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盼光阴守花期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u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常州文士荟萃,裹挟着墨香的风轻拂过少年谢玉岑的心扉。这日,谢玉岑站在钱家后园吟读诗文,偶然抬首,却见明灭的光影里一个女子款款走来,那飘扬的裙裾似一尾蝶,潜入他的心田。
  谢玉岑生于书香世家,因父亲早逝,他在13岁时便担负起家庭重任。当地学者钱名山甚喜谢玉岑,便将他接往府邸躬亲教诲。谢玉岑在钱府求学三载,饱读诗书,渐渐成长为风度翩翩的学士。
  钱名山见爱徒已到婚娶年纪,思前想后,只觉长女素蕖可与之相配,便为两人立下婚约。事实上,这对小儿女早已对彼此心有爱慕。谢玉岑在钱府居住的日子里,每每见到素蕖婀娜的身影从走廊的尽头缓缓走来,他的心跳都会不禁加快。这位冰雪聪明的小师妹看见谢玉岑在廊下读书、案前作诗,嘴角也会止不住上扬,对勤奋用功的他早有好感。
  佳偶良缘,本是皆大欢喜的好事。谁料钱老夫人将两人的生辰八字送到高僧那里测算,结果竟说他们命相相克,若要结合,必有劫数。钱老夫人犯了难,立时唤来素蕖,欲与她仔细商量。然而,听闻此事的素蕖只是坚定地说道:“如今我已是玉岑的未婚妻,今生今世只愿嫁他一人。”她的态度如此坚决,不信天命,更不忍负他。
  玉岑与素蕖的婚期定在新年前夕。正当两家人紧锣密鼓地筹备婚事时,变故从天而降。某夜,一场大火包裹谢宅,火势汹汹,所到之处皆成断壁颓垣。一夜之间,谢家世代珍藏的金石字画成为灰烬,高屋深院亦荡然无存。
  这本是一场祸事,却因此冲淡了钱家长辈心中的忧虑。尤其是钱老夫人,只觉高僧口中的劫数已经度过,玉岑与素蕖的结合定可顺遂喜乐。
  1919年的冬日,白雪纷纷扬扬,点缀着常州城的青砖黛瓦。新房里,谢玉岑轻轻揭开红盖头,他的目光一寸寸掠过素蕖姣好的面容,最终停留在她的眉眼处。那是一双清澄的眼眸,如春风般温柔。玉岑握住素蕖的手,缓缓贴上心口。摇曳的烛火里,她的面颊上浮现点点红霞,令谢玉岑沉醉不已。
  两人的婚后生活恬然静好。白日里玉岑吟读诗文,素蕖搦管临帖。案几上燃着沉香,一方小室倒也有了些许雅致的味道。夜深人静时,玉岑仍在灯下读书,素蕖便会端来精心熬制的白粥,搭配上三两小菜,甚是有味。离开钱家的素蕖虽栖身于陋室内,却未觉生活艰涩。每当她听见玉岑的声音,心中便会泛起甜蜜,有他的地方就是她的港湾。
  未过多久,素蕖诞下一双子女。为补贴家用,玉岑前往上海教书。彼时正值军阀混战,交通时常受阻,身在上海的玉岑极为想念妻儿,家中的素蕖更日复一日担忧丈夫。忧思入骨,亦在无形中损耗了素蕖柔弱的身躯。
  之后几年,谢玉岑奔波各处执教,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他不时回到常州,于家中稍作休养。这短暂的养病时光便是素蕖最为渴盼的相聚。
  夏夜月色如水,素蕖便陪着玉岑来到中庭赏月。夜色中流萤熠熠,素蕖伸出手,试图捕捉点点光芒。玉岑静静看着素蕖,她的秀发在风中飘飞,面颊上虽添了些许沧桑,可仍闪动着稚子般清澈的目光。恍惚间,玉岑忆起诸多往事,千言万语哽在喉中,欲说还休。
  1931年春,暖风和煦,生机盎然,身体渐好的谢玉岑欲携妻儿一同前往上海居住。可当时局势动荡,战火不休,上海的经济与民生日益萧条。不得已,玉岑将妻儿送回常州,此时素蕖已有身孕,玉岑再三嘱咐后方才离去。
  人间聚散,往往由不得谁来做主,一次转身或许就是永诀。
  一年后,上海事变,谢玉岑被隔绝在沪。一日,他接到妹妹的书信,读罢面色惨白。原来素蕖不久前诞下孩子,却因身体孱弱而患上产疾,如今已性命垂危。此时的上海交通阻断,谢玉岑焦急万分,只好连夜走水路赶赴常州。当他回到家时,素蕖已在弥留之际。
  病榻上的女子形销骨立,一双眼睛空洞无神。听闻脚步声渐近,她急急唤道:“是玉岑吗?”谢玉岑应了声,却见素蕖的眼角溢出一颗泪。他握紧她的手,像新婚那夜一般贴在心口。素蕖的唇边渐渐有了笑意,那是她最为熟悉的心跳,坚定而有力,如铮铮誓言。她嘱咐他好生照料自己,可未说几句便气喘连连。玉岑泪流不止,素蕖想为他拭去,抬起的手却骤然落下。
  从这一刻起,谢玉岑的世界里再无那株亭亭白莲。
  素蕖入殓后,玉岑孤身前往上海,途中见人们纷纷祭扫,方知正是清明时节。漫天烟雨里,玉岑悲伤难抑。爱妻音容笑貌犹在,而今却是天人永隔。他含泪写下一首《木兰花慢》追悼亡妻:“断肠才送别,有携泪,客中行。换瘦影春衫,回潮单舸,梦里平生。他乡乍惊花烂,掷流光,不信便清明……”
  因素蕖生于夏日,那时庭中白莲盛开,谢玉岑便请好友张大千作百幅白荷图,寄托哀思。而在画师郑午昌所绘的《天长地久图》中,玉岑一句“百年真见海扬尘,独往空惜江湖心”更是将痛失素蕖的哀伤悉数倾吐。世间少了挚爱,无论身处何方都是漂泊。
  素蕖逝世后,谢玉岑兀自伤怀,使得旧疾复发,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无数次午夜梦回,他仿佛看见素蕖幽幽而来,一双清眸水色盈盈,周身散发着荷花初绽时的芬芳,素淡又缥缈。她不言,他不语,生怕扰了这片刻相聚,梦里他的嘴角扬起微笑,殊不知泪水已浸湿被角。
  醒时天色昏暗,谢玉岑望向身侧,扑面而来的只有阵阵寒意。他起身,在纸上落下点点字句,那浸着血泪写就的诗作便是《亡妻行略》与《孤鸾词》。自素蕖走后,他就成了浩茫天地中的一只孤鸾,无枝可栖,无处可依。朋友不忍他如此伤神,便劝其续弦,玉岑却只提笔写下八字,字字铿然—欲报妻恩,唯有不娶。
  1935年春,谢玉岑病逝于常州家中。故人整理他的诗作时,从中寻得一首《苏武慢》,词句清丽,柔肠百转。想来那年春深日暖,你袅袅娜娜地从我身边悠悠走过,而我曾痴想与你共度的地老天荒,却只换得这一夕凉薄。
  若素蕖的眼波可以酿醇酒,他心甘情愿为之醉上一生,不再醒来。
其他文献
那时杏花疏影,蝶舞翩跹,烟雨江南里,沈善宝降临于吴兴的一个世家望族。春雨淅沥缠绵,润着她的心迹,她聪慧且自信,在父兄的精心教养下,细腻的心思总能在指尖轻舞间婉约成诗,温润成画。  然而,生于官宦之家,那些暗自涌动的波涛从未止息。沈善宝12岁那年,岁月的激流阻断了她掌心的温情。任职义宁州判的沈父因同僚倾轧,愤恨不平而了却余生。初听这个消息时,她的思绪似乎笼在一片缭绕的云雾里,眼前所有的色彩瞬间褪去,
期刊
案上的长卷墨痕未干,晚春的落花随风吹进轩窗,空气里隐隐含着暗香,外面姹紫嫣红,风光正好惹人心。可她丝毫不分神,从容地收了笔,慢慢端详自己的书法,墨痕奔流似涧溪,已有些意气和灵韵,这是她腕底的生机,和祖传的玉镯一样,是她的心头好,是她的不离与不忘。  她名润石,字玉卿,闺阁芳名全然不带脂粉气,不是不让须眉的倔强,只是略过了枝枝蔓蔓的修饰,只要春花秋月年年不移的悠然一顾。女心婉约,润石为记,一生且修福
期刊
天色将暮时,白烨拿了一支步摇来。黄金为身珠玉作骨,比当年我在店铺里痴痴看的不知名贵了多少倍。不见的这几个月里,他应是抱着长乐公主,将那些对我说过的誓言换了对象重复。  我已瘦成一把枯骨,手上绣的故乡山水还未完工。那里是我念了半生的临安。少时常想,临安城该是繁华非常,临安的女子都是风姿绰约,那时白烨对我说,“待我金榜题名,十里红装接你入临安。”  而今我穿着镶满珠玉的五彩锦绣,享用玉盘珍馐,只是在这
期刊
出生于皇亲国戚之家的王敏彤自幼父亲离世,知书达礼的她便成了家中最受宠的孩子。那时的王敏彤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一如含苞待放的迎春花般等待花期,内心也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那年她恰逢花样年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也不知从何时起,她心里藏了一个人,可这人偏偏是她的表姐夫—溥仪。也许是那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她去拜访表姐时偶遇了英俊帅气的溥仪,他朝她点头致意的那一刻,她含羞带怯地低了头;也许是在那个诗情
期刊
编手札  新版《天龙八部》中,金庸先生一改王语嫣与段誉终成眷属的结局,选择让她留在慕容复身边。这番改动也许正应了那句“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年少时的一回眸便注定了这一生的相思不忘。  ——公子小白  王语嫣乍看之下是朵鲜红可爱、柔若无骨的山茶,细看才知她是一朵娇美的玫瑰,无情时刺得人遍体鳞伤,动心时亦甘愿为心上人倾尽柔情。  她自幼生长在茶花烂漫的曼陀山庄,被王夫人看管得紧,锁在深闺,所见之人
期刊
张少帅将赵一荻拥入怀里的那一刻,蔡公馆内的万籁喧嚣都在他耳中喑哑沉寂。怀中少女的那双眸子极清亮,笑盈盈地映着他的眉眼,把璀璨灯火比了下去。心中好像有个柔软的角落塌陷了一隅,可那时的他并未觉察。  他和数不清的女孩跳过舞。她们或是高贵冷艳的名媛佳丽,或是交际场上可爱玲珑的解语花,但她们冲向的是他的名字。戏言玩笑,晶莹琼浆,逢场便是暧昧好戏,错肩便去轻拂忘记,她们花枝招展迎向的是那份尊荣,因为他是大军
期刊
温陌初见阿梨时,他正奉命下山降妖,一身素白的她坐在坑底喊救命。他将她救起,阿梨却娇娇弱弱地说脚疼直往他身上靠。温陌从怀里掏出一块碎银,随手指了远处城门口的药铺,扭头就要走。阿梨立刻跟上,一脸娇羞地说要以身相许来报他的救命之恩。他皱着眉头,冷冷地说不用,她却不依不饶地缠在他身后,自顾自地算起黄道吉日。温陌不胜其烦,低头赶路,懊恼竟遇上这样一个不知矜持又吵人的姑娘。  远处山坡上一树梨花开得正好,残阳
期刊
都城镐京长街上的梧桐开出浅紫色的花朵时,西周迎来了一位新主人。周幽王姬宫涅即位时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尚且稚嫩懵懂就被推向了至高无上的王座。万众恭谨的朝贺声绵绵无尽,他的王后—申后,于修葺一新的宫殿中盛装华服,绮丽翻卷的暗纹在裙角盛开出象征富贵的花朵,少女清丽的面容上是如湖水般的沉稳端庄,静静等待幽王归来。  无论之后的时光如何更迭,申后仍记得大婚那夜,芝兰玉树的少年行至她面前,眼角眉梢带着三分桀
期刊
当于谦行色匆匆地赶回老家时,迎接他的是爱妻的灵堂。那日,细雨淅淅沥沥,曾以为会相携一生的人自此就要与他阴阳两隔。沉沉的钟声响起,他哀恸俯首,为她立誓,愿来生能抛下凡尘愚念,只为她织一个深情的梦。  于谦出生于仕宦之家,自小便才名远播,备受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于谦沉寂许久的情缘终于来临。名士董镛非常欣赏于谦笔墨中袒露的英雄气概,想将女儿许配给他。董氏熟读诗书,性情端庄,在外亦有一份美名。对于这纸婚
期刊
夜幕低垂,灯火阑珊,孙窈娘细细摩挲着他遣人送来的那方锦帕,泣不成声,锦帕上的诗似声声控诉,灼疼她的心。泪眼模糊中,昔日种种清晰浮现。她记得,初见时她还是豆蔻年华,却遭逢家道中落,他轻轻牵起她的手说他是乔知之,要带她回家。  幸福的时光在吟诗作画中飞快流逝,窈娘在乔知之的呵护下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常着一袭红衣,跳他喜爱的惊鸿舞。她知道他们之间并不般配,世人道她身份卑微,乔知之亦觉得已至中年的他与正
期刊