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倾向的老龄观。积极老龄观是指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对老龄人群、老龄现象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对待。基于积极老龄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策略更有助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引导老年消费需求,发展老龄产业,重视“第三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老年继续教育,注重老年娱乐事业,倡导传播“孝”文化。
[关键词] 积极老龄观 人口老龄化 策略 研究
一、引言
我国在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达到7%,开始跨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此后十年,这一比例逐年上升。从2000以来,我国人口总量增速趋缓,而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增速却在加快。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增长了2.93%和1.91%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非常必要,但我国现有文献中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绝大多数研究都以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挑战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是强调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压力和挑战。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辩证的看待,正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的同时,更应该从积极的视角考虑如何实现“老年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两种不同倾向的老龄观
所谓老龄观是指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群所持有的观念和看法,以及在所持有的观念的基础上对老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动。从多数学者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关的研究来看,我国的老龄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倾向:
1.消极倾向的老龄观
消极倾向的老龄观从传统的老年理论研究出发,主观的把老年人群界定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弱势群体,认为老年人不再创造经济社会价值,是纯粹的社会资源消耗者和被照顾者,把老年人描绘为体弱多病、传统保守和脱离社会。在这种先入为主并带有歧视的消极图景的引导下,人们在谈到人口老龄化现象时,研究的焦点更多是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其进一步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由此在研究中更多的是强调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为缓解老龄社会压力而提出的措施被定义为“健康老龄化”策略。虽然“健康老龄化”概念从1987年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健康老龄化”从本质上仍然是将老年群体看作是社会的弱势人群和边缘人群,其研究的出发点仍然是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而忽视了老年群体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2.积极倾向的老龄观
1997年6月,西方七国首脑丹佛会议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主张。从国内外学者对积极老龄化的解读来看,积极倾向的老龄观是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种乐观的认识,也是一种积极的对待老年人群的态度和准则。
积极倾向的老龄观强调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辩证的分析。一方面,积极老龄观认为人口老龄化无疑会对社会经济的各领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是对我国未来建设发展的一个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人口老龄化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和促进。老龄化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是利是弊,固然一方面要取决于老年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则要看社会和家庭如何回应、如何转化、如何导向。从积极的老龄观出发,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会督促我国通过“六个老有”的养老规范来反向推动国家消费、教育医疗、“孝亲文化”、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发展。
三、积极老龄观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策略分析
在积极老龄观的引导下,首先需要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物质、制度、观念等各种准备: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政策;探索适合的养老模式;探索灵活的人口政策;关注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关注城乡及区域老龄化差异。在此基础上,注重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策略的运用,最终实现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人口老龄化具体策略有:
1.关注老年消费心理,引导老年消费需求
以消费者的年龄为市场细分变量对市场进行划分时,老年群体是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老年消费市场将成为潜力极大的市场。而新时代的老年消费者会具有怎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我国拉动内需、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老年消费者需求的研究是了解其消费心理和行为规律的起点。社会和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充分的关注和了解老年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等心理,采取适当的市场营销手段引导老年的消费需求。
2.发展老龄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关注和引导老年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我国应该加快开发老龄产业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合作。老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为老产业将成为未来社会和企业的热门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的老年群体为下一代“奉献”的意识会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生命生活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因此老年娱乐、旅游、住宅、继续教育等新兴老龄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银发经济”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3.重视“第三人力资源”的开发,探索弹性退休制度
积极老龄观认为应该消除年龄歧视的不利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口是非常宝贵的需要投资和开发的第三人力资源,可以使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根据我国的国情,随着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为了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应该探索实行弹性的退休制度,但是在政策调整需要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用渐进策略以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提前退休现象。
4.重视老年继续教育,实现老年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实现老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老年继续教育。目前我国的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得到了老年人的认同,为老年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而我国的老年教育也存在着教育机构数量少、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和持续改善我国的老年继续教育状况,帮助实现老年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5.注重老年娱乐事业,提高老年生命生活质量
仅仅从物质需求满足的角度来衡量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和谐老龄化社会更应该注重的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问题。政府应该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力求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使其生活多姿多彩,心理健康愉悦。开发老年娱乐事业,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对社会和老年群体来说一个双赢的结果。
6.倡导传播“孝”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国人自古讲究“孝悌”,在老子看来,孝慈之心是人的自然性情,不需教导就有,正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人是高等动物,更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然而由于前文所述种种原因,我国的“孝”文化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冲击,在金钱和利益的面前,“孝心孝行”逐步缺失。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警醒社会应该呼唤“孝文化”的回归,应该呼唤“道德良心”的回归。“孝”文化的回归,并不能依靠少数人的自律和自省,应该举全国之力,全社会之力,自上而下的进行倡导和传播,国家相关部门、媒体和公众人物、教育部门更应该肩负起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反省:“孝文化”缺失的大环境怎样,难道仅仅是“孝文化”离我们远去了吗?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老龄化社会的构建需要所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钦荣.不同老龄观的老龄工作策略选择分析[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
[2]穆光宗.老年发展论———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 J ].人口研究,2002(6)
[3]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第三版)[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17-219
[4]刘亚娜.论世界城市建设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 J ]. 商业时代,2010年第31期
[5]裴学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弹性退休策略探讨[ J ].商场现代化.2010年2月(中旬刊)
[6]穆光宗.孝文化的起源与弃老习俗的关系[ 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2)
[关键词] 积极老龄观 人口老龄化 策略 研究
一、引言
我国在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达到7%,开始跨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此后十年,这一比例逐年上升。从2000以来,我国人口总量增速趋缓,而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增速却在加快。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增长了2.93%和1.91%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非常必要,但我国现有文献中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绝大多数研究都以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挑战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是强调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压力和挑战。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辩证的看待,正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的同时,更应该从积极的视角考虑如何实现“老年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两种不同倾向的老龄观
所谓老龄观是指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群所持有的观念和看法,以及在所持有的观念的基础上对老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动。从多数学者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关的研究来看,我国的老龄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倾向:
1.消极倾向的老龄观
消极倾向的老龄观从传统的老年理论研究出发,主观的把老年人群界定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弱势群体,认为老年人不再创造经济社会价值,是纯粹的社会资源消耗者和被照顾者,把老年人描绘为体弱多病、传统保守和脱离社会。在这种先入为主并带有歧视的消极图景的引导下,人们在谈到人口老龄化现象时,研究的焦点更多是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其进一步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由此在研究中更多的是强调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为缓解老龄社会压力而提出的措施被定义为“健康老龄化”策略。虽然“健康老龄化”概念从1987年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健康老龄化”从本质上仍然是将老年群体看作是社会的弱势人群和边缘人群,其研究的出发点仍然是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而忽视了老年群体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2.积极倾向的老龄观
1997年6月,西方七国首脑丹佛会议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主张。从国内外学者对积极老龄化的解读来看,积极倾向的老龄观是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种乐观的认识,也是一种积极的对待老年人群的态度和准则。
积极倾向的老龄观强调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辩证的分析。一方面,积极老龄观认为人口老龄化无疑会对社会经济的各领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是对我国未来建设发展的一个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人口老龄化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和促进。老龄化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是利是弊,固然一方面要取决于老年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则要看社会和家庭如何回应、如何转化、如何导向。从积极的老龄观出发,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会督促我国通过“六个老有”的养老规范来反向推动国家消费、教育医疗、“孝亲文化”、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发展。
三、积极老龄观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策略分析
在积极老龄观的引导下,首先需要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物质、制度、观念等各种准备: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政策;探索适合的养老模式;探索灵活的人口政策;关注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关注城乡及区域老龄化差异。在此基础上,注重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策略的运用,最终实现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人口老龄化具体策略有:
1.关注老年消费心理,引导老年消费需求
以消费者的年龄为市场细分变量对市场进行划分时,老年群体是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老年消费市场将成为潜力极大的市场。而新时代的老年消费者会具有怎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我国拉动内需、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老年消费者需求的研究是了解其消费心理和行为规律的起点。社会和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充分的关注和了解老年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等心理,采取适当的市场营销手段引导老年的消费需求。
2.发展老龄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关注和引导老年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我国应该加快开发老龄产业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合作。老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为老产业将成为未来社会和企业的热门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的老年群体为下一代“奉献”的意识会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生命生活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因此老年娱乐、旅游、住宅、继续教育等新兴老龄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银发经济”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3.重视“第三人力资源”的开发,探索弹性退休制度
积极老龄观认为应该消除年龄歧视的不利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口是非常宝贵的需要投资和开发的第三人力资源,可以使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根据我国的国情,随着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为了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应该探索实行弹性的退休制度,但是在政策调整需要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用渐进策略以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提前退休现象。
4.重视老年继续教育,实现老年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实现老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老年继续教育。目前我国的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得到了老年人的认同,为老年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而我国的老年教育也存在着教育机构数量少、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和持续改善我国的老年继续教育状况,帮助实现老年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5.注重老年娱乐事业,提高老年生命生活质量
仅仅从物质需求满足的角度来衡量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和谐老龄化社会更应该注重的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问题。政府应该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力求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使其生活多姿多彩,心理健康愉悦。开发老年娱乐事业,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对社会和老年群体来说一个双赢的结果。
6.倡导传播“孝”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国人自古讲究“孝悌”,在老子看来,孝慈之心是人的自然性情,不需教导就有,正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人是高等动物,更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然而由于前文所述种种原因,我国的“孝”文化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冲击,在金钱和利益的面前,“孝心孝行”逐步缺失。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警醒社会应该呼唤“孝文化”的回归,应该呼唤“道德良心”的回归。“孝”文化的回归,并不能依靠少数人的自律和自省,应该举全国之力,全社会之力,自上而下的进行倡导和传播,国家相关部门、媒体和公众人物、教育部门更应该肩负起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反省:“孝文化”缺失的大环境怎样,难道仅仅是“孝文化”离我们远去了吗?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老龄化社会的构建需要所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钦荣.不同老龄观的老龄工作策略选择分析[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
[2]穆光宗.老年发展论———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 J ].人口研究,2002(6)
[3]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第三版)[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17-219
[4]刘亚娜.论世界城市建设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 J ]. 商业时代,2010年第31期
[5]裴学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弹性退休策略探讨[ J ].商场现代化.2010年2月(中旬刊)
[6]穆光宗.孝文化的起源与弃老习俗的关系[ 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