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60例2型糠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住院时间、花费等。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胰岛素泵(CSII组30例)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30例)降糖治疗。结果:CSII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控制,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结论:短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可使血糖短期内达到满意控制,且住院时间短、花费少,具有较好的社会学意义。
关键词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社会学意义
资料与方法
30例2型糠尿病患者均为2006年5月~2007年5月我院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CSII组与MSII组,其中CSII组30例,男18例,女12例;MSII组男17例,女13例。所有病人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CSII组采用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IP-101型胰岛素泵,使用诺和灵R(100U/ml),选择脐周组织为注入点,根据患者入院前是否使用胰岛素和其剂量及入院时测得的体重计算,取全日诺和灵R剂量的50%为基础量输入,进餐前再按需要输入负荷量(其余的50%)。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基础量胰岛素或餐前胰岛素用量。MSII组采用诺和灵R三餐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
达标标准:两组病人均采用拜耳公司生产的拜安易血糖仪测定指尖外周血4~8次/天(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3:00),空腹血糖稳定于5.0~8.0mmol/L,餐后血糖稳定于7.0~10.0mmol/L。
统计方法:两组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能有效控制血糖。
CSII组达血糖良好控制所需时间较MSII组明显缩短(P<0.01),且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P<0.01)。
CSII组无低血糖发生,MSII组发生低血糖10人次,胰岛素泵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
CSII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和减轻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方法。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试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均表明,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单一或联合口服降糖药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需联合胰岛素注射或完全胰岛素替代治疗才能使血糖严格控制,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组资料比较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及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降低高血糖,但泵治疗控制血糖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泵通过输注基础量胰岛素来维持肝糖元输出,以满足外周组织的基础糖利用;餐前大剂量可能及时补充因进食导致胰岛功能代偿不足所需要的外源性胰岛素,从而防止餐后的高血糖[2]。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全天胰岛素总量的50%经基础量输入使餐前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降低了全天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餐后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泵又采用速效胰岛素,只有一个部位输注,吸收更为准确和稳定,几乎无胰岛素皮下沉积,避免了运动后加速胰岛素吸收的危险;还可通过分段设定适当夜间基础量,避免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及Somogyi效应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灵活的输注方式。更重要的是血糖长期稳定有效控制,从而有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病人负担。而且,胰岛素泵的人性化设计,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用相对方便。
总之,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益处是显而益见的。我们可以预见,若长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将血糖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不仅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能得以更好控制,同时可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和时间,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费用,节省大量社会资源,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JS,Dvckwoeth WC.Insulin pumps and glucose regulataon.World J Surg,2001,25:523-526.
2 Unger J,Fredrickson L.A primer on intensive diabetes management and insulin pump therapy.Primary Care Rep 1997,3:9-18.
关键词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社会学意义
资料与方法
30例2型糠尿病患者均为2006年5月~2007年5月我院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CSII组与MSII组,其中CSII组30例,男18例,女12例;MSII组男17例,女13例。所有病人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CSII组采用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IP-101型胰岛素泵,使用诺和灵R(100U/ml),选择脐周组织为注入点,根据患者入院前是否使用胰岛素和其剂量及入院时测得的体重计算,取全日诺和灵R剂量的50%为基础量输入,进餐前再按需要输入负荷量(其余的50%)。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基础量胰岛素或餐前胰岛素用量。MSII组采用诺和灵R三餐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
达标标准:两组病人均采用拜耳公司生产的拜安易血糖仪测定指尖外周血4~8次/天(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3:00),空腹血糖稳定于5.0~8.0mmol/L,餐后血糖稳定于7.0~10.0mmol/L。
统计方法:两组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能有效控制血糖。
CSII组达血糖良好控制所需时间较MSII组明显缩短(P<0.01),且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P<0.01)。
CSII组无低血糖发生,MSII组发生低血糖10人次,胰岛素泵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
CSII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和减轻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方法。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试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均表明,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单一或联合口服降糖药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需联合胰岛素注射或完全胰岛素替代治疗才能使血糖严格控制,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组资料比较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及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降低高血糖,但泵治疗控制血糖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泵通过输注基础量胰岛素来维持肝糖元输出,以满足外周组织的基础糖利用;餐前大剂量可能及时补充因进食导致胰岛功能代偿不足所需要的外源性胰岛素,从而防止餐后的高血糖[2]。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全天胰岛素总量的50%经基础量输入使餐前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降低了全天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餐后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泵又采用速效胰岛素,只有一个部位输注,吸收更为准确和稳定,几乎无胰岛素皮下沉积,避免了运动后加速胰岛素吸收的危险;还可通过分段设定适当夜间基础量,避免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及Somogyi效应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灵活的输注方式。更重要的是血糖长期稳定有效控制,从而有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病人负担。而且,胰岛素泵的人性化设计,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用相对方便。
总之,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益处是显而益见的。我们可以预见,若长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将血糖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不仅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能得以更好控制,同时可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和时间,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费用,节省大量社会资源,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JS,Dvckwoeth WC.Insulin pumps and glucose regulataon.World J Surg,2001,25:523-526.
2 Unger J,Fredrickson L.A primer on intensive diabetes management and insulin pump therapy.Primary Care Rep 1997,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