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交通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管理机制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的桥隧维修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设备维修的需要。科学养护维修是确保城市轨道桥隧工程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桥隧组织机构及管理模式,对平衡检查、养护、维修做出相关讨论,对实施效果进行论述。最终目的是提高作业效率,保障设备安全。
关键词:铁路桥隧;工程养护;模式;技术
引言:常情况下,城市轨道桥隧设备由于其特点,往往变化缓慢,病害事故较少发生。但是随着线路服役年限增加,相关病害的发展便逐渐严重。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维修管理模式,有效的解决城市轨道对桥隧设备带来的影响,提升维修效率,提高维修质量,就成为我们工务部门桥隧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下面,就城市轨道桥隧维修及管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现状分析
从我国部分城市多年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来看,这种模式由于专业分工较细,虽在确保轨道交通各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转方面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习惯的运营模式之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其一是管理层面多,职能重叠,机构臃肿,导致资源整合困难;其二是运营成本较大,导致效益增长困难,员工积极性降低,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三是运用维护工艺和经验跟不上机电产品技术的发展;最后是维修养护设备投资大、折旧费用也高,给轨道交通运营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二、桥隧检养修体系建立基本思路
1.建立桥隧检养修体系目的在于管理桥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设备质量,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做到检查细致,保养及时,维修准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而不是人为过分干预设备生命周期,建立职责清晰、布局合理、装备良好、管理效率高、作业安全质量受控的桥隧设备检查、养修组织,不断提升检养修作业安全、效率和质量。完善修程,采用状态修与周期修相结合,以状态修为主,使桥隧维修更加科学有效,实现设备状态经常保持均衡完好;强化桥隧专业管理和职工队伍建设,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借助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利用数据作为依据,分析设备变化规律,提高检养修技术水平,不断适应形势和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桥隧养修专业管理整体水平。
2.生产管理工作目标
2.1维修作业安全有序可控。转变检养修管理理念,探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作业效率的途径,严格执行计划管理,强化作业过程控制,确保作业安全。
2.2检养修作业质量稳步提高。设备病害及时发现,处置合理;各项作业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标准实施到位,养修手段不断革新;评定验收严格对标,设备状态实现稳步提升。
2.3生产组织不断优化。强化部室生产管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月度和周、日生产计划、统筹劳力和生产资源调配,全面掌控安全生产任务、质量和进度。班组发挥相应职能,做好检查监督、保养维修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3.管理模式确定
3.1部室作为设备管理核心,需要安排年度计划的展开,做好生产组织、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和队伍建设,控制安全、质量和成本,实现安全可控、生产有序、管理规范、队伍精良和文化先进。部室负责桥梁设备技术状态的控制,根据桥隧设备病害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做出设备状态的专业分析,提出桥隧养修专业指导意见,依据桥梁维修保养周期并结合设备实际状态,组织制订年度生产计划及技术组织措施。根据日常掌握情况,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攻关工作,制定细化专业实施细则、作业标准和操作程序,督促指导班组的工作。以各类检查、检测数据为基础,定期对收集的数据从真实性、逻辑性等方面进行初步评判、实施盯控,依据数据反映的设备状态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掌握的状态和资料,分析各类设备状态,分析生产计划安排、劳力去向的合理性,分析现场作业的质量,将分析数据进行专业评判,提升专业管理掌控能力。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攻关工作和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现场作业标准化水平。
3.2班组则需在部室的领导下完成计划任务,控制劳动安全、设备状态、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桥隧设备的修程实行以状态修为主、状态修与周期修相结合的原则。在检查作业中,固定检查流程,做好检查结果的记录,形成问题库;固定检查周期,按规定的检查周期,执行检查计划;固定检查路径,以重点设备分布位置、作业通道、道路交通条件等,合理划分检查区段,明确行走路线和上下通道的位置,规范检查交路;固定检查分工,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并能做到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以作业质量达标促生产效率提升,保证设备状态均衡完好,做好自控。
3.3依托科技,为桥隧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数据的收集、总结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海量设备变化数据将为预测可能到来的病害并做好预防整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也是“大数据”的最直接运用。信息化平台,能做到实时传输作业信息,加强生产一线与管理层面的沟通与组织协调,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桥隧建筑物检养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三、城市軌道桥隧维修养护的管理措施
铁路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轨道桥隧的养护管理应当更加严格和系统化。结合在以往的管理不足和城市轨道桥隧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定期对相应路段的保养情况进行抽检,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机制,从而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保养维护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提高其技术含量,提升桥隧质量,保证其寿命,减少事故的发生。
2.建立健全桥隧档案资料建设
桥隧的设计图,施工更改图,竣工图,以及参与建设的人员名单,主要负责人应进行妥善封存。做到对此桥隧有资料可查,对其保养时不会盲目的应对。对其维护时每次都要在图纸上标明更改,查看资料时能更好地了解该桥隧的状态。日常维修养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也应该及时记录、整理、归档,使工作人员查阅时一目了然,从而提高效率。
3.增强桥隧维护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桥隧的的维护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必然会有新的技术和材料运用在城市轨道桥隧的建设与维护中,同时新的桥隧质量、安全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暴露出来,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可能难以胜任城市轨道桥隧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对桥隧维护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此提高管理维护人员的业务能力。
结语:随着铁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维修管理模式也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日常工作中都要树立一种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工作观,作为一个工务人就要越清醒的认识到如何正确地进行有效维护,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各自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应对,事实求是,立足现场,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禁锢,不断改革强化,积极思考,集思广义、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桥隧养修理念和方法创新提供好的经验做法。
参考文献:
[1]卢春房城市轨道桥隧工程养修模式与关键技术中国铁路[J]中国铁道学2017(07)
[2]章浩城市轨道桥梁管养技术研究[J]广州大学2018(03)
[3]金泽敏市域铁路桥隧检养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工程技术2017(09)
关键词:铁路桥隧;工程养护;模式;技术
引言:常情况下,城市轨道桥隧设备由于其特点,往往变化缓慢,病害事故较少发生。但是随着线路服役年限增加,相关病害的发展便逐渐严重。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维修管理模式,有效的解决城市轨道对桥隧设备带来的影响,提升维修效率,提高维修质量,就成为我们工务部门桥隧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下面,就城市轨道桥隧维修及管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现状分析
从我国部分城市多年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来看,这种模式由于专业分工较细,虽在确保轨道交通各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转方面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习惯的运营模式之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其一是管理层面多,职能重叠,机构臃肿,导致资源整合困难;其二是运营成本较大,导致效益增长困难,员工积极性降低,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三是运用维护工艺和经验跟不上机电产品技术的发展;最后是维修养护设备投资大、折旧费用也高,给轨道交通运营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二、桥隧检养修体系建立基本思路
1.建立桥隧检养修体系目的在于管理桥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设备质量,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做到检查细致,保养及时,维修准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而不是人为过分干预设备生命周期,建立职责清晰、布局合理、装备良好、管理效率高、作业安全质量受控的桥隧设备检查、养修组织,不断提升检养修作业安全、效率和质量。完善修程,采用状态修与周期修相结合,以状态修为主,使桥隧维修更加科学有效,实现设备状态经常保持均衡完好;强化桥隧专业管理和职工队伍建设,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借助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利用数据作为依据,分析设备变化规律,提高检养修技术水平,不断适应形势和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桥隧养修专业管理整体水平。
2.生产管理工作目标
2.1维修作业安全有序可控。转变检养修管理理念,探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作业效率的途径,严格执行计划管理,强化作业过程控制,确保作业安全。
2.2检养修作业质量稳步提高。设备病害及时发现,处置合理;各项作业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标准实施到位,养修手段不断革新;评定验收严格对标,设备状态实现稳步提升。
2.3生产组织不断优化。强化部室生产管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月度和周、日生产计划、统筹劳力和生产资源调配,全面掌控安全生产任务、质量和进度。班组发挥相应职能,做好检查监督、保养维修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3.管理模式确定
3.1部室作为设备管理核心,需要安排年度计划的展开,做好生产组织、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和队伍建设,控制安全、质量和成本,实现安全可控、生产有序、管理规范、队伍精良和文化先进。部室负责桥梁设备技术状态的控制,根据桥隧设备病害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做出设备状态的专业分析,提出桥隧养修专业指导意见,依据桥梁维修保养周期并结合设备实际状态,组织制订年度生产计划及技术组织措施。根据日常掌握情况,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攻关工作,制定细化专业实施细则、作业标准和操作程序,督促指导班组的工作。以各类检查、检测数据为基础,定期对收集的数据从真实性、逻辑性等方面进行初步评判、实施盯控,依据数据反映的设备状态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掌握的状态和资料,分析各类设备状态,分析生产计划安排、劳力去向的合理性,分析现场作业的质量,将分析数据进行专业评判,提升专业管理掌控能力。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攻关工作和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现场作业标准化水平。
3.2班组则需在部室的领导下完成计划任务,控制劳动安全、设备状态、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桥隧设备的修程实行以状态修为主、状态修与周期修相结合的原则。在检查作业中,固定检查流程,做好检查结果的记录,形成问题库;固定检查周期,按规定的检查周期,执行检查计划;固定检查路径,以重点设备分布位置、作业通道、道路交通条件等,合理划分检查区段,明确行走路线和上下通道的位置,规范检查交路;固定检查分工,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并能做到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以作业质量达标促生产效率提升,保证设备状态均衡完好,做好自控。
3.3依托科技,为桥隧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数据的收集、总结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海量设备变化数据将为预测可能到来的病害并做好预防整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也是“大数据”的最直接运用。信息化平台,能做到实时传输作业信息,加强生产一线与管理层面的沟通与组织协调,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桥隧建筑物检养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三、城市軌道桥隧维修养护的管理措施
铁路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轨道桥隧的养护管理应当更加严格和系统化。结合在以往的管理不足和城市轨道桥隧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定期对相应路段的保养情况进行抽检,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机制,从而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保养维护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提高其技术含量,提升桥隧质量,保证其寿命,减少事故的发生。
2.建立健全桥隧档案资料建设
桥隧的设计图,施工更改图,竣工图,以及参与建设的人员名单,主要负责人应进行妥善封存。做到对此桥隧有资料可查,对其保养时不会盲目的应对。对其维护时每次都要在图纸上标明更改,查看资料时能更好地了解该桥隧的状态。日常维修养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也应该及时记录、整理、归档,使工作人员查阅时一目了然,从而提高效率。
3.增强桥隧维护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桥隧的的维护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必然会有新的技术和材料运用在城市轨道桥隧的建设与维护中,同时新的桥隧质量、安全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暴露出来,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可能难以胜任城市轨道桥隧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对桥隧维护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此提高管理维护人员的业务能力。
结语:随着铁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维修管理模式也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日常工作中都要树立一种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工作观,作为一个工务人就要越清醒的认识到如何正确地进行有效维护,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各自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应对,事实求是,立足现场,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禁锢,不断改革强化,积极思考,集思广义、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桥隧养修理念和方法创新提供好的经验做法。
参考文献:
[1]卢春房城市轨道桥隧工程养修模式与关键技术中国铁路[J]中国铁道学2017(07)
[2]章浩城市轨道桥梁管养技术研究[J]广州大学2018(03)
[3]金泽敏市域铁路桥隧检养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工程技术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