油渣,堵塞流体流动。
2.2.2循环氨水中间槽液位监控难度大。循环氨水中间槽的介质为混合物,密度变化大,因此远程液位计监控到的液位准确度差,而且介质中含焦油、焦油渣等易堵塞管道的介质,易影响远程液位计的准确监控。
2.2.3一、五刮渣机负荷增加后,除渣效果差。经改造后,一、五刮渣机的生产负荷均有所提升,且循环氨水中间泵送来的混合液流速快,使得槽内的渣难沉降,一、五系统的除渣效果可能会受影响。设计中采取以下方式予以避免:
2.2.3.1循环氨水中间泵扬程设计40m,减少介质出管余压,并采用变频调节,在确保流量足够的前提下降低管道压力。
2.2.3.2进口管从刮渣机顶部接入,设置变径,出口介质流向与刮渣机液面平行,避免刮渣机内溶液翻滚,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何建平、李辉,《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第二版.
[2]肖瑞华,《炼焦化学产品生产技术问答》,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1,第一版.
[3]陈敏恒,丛德兹,《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第二版.
[4]郑明东,《炼焦新工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第一版.
作者简介:罗小华(1985-),男,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助理工程师,现于广西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主要从事焦炉煤气化学产品回收生产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