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学中如何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可以说无处不在,如:函数y = ax2 2x 3的图像一定是抛物线吗?函数y=loga(2x-1)一定是增函数吗?不等式a■ < a2x-3与不等式x2 < 2x - 3同解吗?……比比皆是. 它们都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以谁为标准分类才能做到不重不漏是许多高中生的困惑. 有的学生到高三复习了遇见参数还是无所适从,不是盲目地按a > 0,a < 0,a = 0分类,就是机械地按a > 1,a < 1,a = 1分类. 本文拟从高一教学中探讨如何逐步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就能正确掌握分类讨论的方法,从而在后续学习中能灵活应用,并游刃有余.
  二、目标实施
  1. 小处着眼,逐步递进
  高一学习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时,首先要复习初中已学过的二次函数. 在此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函数y = ax2 2x 3的图像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是抛物线. 教师可反问它的图像一定是抛物线吗?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应分a = 0,a ≠ 0两种情况考虑:当a = 0时,它为一次函数,它的图像是直线;当a ≠ 0时,它是二次函数,它的图像才是抛物线. 在此为学生埋下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种子,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官认识. 紧接着教师给出例1:求函数y = x2 - 2ax 3,当x∈[1,3]时的最小值. 学生易犯的错误是求出对称轴x = a,它对应的函数值就为最小值. 教师可提示已知条件中所给的区间x∈[1,3]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应按对称轴x = a与区间的位置分a < 1,1 ≤ a ≤ 3,a > 3三种情况求解. 至此,学生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应趁热打铁给出例2:求函数y = x2 - 2x 3,当x∈[a,a 1]时的最小值,“吃一堑,长一智”,学生自然就会按对称轴x = 1与区间的位置分1 < a,a ≤ 1 ≤ a 1,1 > a 1三种情况求解.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总结两例题的区别和联系:一个是轴动区间定,一个是轴定区间动. 它们都需要按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 这类题的一般规律是将对称轴放在区间的左面、区间的中间、区间的右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从而使学生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上升为理性认识.
  2. 温故知新,螺旋上升
  在二次函数的复习中,学生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趁势给出了三个二次的关系,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来探讨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例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 - (a - 1)x - a > 0. 因为一元二次方程x2 - (a - 1)x - a = 0有两个根x = a和x = -1,由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知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应在两根之外. 但两根的大小不能断定,目的就是让学生想到从两根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
  例2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 - ax 1 > 0. 因为一元二次方程x2 - ax 1 = 0的判别式为a2 - 4,其正负不能断定,即此方程是否有根不知道,目的就是让学生想到由判别式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
  例3 :解不等式ax2- (2a 1)x a 1 > 0. 本题目的是让学生想到由x2的系数a来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 因为a = 0时,此不等式为一次不等式;当a > 0时,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两根之外;而当a < 0时,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变为两根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高一学生,分类讨论的难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 个人认为让学生掌握一层分类即可,而那种先按是否有根分类讨论,再按两根大小分类讨论的多层讨论不必涉及.
  3. 不断强化,形成习惯
  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指数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应当乘胜追击,以使学生能在不断的强化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習惯. 首先教师给出例1:解不等式a < a2x-3( a > 0 且a ≠ 1),有了前面的铺垫,多数学生已经能从容地分a > 1,a < 1两种情况求解. 紧接着教师给出例2:求函数y = a2x-3( a > 0 且a ≠ 1)的单调区间. “一回生两回熟,三次见面就是老朋友.”在对数函数的学习中,教师不妨给出同样的两道例题,例1:解不等式loga(2x-1) < loga(x - 3) (a > 0 且a ≠ 1)与例2:求函数log a(2x-1)(a > 0 且a ≠ 1)的单调区间,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不断的强化中,自然而然地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脑海中根深蒂固. 实践证明,高一有了学习必修1的良好开端,高一的必修2的教学就显得格外轻松. 例如在必修2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当教师让求直线2x - ay 3 = 0的斜率时,学生都会自觉地考虑a = 0时斜率不存在,a ≠ 0时斜率为时.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按a > 0,a < 0来进一步判断斜率的正负以及倾斜角什么时候是锐角、什么时候是钝角.
  三、一点感想
  优秀是一种习惯. 从高一开始,学生从起初的遇见参数就犯错误到不断吸取教训,探索规律,直到后来遇见参数就分类讨论,可以说已经成为他们自觉的习惯. 从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分类到后来分类标准的不重不漏,可以说他们对分类讨论的方法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 我相信这不仅为他们学好高中阶段的数学树立了信心,这种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学风也一定会迁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能使他们受益终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满足新时期新的教学目标的需要,也为了满足新时期学生对体育教学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扎扎实实的将体育教学落到实处。结合目前初中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不强的现象,本文一方面追究原因,一方面制定可行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引导 主动参与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02  新课改影响着
【摘要】 在解決一般的几何证明题时,我们常需要添加辅助线通过证明全等或相似才能得出结论,但对有些已知角的关系的几何问题,若能正确地运用正弦定理则很容易就可以解决了.  【关键词】 正弦定理;特殊角  1. 在一些已知角度的几何证明题中,我们可以根据题目已知的特殊角或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利用正弦定理直接解答. 例1 如图1,在△ABC中,∠ABC = 60°,∠ACB = 45°,D在AC上,且∠AD
【摘 要】以往高中思想政治课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单纯的把书中的知识要点、难点、重点给学生勾画出来,然后就要求学生进行机械性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适用于单纯的考试,学生根本无法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本文就简单谈论一下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更新观念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
【摘 要】纵观城市与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尤其作为农村的普通初中校,学生英语的听力水平确实是不尽人意,英语听力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不得不面临与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农村 语音教学 听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203  纵观城市与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尤其作为农村的普通初中校,
【摘 要】进入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成为数学学困生。本文首先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转化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中学生 学困生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24  现代教育要求实现每一个学生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常因胎儿大都头盆不称,导致难产,母婴并发症和手术产率亦相应上升,下面对近年来有关巨大胎儿的研究进展作一综
【摘 要】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几种有助于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展开论述,希望对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25  数学对很多高中学生而言,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对教师而言,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政治民主权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人民的参政意识进一步提高,人
期刊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庭化”“知识化”“社会化”“平等化”等环境的氛围,有助于幼儿敢于探索,勇于求知,乐观向上良好健全人
【摘 要】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的一种综合能力,而阅读课堂更应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战场。本文就如何在阅读课堂中巧借时机并合理选用仿写、补白、改写、续写、编写等教学策略开展读写结合小练笔,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机会,解决写作低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