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建立在深厚的邻里和血缘关系上。这几十年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通讯手段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邻里交往空间逐步消退。本文对当前住区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缺乏活力等现状,结合老人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和老年人交往特点,提出老年人户外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点,旨在创造有利于老年人交往的住区外环境,希望借此改善和带动整个住区的邻里关系。
关键词:邻里关系;老年人;人性化设计
1、老年人交往空间设置的意义
1.1当前老年人群是住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城市中老龄人口的数量更是不容小觑,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城市住区居民重要的组成部分。
1.2住区交往空间是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关系,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纽带。随着老人身份、地位的转换,其活动区域逐渐缩小,住区内交往空间对老年朋友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其日常交流、开展活动的首选场所。
1.3交往空间的营造有助于社区和谐发展。老年人较之住区其他居民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从事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对其交往空间、活动场所的设置,将为相识及不相识的人提供更多的交往平台,增进邻里间的交往与沟通,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
2、老人交往特点分析
2.1交往对象。人到暮年,其身体、精力和智力都大不如前,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与行为能力逐渐下降,其活动范围也相应缩小,交往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喜欢与自己子女交流,体验家的温暖,享受天伦之乐;喜欢邻里间的日常交流,每天聚在一块闲话家常;喜欢参加社区组织的娱乐休闲活动,如下棋、打扑克、搓麻将、健身等等。可以看出,老人的交往活动主要发生在住区内部,交往对象大都是居住在同一住区的亲人和左邻右舍;由于儿女不常在身旁相伴,因此老人的交往对象又主要是以邻里间的交往为主。
2.2交往形式。老人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健身类:气功、跑步、散步、门球等;娱乐类:跳舞、棋牌等;休闲类:喝茶、聊天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住区内的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他们的交往形式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传统、单一的交往空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具有娱乐、健身双重功效的交往形式将更受老年朋友的喜爱与青睐。
3、交往空间的设计
3.1交往空间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由于老年人体弱、行走不便,对环境的安全需求显得更为突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人交往空间应结合人车分流靠近步行系统,减少机动车带来的干扰;空间宜用树篱、隔断等适当围和,增强场所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对于场所附设的各种设施(健身器材、配套设施等)除应符合老人身体尺度和满足使用要求外,还应结实可靠,经久耐用。
(2)可达性。空间的可达性是空间环境能够被很好利用的先决条件之一,避免将交往空间设置在小区的边角地段,应是易被发现、方便到达的场所;除此之外,场地内外的道路还应平坦、直观明了,道路的宽度和平整度还应满足轮椅的顺利通行,体现无障碍设计的原则,真正做到场所空间的方便可达。
(3)可识别性。老人由于视力和记忆力的减退,方向感和识别性逐渐降低,空间的可识别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环境主题创造不同的空间场所,局部地段采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夸张的尺度、艳丽的色彩、独特的材质等,以求给老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老人的识别与判断。
(4)人性化。交往空间不仅是老年朋友的专用场所,也是住区其他成员的活动区域。因此,场所的设计应具有包容性,满足不同年龄人员的使用(尤其是儿童)。适当增设儿童娱乐设施,不但可以同时满足两代人对活动的需求,同时儿童的嬉戏和玩耍也是诱发老人彼此交流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3.2老人交往空间的设计
(1)空间的合理划分
①活动空间。活动空间,是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应满足老人晒太阳、聊天、观赏、读书、听广播、健身等一系列活动,鉴于老年人喜欢在热闹、安全、宽敞、易聚集场所交流的特点,可结合住区出入口、商店门口、公共绿地等人流集中处设置活动区域。
②步行空间。老年人户外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步行完成,因此住区步行空间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老人室外交往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步行空间除应具有宜人的尺度、良好的景观性,步道也应平坦、稳妥、防滑,以整体路面、块状路面为宜,道路的线型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应平直忌过于弯曲,竖向变化也不宜过大,在地坪高差处,海应设置平缓坡道,解决残疾人及轮椅的安全通行;道路转折和终点处增设标识物,增强方向的指示能力。除此之外,步行空间还应提供一定数量的座椅,满足老人休息的需要。
③私密空间。考虑一些老人喜欢独处,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受他人干扰,可在风景较佳的静处借助植物、地形、建筑、水面等要素对空间加以界定、围合,形成较为封闭的场所空间,避免人流的穿行和干扰,形成室外交往的私密空间。
④园艺空间。园艺空间不仅可以满足老人对园艺的热爱,也为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是近年来老年朋友比较推崇的室外活动之一。由于园艺空间需要日常的看护和打理,因而此类空间应尽量靠近老人的住所,或老人经常光顾的场所,并且还应保证有足够的日照和通风。
(2)环境的细部处理
①绿化的配置。避免种植带刺及根茎外露地面的植被,消除老人行走中的障碍。选择少虫害、无飞絮、无刺激性并能提供一定遮荫的树种,为保证植物景观配置上的豐富感,宜选用季相明显的花卉、灌木和色叶树木,体现季相变化,刺激老年人的感官激发活力。
②座椅。凳椅所在处往往形成吸引行人聚集休息的场所,鉴于体力、交往等因素考虑,老人交往空间应布置较大数量的座椅。座椅应以设靠背、扶手和木质材料为首选,并结合遮荫设施进行布置,且以背后有屏障面朝开阔地带的位置为宜,也可结合桌子三五成群布置,为老人提供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发更进一步的交流。
③扶手的设计。扶手是老年交往空间中人性化设计之一,座椅、坡道两侧、步道边尽量设计扶手,对老年朋友可起到帮扶、支撑和临时休息的作用。
④照明。人到晚年视力逐渐减退,对亮度的要求相应增加。该区域灯源安置的密度和光源的强度应适当增加,扩大光源照射的范围,减少黑暗死角的出现,提高区域的安全性;光源宜选取柔和的暖光色系,减少炫光对视觉的干扰,从而保证老人夜间出行安全。
⑤厕所。为满足老人长时间户外交往的需求,交往空间附近应适当规划布置厕所。为方便老年朋友的使用,厕所地坪还应平整,避免存在高差,并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以方便残疾人员的使用;同时还应注意地面的防滑处理,保证老人的安全。
4、结语
目前,关爱老人身心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居住社区,必然有良好的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户外交往空间,我们应站在老年人的视角想其所想,设计出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户外空间,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董娟.营造新住区环境中的儿童交往空间[J].华中建筑,2008.7.
[2]胡仁碌,马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邻里关系;老年人;人性化设计
1、老年人交往空间设置的意义
1.1当前老年人群是住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城市中老龄人口的数量更是不容小觑,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城市住区居民重要的组成部分。
1.2住区交往空间是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关系,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纽带。随着老人身份、地位的转换,其活动区域逐渐缩小,住区内交往空间对老年朋友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其日常交流、开展活动的首选场所。
1.3交往空间的营造有助于社区和谐发展。老年人较之住区其他居民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从事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对其交往空间、活动场所的设置,将为相识及不相识的人提供更多的交往平台,增进邻里间的交往与沟通,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
2、老人交往特点分析
2.1交往对象。人到暮年,其身体、精力和智力都大不如前,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与行为能力逐渐下降,其活动范围也相应缩小,交往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喜欢与自己子女交流,体验家的温暖,享受天伦之乐;喜欢邻里间的日常交流,每天聚在一块闲话家常;喜欢参加社区组织的娱乐休闲活动,如下棋、打扑克、搓麻将、健身等等。可以看出,老人的交往活动主要发生在住区内部,交往对象大都是居住在同一住区的亲人和左邻右舍;由于儿女不常在身旁相伴,因此老人的交往对象又主要是以邻里间的交往为主。
2.2交往形式。老人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健身类:气功、跑步、散步、门球等;娱乐类:跳舞、棋牌等;休闲类:喝茶、聊天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住区内的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他们的交往形式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传统、单一的交往空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具有娱乐、健身双重功效的交往形式将更受老年朋友的喜爱与青睐。
3、交往空间的设计
3.1交往空间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由于老年人体弱、行走不便,对环境的安全需求显得更为突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人交往空间应结合人车分流靠近步行系统,减少机动车带来的干扰;空间宜用树篱、隔断等适当围和,增强场所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对于场所附设的各种设施(健身器材、配套设施等)除应符合老人身体尺度和满足使用要求外,还应结实可靠,经久耐用。
(2)可达性。空间的可达性是空间环境能够被很好利用的先决条件之一,避免将交往空间设置在小区的边角地段,应是易被发现、方便到达的场所;除此之外,场地内外的道路还应平坦、直观明了,道路的宽度和平整度还应满足轮椅的顺利通行,体现无障碍设计的原则,真正做到场所空间的方便可达。
(3)可识别性。老人由于视力和记忆力的减退,方向感和识别性逐渐降低,空间的可识别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环境主题创造不同的空间场所,局部地段采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夸张的尺度、艳丽的色彩、独特的材质等,以求给老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老人的识别与判断。
(4)人性化。交往空间不仅是老年朋友的专用场所,也是住区其他成员的活动区域。因此,场所的设计应具有包容性,满足不同年龄人员的使用(尤其是儿童)。适当增设儿童娱乐设施,不但可以同时满足两代人对活动的需求,同时儿童的嬉戏和玩耍也是诱发老人彼此交流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3.2老人交往空间的设计
(1)空间的合理划分
①活动空间。活动空间,是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应满足老人晒太阳、聊天、观赏、读书、听广播、健身等一系列活动,鉴于老年人喜欢在热闹、安全、宽敞、易聚集场所交流的特点,可结合住区出入口、商店门口、公共绿地等人流集中处设置活动区域。
②步行空间。老年人户外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步行完成,因此住区步行空间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老人室外交往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步行空间除应具有宜人的尺度、良好的景观性,步道也应平坦、稳妥、防滑,以整体路面、块状路面为宜,道路的线型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应平直忌过于弯曲,竖向变化也不宜过大,在地坪高差处,海应设置平缓坡道,解决残疾人及轮椅的安全通行;道路转折和终点处增设标识物,增强方向的指示能力。除此之外,步行空间还应提供一定数量的座椅,满足老人休息的需要。
③私密空间。考虑一些老人喜欢独处,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受他人干扰,可在风景较佳的静处借助植物、地形、建筑、水面等要素对空间加以界定、围合,形成较为封闭的场所空间,避免人流的穿行和干扰,形成室外交往的私密空间。
④园艺空间。园艺空间不仅可以满足老人对园艺的热爱,也为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是近年来老年朋友比较推崇的室外活动之一。由于园艺空间需要日常的看护和打理,因而此类空间应尽量靠近老人的住所,或老人经常光顾的场所,并且还应保证有足够的日照和通风。
(2)环境的细部处理
①绿化的配置。避免种植带刺及根茎外露地面的植被,消除老人行走中的障碍。选择少虫害、无飞絮、无刺激性并能提供一定遮荫的树种,为保证植物景观配置上的豐富感,宜选用季相明显的花卉、灌木和色叶树木,体现季相变化,刺激老年人的感官激发活力。
②座椅。凳椅所在处往往形成吸引行人聚集休息的场所,鉴于体力、交往等因素考虑,老人交往空间应布置较大数量的座椅。座椅应以设靠背、扶手和木质材料为首选,并结合遮荫设施进行布置,且以背后有屏障面朝开阔地带的位置为宜,也可结合桌子三五成群布置,为老人提供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发更进一步的交流。
③扶手的设计。扶手是老年交往空间中人性化设计之一,座椅、坡道两侧、步道边尽量设计扶手,对老年朋友可起到帮扶、支撑和临时休息的作用。
④照明。人到晚年视力逐渐减退,对亮度的要求相应增加。该区域灯源安置的密度和光源的强度应适当增加,扩大光源照射的范围,减少黑暗死角的出现,提高区域的安全性;光源宜选取柔和的暖光色系,减少炫光对视觉的干扰,从而保证老人夜间出行安全。
⑤厕所。为满足老人长时间户外交往的需求,交往空间附近应适当规划布置厕所。为方便老年朋友的使用,厕所地坪还应平整,避免存在高差,并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以方便残疾人员的使用;同时还应注意地面的防滑处理,保证老人的安全。
4、结语
目前,关爱老人身心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居住社区,必然有良好的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户外交往空间,我们应站在老年人的视角想其所想,设计出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户外空间,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董娟.营造新住区环境中的儿童交往空间[J].华中建筑,2008.7.
[2]胡仁碌,马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