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讲述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等综合能力,它承载着完善教育、培养学生人格的责任,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鉴赏与审美能力;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国家对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出台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简称《教学大纲》),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高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
艺术专业的课程针对的是专业艺术人才,所设置的课程专业性强,“系统化”教学,课程量多又复杂。但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侧重点与传统美术课程不同,它的开设面向整个学校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它的课程内容简单、专业化程度较弱,主要让参加此课程的同学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提升个人的美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设计思路
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是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主要内容覆盖美术与人生、美术表现、中外国美术赏析等,深入了解美术历史,提升美术品味。拓展模块则重于实践能力,内容多为设计基础、设计表现,设计方法等。内外兼修,从内在修养到实际操作,逐渐提升美术能力。以追求生命之美和生活之乐作为出发点,基于美术艺术的大众审美分析,来确定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将课程目标由六要素组成,即智慧(Intelligence)、交往(In-teraction)、想象(Imagination)、兴趣(Interest)、直觉(Intui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确立“博大”、“高雅”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原则。区别于传统美术课程,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会变得更加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层次性”、“审美性”。
三、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
(一)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试图从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欣赏比较,正确的引导学生,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内涵。在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的珍宝无数,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堪称人类瑰宝,塑造人物生动、造型逼真细腻、构图精妙。其次也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实地参观,多观看关于赏析珍品的视频。再多的教授课程,都是纸上谈兵,不如让学生直接接触获取经验,通过切身感受,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例如:《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更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
(二)审美能力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和九年义务教育衔接自然。不可太过突兀,也应该给学生慢慢适应的过程,这样做也符合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与初中阶段的美术课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知识应是相通的。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中需要适当精简知识内容,不要太过细致,简明扼要,并增加《中国美术史》、《美学概论》、《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相关书籍。让学生从书中的内容中了解美术的发展史、不同美术类型的基本分类、艺术表现形式的美学原理、美术的基本表现技法,掌握审美方法、评价方式的同时,又能在书籍中了解每一幅作品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内涵,社会当时的处境、作品背后的故事。综合社会、自然、艺术三要素,更加全面理解艺术美的特征,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創造美的能力
在知识感知、巩固、积累的基础上发挥美的创造力。在图书馆中增加有关提升创造美能力的书籍,优化教材,增加知识获取途径。例如:《绘画创作》、《简笔画基础》、《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书法基础》等等。以课堂以外的形式,自主学习,在这些书中,找到二维平面作画的技巧,了解三维动画产生的过程,完成简单的艺术表现,找寻学习的自信。
四、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提升能力途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辈出,艺术人才需求量在增加,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发展多条道路以提升学生能力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主旨。其一,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名人书画展。实践出真理,让学生们在一幅幅实际的真画作品面前,亲身领略艺术的魅力。用眼睛去体会艺术家利用色彩的碰撞。在专业的气氛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其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校园是学生时代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圣地、是成长的摇篮、是品质道德养成的场所。营造文化校园是大势所趋。在优美的学校环境里渗透艺术的元素,如名人雕塑、名家作品等,会带给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也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其三,组织学生互动,增加艺术活动。在校内创设活动内容,围绕艺术美术的主题,可举办学生自己的画进行展览评比,收集“民间名画”,让学生们自己对其评价和评比打分,选出“校内之星”。这样既可以在活动中提升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对作品的评价能力,将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也可以找寻文化企业,协商合作。学生还可以对名画加以临摹或是再创作。模仿大家的色彩,造型和构图,学习到更多。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与中职教育融合,不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能够画出名画、得到大众的赏识,培养中职学生的审美理念,陶冶情操,成为高素质教育下的技术型人才,才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重点。综上所述,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等综合能力,它承载着完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责任。对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曾小芳,女,1980年2月生,广西玉林人,工程硕士,河池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鉴赏与审美能力;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国家对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出台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简称《教学大纲》),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高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
艺术专业的课程针对的是专业艺术人才,所设置的课程专业性强,“系统化”教学,课程量多又复杂。但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侧重点与传统美术课程不同,它的开设面向整个学校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它的课程内容简单、专业化程度较弱,主要让参加此课程的同学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提升个人的美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设计思路
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是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主要内容覆盖美术与人生、美术表现、中外国美术赏析等,深入了解美术历史,提升美术品味。拓展模块则重于实践能力,内容多为设计基础、设计表现,设计方法等。内外兼修,从内在修养到实际操作,逐渐提升美术能力。以追求生命之美和生活之乐作为出发点,基于美术艺术的大众审美分析,来确定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将课程目标由六要素组成,即智慧(Intelligence)、交往(In-teraction)、想象(Imagination)、兴趣(Interest)、直觉(Intui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确立“博大”、“高雅”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原则。区别于传统美术课程,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会变得更加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层次性”、“审美性”。
三、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
(一)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试图从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欣赏比较,正确的引导学生,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内涵。在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的珍宝无数,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堪称人类瑰宝,塑造人物生动、造型逼真细腻、构图精妙。其次也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实地参观,多观看关于赏析珍品的视频。再多的教授课程,都是纸上谈兵,不如让学生直接接触获取经验,通过切身感受,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例如:《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更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
(二)审美能力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和九年义务教育衔接自然。不可太过突兀,也应该给学生慢慢适应的过程,这样做也符合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与初中阶段的美术课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知识应是相通的。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中需要适当精简知识内容,不要太过细致,简明扼要,并增加《中国美术史》、《美学概论》、《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相关书籍。让学生从书中的内容中了解美术的发展史、不同美术类型的基本分类、艺术表现形式的美学原理、美术的基本表现技法,掌握审美方法、评价方式的同时,又能在书籍中了解每一幅作品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内涵,社会当时的处境、作品背后的故事。综合社会、自然、艺术三要素,更加全面理解艺术美的特征,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創造美的能力
在知识感知、巩固、积累的基础上发挥美的创造力。在图书馆中增加有关提升创造美能力的书籍,优化教材,增加知识获取途径。例如:《绘画创作》、《简笔画基础》、《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书法基础》等等。以课堂以外的形式,自主学习,在这些书中,找到二维平面作画的技巧,了解三维动画产生的过程,完成简单的艺术表现,找寻学习的自信。
四、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提升能力途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辈出,艺术人才需求量在增加,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发展多条道路以提升学生能力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主旨。其一,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名人书画展。实践出真理,让学生们在一幅幅实际的真画作品面前,亲身领略艺术的魅力。用眼睛去体会艺术家利用色彩的碰撞。在专业的气氛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其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校园是学生时代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圣地、是成长的摇篮、是品质道德养成的场所。营造文化校园是大势所趋。在优美的学校环境里渗透艺术的元素,如名人雕塑、名家作品等,会带给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也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其三,组织学生互动,增加艺术活动。在校内创设活动内容,围绕艺术美术的主题,可举办学生自己的画进行展览评比,收集“民间名画”,让学生们自己对其评价和评比打分,选出“校内之星”。这样既可以在活动中提升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对作品的评价能力,将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也可以找寻文化企业,协商合作。学生还可以对名画加以临摹或是再创作。模仿大家的色彩,造型和构图,学习到更多。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与中职教育融合,不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能够画出名画、得到大众的赏识,培养中职学生的审美理念,陶冶情操,成为高素质教育下的技术型人才,才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重点。综上所述,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等综合能力,它承载着完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责任。对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曾小芳,女,1980年2月生,广西玉林人,工程硕士,河池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